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潘家酒铺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大家一听小杨氏的话都楞着思索了一下,然后一起惊住了: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些什么??

  儿子没送去,就把夫君送去,你是生怕家里人过得太得劲儿是吧?!!

  小杨氏第一次和老杨氏提起要收养福宝的时候,就曾说过要把大郎、二郎送到她四舅舅在县里开的铺子里去当伙计赚钱。

  当时老杨氏就说这活有问题,何况她那个四舅舅还是她后娘的弟弟。

  结果没想到啊,孙子没去,儿子去了!

  老杨氏乐得好像要吃人一样,一招手:

  “杨小草,来,娘给你两巴掌尝尝味儿。”

  小杨氏几乎要哭出来,颤颤巍巍的走上前,抖着身子问了一句:

  “娘我又咋了?”

  老杨氏撸起袖子啪啪两个大耳光抡过去:

  “带着你的闺女,滚回屋里自己想去,既然什么都听不明白,以后你他娘的啥都别听!”

  小杨氏“哎呦”一声,面黄肌瘦的脸上顿时浮现两个红通通匀称又很匀称的巴掌印,嘴角都被打破了,染上了一抹血色。

  小杨氏心肝颤了颤,从大儿子手里接过闺女,走的时候眼睛还忍不住看了炕上的银子一眼。

  压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以为自己说大哥不带自己爷们赚钱,惹了婆母厌烦。

  那个蠢头蠢脑的蠢样子,看的老杨氏在想象里疯狂的锤了她一遍又一遍!!

  而现实中,老杨氏只是怒吼道:“滚!快滚!滚出去!”

  小杨氏赶忙走了出去,门都忘了关。

  还是赵氏见她没关门,立马去关上了。

  “老娘这是造了什么孽啊!当年怎么就带了这么个孽障回来!”

  老杨氏满腔怒火的重着二房的方向骂了一句。

  这才转头问浮大白:

  “她说的那个潘家酒铺你们去打听了没?老二在不在哪儿?”

  浮大白摸着下巴上的的青胡茬想了半天,很肯定的说:

  “没这么个酒铺!”

  县里的酒铺一共就那么几个,他跟着那几个哥们儿都去过。

  这次去干活也是和几个哥们一起去的,回来大哥也请他们喝了几顿酒,要是真有新开的他们肯定得拉着他尝尝去。

  不过这话浮大白是不敢说的,毕竟从他娘到他媳妇都不喜欢他和那群兄弟搅合在一起。

  但他不说,老杨氏也知道他,大概是因为子嗣无望,这个儿子小小年纪就和一帮混混闲汉往一块凑。

  后来娶了媳妇也没好多少,一直到有了阿元他才收心,但也没完全和那些人断了联系。

  既然他说没有,那就一定没有。

  老杨氏看向孙子那边:

  “大郎,去问问你娘,到底什么酒铺,开在哪个县里了,问明白的。”

  “好,我这就去问。”大郎应了一声,赶紧跑出去,还不忘回身带一下门,感激的对着又要走过来帮着关门的赵氏笑了一下。

  大郎的脑子比爹娘好使多了,很多事都弄得明白了,也知道是他娘又办了坏事。

  只是最近他忙着带福宝,满脑子里也都是福宝,压根不知道他娘是什么时候鼓动爹去四舅姥爷家的铺子的。

  大郎赶忙去问了一遍,打断她娘还要问个不停的磨叽劲儿,着急说道:

  “娘!你快别问了,快告诉我,四舅姥爷开的什么铺子,叫什么,开在哪个县里了。

  大伯说了,县里压根没有潘家酒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嘛?意味着爹可能不见了!”

  小杨氏这才反应过来,还不太相信的说道:

  “别瞎说,你爹那么大个人呢怎么可能不见呢!

  说不准是你大伯没打听到呢!就叫潘家酒铺,就开长宁县了。

  上次回家你姥姥还和我说让你和你二弟去呢,只是你奶不同意,我才说回头让你爹去看看,怎么可能没有。

  就在梧桐巷里挂红灯笼的那家就是。

  你再让你大伯好好想想,是不是他没看着。”

  大郎记下立马跑回去说。

  老杨氏还不觉得有什么,浮大白却立马拉住了大郎:

  “你娘说梧桐巷挂什么灯笼的?”

  “红灯笼。”大郎有些心慌的说道,感觉大伯的反应好像很不对。

  老杨氏严肃起来问道:

  “到底咋回事?”

  浮大白支支吾吾的,眼睛看了看屋里这些孩子。

  老杨氏皱着眉让二郎带家里的孩子们出去玩去。

  浮大白又瞟了眼媳妇和几个弟妹也不肯开口,吸溜吸溜的只低头喝水。

  老杨氏:……

  “老三媳妇你和老大媳妇把老四家的扶回去。”

  这还是李氏头回被支出去,家里有啥事大房的每次都得听着,李氏好奇的看了眼浮大白,也没说什么乖乖出去了。

  老杨氏正想问,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目光如炬的看了屋里一圈,在自己身边那块地看到了那个眼熟的小孩:

  “阿元!别蹲这儿,出去玩!”

  “唉~”阿元失望的叹了口气,背着手走了出去。

  浮大白又看了看就在屋的大郎。

  老杨氏这次没赶人,而是淡淡的说道:

  “这是二房的事,爹娘不争气就得孩子撑着,何况他还是长孙。”

  浮大白就没说什么,而是吐出了三个字。<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