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海捞针

  “林经理,这是最近三个月前台统计的台湾客人入住资料。还是您会说,唐经理开始死活不给,说我们保安部吃饱了没事,不尊重客人的**。”毛晖把一大箩资料放在我的桌上,没好气地说。“又是西安帮的,瞧不起我们江都人。”

  “谁叫咱落后呢?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是第一批建设国际酒店的城市,培养了一批酒店人才。在我们内陆地区,西安人是比我们开化得早,认命吧。我警告你呀,以后对他们客气点,David可是A级经理,如果不是请魏先生出马,他会给你?”大概是袁方祖籍西安的缘故,丽日的西安人势力甚是庞大,俨然成了最大的派系,我翻开三大本客史资料,“他妈的,这么多,莫不是台湾岛的人全都跑到江都来了?”

  “唐伟峰让我打了张收条,还写下保证书,只允许你一人阅读,一周之后必须完璧归赵。那口气,象我们是贼一样。”毛晖兀自忿忿不平,也难怪,在等级森严的丽日,一个小小的主管哪在外聘A级经理的眼里。

  “你别怪他。我告诉你为什么?”我招手叫他把头凑过来,悄悄说,“他们当年也是受老外的气长大的,这会子在我们面前摆谱,是模仿师傅当年的样子。有什么师傅自有什么徒弟,你应该同情他们,人家当初也不容易啊!”

  “大哥这样说,我的心里还好受点。”他耸了耸肩,冲我苦笑说,“不就一叠资料吗?当宝贝一样掖着,要不是老大需要,我还不稀罕看呢?”

  “嗯,别说气话了,快跟我一块儿看,你看这一本。”我递了一本给他,见他死瞅瞅地楞住不接,不耐烦地奚落他,“喂,我叫你看,你就看,还怕David知道了罚你?”

  毛晖哂哂一笑,捎捎了头皮说,“我怎么这么迂呢?他不准看,老子偏看,你敢吃了我?”说罢高兴地接过文件夹,埋头翻阅起来。

  办公室里一阵沉默,只有哗哗的翻书声,两人全神贯注地看着一页页的资料,半晌之后,毛晖终于受不了了,沮丧地说,“老大,你饶了我吧,大部分都是英文,没几个汉字,我只能看懂一两成。”

  “哎,毛晖呀,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我抬起头,瞅着他那张极其无助的脸,叹了口气,“这样,你只看姓名,入住和离店日期,注意他们的频率。”我没当过特务和间谍,并不清楚他们的活动规律,但常识也告诉我做这种事比不得观光旅游,锁定目标之后一定会长时间逗留的。而且只要没暴露,他们定会多次潜入江都继续收集情报,不可能次次换人。

  “好,我只能硬着头皮看了,错了不要怪我。”他无可奈何地说,从外面的办公室拿来一个笔记本,边看边记。

  整整一下午,我们两个人关在屋里,一个一个地研究着,台湾人也真他妈不会照相,复印件上男的看起来象通辑犯,女的象老太婆,帅的靓的一个没有,太令人失望了。

  “小晖呀,我觉得这不是办法。我数了一下,平均每天有十多人,三个月下来有上千人次。我们一个一个地看,又没个范围和条件,跟大海捞针一样。”我咬着食指,这事远比我想像困难百倍,他们之中可能有情报人员,千分之一二,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最致命的是任何特征都没有,男女老少也不清楚,按照王庆渝的说法,商人,游客,学者,艺人,老兵,一切皆有可能,那不等于是抓瞎吗?我啪的一声合上文件夹,闷倒在椅子上。

  对面的毛晖却来了劲,拿着圆珠笔不断地记录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堆,“搞什么搞?”我瞟了一眼,一把抓过他的本子,望着鬼画桃符的字,“你写的天书啊,我一个也不认识。”

  他一阵傻笑,不好意思地把本子收了回去,轻轻合上,“嘿嘿,小弟的字写得孬,让大哥见笑了。”

