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违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三十四章祖制不可违

  政事堂中诸官的眼神,已然移向了夏正平,想要知道,他会提出怎样的想法。但从殿下的口气中,众人隐隐能猜测出,殿下说的想法,恐怕和南蛮有关。

  夏正平坐到案前,脑海中整理了下自己的思路,便是开口道:“南蛮也不容易,不妨开放镇南关,与他们互市如何?”

  “所谓互市,即为两国民众,可在指定地点,交换购买彼此所需要的东西。”

  “南蛮虽然地处不毛,但是稀有物产甚多,尤其是铁矿石。”

  “这样子一来,可以很大程度上,促使南蛮不再劫掠我大夏神朝的边境州郡。”

  夏正平这么说着,他也清楚,众人会不会接受这种办法。

  根据他前世的记忆,世界之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存在,彼此之间,必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商业贸易,即便是敌对的两个国家,也是存在这种关系的。

  比如说,前世之中,上个世纪的毛子和米国佬之间,依旧存在商业贸易。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却并不是这样子的。

  敌对的两国,可谓是老死不相往来,边境之上,只驻兵马,不存百姓,更没有商人。

  就比如大夏神朝与南蛮之间,南蛮算不上一个国家,但它属于一个独立的部族。

  即便是这样,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处于敌对状态。南蛮与大夏神朝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商业贸易,彼此相对孤立。

  南蛮曾经受到过大夏神朝的管辖,但也是上百年前的事情了,随着大夏神朝的衰落,以及天竺国对于南蛮的压迫,南蛮早已脱离了大夏。因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两者之间从最初的仆从与主人关系,变成了敌对。

  只是,夏正平的话音刚一落下,就听得诸官的反对之声。

  最先说话的,却是赵灵吉,他是夏正平最为信任的赵叔。

  只见得赵灵吉快速走到政事堂中央,俯身在地,面色担忧:“殿下,此举万万不可啊!”

  “南蛮乃是狼子野心的部族,常年劫掠我大夏南方边境,搅得百姓不安,以至于生灵涂炭。”

  “更何况,殿下您要是真这么做的话,就算得上违背祖制了!”

  “当初太祖陛下,征服四海,蛮夷部族,尽皆朝贡。如此辉煌,世所罕见。当年的太祖陛下,为了后世考虑,遍访群贤,求得良策,只叫后人,大夏商人,不得与周边的蛮夷部族进行通商互市!”

  赵灵吉说的这一点,确实是大夏的祖制,夏正平也是清楚这一情况的。

  大夏神朝的开国皇帝太祖陛下,艰难打下万里国土,但并不意味着,这万里国土就没有危机,就没有隐患。

  当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就是其中之一的隐患,但还有比这更为深远的存在,那就是大夏神朝的周边各个蛮夷部族。

  因为是武力征服,所以这些蛮夷部族,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大夏神朝的统治,是处于一种口服心不服的状态。要不然,也不会在大夏数百年的历史之中,发生叛乱数次,时至今日,已然脱离大夏神朝的管辖,不再为附属。

  这是一种极大的隐患,太祖陛下定下祖制,规定后世统治者,不得与周边蛮夷部族通商互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限制这些区域的民族发展。

  事实上,这一祖制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诸如西域各族、南蛮等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落后于大夏神朝。

  或者换句话说,当年太祖陛下,制定这样的规则,目的就是要限制和削弱周边各个势力,使大夏神朝处于一种天朝上国的形象。

  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并不像太祖陛下想象的那样。

  因为生活环境的困苦不堪,以及大夏神朝对于周边民族的孤立封锁的状况,反而促进了这些民族的某些方面发展,比如在军事上。

  就像夏正平所在的永昌郡,现在面临的南蛮。

  全民皆兵的南蛮,虽然骑兵稍弱,但是步甲可谓是以一当十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大夏神朝对付南蛮,用的最多的都是骑兵,而非步甲。

  说到骑兵,大夏神朝也并不是所有国家之中最强的,反而属于中等水平。

  北方的山戎,西方的西域,以及东北方向的新罗,他们的骑兵水准,无一不超过大夏。

  大夏太祖制定的政策,不仅仅是影响到了周边各族,也影响到了大夏本身。

  如果夏正平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论这种政策的话,只能说害人害己。

  但,这毕竟是大夏神朝开国皇帝太祖所制定的政策,流传到今天,也已经数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害人害己。

  既然是祖宗定下的政策,人们的思想之中,自然是要遵从的。

  这也是夏正平面对的状况,对于他本身来说,他的思想具有前卫性,是这个世界所处的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依照夏正平原本的性格,也不会提出这样的想法,毕竟夏正平本就是这个世界中的人,也是大夏神朝的皇子,自然不会违背祖制。只不过,一个意外,让他的灵魂发生了改变。

  祖制不可违,不仅仅是大夏诸多大臣所坚持的理念,更是大夏神朝所立国的“根本”。

  纵观大夏历史上,那些为了破除祖制,而进行的改革,无一不是失败告终;甚至是有皇帝违背了祖制,而导致许多大臣的反叛,那位皇帝的最终结局,也是被太后囚禁,病死于一处深宫中。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皇帝敢于对祖制进行批判反驳,甚至是改革。

  统治阶级尚且如此,身为神朝的统治官员,更是如此。

  要不然,赵灵吉的反应也不会如此激烈。

  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再小的祖制,稍微修改一下,都会引起轩然大波。

  更不要提,现在的夏正平,不是太子,而是废太子。

  皇帝都不敢做的事情,皇子做了,那岂不是要惹来非议?即便原先站在夏正平一边的官员,也会进行反对的。

  这一切的根本,因为大夏神朝的祖制,符合守旧派的利益,是这些反对革新之人包括赵灵吉在内的想法。

  听着赵灵吉一番话,夏正平不由得心中暗叹一身,不革新,大夏神朝死路一条,不除弊,大夏神朝迟早灭亡。

  想要中兴,关键点在于革新。

  与南蛮通商互市,只不过是这其中小小的一步,就已经被这些官员认为是悖逆了祖制,可想而知,今后若要真的进行一番改革,何其艰难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