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入城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郭蕴表面上对吕布客气非常,其实内心里恐怕看不上吕布几分。像他这样的世家子弟与王信叔侄毕竟有所不同。王复者人生大起大落、历经波折,几度由死入生,早看淡了许多所谓的世家风范;王信者本是顺风顺水,但毕竟有一番风雨,又曾经颓废非常,也早放下那些门第之见。但郭蕴不同,他就是那种标准的世家子,这些人从小到大混迹在一个圈子中,无论生活娱乐事业等等诸般事物都依赖于这个士族圈子,自是眼光就有所局限,看不到很多本应该看到的东西。

  其实说起来圈子这种东西,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束缚。或许你在进入一个圈子的时候,是为了贪图它的便利,在很多事情上它都能够给与你很多优惠,让你的很多事情进行的更加顺利,但给予这些优惠的同时它也为你制定了很多规则。但就这样,这些圈子一天天侵入你的生活,深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地你会发现有一天除了这些圈子给与你的便利和规则,你再也不能接受其他的圈子的规则。而且即使你对这些东西厌倦之极,想要改变自己的圈子,你也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对抗这些规则的能力和意志,从而不得不在一个圈子里沉沦下去。

  跳出一个圈子,就跳出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王复王信这等人便是如此,因为某种际遇,从那个圈子里跳了出来,从此海阔天空。不仅能利用士族给予的种种便利,也能抛弃士族那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从而有了一番大格局。如此这等的有利改变又怎能被郭蕴这种人所理解。

  所以,在这个时候,郭蕴一边与吕布客气,一边并不把吕布放在眼里。而在吕布看来,这等人这等事又见得太多,实在不值一顾,自是双方互相做作一番,彼此敷衍了事。郭蕴也绝不会想到,像吕布这样一个人在今后会带给他多大的麻烦,会给他怎样的威胁……

  闲话不必多说。却说王信郭蕴这番相见,两人久别重逢,各有际遇,虽是并不显得陌生,仍旧如先前那般熟识。但两人内心里都能感到,有些东西毕竟已经改变,并将一直改变下去。

  当日夜里,王信郭蕴两人共榻长谈,回想少时情事,多少感慨唏嘘不提。

  第二日清晨,两人交割了公事,郭蕴率手下汉军拔营而起,一同向雁门关而去。

  日落时分,大军终于到的雁门,王信吕布跟着郭蕴马后,远远的看见雁门城门前数百人摆列整齐,列队相迎,最前面的自是王复王元清。今日王元清穿的正式汉服,长袍高冠,大袖飘飘,一副清雅高士模样。

  后面紧跟着张基张伯夷,也是士族打扮。一干人竟有多半是士族子弟,俱都汉服飘飘,迎风而立。

  郭蕴见得此等情形心中大喜,忙打马快奔去,待到得近前,忙飞身下马,不顾身穿甲胄,长辑于地,口中说道:“元清公如此多礼,实在是折杀郭某了。”

  原来,士族子弟格外重视礼节,甚至达到了不尊朝廷礼仪的地步,越是官方相见的场合,若是依旧穿士子服装,行士家礼仪来相待对方,就越显得对对方郑重。今日王复知道郭蕴的性格,投其所好行次礼节,自是令郭蕴深感荣幸。毕竟郭蕴算是后辈,王复如此相待,传的出去后对郭蕴的声望有大大的好处。

  王复与郭蕴行过礼后,就为郭蕴介绍身后众人,张基等人也是头次见得郭蕴,纷纷客套起来,一时间久仰不止,各种谀辞如潮而来。众世家子弟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玩的兴高采烈,让随后跟上的吕布不由得深深皱眉,自顾自站过一边,冷眼旁观。王信身为名门高士,却不可在这种场合随意,只得抖擞精神上前参与进去。

  援军进关让城内军民士气为之一振,由此稍稍舒缓了一些人心中莫名其妙而来的压力,城中也显得稍稍热闹了些。

  郭蕴进关后休整两天,然后马上就拜访了王复府上。在王复面前郭蕴执弟子礼,毕恭毕敬上前请教,毕竟王复乃当年天下楷模李元礼的亲传弟子,声名一度冠于并州。即使后来李元礼烙谟校暇乖孔恿煨洌隳秸弑榧疤煜拢橙擞嗦錾嗔ㄔ床欢希醺捶钍γ淮切量嗾蚴乇吖兀晌街倚⒘饺司僭诘橙擞嗦鲂睦镆灿眉呱R丫⒅荽蠹摇H绱苏獾热宋镆怨痰男愿裼衷醺矣兴韬觥

