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林花谢春红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昨夜下了一夜大雨,雨声哗哗,打在窗台上噼啪作响,似是有无数大珠小珠滚落在玉盘之上,时而有风声簌簌吹过。顾盈袖听着窗外嘈杂的风雨之声,翻来覆去半宿才睡着。

  第二日醒来的自然比往日晚了。

  茯苓取了一把伞来,“大人小心一点,外面路滑。”

  顾盈袖推开门,只见院内的桃花经不住风吹雨打,昨日还是花开正盛,今日已经焉了不少。枝上桃花所剩不多,落了一地的花瓣。

  有花瓣穿过檐角,落在了廊下的木板之上。

  她随手拾起一片花瓣,放在掌心仔细把玩。花瓣鲜艳而柔软,早已被昨夜的风雨浸透。

  若是宁昭在这里,肯定会忍不住感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顾盈袖一笑将花瓣放下,随后拿起茯苓手中的竹骨伞,独自一人向着风雪院行去。

  到了风雪院的时候,晏清和正手执狼毫,低头作画。

  这段时日来晏清和的身体在梁采薇的药膳之下有了明显的好转,这几日的精神状态都不错,今日已经可以起身了。

  顾盈袖没有出声打扰,站在一边安静看他作画。

  画已经完成大半,画的是府内桃花谢了的景象。庭院之中,一株桃树立在中间,枝上桃花落了一半,地上是一大片花瓣,深深浅浅的红色。

  他神情专注,画完了桃花之后,忽然在廊下画了一个佳人。

  那个佳人身着石榴红的宫廷医女襦裙,手中拿着一柄同色的竹骨伞,伞上绘着素净的白梅图案,伞下露出了半张秀雅无双的侧脸。

  顾盈袖看见画里的人略惊讶,这是她?

  原来刚刚她过来的时候被他看见了。

  顾盈袖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有人为她作画。她不由感到新奇和淡淡的欢喜,原来从画中看见自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画罢,晏清和停笔。

  他终于抬起头,对着顾盈袖温煦一笑,目光温和得就像一块上好的暖玉。

  晏清和道:“刚刚见宁医女撑伞而来的场景如画,正配这雨打桃花,就忍不住在画上添上一笔。”

  顾盈袖怔了怔,浅笑道:“殿下在外墨宝价值千金,微臣何其有幸,才能入了殿下的画里。”

  晏清和复提笔在旁边书上一行小字――崇初二十四年暮春,夜,有风雨骤至,寒风叩窗。晨起见春红谢尽,有感作此画。

  旁边印上了自己的印章。

  晏清和将画递给她:“此画就送与宁医女。”

  他眼神含笑,望着她的目光珍而重之,如视珍宝。

  顾盈袖从小习惯了一个人,小时候师父经常不在,长大了之后她住在太子府,师兄也经常不在,即使在的时候也不怎么搭理她。只有到了有事需要她帮忙的时候,他才会记起他还有个师妹。

  似乎长到这么大,从未有人如此郑重的对待她,还会给她作画。

  她心弦微微一动。

  窗外细雨落在池塘之上,有微风拂过,池鱼浮跃,乱了一池绿水。

  顾盈袖抬眸盈盈一笑,一双明亮的眸子似是落满了星辰:“多谢殿下,这幅画我很喜欢。”

  她用的是“我”字,而不再是以前的自称“臣”。

  日常诊脉完毕,顾盈袖就提笔为晏清和写了新的一张药方。她将解毒方一字不漏的写了出来,再也不保留。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写完了药方,她将药方交到常明手上,继续道:“殿下身体恢复得很快,可以多起身走动。桃花虽然谢了,但是府里还有其他花可以供殿下观赏。”

  晏清和温煦道:“正好我今日闲着无聊,也想出门走走,不知宁医女可愿陪同?”

  顾盈袖顿了顿,浅笑道:“好。”

  窗外细雨如毫,风烟散尽,天地清明。

  她撑着竹骨伞陪同晏清和走了一路,最后在一处小亭子内歇息,身后跟着拿着伞的常大管家。

  茯苓将茶具放下,斟好了两杯茶后退到了亭子之外。

  晏清和举着茶杯忽而道:“山雨欲来风满楼。”

  顾盈袖抬眸,“殿下何以生此感概?”

  晏清和遥遥望着远方,那里有青山连绵,风烟如黛。山上烟云出岫,缭绕在青山之间,似是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遮住了山的真容,让人看不分明。

  “宁医女可知那是哪里?”

  顾盈袖在京都住了整整六年,自然是知道的。

  她应答道:“浮微山。”

  “京都春红已经谢尽,不知浮微山的桃花还在不在。”晏清和眼里含笑,“几日之后浮微山的桃花若是还在,可否有幸邀宁医女一游?”

