第三十九章 任命职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三十九章任命职位

  河东郡绛县府邸。

  李泽在大婚典礼后的第二天,便招集了众将官,来到正堂议事,端坐在主位上的他,环视左右众将官后,起身道:“自河东起事以来,泽承蒙各位的襄助,才有了今天的局面,从上年某被授封于镇北将军一职来,泽一直没有对各位兄弟进行明确的职位任命,实是有亏于众位的支持。”

  “现今河东河内二郡,民心已定,上党郡太守稚叔兄(张扬字),也聚集在了一起,以后大家自都是泽的袍泽兄弟,我李泽不是个赏罚不明的人,今天召集众位到此,就是要按功论赏,也好让各位有个奔头。”

  “愿为将军效力!”右座以华雄为首武将,纷纷作揖表态道。

  左首的贾诩和郭嘉,早就参与了李泽对于人事任命的讨论会议,自是颔首静坐,显得胸有成竹。

  下席的张扬对于这样的封赏,自是不会反对,此次他前来河东,一是参加李泽的婚礼,二也是借此机会,再次向李泽表达归顺的决心。

  徐晃是跟张扬一同回来的,他在上党这几个月,完全是依照李泽的吩咐,主抓军事,上党的政事,他一概没有插手,全由张扬自己负责。

  不过这回徐晃返回河东,可是还带了一人,这人本是袁绍手下的谋士,(乃是兖州济阴定陶人氏董昭,字公仁。)上个月的时候,因公孙瓒兵出幽州,袁绍便派董昭,秘密来到上党,希望说服张扬派兵助战。

  当时张扬认为事情过大,便找来徐晃商议,该如何回复,徐晃见到董昭之后,在与他的一席交谈之中,他发现这个董昭辩才了得,是个很有才华之人。

  因此便自做主张的把他软禁了起来,然后又向李泽做了请示,李泽本就急需贤士为自己所用,当下便派人回复了徐晃,让他尽力说服他归顺到帐下效用。

  得到李泽的将令后,徐晃自是每日游说董昭,董昭本就不是迂腐的儒士,在与徐晃结识中,他也发现了徐晃乃是个大将之才,因此两人到也成了一对知己。

  因此董昭虽然未见过李泽,但在徐晃的口中,却对他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次随徐晃来到绛县的当天,他便见到了李泽,并且还深得李泽的重视。

  这几天下来,董昭与贾诩还有郭嘉等人有过数次交流,但由于李泽忙于婚礼,他也没有机会深谈,不过董昭对于李泽手下,有贾诩,郭嘉、徐晃这样的人才,感到吃惊之余,也意识到李泽这股新生的势力,将会是一支非常有潜力的队伍。

  这会端坐在张扬下侧的董昭,听到李泽召集他来,为的是封赏之事时,自是明白李泽已经把他纳入了麾下,而董昭也明白,他在与贾诩等人的交流时,即使是对他的考验,也是李泽在向他展现自己的实力,以加强自己效力的决心。

  显然董昭通过了李泽的考核,同样此时的董昭,也确定了转投李泽,因为他在李泽的帐下,他看到了袁绍帐下所没有的和睦气氛,相对于袁绍帐下众谋士的内讧,他更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君臣上下的和睦,才能更好发挥各自的力量。

  “将军,昭愿意效劳!”当李泽帐下众将官表态之后,董昭的脑海扫过了这些画面,也确定了追随李泽的决心,随起身作揖拜道。

  李泽记忆中的三国历史人物中,更多是猛将的记忆,因此对董昭这个人,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但他却从贾诩和郭嘉口中,得到了二人对董昭很高的评价,加上先前徐晃的推荐,这让李泽对董昭有了很大的好奇心。

  这会见他表示了效力的态度时,李泽自是大喜的上前,扶起他道:“公仁兄快快请起,从今日起汝便是我的主薄,行河东太守太守之职。”

  李泽对董昭的封赏,无疑是最大的信任的,试想让他行河东太守之职,显然是说明以后河东郡的政务之事,将全部交给他负责。

  “谢将军封赏!”董昭恭敬退回了席位之上。

  李泽在重新走到主位前时,扬声道:“现封郭嘉为左军师中郎将,贾诩为右军师中郎将!”

  “华雄为横野将军,徐晃为荡寇将军,张合为讨逆将军,高览为征虏将军,李乐为护军都尉,大熊仍是我的亲兵卫队长。”

  “末将等谢主公封赏!”众将齐出列,作揖喊道。

  李泽微笑的挥手,让众将归位后,道:“稚叔兄,你已经官居太守,本将可无法封赏你,不过泽已经上了奏折,请陛下封汝为关内侯了。”

  张扬对于侯爵到没有什么想法,他心里明白,现在这个乱世时代,要想活下去,只能找个好靠山,如今李泽就是他的靠山,只要李泽有实力,那他就不会太在乎那些虚职的。

  “东阳贤弟,何必跟为兄客套,为兄坐拥上党,早已满足矣!”张扬笑着罢了罢手,以表达自己的豁达。

  李泽见张扬如此表态,自是高兴,也就不在多说,转而道:“前次张辽派人传来信件,希望派个人手去河内,分担一些政务,然现今帐下也是人才短缺,不知各位可有办法?”

  郭嘉道:“现今天下纷乱,贤士皆隐于市野之中,前次某派人前往乡里,想为主公邀请颖川荀氏子弟,前来效力,然昨日仆从归来,言荀家子弟,年前便离乡投往它处去了。”

  “故嘉以为,主公既有求贤之心,何不再下求贤令,广布河东、河内、上党各郡县,凡是有才学之士,都可录用,若借此求贤令,能使主公名望传遍四海的话,何愁天下贤士不归心呢?”

  李泽想想也觉的可行,遂道:“好,就按奉孝之策办,某这就下三道求贤令。”

  ps:收藏啊……谢谢!!!<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