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特殊考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胡小英听了宏市长这番颇有玄妙性质的话,点着头道:“谢谢宏市长的教诲。”

  宏叙把胡小英送出了办公室,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似的:“小英,关键是人,这句话一定要记住。在长湖区,你必须有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人,就像,我对你这么信任。”

  胡小英坐在回长湖区的奥迪专车上,宏叙市长的那些话,还在耳边不时响起……

  ……关键是人……

  ……你就要把眼前的困境,当做是运命锻炼你的一道考题……

  ……你必须有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人……

  ……你就调动全身的细胞去解题吧……

  ……就像,我对你这么信任……

  每句话中都很有深意,每句话都必须亲身体会,才会咀嚼出其中味道的一二。

  ……你必须有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人……

  胡小英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年轻男人的形象,这个男人一米八十左右,但却身形灵活,嘴角有时候会有一丝笑,但也有忧郁气质。胡小英想,这个梁健,到底是不是值得彻底信任呢?

  已经是六点三十,与胡小英约好梁健的时间,只剩下十五分钟了。这时,宏叙的电话进来了。胡小英心道,宏市长真是很关心我。感激中,她接起了手机。

  宏叙电话中轻松地笑着:“小英,我想你已经找到那个人了吧?”

  胡小英一怔,宏市长不仅关心我,而且对我简直了如指掌,就汇报道:“宏市长,你对我真是太了解了,我都有些害怕我在你面前是不是透明的?”

  这句话就带有些的味道了,心中忽觉不妥,胡小英补充道:“我约了他六点四十五分见个面。”

  宏叙道:“我知道,你心急,立说立行,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女干部应该这样。就是别忘记了,要考考他。还记得当时,我是怎么考你的吗?”

  胡小英当然不可能忘记,当年宏叙市长考验自己的办法:“怎么可能忘记,一辈子也忘不了。”

  别人都说,胡小英是因为抱上了宏叙这条大腿,才得以坐火箭似的提拔,其实他们不了解,如今的官场已经不像以前,一个女人如果短期内靠美色,但如果没有脑子,肯定是走不远。

  能证明胡小英不是没脑子的人,就是她顺利通过了当年宏叙的几道考题。胡小英道:“宏市长,我知道了,我会变着法子,考考这个人。”

  宏叙哈哈地笑了:“考验结果,跟我说一下哦,我也很感兴趣。”胡小英道:“到时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胡小英看看时间差不多了,站了起来,走向摆放在架子上的一个碟片机。这个碟片机,并不是什么高档货,是她刚参加工作时买的,一直用到现在。当空下来的时候,她喜欢放一张碟片,听着音乐,什么都不想。这就是她放空自己的方式,可今天她这个碟片机,却要派上别的用场。

  她捡了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碟,放入了碟片机。然后,又将两支式样非常相近的笔套,进行了调换,夹在了一本笔记本中,待用。

  此外,她又拿起电话,打给了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朱新毛,告诉他,晚上八点钟准时停十分钟的电,也就是在八点零十分之前,不准打开电源。

  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朱新毛表示不理解,问道:“胡记,这有什么原因吗?”胡小英不想把自己的目的告诉他,就问:“这会不会影响工作?”

  朱新毛沉默了一会,作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他也不是傻子,自己问了胡记问题,胡记没回答,反而问了他一个问题,这就是说,胡记不愿意把原因告诉他。领导不愿意说的事,逼领导说,是一种自杀行为,朱新毛及时停止了这种自杀行动,改为谦卑的口吻:“没问题,胡记,就按照你的要求办。八点整到八点零十分,整个大楼停电。”

  一切准备就绪,胡小英从茶柜中拿出了两个杯子,放好了纤细的茶扬的歌声。梁健听过这首歌,记得歌名是《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歌虽旧,声音却很美妙。梁健绕过了门边的屏风,看到胡小英正闭着眼睛,半靠在沙发中,可能是感觉到梁健进了屋,忽然睁开眼,指了指对面的位置,示意他坐。

  梁健见她听音乐听得入神,也就不以“胡记”的俗称来打搅他,也跟着听起了音乐。胡小英见梁健也不客套,心下满意,就又闭上了眼睛: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听到这里,胡小英站了起来,走到碟片机旁,按下了暂停键。

  梁健道:“为什么不听完呢?这首老歌很不错啊!”胡小英道:“你年纪该不大,这首歌曲唱红之时,你应该还没有出生吧?肯定没什么感觉的。”梁健承认道:“是才出生。不过这首歌因为好听,我也听过。”胡小英好奇道:“你们八零后,也听这种过时的老歌?”梁健道:“好歌,不会过时,我还背得出这首歌下面的部分――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梁健背得还真是一字不差。背完了,梁健又道:“之所以记得住,是因为这首歌,填词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五四运动时候的胡适之,后来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可以说是国民台湾政府的国师。胡适还是新诗的创始人之一,大学期间读过这首诗,想到以前不是就听过这个歌吗?才记得牢。”

  胡小英为梁健也喜欢这首歌而高兴,有时候人讲得是缘分。缘分这种东西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缘分这种东西,让两个毫不相关的人,可以碰到一起,就像电影里的戏剧性,可现实生活中,这种戏剧性恰恰很多,根本不比电影之中少多少。但胡小英想,单单知道梁健喜欢这首歌,还不行,她毕竟不是要找一个老歌发烧友,而是要找个自己真正信得过,在长湖区官场上可以替自己做事的人。

  基于这一点,胡小英又故意感叹道:“人生啊,就是这样。有时候得到了许多,却体会不到另外的快乐了。就是这首曲子吧,我是在自己十来岁的时候听到的,那时候能够听听歌,可真是莫大的快乐了!可如今到了这个年纪,担任了区委记的职务,工作忙得晕头转向,很久没有静下来听听老歌了。不过,今天,听到这首歌,却特别的有味道,也不知为什么?”

  胡小英的这一问,看似无心,实则有意。<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