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劫营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官兵营寨,中军大帐。

  “根据抓来的西凉军逃兵所言,今日对方出城以前,董卓被杀的消息就已经被董浩确认。”

  “不过后来董浩颠倒黑白,散布谣言声称朝廷要屠尽凉州人,让西凉军觉得自己被逼上绝路,这才重拾战意出城迎战。”

  “不曾想那董浩不通兵事,冲杀没多久便被箭矢所伤,而后带着西凉军仓皇逃窜。”

  “西凉军本就被勉强鼓舞起士气,见主帅如此不济,信心再次遭遇巨大挫折,才有那么多士卒脱离队伍,甚至扔掉武器、战马,乔装成为百姓意图逃跑。”

  皇甫嵩坐于主位,将自己从西凉军俘虏口中听到的消息悉数道来。

  诸将闻言,当即议论纷纷。

  “城中西凉军人心惶惶,贼首董浩也中箭受伤。”

  “且贼军今日首战失利,不少军士甚至直接逃离d坞,西凉军士再无战心,我等何不趁此良机日夜猛攻城池,一战而定乾坤?”

  皇甫嵩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将领起身发言。

  这名将领觉得,虽然官兵今日攻城受挫,不过攻城向来都会伤亡惨重,应该出动所有兵力,昼夜不停攻打d坞才行。

  只要让西凉军感受到官兵的决心,对方说不定就会弃城而逃。

  事实上,皇甫嵩此次带领的兵马并非仅仅只有一万。

  在过来的途中,皇甫嵩就让官兵偃旗息鼓,只打出了一万人的旗号,有五千精锐被皇甫嵩隐藏了起来。

  当官兵攻城失利仓皇退去的时候,那五千精锐就埋伏在半路。

  只要董浩胆敢出城追击,必定会中埋伏。

  此人当时对于皇甫嵩撤兵的决断,并不怎么赞同,想着趁着城中西凉军士气低落,直接孤注一掷攻破d坞。

  “此言差矣,西凉军虽然士气大降,奈何d坞城墙实在太过高大,我等仓促行军并未携带大型攻城器械,强攻必定伤亡惨重。”

  “且d坞城内各种守城物资堆积如山,哪怕西凉军战意缺缺,仍旧可以凭借这些守城器械让我军伤亡惨重。”

  “今日攻城的惨状,可是血的教训啊!”

  那名将领刚刚发表完意见,就人出言驳斥。

  其余诸将也都各执一词,相互争论。

  皇甫嵩并没有插话,只是听着众人的议论,了解到军中将官大致分为两派。

  其中一派相对比较保守,认为应该先将d坞团团围住,待攻城器械制造完毕,并且摸清楚城中敌情以后,再强攻d坞不迟。

  另外一派则认为董卓已死,西凉军成为一盘散沙,再加上对方主帅受伤,官兵正好一鼓作气攻下d坞。

  否则,待城中守将安抚好了军心,官兵再想攻破d坞就不容易了。

  “好了!”

  就在这诸将争论不休的时候,皇甫嵩忽然站起身来打断众人的话。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城中西凉军虽然军心不稳,却仍旧占据城墙优势,若我等攻城太急,非但自身会伤亡惨重,还很有可能会激起城中军士抵抗欲望。”

  “以我之见,应该先伐谋,再伐兵!”

  诸将闻言,当即有人问道:“如何伐谋?”

  皇甫嵩答曰:“所谓伐谋,就是先戳破董浩的谎言,让西凉军知道陛下并没想要杀尽凉州人。”

  “与此同时也要虚张声势,声称又数万讨逆大军正往此地杀来,使得城中守军军心大乱。”

  “随后更要恩威并施,宣布城中守军投降者免死,顽抗者以叛逆论处的消息,如此定有西凉军倒戈相向。”

  “那个时候,说不定还会有人直接将董浩、董璜绑了开城投降,我等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诸将闻言,脸上全都露出敬佩之色,继而又有人问道:“何为伐兵?”

  皇甫嵩答道:“纵然以上计策未能尽全功,城中也必定人心惶惶,守将很可能想要逃走。”

  “那个时候,我们派兵围困三个城门,唯独留下西门不差人把守,然后在西门必经之道上设伏。”

  “守将着急逃走,定会从西门突围,失去了城墙的掩护,我们正好可以借助有利地形,以优势兵力歼灭敌方,此乃伐兵之策也!”

  诸将尽皆拜服,纷纷出言称赞。

  面对诸将的称赞,皇甫嵩却没有露出丝毫得意之色,因为在其眼中,区区d坞根本不足挂齿。

  身为名震天下的大汉良将,皇甫嵩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事实上,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以皇甫嵩现在的布置,的确能够轻易攻破d坞,将董卓三族诛杀殆尽。

  不过自从董浩来到汉末以后,就已经煽动了自己那小小的翅膀,整个汉末历史都会被彻底改变。

  “我等奔袭两百余里而来,又经历了白天的两场大战,士卒们早就疲惫不堪,今晚定要让将士们好好休息。”

  皇甫嵩不仅用兵如神,而且生性谨慎,很睿智的选择先让士卒们养精蓄锐。

  “还有就是,晚上诸位将军要轮流领兵巡夜,免得给城中西凉军可趁之机。”

  “将军此举未免也太谨慎了吧,西凉军本就因为董卓之死而人心惶惶,再加上贼军主帅被箭矢射中,恐怕早已被吓破胆,哪里还敢前来劫营?”

