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十二侯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凑在贾琏身边的人,自然的就成了贾琏的小弟了,笑嘻嘻的招呼着。

  “二哥哥,贾家这下算是成了,小弟我恭喜荣国府重回这四九城有名有姓人家之列!还望二哥哥不要忘了兄弟们啊!”

  “就是就是,恭喜二哥了!”

  “贺喜二哥,二哥官运恒隆!”

  这群多少和贾琏沾亲带故的家伙,那就更不客气了;

  大庆朝三代人,绕来绕去,脑袋上的依旧是那一波人。不过是有些人换了位置,又新增了些座位罢了。

  尤其是这些勋贵之间,真要论起来,谁和谁都是亲友。

  恭维声不断,差点淹没了贾琏。

  “二哥家里起来了,千万不要忘了拉我们理国公府柳家一把啊!咱们可是同为四王八公啊!”

  有不要脸的,已经开始讨要好处了。

  没等贾琏回话,这说话人旁边的人立刻就肯定道。

  “那当然了,满四九城打听去,谁不说二哥哥仁义;人称两直隶活公明,南北直隶及时雨,二哥哥重返顶级勋贵之列,自然也会带着我们这群二流货色跑跑腿的。”

  这两直隶指的是京城和金陵,贾家生活在京城可是老家却是金陵的。因此这人现给贾琏起了这么一个绰号。

  妄图用,‘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这样世俗言论,来道德绑架贾琏的帮助。

  说着还和贾琏打了个千,客气的讨好道。

  “别说四王八公了,要知道我襄阳侯府当年可是跟着贾家的老太爷出生入死的,老太爷那是相当厚待我们襄阳侯刘家啊”

  说着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冲贾琏表态道。

  “如今我将遵循家族传统,追随二哥哥鞍前马后。”

  那襄阳侯刘家的人,表现的慷慨激昂,可是周围的人谁不知道谁啊;这两家老太爷一死,贾家刘家为了争兵权,闹得不可开交,哪有什么传统可言啊。

  听刘家的庶出小子说的如此认真,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如此,二哥哥自然不会亏待你了?”

  这笑自然是嘲笑。

  可那刘家人也不当回事,很认真的点头道。

  “这是自然!”

  如此态度,弄得贾琏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这襄阳侯就是就是四王八公十二侯的中十二个侯门爵爷其中一位了。

  与忠靖侯、保龄侯、锦乡侯、川宁侯、平原侯、定城侯、锦田侯、保宁侯、景田侯,寿乡侯。加上林家与紫薇舍人薛家,就是全部的十二侯门了。

  其中忠靖侯是与保龄侯是一家,忠靖侯是新的的爵位。

  不过现在都过了两三辈人了;各家的交情原也没那么好,现在更淡薄了。

  以前还各有攀扯,现在大部分都依附于北静王了。

  他们自己家也没有争气的人;能保住祖上侯爵位的也就忠靖侯、保龄侯的史家了;这两侯也就是荣国府贾母的娘家,史家。

  其他的如锦乡侯已经成了锦乡伯了。这都还算混的好的;林家在林如海一辈就彻底的没了爵位,剩下的也都是些杂号将军了。

  他们能保留侯门的体面也是和贾家一样,都是指望家里还有超品的老侯爵夫人存在,因此才可以高悬侯府的牌匾,用那侯府的依仗,出门自称侯府公子。

  这不算逾制。

  就像贾家还有贾母这个超品的国公夫人在,贾家依旧是国公府邸一样。

  家族的体面,全靠女人扛着呢。

  这个关系贾琏知道,但是有一点贾琏却听不明白。

  “哦!我贾琏要怎么帮你们重回二流啊!我自己可都算不上入流啊!”

  贾琏自己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奈何周围的人只当贾琏自谦。

  “二哥哥过谦了,要知道小朝会就那么巴掌大个地,有个人物在上面站上一脚,已经是顶流家族了!”

  这个贾琏能明白。

  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所谓的小朝;就是决定庆朝国家走向的小会,一般很不正式,在尚书房就解决了。

  五个人一合计,然后在朝会一宣布就完事了。

  这五人里面每一个人物单拎出来,那都是跺一跺脚就能让整个庆朝抖三抖的存在。

  光脑门子上的一串头衔,尚书令,太子少保领内大臣之类的就茫茫多,写奏折要是写全了都能占个三四页。

  只看名头住客栈都费劲,不知道还以为这得是多少人呢。

  但是这和贾家又有什么关系,贾琏就算把自己的关系撸秃了皮也找不到里面能有自己的亲戚啊!

  可还没等贾琏细问,就有多事的继续道。

  “不要说二哥哥能和小朝会的人扯上关系了,我家要是还有个能在朝会上站稳脚的,我就烧高香了。”

  这回答让贾琏更迷茫了。

  京官四品以上,每日都是要上朝的。那都是在京城主管一项事宜的高官,最差也是个副厅级。

  这已经是二流勋贵的顶级追求了;就这,也没几家勋贵办到了。

  若自家有个在朝会上站稳脚的,别说他烧香了,贾琏也烧香。

  听人这么说,贾琏心中哀怨道。

  “但凡我爹争气点,混个副厅长当当,我还需要努力吗?”

  都怪贾赦不努力,让自己连躺赢的机会都没有。

  可还没等这人羡慕完事,又有勋贵子弟道。

  “过分了啊!诸位过分了,怎么能求二哥哥如此拉拢你们;”

  说着牵着贾琏的手,言语恳切的道。

  “二哥哥,他们都不是实在人;我实在。若二哥哥给兄弟个机会,让家里出一二个能上大朝的人,我家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话让贾琏更意外了。

  到底是什么情况,让这些人对自己有了这么大的期望。

  大朝会,虽然京中七品上的官员每月都要参加一次,但是这也不是贾琏能安排的来的啊。

  贾琏这个七品下都没这个资格啊!

  别说他们家了,就贾家自己,也不过是贾政一人有这资格。还因为身份原因,总被排出在外。

  我要是有这么大权力,我肯定先安排我爹啊。

  你们算哪个?

  但是这也暴露了这群人的野心,这群勋贵对现在的没落很不甘心。

  同时,也说明了顶流,二流,三流勋贵的等级划分。那就是能参加小朝会,能上朝,能上大朝。

  但话说回来,他们到底为什么对自己有这么大的信心。

  这误会到底从哪开始的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