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巴泰进京

  随着日本天皇留在北京养病的消息传出,国内的仇日言论顿时没有了踪迹。而报纸上整天阶地吼着要国民保持“泱泱大国的国民风范”,同时也对国防军东方军司令部及配属在东方军的北方舰队的驻防情况作了详细的报道。

  媒体,着力给四万万六千万人留下这么一个印象~在被国防军控制下的日本,不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强邻,而是大中华帝国的一个臣属之国。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刘亮少将和政府日本事务专员方维志紧密配合,随着野津道贯的师团返回日本后,很快就平复了暴乱。大量的粮食和生产资料运进日本,同时又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从日本来到张家港。在物资和人员的一进一出之间,日本的工业类型发生了变化。军事工业几乎不存在了,整个日本的工业变成了为中国重工业总公司和民兴公司下属重点企业的海外配套。

  本着日本的事务由日本政府按照《济州岛条约》自行处理的原则,中国国防军11师只是驻扎在东京、佐世保等少数几个城市。野津师团则担当了军警的职能。

  在日本人的眼里,是中国人结束了暴乱,带了粮食解决了饥荒问题,带来了原材料解决了工人就业的问题。当然,在少数有相当政治敏感度的人眼里,事实未必是这样!很明显,天皇陛下以及皇室主要成员逗留在中国,名义上是等待参加大中华帝国皇帝的登基大典,也是为天皇调理日益沉重的糖尿病,实际上,日本皇室成了中国人手里的人质……

  尽管这样,在生存需求的面前,日本人逐渐接受了国土上有中队的事实;而在伊藤政府的施政下,日本的国民意识逐渐会从文化教育、经济联系、军事体制等诸多方面被削弱。被强化的,是大中华属国意识。

  跟日本发生着地情况略微不同的是,在朝鲜。中国国防军北方军的部队仅仅有一个团驻扎在朝俄边境地图们江口。朝鲜国王李熙,取道海路到达北京,与岑春煊、聂文有达成了军政协议,中国国防军派出由马守福上校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协助朝鲜组建三个师的军队,作为国防军的补充力量。

  在清藏高原南麓的廓尔喀,事实上已经有了国防军一个团的进驻,廓尔喀问题,已经在中英两国间因为中国的“让步”取得了谅解。

  外交方面,中英新约的样本在龙剑铭提交给朱尔典的文件基础上拟定出来。等着远道而来的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抵达北京后签署。这个新约,事实上废除了治外法权和租界,收回了海关权和威海卫军港。中国付出地代价则是香港的延期收回和军事装备技术的转让,更重要的是英国人得到中国政府地一个承诺:不与德国缔结军事盟约。

  中法新约的签订则更有戏剧性。法国在英国和俄国的支持下。于1906年1月在由《马德里条约》参加国召开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结束时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条约。承认摩洛哥独立,但又承认法国和西班牙对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挫败了德国意图染指摩洛哥的企图,结束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这个会议,象征着英法俄协约的基础已经在对德问题上得到了实现。因此,在法事力量孱弱地安南问题上,在中国的特权问题上,法国人也明智地选择跟着英国的步调走。毕竟,德国直接威胁地是法国而不是英国。更不是中国!法国陆军也清楚地认识到,和强大的中国国防军合作,有利于在可以预见的法德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帮助。所以。法国人的态度比英国显得更加的友善。

  在事实上,中国政府强调了中国在恢复海关控制权的同时,打开大门,让中国经济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不仅仅向美国开放,也向世界各国开放。相对应地是:各国市场也在同等条件下向中国开放。

  列强眼中的中国工业、农业生产力是弱小的,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样的弱小!而在四川林立的工厂,大量的新型纺织品、机电产品、汽车、化工产品、药品、强化塑料日用品……正在紧张地生产着。堆满了工厂的仓库、码头的仓库,就等着新条约的正式签字换文了!这些工业产品从研制出来以后就在保密的条件下大量生产,准备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出击国际市场,以期形成在这些行业里的绝对优势,用于弥补中国工业在其他方面的劣势,维持与列强各国在双边贸易额上的等差。

