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连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曲怀瑾不时地去铁匠村监造生产进度与质量。

  工匠们的父母妻儿在城里得到了妥善安置,自己也都赚着不菲的收入,见到曲怀瑾如同见到活菩萨,凡是曲怀瑾指出的缺陷和瑕疵,无不竭心尽力地改到他满意为止。

  很快,第一批零件交工了。

  曲怀瑾将王沅英、庞观、马钧聚在一起,细心地对照着图纸检验两套零件。

  “嗯,十分不错。马钧,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不辛苦,能让先生满意是我的荣幸!”

  曲怀瑾笑了笑,从袖子里又掏出一张图纸:“来,观儿,你和马钧每人拿一套零件,按照这张总图来把这些东西组装起来,看看谁做得更快。”

  有竞争就有动力,庞观和马钧争先恐后地拉扯着绘有总图的羊皮,就连王沅英也忍不住探头观察起图纸。

  曲怀瑾站在王沅英身后说道:“你不是一直想改良连弩么?等他们组装好了,你试试称不称手。”

  几乎在同时,庞观与马钧举起手中装好的弩箭:“曲大哥,我好了!”“先生,我也好了!”

  曲怀瑾和王沅英每人接过一支弩枪,在手里把玩起来。

  这弩在外观上已经十分接近手枪了,不但有握把、扳机、准星,甚至还有一个左轮手枪式的轮盘。

  曲怀瑾将轮盘拉出来,里面填满小箭,对着树桩试射起来。

  咻,咻,咻,每射出一支小箭,轮盘就会在弹簧的拨动下自动旋转,将下一支箭填入膛中。

  只要再拉动回程杆,就可以进行下一次发射。

  不论射程、稳定性,准度,还是装填速度都十分出色。

  “为了防止技术泄密,留在铁匠村的工匠只负责打造零件。装配工作交给大院的人去做,妇人们相对来说心细手巧,装出来的东西精度也高些。记得及时销毁图纸,不能留底。”

  曲怀瑾又拿过王沅英手中庞观组装的的弩枪继续试射:“观儿,你这支弩枪在力道上比马钧的可是差了不少。”

  庞观不服气地嘟起嘴:“他力气比我大,当然将弓弦压得比我紧绷不少。”

  曲怀瑾单眼瞄准,又将一梭箭矢打完:“过几天火枪到货了,那东西可不需要拉弦,你们再比试一下。”

  王沅英不解地问道:“曲郎,既然有威力更大的火枪,为什么还要制作这个连弩?”

  “你可记得我上次使用短铳时将自己震得肩膀脱臼?火枪后坐力太大,又容易走火。若非面对重装甲士,还是连弩更实用些。”

  曲怀瑾将弩枪重新填满交给王沅英:“你来试试。”

  王沅英跃跃欲试地将机弩接过来,抬手对着同一棵树哒哒哒连射几枪,却鲜有命中。

  曲怀瑾从后面环抱住王沅英,托着她的手腕,将机弩举到与眼睛平行:“调整呼吸,试着将前部的准星与尾部缺口重合,然后对准目标,保持准星、缺口、目标在一条线上,手腕保持稳定,想象一下射箭时的感觉。”

  王沅英缓缓呼吸两次之后,将机弩对准树干,再次扣动扳机,一声金属脆响过后,短箭激射而出,不偏不倚地射中树枝。

  “不错,很有天赋。这支弩送给你,希望你多加练习,早日成为神枪手。”

  王沅英回眸一笑:“是你教得好。”

  “沅英,还要麻烦你过会去一趟城北,通知他们五天后提货。”

  说罢,曲怀瑾清清嗓子:“为师来考考你们,为何机弩的弓弦只需在组装时用力压紧,使用过程中拉杆回弦却不再费力?”

  庞观举起手抢答道:“我知道,这就是你讲过的杠杆原理,四两拨千斤!”

  曲怀瑾满意地笑道:“不错,所以压紧弓弦时,如果力量不够,也可以用杠杆辅助。”

  “那是什么?”马钧不曾学过理论知识,好奇地摸着后脑勺。

  “杠杆原理呀,就是。。。”庞观双手背在身后,得意地摇晃着小脑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

  王沅英从曲怀瑾怀里扭转出来,将他拉到院子外面:“曲郎,有件事需要知会你一声。”

  “嗯?”

  “黄表已经启程在赴任的路上,黄锦带着姨母去迎接了,可能襄城要有变化。”

  “黄表是个怎样的人?”

  王沅英摇头:“他一直在外为官,极少回来,我也不清楚。对了,黄朋罪大恶极,按黄氏家规理应逐出家门。黄满那只老狐狸却假惺惺地说,念在他哥哥黄表膝下无子,与黄朋断绝父子关系后,将他过继给了黄表。”

  曲怀瑾来襄城已经不少时日了,虽然与几大家族的人都有过交集,对他们的真实实力却并不了解。

  据他所见的王家、庞家成员关系都很简单,王承与庞廷言也都是清心寡欲之人,与古装剧里看到红墙朱院里三妻四妾、子嗣众多的老爷员外全然不同。

  根据黄朋这种恶少爷的德行,他猜测黄家的风气多半会是铺张扬厉,妻妾子嗣众多了。结果黄表居然无子,还要分走黄满一个儿子?

  “沅英,恕我冒昧,襄城四大家族都是这么低调么?”

  “襄城与你们扬州不同,扬州由你们曲氏独大,平日里自然要讲些排场来拉拢门客,巩固地位。而襄城除了王、庞、丁、黄这四家,还有纷纭杂沓的诸多小士族。这些士族为了给自家子嗣争夺举孝廉的名分,都是深居简出,以朴素竞争。”

  互相斗富的士族听说过,比穷的倒是少见。曲怀瑾此刻也算理解曹操为什么会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种话了。

  孙权作为侵略者孙坚的儿子,能将当地的本土士族拉拢起来,制衡拿捏,确实不太容易。

  “曲郎,你不要小看襄城士族。我外祖父丁瑞早年在朝中时,也算颇有名望,因子嗣不利,丁氏才逐渐没落。我叔父王彦有几万兵马恒踞长江,水师之利威震天下;庞廷言与家父并为襄城两大名士,德隆望尊,一呼百应;黄氏兄弟虽然手不掌兵,声望也不及庞廷言与家父,暗中却藏有巨万家资,财力之厚恐怕不在你们曲氏之下。”

  原来黄氏兄弟竟然是候处长吃炸酱面——有钱不敢花的隐形富豪。不想办法敲上一笔岂不可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