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白骨筑孤城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阳光之下,石桌之旁,顾盈袖端坐在一侧抬起明眸笑吟吟望着晏清和,她眸色清亮,似是想从他温煦如初的表情里看出他隐藏在心底的真实情绪。

  “宁医女为何有如此想法?宁医女若是想住,自然随时可以来住。”晏清和微讶道。

  他用的词是“随时来住”,虽然友好,但是已经带上了逐客的意思。

  顾盈袖自然不会听不出来,她笑了笑道:“以后有空自是会在府上借住,还望二皇子到时不要嫌我烦了。”

  晏清和微微一笑:“不会。”

  “那臣就不继续耽搁殿下的时间了,臣还有事,先离去了。”她说完就站起身来,整理好衣袖,转身径直离开。

  她自称瞬间就改变了,晏清和一怔,低头看见桌上的宣纸,“这画……”

  顾盈袖脚步一顿,然后道:“茯苓收着就好。”

  她头也不回的远去,步伐很快又不失高雅,鬓旁流苏随着脚步微微晃动。

  晏清和手中茶杯已然放下,望着她离去的背影,脸上的温和之色褪去了几分,眸底带着沉思。

  这是……生气了?

  ……

  午时的时候太医院的人就过来了。顾盈袖刚好用完了午膳准备再去午休一会,听到太医院来人的消息,脚步顿时停了停。

  这么快?

  她轻声吩咐道:“茯苓,别铺床了,去收拾行礼吧。”

  茯苓闻言转过头来,“大人不先睡一觉再去宫里?”

  “不了。”

  既然逐客令这么明显,她再在这里久留下去岂不显得自己死皮赖脸。

  茯苓先从衣柜里取出几套海棠红绣白梅的医女服,然后又取出了几套便服,转身想去拿妆台上的一些首饰的时候被顾盈袖阻止了,“等等。”

  她伸手将首饰分成了两堆,一堆是二皇子府的,另一堆是宁府送来的。她从宁府的那堆里挑出一些放在一旁,“就带这些,其余就别带了,从哪里来送回哪里。”

  “是。”茯苓眼中闪过诧异之色,顾盈袖挑出的那些都是宁昭或者宁晚送她的,其余剩下的是宁家其他人送来的。

  顾盈袖走的时候几乎没有带走什么东西,除了她自己原本带来的,其余都完好的放在原位,包括晏清和画的几卷画也被她放在了桌上显眼的位置。

  她临出门的时候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连忙折回去,从柜子底翻身出了三瓶紫玉膏。这三瓶紫玉膏还是当初她手受伤时其他人送的。

  她想了想,将两瓶收入了袖中,唯独将晏清和送的那瓶留下,与那几卷画一起摆在了进门就可以看到的桌上。

  顾盈袖出府的时候,晏清和没有来送她,甚至连常明也没有来,只有茯苓一直跟在其后。

  她回首望去,府门之处空荡荡的,只有两列侍卫持刀垂头安静守在府门两旁。

  她收回目光,转身登上马车,发现茯苓也跟了上来,疑惑道:“茯苓,你不留在府里?”

  茯苓垂首答道:“太医院人手不够,殿下担心无人伺候大人的起居,就命奴婢跟着伺候大人。”

  顾盈袖本想拒绝,但是转念一想,太医院安排的侍女不一定会比茯苓更稳重懂事,而且她也已经习惯了茯苓的伺候,于是颌首道:“也好。”

  车轮渐渐滚动起来,顾盈袖撩起车帘又一次向二皇子府的门口望了一眼。

  门前寂静,除了站着侍卫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顾盈袖放下车帘,睫毛颤动几下,垂了下来,眼底神色难辨。明明只是不相干的人,为什么她会忍不住期盼和失落?

  她不知道的是,此时府里最高处的阁楼上站着两个人。

  常明躬身道:“殿下,此处风大,顾盈袖既然已经走了,那我们也回去吧。”

  晏清和负手而立,望着马车渐行渐远,“我在想……将她一个姑娘家推进这潭浑水里是不是不太好。”

  常明叹气:“殿下,您又心软了,心软是行事大忌。您若不推,其他人也会推一把。”

  晏清和不作声。

  常明压低声音劝道:“顾盈袖此人深不可测,明面上是太子的人,暗地里却投靠了宁家,实际上又和长殿下那边有牵连。此人以一人之力牵扯进这么多方势力,可能远远不像平日里表现出来的简单,我们还是避之为上策。”

  晏清和依旧没开口,常明继续道:“殿下难道忘记了浮微山那日的刺客就是此人派出来的?容家虽然想半途对她下手,但是她自己早就做好了安排,根本不用其他人担心,您现在又何必去愧疚?”

