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五星江大(上)

  关于评星的事在江大吵吵闹闹已三年有余,全酒店上下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个中的缘由说来既复杂又简单,要完全弄明白此事还需要花费一点笔墨。作为一个小年轻,我不是江大建设史的参与者,对以前的故事一无所知,如果没有秦哥的介绍,这一段反映江都市改革开放历史的精彩片段就将永远被埋在地底下了。

  事情还起源于江大立项之时的上世纪一九八五年前后,无数的外国人象疯了一样的跑到内地城市江都来旅游,说是看看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没有污染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美丽。一个问题出现了,江都市没有足够的接待能力,常常让老外们在领略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之后回到礼堂里、餐厅里打地铺睡觉,象流浪者一样。其实我倒是觉得这是学习中国文化最有效的方法,中国的古人不都是睡地上吗?现在日本人、韩国人还保留着我们的传统,仍然睡地上。只是几百人睡在一起确实有点不雅,我们泱泱大国的好客之道何在?

  睡觉还好一点,有个地儿就行。最气人的吃饭问题,整个江都市连一个象样的西餐厅都没有,原因太简单不过,没有会做西餐的厨师。其实解放前本来是有的,可这些老人不是死了,就是动不了了,好容易找到几个能动弹的,却又集体失忆了,做出来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的,中国人吃不下,老外也没见过。也难怪,三十几年都没能用上的手艺,不生疏到家才怪了。

  于是让外国人吃中餐就成了导游们最头痛的问题,全中国尤以江都市最为严重,因为这里的菜既辣又麻,外国人吃一口就失去了全部的味觉了,顺便也失去了胃口。

  还有一个问题更是不可等闲视之,因为没有吃,没有住,老外们就不好管理了,不让他们到街上去逛吧,他们有意见。让他们出去吧,政府有意见,街上穷人太多了,拍几张照片带回去放到外国报纸上的话,太影响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了。

  终于,各级政府想到了一个办法,专门为外国人建酒店,解决他们的吃住问题,顺便也把他们“关”在酒店里,不要到处乱跑。中国最早的一批酒店就是在那个时代建起来的。

  江都是一座历史名城,也需要一座涉外酒店。但建一座酒店好象比制造原子弹还复杂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是,花多少钱建一座什么样的酒店,要多大的规模,有多大的投资,谁来投资,为什么人服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不要考虑投资回报,或者说有没有可能有投资的回报,等等。据说当时光争论就花了两年时间,后来有一位中央领导发了话才平息了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口水仗,江都市下定决心建一座前所未有的高级酒店。

  接下来又是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江都市之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酒店,各级政府的招待所们统统不算,自然不可能由哪一个招待所在管理了,于是有人说不如请外国的酒店管理公司。老革命们听着很稀罕,不就一幢房子吗,睡个觉,吃个饭的,还要外国人来管,不可思议。好在当时的市长曾经到香港考查过,住过人家的豪华酒店,才知道这个东西咱中国人暂时还搞不定,回来之后就请来了正苦于找不到门路进入中国内地酒店市场的汤森集团。

  然后一帮子高鼻子洋人给市里的领导上了一周的酒店管理课,大家终于明白了酒店管理原来还是一门学问,搞开放就得学习,从酒店管理学起,以前招待所的那一套东西根本什么都不是。

  有了管理公司还不行,员工从哪里来呢?有人说从现有的招待所里调动,消息传出去,招待所里人人自危,没人愿意丢掉铁饭碗啊!出去打工是没出息、找不正式工作的人才干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进城的农民和劳改释放人员才出来打工。你总不能让他们来接待外宾吧,肯定要出问题的。

  大家把这个一千年都想不通的问题提交给汤森集团时,人家却出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主意。具体说来是这样,与一部分职业学校合作,从学生中培养未来的酒店员工,剩下的从一部分停产的工厂里招聘,这些人就是后来江大员工的主体。当然谁也没料到几年后江大公开招聘时居然引来了上万人报名的盛大场面,就业的供需矛盾暴发了,其中也包括考不上大学的我。

  市里很快与汤森集团签定了委托管理合同,全方位与之合作。接着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没有合适建酒店的土地。大家又七嘴八舌地出主意,市区啊,郊区啊,经济开发区啊,几十个地方选下来,把大家的眼睛都挑花了。没办法,谁让我们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呢?

