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修道论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玉道姑先醒了过来。感觉下自己的内气,发现一夜吸收的灵气,等于自己苦修一年的量。心里感叹着,这还是抢来的,那灵气汇聚到他身上,又会增加多少年的修为哪?

  过了一会,杨无忌醒了,睁开眼,发现自己还在洞中的石室里。伸了个懒腰,说到:“啊,好舒服!就这么一夜的时间过去了。哎,难怪师傅一打坐就是几年,几十年。个中滋味真是美妙。”看了一眼玉道姑后,又说:“不错,你这一夜没白来。快看看这里还有什么宝贝吗?马上天就亮了。”

  说完也不管她,张开天眼,先扫视一遍。

  石室本是讲道的地方,里面除了一些石桌,石墩外,什么都没有。在石室的上首,有个石台,应是讲道者的位置。在石台的右边,还有扇石门,门开着。杨无忌招呼了一声玉道姑,就先进去了。

  这是最后一间石室了。里面有一个架子,一个炉子。架子上有几书和几根玉简。杨无忌看了一边,全是随笔记录。这应该是居此地的前辈的笔记。由于年代长远,书已经粉碎了。被风一吹,就化成灰灰了。看得杨无忌心里直喊可惜。架子中间一层是,有六根玉简。杨无忌先把玉简收起。又看向炉子。

  这都几千年了吧,这炉子还完好,一点锈迹都没有,上面只是落了一层灰。肯定是好东西。围着炉子转了一圈,越看越觉得这炉子造型好像很熟悉,也不知道在哪见到过。

  “玉道姑,你看这炉子,你以前见过没?我好像感觉很熟悉。”

  玉道姑伸手抹去上面的一层灰,露出了一座银灿灿的炉子。边上九龙环绕,每只都是张着嘴。龙身的鳞片都清晰可见。龙眼处是宝石雕成!一看就是价值不菲。

  “没见过,不清楚。”

  “哦,那先拿走在说。”手一挥,炉子就消失了,地面上只留下几点痕迹。

  “真是郁闷。每次找个宝地,都是干干净净,啥都没有。”张开天眼,一点一点的搜索。还真发现了点东西。就是在炉子的下面,发出点点乳白色的光。

  于是拿出大龙鞭,输入内气,向地面挖去。挖到半米深的时候,发现一只石碗,里面放着一个珠子,有成年人的拳头大。珠子内部乳白色的云层相互缠绕。未用手拿,只是靠近就感觉到了灵气充沛。

  这难道是天地奇卷里记载的聚灵珠吗?天地大道的神韵,在演化洞天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一个中心点,向四面八方辐射。越是靠近这个中心点,灵气越是浓郁。若是神韵无损的演化洞天,那么在中心点,灵气浓郁到液化,甚至固化,形成聚灵珠。当然只有极少数的神韵在演化洞天的时候,才会无损。毕竟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中会发生一些事情,打断或干扰演化,都非常有可能。有了这珠子,洞天中的灵气,就不会枯竭。因为这个珠子,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吸取地气,转化成灵气。

  伸手拿起珠子,仔细的观察,越来越确定这就是聚灵珠了。现在在想一想那炉子,能放在聚灵珠上,肯定不是一般的炉子。难道是丹炉?那这这间洞府,难道是炼丹的那位前辈葛洪?

  “天机子,好了没?快走吧,天要亮了。”边上的玉道姑见杨无忌看着珠子发愣,就催促了一声。

  “哦,好了,东西咱们出去在分配,走吧。”说完运气一扫,把挖出的石头,又填进坑里。然后就走了。等到了破开的石门处,又运转内气,把那快大石头给吸回来,堵住洞口。

  “这几间石室,目前还暴露不得。里面这几年应该没人能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咱们修为大进了,也不怕那些人来烦了。”

  出了洞,东方已经泛白,太阳即将升起,杨无忌双脚轻轻一点,身子就飘向了山顶了。

  “来,看看这次的收获。”一挥手,在洞里获得的东西全都出现在面前的空地上。

  “这是炉子,这是珠子,这是几根玉简。这些都是有形的,还有我听到的《道德经》。”

  “《道德经》?我听到的是《丹经》啊!”玉道姑奇怪的说到。

  “《丹经》?你确定你没听错?”杨无忌看着玉道姑,也很的疑惑。

  怎么会这样?难道是心想事成?心里想到了什么,就出现什么?