  农业生产力,则在化肥和良种的支撑下,在政府鼓励农村实行农业联合产业化,在小型农业机械即将投入农村的前提下,因为国家本身对农产品的需求就已经占有了农业产出(战争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需求极大)的几乎全部,所以,中国农业暂时处于无力出口的劣势。不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变,使得中国农业承受外界商品冲击的能力增强,对列强把持的农产品国际市场的依赖几乎为零!换句话说,在农业上,列强根据新约也占不到中国农民的便宜。

  龙剑铭身上军人的坚毅性格,先天带来的知识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的了解,在结合了海盗的利益意识和商人的逐利精明因素后,中国的外交在看私有些吃亏的条约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至少,各国承认了中国的新政府,也在积极地、友好的表示对中国实行帝制的祝贺。

  其中,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态度最为突出。这个在摩洛哥危机中受挫的家伙,已经看到在国际问题上德国正处在被孤立的边缘。英法俄三国联盟的态势已经很明了。在这个时候,这位德国皇帝的危机感骤然地加强了!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已经拟定出完美的对法作战计划,可是该计划只规定了德军用8个师的兵力防备俄国。显然,这是一种冒险,在俄国彻底倒向英法的形势下,是绝对地冒险行为。可是皇帝对伯爵的汉尼拔式旋转木门作战计划的西线部分又极为赞赏!在这个矛盾下,皇帝陛下把目光投到新近战胜日本地远东军事强国——中国身上。中德美三国同盟计划在英法对中国的拉拢下流产了!可这并不代表着中国这头醒狮不能被德国所用。有消息传来,中国准皇帝要登基。要收复被俄军占领的国土。那,岂不是削弱在背后的俄国的绝好机会!中国对俄国开战,最好可以把北极熊打成瘫子。那么,德国实施对法战争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这种想法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中国皇帝的登基大典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他派出了由政府总理比洛和皇子威廉带领下的庞大使团到中国。其中,包括陆军少将埃里希鲁登道夫。德国陆军希望到中国亲眼看看击败日军的新式军队,能够和中国国防军的将领切磋一下彼此都非常感兴趣地炮战艺术那就更理想了。军事上面的合作,有利于政治上的靠拢……

  俄国人,对在中国发生着的大事有点麻木,更多地是惊惧。新任的外交大臣伊兹沃利斯基匆匆忙忙经过西伯利亚铁路来到远东的布特哈(哈尔滨),再以祝贺的名义南下。沿途。外交大臣亲眼看到中国国防军积极备战的迹象,这些行动,中国人似乎并不想瞒着俄国客人。至少,与表面谈判、暗里偷袭的日本人相比。中国人表现出了骑士的豪侠作风。

  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却被龙剑铭、岑春煊、唐绍仪和杨度理了个一清二楚。直到1906年4月6日,令龙剑铭惟一担心的事情也得到了圆满地解决。

  西藏两大活佛亲自来到北京,随同的还有廓尔喀新国王班达尔。

  而中国在北方的另外一个大族——蒙古,也推选出了他们英雄地代表,乌棱台小王公巴泰和有着功勋的海山前来北京。

  四月的北京,在经历了两会的争吵后,呈现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全中国的人民都看到四方来贺的盛况!这与几年的前八国联军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让老百姓不得不喟然感慨着。并且欢欣鼓舞着……

  刚刚接待了两大活佛的龙剑铭在稍事整理一下后,就接见了有军方身份的蒙古乌棱台王公巴泰少将。乌棱台骑兵旅的功勋,已经传遍了大草原。热血的蒙古汉子们更在国防军要收复贝加尔湖旧辖地的消息感召下纷纷加入国防军骑兵部队。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乌棱台骑兵就扩大到了一个师另一个旅。