  经过反复研究,领导们在民主集中之后才确定了现在江大这块地。原因说来好笑,居然是因为这块现在看来无比黄金宝地的地方当时却没有人要,为什么多年的招商都没有人要呢?也不能怪招商的同志不努力,一批批外商来看地时问一问此地以前的故事后扭头就走了。老人们说,在清朝时此地是法场,也就是杀人的地方,无数个有头的、无头的冤魂在空气中游走了几百年,谁摊上谁倒霉。于是黄金宝地一直无人问津,直到政府里一个非常聪明的领导想出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就是成立一家公司,把这块划拨给它,让公司找下家合作。这家公司就是江都国际实业集团的前身,江都贸易公司,成立时是国有的,改制成中外合资后变成了股份制了。

  好吧,就让江都贸易公司用它唯一的资产,也就是这块土地来运作吧。汤森集团都是些美国佬,不计较风水的,靠近市中心,建个高楼还能看江,不错,就是定了。十多年后,大家才猛然发现,整个江都市区再不可能找到比这块地更适合建一座大型商务酒店的了,你不佩服外国资本家的眼光独到且长远都不行。搞市场经济,搞酒店管理,搞房地产,人家美国人确实比我们懂得更多,因为那个时候咱们才刚上小学,自然比不上老师了。

  有了地还是不行,为什么?因为没钱。江都贸易公司本来就是个皮包公司,做的是进出口贸易的无本生意,买进卖出各类商品,吃一点差价,能有多少实力呢?其实这也不怪它,本来它还是有点钱的,但这个钱太金贵,不能随便用。它吃的那个差价攒下来的钱基本上都是当时中国政府最需要的东西,外汇,全部无条件地要上缴给国家,由中国银行来保管,而且保管费还要你自己出。这是当时国家的政策,钱是你的,但你要用的话,必须给政府打报告,报告内容还有规定。百万美元以下由江都市长批准,五百万美元以上由省长批准,一千万美元以上由国务院批准。建江都大酒店预计要多少钱呢?汤森集团估算了一下,大约需要5000万美元,这个数字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二十多年前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你要一口气给市长打50份外汇申请报告才行,前提还是中央政府对你这种蚂蚁搬家,欺骗使用外汇的手段不闻不问才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算你有通天的本事,还有一个现实摆在眼前,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总共才几十亿美元,存中国银行江都市分行里的就更少了,估计最多千把万美元,全部给你都不够。

  领导就是领导,水平很高很高,自己没有钱没关系,找得到人出钱也能办事。那个时代最不缺的有钱人就是爱国华侨,鉴于家乡太落后,自己从江都出来早已发家致富,不能眼睁睁看着老乡们吃苦吧,他们中有一些人自发地聚集起来,半年功夫就筹集了近3000万美元的资金。钱有了,投入给江都贸易公司,改制成江都国际实业集团公司,华侨们按出资金额成了公司的大小股东,从此就可以分享江都市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了。包括后来江源期货的老板蔡忠源先生在内的江都市第一批外商几乎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回到家乡投资的,说白了,资本家从不会做亏本生意,江都国际实业集团就是他们未来发财的平台。他们非常地看好!