  “看来你听到的却是《丹经》,而我听到的是《道德经》。可能与当时心里所想有关了。这就是大神通吗?神奇呐。”

  “或许吧,我听到了《丹经》,心有所悟,估计只需五六年,我就可以把内气转化为丹气,尝试着突破这一境界了。天机子,你的修为也大涨吧!”

  “嗯,还行。省了我几年的苦修了。两年,我应该能稳稳的站入第二境。咱们先看看这玉简里记载着什么吧。”说完拿起一块玉简输入内气。半空中浮现了一片文字。

  《修道论》,讲述的是道家修道的基本知识。与天机观的玉简传承中记载的大致相同,但是有些地方却更详细。比如在境界方面的描述。

  修道者,只有把全身都转化成先天,才能进入先天,即入了道境,此时有两种方法,其一借助雷劫之力洗练身体,其二,凭借自身修为洗练,转化先天。入道之时的雷劫,只为洗练肉身,并无多大的威力。很多修者,都愿意引雷劫洗练,可以提前感受雷劫,为以后渡劫做准备,并且可以化去自身的血孽气息。此次雷劫有三道,称为小天劫。而后进入化道,则是再经历一次雷劫,此时的雷劫为六道大雷劫,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引动。渡过雷劫的几率不到两成。化道入虚实二境,则是需要渡过九重重劫,彻底斩断与这方世界的因果。并且即便是准备的非常充分,也是九死一生。每次的雷劫强弱,都跟自身有关系,若是全身血孽气息缠绕,则十死无生。若身有大功德,可以用来消弱雷劫。

  虚实二境后,则要经受九难,即是经历九次道心的考验。能悟者,可成就道果,飞升仙界。不悟者,沉沦,直至耗尽寿命。

  这就是三劫九难。

  在这《修道论》中,多次出现感悟二字,感悟天地大道越深,境界就越高,渡劫之时的把握就越大。同时在结束的时候,说道若是无把握渡劫,就需封印修为,隔绝天地。否则就会引发雷劫。

  “哎,佛家修生,道家修身。果然是有道理的。若是肉身太过虚弱,雷劫这一关,就要十死无生了。这修道之难,难于是青天!”玉道姑看完后,感慨的说。

  “呵呵,道家修身,把肉身修成玉身。直至无漏法身,这才是大乘。渡劫才有把握。难怪师傅走的时候,不让我牵扯太多的因果。”

  “我在典籍中看到过玉身的记载。后天转化先天,成就玉身。天机子,什么是无漏法身?”

  “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无漏是浑然一体的意思,道家里的太极啊,混元之类的。若是修成了,渡过雷劫的把握就可以提高两到三层。我天机观还记载着一种推测,若是想修成无漏法身,则必须在入道之时,凭借修为把自身修炼成先天肉身,然后在经历雷劫。则是有希望成就无漏法身,否则,无一丝希望。不过,天机子历经108代了,到我是109代,却无一人修成,所以只是一种推测。”

  杨无忌此时还不知道,他已经快完成那最艰难的一部分,灵气修炼肉身。全身就差几条奇脉还没没有贯通了。夜里吞吐灵气,洗练骨与髓,此时已是骨如白玉,髓如血钻。

  “无漏法身。。。。。。”玉道姑回想着杨无忌的话,陷入沉思中,过了会又说:“这倒是跟我夜里听到的《丹经》有些相似了。《丹经》修丹道,把整个人都看作是一颗丹药,历经劫火炼烧,最后成就的就是混元如一的丹体。”

  “这么说,我们进的那个石室,一定是葛洪前辈的洞府了。不过在这个世界里,灵气匮乏,能修成一境两境,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无漏法身也好,丹体也罢,都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杨无忌很无奈的说。

  “哎,说的也是。”玉道姑同样很无奈。

  “这还有几根玉简,都先看看。”伸手拿起剩下的玉简,输入内气。

  《丹方篇》,《药草篇》,《符篇》《炼器篇》,《术法篇》。

  看完后,杨无忌说:“这几根玉简对我一点用处都没有,全给你吧,本就是你道院的传承之物。剩下的这两件,我觉得这炉子是个丹炉,珠子是聚灵珠。”

  “什么是聚灵珠?”

  “这聚灵珠是与洞天福地一起诞生的,只有一个作用,转化地气为灵气,供人修炼。这两件,我们一人一件,你先挑吧。”

  “天机子,我已经有了这些玉简,剩下的,怎好在拿?再说,能得到这些东西,我根本没出什么力气。所以,我不能在挑选了。还是你都拿着吧。”<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