  几日之后便是祭天了,顾盈袖猜测不出他忽然说这句话的含义。

  她斟酌了一下,然后回答道:“等祭天结束之后有空,臣自然是愿意与殿下同游。”

  晏清和温和的语气中带着叹息:“若是等到祭天过后,浮微山的桃花恐怕无人欣赏。”

  顾盈袖浅笑道:“殿下说笑,浮微山的桃花花色繁多,何愁无人欣赏。纵是无人,也可孤芳自赏。”

  晏清和轻轻一笑:“宁医女所言正是。”

  两人又喝了一会茶,细雨才渐渐停了下来。

  顾盈袖见晏清和眉眼间渐渐露出疲惫之意,就主动提出回去。晏清和如今大病初愈,本来就应该好好休息。出来久了,就特别容易累乏。

  “殿下,那臣先退下了。”

  顾盈袖告退的时候,不忘带走晏清和的那幅画。

  她双手紧紧抱着画,眼睛明亮。

  晏清和见状微微一笑。他本就容色过人,望着一人笑的时候,总会让人忍不住生出一种自己正被人珍惜重视的错觉。

  顾盈袖再次被他的笑晃了眼,保持好心情的独自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和美人相处,确实会让人心情愉快。

  回到初霁院,影一的声音如期响起:“今日朝堂之上,皇帝宣布这次祭天由他自己亲自主持。”

  顾盈袖一愣,她没有料到此次祭天没有落到任何一位皇子身上。

  以前不是没有皇帝自己主持的,但是很少。如今陛下不过三位儿子,只有嫡长子远在淮南,剩余的次子和太子都在京城。她原本以为这祭天的事不是落在二皇子头上,就是落在太子头上,却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倒是让两方人都没得到什么好处。

  顾盈袖想起晏清和的一脸温和笑意,这或许早在他预料之中,所以才表现得那么平静。

  影一继续道:“宁府刚命暗卫送来了一封信。”

  “拿来。”

  依旧是青竹笺,顾盈袖展开信,信上只写了一行字――祭天恐生变,自己小心。

  顾盈袖沉吟半晌,想起刚刚晏清和有意无意说的话,也像是提点她要小心。

  果然,祭天要出事。

  ……

  祭天的那天顾盈袖起得很早。

  她难得早起梳妆打扮。祭天是大夏很重要的节日,必须盛装出席。到时候全城的百姓都会带着祭品涌入浮微山参与祭祀。

  如果她打扮的太过素净,反而成了异类。

  所以她没有阻止茯苓拼命往自己头上插簪子的行为,半夏也取来了几件比往常更加华丽,做工更加精致的襦裙。

  顾盈袖按了按眉心,强行拆下了鬓间一根青鸾衔流苏的金簪。这根发簪最重,拆下之后,她头顶立刻轻松了几分。

  “茯苓,差不多就可以了。”

  随后又从半夏身后的一排侍女手里选了一件海棠红的广袖襦裙。到时候大多数人的打扮都以庄重为主,挑深一点的颜色才不起眼。

  刚整理完,外面就走进来一个侍女,行了一礼,然后道:“大人,宁二姑娘已经到了。”

  她现在顶着宁曦的身份,今日祭天之行,肯定要同宁府的人一起前往浮微山。

  昨日宁昭就特意来和她打过招呼,说是今日会派宁家的二姑娘宁晚来接她,让顾盈袖有个心理准备。

  顾盈袖出了府门,有着宁家标志的马车正停在府外等候。

  她登上马车,宁晚端端正正坐在里面,见了她进来,只是道:“坐。”

  不显热络,更无亲近,语气淡淡。

  顾盈袖猜测她大概是知道自己身份的,也没有特意没话找话。

  说起这宁晚也是京都里有名的人物,她如今已经二十二,却没有任何谈婚论嫁的意思。

  虽然大夏风气开放,女子大多是十七十八岁后才开始谈论婚事,但是一般二十岁前就能谈好人家,拖到二十二岁没有亲事的毕竟是少见的了。

  即使是女官,也会挑个适当的时机成婚。

  宁晚如今是国子监的祭酒,教导一些名门子弟,没有任何成婚的念头。后来家里人催的厉害,她就干脆搬到了外面去住,气得宁家祖父大骂逆孙。

  这样一想,宁家还真没几个老实听话的子孙。宁昭自小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宁曦虽然很能干,但是离家在外,一年都不回一次家,也让老人痛心几次,直呼没有这个孙女。而宁晚也是不省心的,虽然听从家里人的话当了女官,一直表现的很顺从,但是没有想到她会在婚事上如此叛逆,膈应人一把。

  幸好宁家子孙多,还能勉强安慰老人的心。<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