  “那你说说,都记了些啥?”反正也找不出线索,我倒想知道他记的东西。

  在我的鼓励下,他捧起本子说,“还好日期和房号都是阿拉伯数字,我看得懂,名字嘛,繁体字也认识,以前读港台的武侠小说学会的。你让我只关注客人入住的频率,老大你看,这四个人在三个月内共来了三次,每次都逗留五六天。”他用手指了指本子上几个歪歪扭扭的人名。

  “那又怎样?有什么发现吗?”他只懂几个英语单词,忽略了客人详细的资料,专注于日期和房号,说不定还歪打正着了。

  “比方说丁国华这个人吧,每次来都选择南侧的房间,你看,1月10日,1509,入住五天;2月8日,1807,入住六天;3月15日,2209,入住五天。”他逐字逐句地念给我听。

  他的话没给我带来任何惊喜,闭目养神的我不情愿地睁开眼睛,以鄙人二十多年的江都生活经验告诉他,“嗯,他喜欢阳光,朝南的房间冬天才有太阳。当初厂里分配房子的时候,我爸就是选的朝南的,为的是能在阳台上养花种草。”

  他显得有些失望,兴许只是巧合呢?“大哥这样说,也许是吧。我只是在寻找其中的规律。另外三个人也有一些特征……”

  “上面没记录他们为何来江都吗?”我不想打击毛晖的积极性,反正自己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妨听他天马行空地胡说。

  “这个,小弟不认识这些单词。大哥您帮我看看。”他把本子转过来,递到我的面前。

  我看着笔记本上的蝌蚪文字,努力地辨认着,那是前台和客房部员工收集的客人喜好分析,丁国华的下面写着:台湾商人,来本地市场考察,喜饮绿茶,送餐只点印尼炒饭,罗宋汤和饺子,不喜被打扰,从入住到离店房间一直打着DND(请勿打扰),结帐时才允许服务员进房做清洁……

  “确实是个怪人,连住五天都不需要服务员进房做一次清洁,难道他以酒店为家,自己做清洁吗?”以我五年的酒店经验,这种人还是第一次遇到。酒店与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事都有人帮你做,房间清洁,床单被套每天都换干净的。这个人成天窝在屋里,还搞什么市场考察呢?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毛晖说,“老大,下面还有一句。”

  我低头继续看,行李较多,搬动时必须小心轻放。“这是什么意思?里面不会是装的易碎品吧?瓷器?通道是走私文物的?”

  “大哥别这样看我,我也不知道。这是礼宾部记录的吧,每次都有这一条。要不要把记录的人找来问问?”毛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象一个看热闹却被当作疑犯逮住的人。

  “嗯……算了,先不忙。”我想起了王庆渝的话,越少人知道越好。“行了,今天至此为止。你先去各个岗位巡查一下,我们两个闭关了一下午,不知当班的人偷懒了没有。我再好好想想。哦,把你那本天书也留下。”

  他做了个鬼脸,把文件夹和自己的笔记本丢在了桌上。

  “亲爱的,慢点,这是神户牛肉,得切成小块再吃,象我这样。瞧你狼吞虎咽的,多粗俗呀!”园园西餐厅的一角,朱越含情脉脉地望着我,温柔地说,“这不是老火锅,包着一大口嚼不是西餐的吃法。”

  “大粪还要屎来教。老子爱怎么吃就怎么吃。”她的老同事在这里当主管,偷偷地把澳洲牛排给我们换成了昂贵的神户牛肉,给我打牙祭。几天没吃好东西,早就憋慌了,我用力吞下一大块没嚼烂的牛肉,咽得我连打了几个饱嗝。“慢条斯理地吃我不会,饿了嘛,大碗吃肉,大口喝酒,那才是大丈夫的吃相。”

  朱越举起勺子准备敲我的头,我忙往旁一躲,分辩说,“我知道怎么吃西餐,今天是饿坏了。我就觉得奇怪了,未必外国人饿死了也慢慢吃,讲礼仪?”

