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图穷,见得一柄鱼肠剑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士珍,你准备好了吗?”王复这一声轻声问询,听到郭蕴和张基的耳中却似晴天一声霹雳震响。刹那间两人的腿都开始哆嗦了起来,郭蕴硬撑着颤抖问道:“叔父何有此问?”

  “士珍,你这样可是很让我失望啊!既然想要做得大事,又岂能临阵怯场,反正各种准备都已经做了,临到场前又何必瞻前顾后,畏畏缩缩。放手做出来便是,你不是已经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了吗?”王复依然是那副平缓而有着些戏谑的语调说来。

  郭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敢直视王复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只得低下头来,脑中各种念头翻来覆去的倒腾:王复他已经知道了么?他到底知道了些什么?他今天这般举措难道只是为了引蛇出洞,想到这里,郭蕴猛然出的一身冷汗,抬起头来,骇然的双眼大睁盯着王复,想看出王复有什么心思,但在那如深沉如渊海般的眼里,他什么都看不出。

  不会的,不可能的,张基绝不可能出卖我,郭蕴斜眼瞟了下张基,看到的也是一脸的茫然和惊惧。张家也许有胆量对抗正在日薄西山的郭家,但绝没有可能敢对抗如日中天的汝南袁氏。再说,他出卖我有什么好处,王复也不可能帮助他实现振兴马邑张家的野望,只有袁氏才能让马邑张氏实现更进一步的目的,叛变的有可能是别人,绝不可能是张家。

  会是谁叛变?郭蕴脑门上唰唰的留下汗水,沿着脸颊一道道的流淌下来,直滴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在这一刻间的会客厅中,众人都未发出任何声音,厅中一片死寂,唯有这汗水滴在地上的声音格外的清晰。

  如果王复已经知道我此次到来的目的的详情,他会怎么做?杀掉我们,反手间覆灭张家,重新控制雁门关?不可能,即使我此刻被王复借机杀掉,他也不可能顺利接收我带来的的五千太原兵,到时候这些太原兵就会成为雁门关的腹心之患,随时有可能出乱。那么他不会杀我,他会软禁我?恩,就是这样。可是现在是在我的厅中,在我的已经埋伏了两百刀斧手的宴客厅中。他来的时候亲兵没有许多,又都被我派人设计招待起来。王复王信二人独身进厅,又怎么对付我埋伏的刀斧手,难道他们早已经偷偷派兵包围了我的府邸么,这时候是不是已经打了进来,包围了客厅,所以王复才在这时候选择图穷匕见?

  感觉时间像过了一个世纪,正在想如何脱身之策的郭蕴听见王复的声音又在耳边想起:“郭家贤侄,你何必那么紧张,我没有派兵包围你的府邸,也没有派兵围剿张家。你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王信在旁边被两人之间的言语举动搞得一头雾水,原以为王复是在缅怀过去。不是很熟悉那时情况、但又心底里深为当时的党人们的慷慨举动所振奋鼓舞的王信正扎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不料情形急转直下,王复似是看出了什么,竟直接询问反叛之事,派兵包围府邸,围剿张家,这种种竦人听闻的大事在王复嘴中说出来竟是出奇的轻松。

  直到此时,王信才感觉身边气氛的不同。这郭蕴,这从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从来都是谨言慎行,性格既不强势,才能也只是中人。几年后再次见面,竟能从其身上感觉到一种坚毅决然的滋味来。

  既然是王复亲口道出。出于多年形成的对王复的信任,王信就知道这肯定是事实。郭蕴一介中人竟然有这样的的胆魄。委实让王信惊讶不已。到底是什么样的理想的破灭,竟然能让郭蕴考虑叛乱这样败家灭族的事情。在王信记忆里,郭蕴一直是那种谨小慎微类型的人,从来都不会慷慨激昂的大声说得甚么。没想到到今日才发现郭蕴竟然也有这般勇傲决绝的一面。造反――可是要夷三族的啊。

  但是现在看郭蕴被王复说破后的表现,那种惊慌失措,这叛乱之事分明是真的了。

  王信上前一步问郭蕴:“郭兄,我叔父说的难道是真的么?你要叛乱?在这等关键时刻你要叛乱,难道你要勾结鲜卑么?怎么可能?”说着这样的话,但王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可能,从小一起玩耍,虽不算知己相交,但也算知之甚深了。况且前几天刚见面时是何等的愤慨,口口声声说着并州士族的开疆大业。并州士族与边胡数百年来争杀不断,向来是血仇不共戴天,平安相处已是不可能,更何况是勾结鲜卑,打破边关,放数十万鲜卑胡骑入关残虐并州和――他们自己。

  这怎么可能?