  有了3000万美元,而且是华侨们投资的,中国银行的外汇管制办法就不管用了。于是江都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项目,江都大酒店开始启动,汤森集团聘请了全世界最优秀的设计师团队,借鉴了当时最优秀的建筑作品,融入了江都的历史风情,江都大酒店的设计方案在股东们的一片喝彩声中全票通过。从第一根桩打下去,三年之后,一座堪称当今城市商务酒店之代表的地标性建筑在江都市拔地而起。

  也许你会问,不是只有3000万美元吗?缺口的2000万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我也没搞懂,多年以后才明白了,那个钱是从银行里抵押贷款出来的,这叫资本运作,拿建到一半的房子到银行去抵押,然后就有钱给你了。银行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看到你的酒店一定有前景,等着几年后象自动提款机一样收获利息,排着队给你送钱来。更何况这家酒店对于江都市还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听说当时中国银行贷了1500万美元,工商银行贷了1000万美元外加5000万元人民币,有了这么多钱,江都大酒店就真的“牛”了,本来只建一幢楼,摇身一变成了A座和B座。比A座的酒店后两年投入使用B座真是幸运到家了,还没开张就租出去了80%,还是全市的最高价,因为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让江都市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许多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来这里投资办公司,这座江都市唯一的甲级写字楼当然是首选了。

  当初大胆投资江都国际实业集团的华侨们自然笑得合不拢嘴,也把自己的分公司开到江都这片热土来了。

  建酒店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评星,更不知道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是什么,完全按国际上最好的酒店标准来建,基本上是汤森集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弄,进口的材料、设备、餐具、客房易耗品遍及五大洲,国产的东西少得可怜,这也是考虑到国情的无奈选择。谁让咱当时造不出来呢?

  酒店正式开业后,国家旅游局的星级评定标准出来了,从一星到五星皆有若干项目,逐一进行打分,得分超过360分以上就是五星。我们偷偷地请了市旅游局的专家到江大来预评分,分数出来却吓了我们一跳,怎么回事?

  “是高了还是低了呢?老同学。”我问全程陪同的金卫国。

  老同学眨眨眼睛,叹了口气,习惯性地用右手摸摸上嘴唇,“唉……我真的搞不懂。能评多少颗星就评多少好了,怎么还有这么多计较?这个想报四星,那个想报五星。”

  我有点不耐烦了,伸手推了一下他,“别跟老子卖官子了,旅游局行管处给我们打了多少分?”

  他站在广场上,抬起头,出神地望着高耸入云的酒店,还是不说分数,急得我真想捶他一顿。

  十几秒钟之后,他悄悄地对我说:“我跟了他们整整两天,一项一项地打分,从天上到地下转了好几遍,猜猜最后的结果是……”

  “老子给你娃一脚,猜个屁!”我做出要打他的样子。

  他连忙躲开,摊开双手说,“没办法,史密斯说了,预估的分数是江大的最高机密,任何人不得透露。对不起了,老同学。”

  “真是茅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说就算了。”见问不出具体的分数,我改变了策略,总要从他的嘴里抠点东西出来。“那我问你,酒店到底是想申报五星还是四星?这个总不是什么机密吧?”

  他的嘴角泛起微笑,哼了一声,“五星和四星对你就这么重要吗?我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工作的酒店还没有星呢,照样是全欧洲最顶级的酒店之一,几千美金一晚。中国人就知道分个什么等级,发个什么牌牌,把酒店做好了比什么都重要,我的老同学。”

  我不知道跟他说什么好,这个家伙四季豆不进油盐,没完没了地跟我卖官子,还不忘记吹嘘他在瑞士的经历,好象我们都是些土包子。史密斯和蒋小姐怎么就看了他了,让他陪同旅游局的人在酒店一阵瞎转,还跑到我们监控中心来指手划脚地说了一大通,连秦哥都只有低三下四地跟他们汇报工作。想起这些,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改天一定要想个法子,找一帮人把他打一顿,出老子一口恶气。看你还神气个屁!”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里暗下决心。“你小子装蒜嘛,全江大的人都盼着评了五星升三级工资。说了兄弟们也好有个盼头啊。”<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