  “强辞夺理。不理你了。”朱越柳眉倒竖,哼哼叽叽的闷坐在那里。

  我捎了捎耳鬓,伸手过去轻轻扭了扭她的鼻子,“亲爱的,别生气了,以后我听你的,按正规的西餐礼仪吃饭,再饿都得遵守礼节,不让老婆生气,旁人笑话。”

  “哼,有什么意思?吃饭的乐趣都没了,受刑吗?”她还是不原谅我的态度。“你一个月都没好好陪我了,今天好容易一起吃饭,又让我不高兴。”

  是呀,这个月可苦了她,一个人在家独守空房,还担心我坐不稳经理的位置,经常帮我出主意,四处动员姐妹介绍人到丽日保安部来,其中有两个表现积极的新人就是她介绍的。林启东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一直有人默默在帮助你,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你的朱越。

  “好了,好了,别生气了。是我不对。这样,我考你一个问题。”对这个最亲近的人,我还是有些了解的,她并不是真的生气,也不是怨我一个月没陪她,只是女孩的心性,撒撒娇而已。光道谦不能解决问题,得转移话题。“我考你一个西餐的问题。”

  “看不出,几天不见,长进了,敢考我西餐的问题了?”她的好奇心顿时被勾了起来,不停地翻转着手上的餐刀,目光虽然没投向我,可耳朵已经竖了起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俩十日未见,该刮什么相看呢?”我得意地说,“我的问题是,都是吃饭,为什么西方人用刀叉,东方人用筷子?”

  她想了想,餐刀翻转的速度放慢了,“这个,这个嘛,我没想过。也许他们的祖先发明了刀叉,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筷子。”

  “哈哈哈,我亲爱的小越呀,你的回答不等于没说吗?”我用餐巾擦了一下嘴边的油,“那我再问你,为什么都是吃东西,东西方人会发明出不同的工具来呢?”

  “也许是文化差异吧。”朱越茫然地说。

  “说对了一小部分,但还不是关键。”我故意卖着关子,专心地欣赏着美人搅尽脑汁的思考状。女人最美丽的时候有两个,一是期待着爱人的出现,二是深思爱人对自己的爱有多深,唐诗宋词里满篇都是写的这两类情形。她这会儿的神态两者兼而有之,美不胜收啊!

  “那你说是什么原因?”朱越放弃了思考。

  “简单得很,古代的时候,外国人是以游牧狩猎为生,骑着马儿四处迁徙,没有发明出菜板这个最伟大的厨房工具,吃肉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口,干脆用小刀切了直接放入口中。多方便啦!可中国人就不同了,发明了菜板,把肉和蔬菜先切好,上桌时都是小块小块的,拿个夹子一样的东西放进嘴就完成了。可有什么东西既方便吃米饭,又方便夹盘中菜呢?用起来还要顺手,最好只用一只手解决?”

  她的兴趣显然被我调动了起来,菜板这个天天用的东西居然如此神奇,太出乎她的意料了。

  “其实我们的祖先一开始也是用手抓的,可菜太烫手,于是就有人顺手扯了根小树枝去挑。可一根挑不稳,又尝试用两根,既能挑又能夹,于是筷子就诞生了。”我得意地公布答案。“中国第一个用两根树枝吃饭的名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要扯树枝去,不然老婆拿什么吃饭?”

  朱越扑哧一笑,“这个典故原来是这样?”

  “另外,筷子可了不起了,小越,你知道吗?伟大的伏羲氏天天用筷子吃饭,时间一长就参悟出太极八卦来。你看,一左一右,不正是易经的卦相吗?”我越说越得意,桌上没筷子,就拿刀叉比划起来,“所以呀,中国文化是起于筷子文化。”

  “几天不见,我的小林哥长进了。”她已经忘记了刚才的生气。

  “喂,亲爱的,让你查的餐具有线索吗?”上午我曾给朱越打过电话,询问江大西餐厅最近几个月有没有购买新刀叉。

  “下午我就回酒店去查了记录,是小批量逐次购买的,跟你说的前后都对得上。”朱越搅和着盘里的水果沙拉,叉起一串送入樱桃小口里,脆生生地嚼着,“他们说是要分摊每月的成本,不想一次性大批量更换。”

  “你说人怎么会打歪脑筋,双立人两边卖,亏他们想得出来。”我无意夸奖他们的智慧,只是担心哪一天别把我的朱越牵扯进去,“以后你也得小心点,社会太复杂了,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她点点头,端起一杯热橙汁,“别说这些了,来,我们碰一下,庆祝我的小林哥提前转正。”<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