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一山不藏二虎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大秦朝左羽林军大将军王泽茂现在可谓位高权重,是个跺跺脚长安抖三抖的狠角色。大秦以武立国,武功起家的贵族地位明显要更高一些,除了掌军,还能插手政务。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泽茂现在的党羽遍布朝野,是当今长安城里公认的除了皇帝王顺德外讲话最有分量的人。

  这一日王泽茂接待了一个客人,乃是前梁吏部司封司郎中朱文栋,这位朱郎中过去因足疾而告老,足疾痊愈后希望重返朝堂却一直未能如愿,一气之下就在家隐居起来,如今换了新朝他的心思又活泛起来,经人引荐,拜在王泽茂的门下。

  看在礼物还算丰厚的份上,王泽茂给了他一掌张帖,叫他去找吏部尚书张德元。

  张德元是王泽茂的大舅子,自家人,所以买官这买卖是一条龙的,王泽茂看人,觉得合适就叫张德元去办理。

  既然朱文栋拿着王泽茂的帖子来,那这个人肯定是要用的,至于怎么用,张德元得好好考考他,朱文栋很懂事,立即又有一封重礼送上,张德元很满意,聪明能干又会来事,好的很,自己一个开杂货铺子的突然跑来当吏部尚书真的十分吃力呢,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前朝吏部的人才很多,但那帮货一个个鼻孔朝天,傲气的不行,根本不买他这个杂货铺老板的账,你们不买我的账,我也不必跟你们客气,天下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了去了,老子就重用这个朱文栋,气死你们。

  张德元大笔一挥,便将朱文栋安置在了封爵司,也做郎中。

  王顺德一早就发现名位是个好东西,轻飘飘一顶侯爵的帽子就能哄的一帮子人死心塌地地跟着你,若是公爵、王爵,那简直能要了人的老命。

  新朝立足未稳,名位这个东西可不能太吝啬了,只要他肯跟着自己,就送他一顶帽子,只要他没公开反对自己也可以送他一顶帽子,即便他死心塌地反对自己,仍然可以先送他一顶帽子,说不定他心一软就倒过来了呢。

  总之,当皇帝的一大好处就是帽子多,要多少都有。

  过几日就是圣诞节了,为了笼络旧臣,王顺德决定再批发一批帽子,搞个普天同庆。

  帽子的总数是定的,但具体批给什么人,皇帝就懒得管了,这事归吏部具体操作,张德元交给了朱文栋。

  朱文栋很能干,很快就拟了一份封爵名单呈报给张德元。

  张德元看了觉得还行,就绕过政事堂直接报给了王顺德。

  王顺德那时节正跟一群妃子们在太液池划船,拿过去扫了一眼就颁旨施行了。

  奉天镇里陈敏这日接到来自长安的一封家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家书可是十分要紧的。

  看完家书,陈敏的眉头就拧了起来,一时闷闷不乐。

  其子陈迩问道:“父亲何以忽然忧愁起来。”

  陈敏问儿子:“你是忠臣吗?”

  陈迩不解,道:“孩儿当然是忠臣了,我们陈家几时做了奸臣。”

  陈敏便把书信拿给陈迩看了,说:“赵申功已经叛变了。”

  这封家书是陈敏府上的一个老家人偷偷写来的,那位老家人告诉陈敏,赵申功的一个远房亲戚几次三番到府里去送钱送物,然后诱惑陈敏的老父亲写家书给奉天镇的儿孙们,要他们归顺新朝。

  陈老爷子是个明白人,当然不肯就范,那人不肯死心,威逼利诱,手段十分下作。老家人告诉陈敏他在长安的家已经被王顺德的人严密监控起来,不得王皇帝的允许,片纸不得出府,所以他只能偷偷地托人给陈敏送这封信,转述陈老爷子的话,叮嘱陈敏千万要顶住诱惑,再苦再难也不能做奸臣,丢祖宗的脸。

  陈迩道:“这就难怪了,最近听说那边常接待来自长安的使者,今天封爵,明天授大将军,后天又赏赐田宅,忙的不亦乐乎。偏偏我们这边什么都没有。这厮果然叛国了。”

  陈迩问父亲怎么办,陈敏道:“山河破碎,国已不国,现今陛下下落不明,颍州王自进入关中,畏葸不前,必是生了异心。我意即刻离开奉天去寻找陛下的下落,扶保我皇帝回京,中兴大梁社稷,做一个忠臣。”

  陈迩道:“只怕想走也没那么容易,除非处理掉赵申功。”

  陈敏道:“召集众将,你亲自去,悄悄的去,不要声张。”

  陈敏所部屯驻奉天镇西城,赵申功部在城东,两营相距三地里,各自在对方营里都派有耳目,陈敏这边刚刚聚将,赵申功那边就有人报知。

  赵申功道:“陈敏蠢人一个,这特么的明明是敌人的计谋。怎么就看不穿。”

  赵申功的结拜兄弟、副将赵普渡道:“他不是看不穿,他是故意的,长安使者天天到我们家,他们家却一个见不着,这是把咱们放在火上烤,这是为什么,明明是他们早就勾结好了,却陷将军于不义,这个人太阴毒了。”

  副将钱安道:“奉天明明是咱们的防区,他父子偏要挤过来,他是什么意思,我看自他进城那天起,他就心怀不轨了。”

  副将郑海同道:“现在不是争论这些的时候,他们要打,我们怎么办。”

  赵申功怒道:“还能怎么办,操家伙。”

  奉天镇的北面小山上,新近竖起了一个瞭望塔,塔下就是宁州军的营盘。

  十天之前,他们打破坊州,三天前他们刚刚攻破良辰关,南下的路是异常艰辛的,可以说是步履维艰。

  当初出于震慑禁军的考量,宁是勤在坊州城下发动雷霆一击,动用三万精锐不停歇地攻打城池,使得关中的北部门户不到一天就陷落了。

  仗虽然打的很漂亮,但也是损兵折将,实力大损。

  眼下兵力正在补充,面对奉天镇,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梁的百年基业到底不是盖的,实力雄浑,底蕴深厚,远不是他们这些边疆小州能够揣度的,宁是勤承认自己把困难估算的太简单,说句不好听的,在战略预判上出现了重大失误,现在真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