  晏清和终于开口,立在高楼上,淡声道:“那边安排的如何了。”

  “已经安排好了。”常明的老脸上露出笑,“殿下抛出一个中书舍人之位,足以让那些人争得头破血流。”

  浮微山之事,容家派出了匪人,宁家调走了承临军,顾盈袖派出了刺客,还剩下了一些身份不明的刺客,谁也没有想到那些刺客会是他派出去的。

  先派出刺客,再带兵救驾,不过是为了塑造陛下面前的好儿子形象。

  而那个为陛下挡了一剑的中书舍人,也是他精心谋算好的。中书舍人舍命救驾,事后没死自然会受陛下嘉奖,升官是必然的,而空出的那个舍人之位就值得引来有心人的注意了。

  大夏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为后者,必中书舍人。

  大夏开国以来,有几任皇后都是中书舍人出身,连现在的容皇后都曾经担任过中书舍人一职。本朝出过三位女中书,一个是嫁给了左相的顾白芷,一个是容皇后,一个是当朝的右相梅馨斐。

  若是得不到未来皇后之位,博一个官位也是好的。

  “如今朝堂局势已乱,不如让它更乱一些。”

  晏清和t望着窗外景色,远处有一片如黛青山,连绵起伏,山顶缭绕着常年不散的云雾。隔着这么远,他仿佛还能闻到浮微山山上的桃花香。

  还能清晰回忆起那满头如云青丝滑落在手臂间的感觉。

  他移目望向宫城,那里金銮朱瓦,重重宫阙,是天底下最繁华富丽的地方。

  幼时外祖父带他偷偷爬上了城墙,那时京都已经沦陷,城里到处都是叛军,死了很多人。城墙之上还染着消散不去的鲜血,洗都洗不干净。

  外祖父指着那个地方问他:“那是哪?”

  他答:“皇城。”

  外祖父又问:“用何物筑成?”

  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回答:“……砖?”又觉得答得不够好,补上一句,“黎民百姓?”

  外祖父摇头:“是白骨。”

  白骨筑城,白骨守城。

  外祖父苍老的手落在一块被鲜血浸透洗不去颜色的青砖上,声音沉重地就像是瑟瑟夜里的风声一样:“吾之所愿,不过所逢盛世,国泰安康,四海清明。”

  外祖父依旧用和蔼的眼神望着他,另一只手抚摸着他的发顶,“吾已经见过盛世繁华,可惜这场盛世结束在了叛乱硝烟之中。如今盛世虽然不复存在,吾却希望将来你能将它继续守下去。”

  夜色很凉,隐隐能从空气中闻到血腥的味道。

  他从城墙上t望,还能看到叛军拿着火把在街道巷间穿梭,除了叛军的火光,满城都是黑暗的,没有一个百姓敢点燃蜡烛。

  这原本应该是一场盛世。

  晏清和收回思绪,“常明,你觉如今世道与二、三十年前比之如何?”

  常明老实答道:“不及。”

  晏清和转身下了高楼,一步一步:“我知道该如何做了。”

  ……

  顾盈袖随着马车入了宫城之内,车轮缓慢的滚动,过了很久才到了太医院的门口。

  “大人,到了。”

  顾盈袖下了马车,第一眼望见的就是朱墙黛瓦,以及墙下神色冷淡的人。

  梁采薇脸上没什么表情,见了她,只是淡淡抛下一句:“跟我来。”

  她不等顾盈袖,径自转身而去。

  一旁很多太监侍女都垂首守在门口恭候着她来,见梁采薇如此反应,顿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梁采薇身份和他们不同,她可以摆出高冷的样子,他们地位低下却不能这样。

  一个为首的太监躬身上前:“宁大人请随奴才这边来,太医令事先已经交代了,今日宁大人先在住处休息半天,明日再来上值便可。”

  顾盈袖点点头,跟上太监的脚步。

  前面的梁采薇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见她还没有过来,淡淡回头道:“我待会还有事,你不要磨磨蹭蹭,耽搁我时间。”

  顾盈袖早就领教过梁采薇的脾气,每次梁采薇见到她都没有什么好脸色。

  她反复回想起以前和梁采薇的接触过的几面,似乎她并没有得罪过梁采薇?

  顾盈袖心下觉得奇怪,还是加快脚步跟了上去。<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