  可这事终究是有可能的,而且它已经变为事实,其理由正如以下郭蕴所说:

  “这有什么不可能?”郭蕴终于想通了很多事,放下了某种心事。浑身都平缓了起来。

  “很多事情之所以会认为它不可能,是因为你从中看不到足够的收获。当做一件事所能够获得的补偿远远大于你的失去的时候,那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

  “勾结鲜卑――有什么不可以?鲜卑这些胡骑最大的奢望不过是抢些东西,杀些人而已。我汉家的江山,他们终究不可能夺去。所以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代价,我是很乐意来做这件事情的。”郭蕴脸上已彻底恢复平静,不在慌乱,说出的话竟然有着一些奇怪的条理。

  “问题是鲜卑能够给你什么,你放他们进雁门关,他们烧杀抢掠的是所有的汉人,也包括你们郭家自己啊!正若你所说,他们既然不可能在中原立国,那他们能给你什么?”王信几乎不能相信郭蕴竟有如此愚蠢,徒劳的想要辨明着什么。

  “他们是不能给我什么?但他们能做一件事――把中原搞乱啊!哈哈哈哈!”郭蕴怪笑着说道,似有些癫狂。

  王信一时目瞪口呆。王复却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在现在这个体制下你实现不了自己的想法,就要打破这个体制,大家都重新再来?”

  “不错!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也不行;这样子不行,不代表那样子不行。夫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锅汤烹不好,打翻了它,重做一锅。说不定就能做出一锅好汤来的。”

  王复听了这番话,禁不住为之摇头叹息。王信却已经忍不住指着郭蕴怒喝起来:“什么叫打翻了它,重新再来。这天下黎庶,千万条性命,就是你所谓的一口锅么?”

  “不错,在我看来它就是一口锅。一口锅它即使再精美,如果不能让我等实现功名大业,那样的锅就不值得我等来继续烹煮,我就要努力来打翻它。小民百姓,不过依仗我等开国立业才得安平喜乐,如今既然我等都在看不清前路,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挣扎拼搏,他们这些依附我等存在的人还要奢望能够继续享受这种太平么?”此时的郭蕴全没有了刚才的惊慌失措,轻松踱了几个方步,意态闲然,竟有几分豁达的感觉。

  王信看着郭蕴摇头痛惜:“你疯了,你真的疯了。我不知道你的心中究竟挣扎着多少不可告人的和野心。但为了你心中这种阴暗伎俩,你就要致天下万千百姓于不顾,一心搅乱这个时势,让天下人流离失所。这是绝不可被理解的,也绝不会被饶恕。须知――这天下可不是你一个人的。”

  “哦?没想到叔方竟如此迟钝。这可是会令我感到惊讶的啊!今日我既然此刻能够站在这里面对你们说这些话,你都猜不到是为什么吗?”这回轮到郭蕴拿王信来调侃。一派轻松的样子。

  王信转头看着张基,看到张基眼中的冷漠,难以置信。

  又问郭蕴道:“难道丁建阳也如此混账?”

  “丁建阳不混账,他好着呢?可是张家主和我一样混账,而且――刚才令叔不是说过么。朝中的大臣也和我一样混账。我郭蕴率大军一路顺风来到这里,不知朝廷地方上有多少人和我抱着同样的心思呢?”

  王复沉默半晌,突然说起话来:“你们不会成功的,这大汉朝的气数还没有尽。即使你们掀起了这个乱世,但世事扑朔迷离,最后成功的一定不是你们。”

  郭蕴笑着回王复道:“叔父可莫要再吓我,你刚才那几句话可着实吓了我一跳,说起来还是我郭蕴郭士珍气度涵养不够啊,几乎被叔父一句话给问的乱了方寸。叔父才是真正的国之干才啊!若是叔父不弃,愿意支持我等大业,小侄仍然可以为叔父在大人面前说项,大人向来有爱才之心,想必会很乐意看到叔父加入我们,共襄大业的。”

  “贤侄无需以言语乱我之心,早在当年我便已经看清了你口中所谓的那个大人的心胸,跟着他做这等谋逆之事,你的死期离我不远。”

  “叔父也无需生气,做这等谶纬之词。我等都是为了伸张自己的正义,行自己的道,无需落了下乘。”到此时郭蕴已是胸有成竹,完全一副掌控大局的模样。

  王信犹自不服:“你行的什么道,冤杀中国百姓之道么,无耻之尤莫过于此……”

  “可如今的百姓们便过的太平安乐么?你不会知道,满中原早已经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了!”忍不住抢着王信一句,待到王信欲再说时,郭蕴却已不愿再言,挥挥手,一旁拥过数十士卒来,压着王复王信叔侄二人下去。<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