  拜访了王府后,郭蕴又应邀拜访了张基府邸。雁门马邑张家虽然以前只是地方豪族,武将世家,不为士族所重。但眼下一者郭蕴本身也为武将,来雁门又是行武事,所以拜访张家也算合情合理,再者张家近些年大行文事,甚至有子弟张杰张文伟被录于并州名儒郭泰郭林宗门下,这样郭蕴和马邑张家就多少能搭上些关系了。原来这郭泰郭林宗出身太原介休郭氏,和郭蕴出身的太原阳曲郭氏乃一体两支的关系。这样,张家邀请郭家的郭蕴就有充足的理由了,绝称不上是阿谀奉承之举。

  张家对于郭蕴的到来极为欢迎,不说张杰张文伟一力想与之交流文事,便是张家占了多半的武将们也纷纷换上长袍汉服学士子举止,显得毕恭毕敬的,好似郭蕴竟比雁门关中真正的名门高士王复王信叔侄俩个的文名还要鼎盛一样,这就是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了。王复叔侄虽然文名鼎盛,但平日里在雁门关皆是以武将身份出现,也从不与外人谈论文事,这样久而久之,雁门关的人们就久而不觉其名了。

  因此这次郭蕴前来,竟然让雁门关人认为是名门大儒首次降临雁门一般,兴奋莫名。不说是因为什么而到来,就仅仅与之稍微交谈两句就纷纷感觉与有荣焉。这种心思真真是莫名其妙的紧了。

  张家宴中,名士高坐,侍女妙舞,众文士或者自以为的文士们与酒色相伴,目光迷离。席间觥筹交错,人声鼎沸。待到气氛高畅时,郭蕴起身拔剑而舞,张杰抚琴相合,两人目光交错,神情暧昧,惺惺相惜,做伯牙子期状。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而笑,形成一场。好一场音律相交的知己佳话。

  待到酒席终了,郭蕴不胜酒力,被两位侍女扶起到后房歇息。张基,张杰、张冲等人做的眼色,纷纷离席尾随而去。

  后房中,郭蕴稳坐榻上,虎目精光闪闪,仿佛早已等待多时,又哪里有半点酒醉的样子。张基等人也陆续来到,见到郭蕴此等情况也不惊讶,直上榻而坐闭目等待。

  待得诸人坐齐,张基首先开口言道:“郭校尉,此次闻得司空大人命你来全权处理雁门之事,我张家上下很是欣喜,在京中我们条件已经谈妥,我张家既然已经应诺,自是绝不反悔,一切以郭校尉惟命是从!”

  郭蕴轻抚颌下长须,显得胸有成竹,竟隐隐有王复的几分风范:“张校尉不要太过客气,郭某才浅德薄,且初来乍到,对雁门各种情事多有不知,又如何能发号施令。依我看,还是张校尉德高望重,又对雁门一应情事了如指掌,还是张校尉为主,我来拾遗补缺的为好。”

  “郭校尉不可谦虚过甚,我听得张杰侄儿说道司空大人和太尉大人都对郭校尉青睐有加,能得此等人物看重,郭校尉定是我并州有数的青年俊杰,我张基衰朽老儿,怎敢与校尉比肩!”

  “哪里哪里,司空大人看重我,只是我郭蕴得天所眷顾,不敢称才。”

  “郭校尉切莫再推脱,我等都不是外人,在此行此大事事关重大,事关我两家未来宠辱兴衰,并且必将改变天下大势,我等不可在此小节上推来推去的了,司空大人既然事先立下以你为主,我张家就定是以你马首是瞻!”

  郭蕴闻得此言,双眼精光外射,深深凝视了张基一眼:“既是如此,郭某就不再推脱,今后一段时间,就拜托张家多多配合了。”说罢郭蕴起身抱拳为礼,长稽到地。

  张氏三人听得此言,脸色郑重,忙纷纷起身,学郭蕴般行礼。

  礼毕后,诸人抬起头来,脸上洋溢起兴奋的颜色。<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