  巴泰和海山一前一后地走到龙剑铭的办公室门前。他们拒绝了在政府的接待大厅接受总司令接见的安排,他们要象国防军的普通军官一样,去总司令的办公室觐见。

  也许,在蒙古族人中,没有人更能比巴泰和海山能够感受到总司令给蒙古人带来的恩惠。给草种、派技术专家、办畜牧产品加工厂、组建军队并且派遣骑兵旅到御侮的战场上建立功勋,重塑了乌棱台骑兵的赫赫威名。这些,没有龙剑铭这位英明的总司令。能够落到乌棱台部落头上吗?既是蒙古王公们公推出来的代表,又是国防军乌棱台骑兵部队的将领,巴泰少将把最淳朴的崇敬献给了他的总司令。

  在门口,巴泰整了整国防军的军服,还特意把少将的肩章拉拉平。在审视了海山少校的装束后,挺了挺胸,作出最标准的军人姿态轻轻地推了办公室的门。

  “报告总司令,蒙古骑兵师师长巴泰和骑兵营长海山前来报到!”巴泰用洪亮的声音和庄重的军礼站在门口向总司令报告着。

  龙剑铭快步走到门口,也还了一个军礼,把巴泰和海山迎了进来。对蒙古问题的担心似乎在巴泰用国防军军官的身份来报到后,已经变成昨日烟云。看来,方维志、李异峰此前在蒙古的作为取得了最好的效果,不仅仅给国防军增加了一支善战的骑兵部队,还为对俄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司令,诸部盟王公先期推举卑职担任代表前来北京,在总司令登基大典后,各部王公还将专程进京恭贺。现在,诸部王公正忙着为国防军准备粮草、马匹呢。国防军为蒙古人夺回旧辖地,是蒙古人的两百年以来的夙愿啊!库伦会议上,各王公一致支持中央政府,支持总司令登基,支持国防军的对俄作战。蒙古,永远是大中华民族的一员,蒙古族人,永远是大中华帝国的臣民!”

  “不,蒙古人民也是大中华帝国的主人。所谓的皇帝和中央政府,如果不能给蒙古人民以及全国人民谋取利益,那就不存在所谓的皇帝和中央政府。只有每个国民都有主人翁的意识,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强大起来。巴泰将军,海山少校,蒙古族人民有你们这样的英雄豪杰,一定可以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在对俄作战中取得胜利!”龙剑铭对两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说话总想对部下那样直截了当,又想着对方身份的特殊,必须得字斟句酌,这样一来,他的话就变成了充满的官样文章。

  “总司令,无论怎么样,乌棱台都忠于总司令,蒙古骑兵师都是国防军!”巴泰感觉到总司令言语里的顾忌,那是因为蒙古人对新政府、新帝国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忠诚度,才有总司令这样有些见外的客套话的出现。深受民族复兴主义思想影响的巴泰,听到这样的话觉得既难过又兴奋。难过的是在总司令的内心深处,可能还对蒙古人有些顾虑,才不能用对自己下属的语气来言事,而巴泰,是真正希望蒙古人和汉人、藏人、满人、回人以及其他民族的弟兄融为一体的!事实证明着,当中华民族团结起来的时候,在有一位象总司令这样的领袖的时候,是能够抵御任何列强的欺凌、收复失地的!连俄国人都惧怕的日本人都臣服在大中华帝国之下,那收复贝加尔旧地,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方先生说过:蒙古族人和汉族、满族人的矛盾,是因为俄国人侵占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而造成的!兄弟之间,有什么话不能说得呢?只有兄弟同心了,才可以齐心协力地把俄国人赶到鄂嫩河西去!汉人不是有句话吗?打虎得靠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

  巴泰的话,落进龙剑铭耳朵里,就是对俄战争的坚强决心和在心里酝酿着的蒙古大草原开发计划的实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