  对于属下将官的质疑,皇甫嵩并没有动怒,只是温言说道:“小心无大错,诸位将军只管听我命令即可。”

  “无论何时,都要保证有两千规模的士卒守夜。”

  诸将虽然心中不以为然,可皇甫嵩毕竟在军中有着很高威望,诸将也只能领命而去。

  夜幕缓缓降临,由于今夜没有月亮,显得格外漆黑。

  d坞城内董浩召集诸将,说道:“皇甫嵩领兵长途奔袭而来,士卒们必定疲惫不堪,若我等今日出城劫营,肯定会大获全胜。”

  董浩话音刚落,就有西凉将官反驳道:“将军此言差矣,想那皇甫嵩当初平定黄巾在先,击破王国率领的羌人叛乱于后,声威赫赫,乃当之无愧的大汉名将。”

  “此等人物用兵必定无比谨慎,若我等今夜前去劫营,必败无疑,还望将军三思。”

  董浩闻言却是喝道:“我意已决,尔等休要再劝!”

  “董璜何在?”

  董璜走了出来,眉头微微皱起。

  “兄长,你带领五百骑兵,人衔枚马裹蹄,今夜前去劫营!”

  董璜这次却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脸上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因为他也并不认为,皇甫嵩这等名将会没有准备。

  “兄长,请你相信我,破敌就在今晚!”

  看着董璜的样子,董浩知道堂兄有些不太信任自己,当即略带恳求的说道。

  其实很多计策,董浩并没有完全告知自己堂兄,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露出破绽。

  就比如今日白天与官兵交战,董璜虽然知道西凉军会诈败,却没想到诈败得如此突兀、如此儿戏。

  在董璜看来,这样做反而会过犹不及。

  只不过,当董璜看着自己堂弟那略带恳求的眼神以后,终究还是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末将领命!”

  董璜知道,拖得越久对于西凉军越不利。

  只有尽早击败皇甫嵩给以西凉军信心,自己等人才有机会活下去。

  董璜扪心自问,自己根本没有本事带领军队击败皇甫嵩,也只能相信董浩了。

  董璜领命而去,刚刚走出大帐就看到董浩追了出来。

  “兄长此去劫营要多加小心,事有不济只管撤回便是,不过撤退的时候要装得狼狈一些。”

  来到董璜身边,董浩压低声音说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浩弟……”

  董璜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想不明白,为何董浩既然认为此次劫营会失败,仍旧坚持要派兵劫营。

  他刚刚准备出言询问,就被董浩打断。

  “兄长只管去便是。”

  官兵营寨。

  除了两千昏昏欲睡的守夜士卒以外,其余官兵都在营帐内睡下了。

  只不过主帅营帐之内,皇甫嵩仍旧毫无睡意。

  “你是说,那董浩已经瘫痪在床上数年之久,早就颓废不堪,而且不被董卓所喜,根本没有任何才能?”

  从斥候那里将董浩的消息问清楚以后,皇甫嵩眼中不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皇甫嵩身为大汉名将,既然领兵前来攻打d坞,哪怕不把城中守军放在眼中,仍旧会尽量了解对方主帅信息。

  当皇甫嵩了解到详细情况以后,才大致猜出董浩为何会在康复后忽然夺权,成为d坞的统兵主帅了。

  “看来董浩以前被压抑久了,才会如此疯狂不理智。”

  “不过既然有此人统领城中兵马,官兵想要拿下d坞也就容易太多了。”

  “只是不知道,此子为何会突然康复。”

  皇甫嵩暗自想着,眼皮却也慢慢感觉有些沉重,身体上传来了强烈的疲倦感。

  “咚咚咚!”

  “有人劫营!”

  董璜刚刚带领五百骑兵靠近,就已经被人发现。

  “董璜小儿,我家将军早就知道尔等会来劫营,特让我等在此地恭候!”

  巡夜将领见果真有人劫营,当即大喜过望,直接让弓箭兵放箭,让骑兵不敢靠近。

  而此时,皇甫嵩迷迷糊糊趴在桌子上睡去,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

  他惊醒过来,拿起武器就朝着营帐外面冲去。

  “有人劫营?”

  皇甫嵩听着远处的喊杀声,脸色有些严肃。

  “将军勿忧,因为营寨早有防备,那董璜带领兵马前来劫营,根本没有取得任何战果,现在已经被击退。”

  皇甫嵩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

  “传我命令,莫要追击敌军,免得中了埋伏!”

  皇甫嵩将目光放在d坞城方向,不由喃喃自语道:“看来我还是我太谨慎了,这董浩小儿自以为精通兵法,其实根本无知至极!”

  皇甫嵩摇了摇头,然后打着哈欠走回营帐之内。

  整个营寨的官兵都也被惊醒。

  可是当他们急急忙忙披挂完毕走出营帐,才得知前来劫营的西凉军已经被击退,全都骂骂咧咧的重新回到营帐。

  不过,官兵们本来浓郁的睡意,此时也都消失无踪,需要很久才能再次入睡。<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