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是粽子的四角粽子糖

  易辰细细品着雨花茶,旁边的几位茶客看他茗茶也是有模有样,就和他絮叨起雨花茶的来历。

  “这茶最早啊,在唐代金陵城就已开始种植,因产于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是炒青绿茶之中的珍品。”

  “没错,和恩施玉露、安化松针并称为华夏三针茶。”

  易辰看着杯中的雨花茶,的确是茶香浓郁而醇美,茶汤碧绿清澈,嫩叶明亮而舒展。

  另一杯点的桑茶,茶汤却是淡淡的黄绿色,入口微苦,茶味的醇香却比雨花茶要厚重不少,甘爽味浓,刺激着舌尖。

  小隔间里,潘老板已经给老人剪好了头发,看着效果不错,剪完整个人神清气爽。

  易辰看着理发十元的价格,摸摸自己有些张长的刘海,要不试试?

  “潘老板,我也剪个头,稍稍剪短一点,打薄一些就行。”

  “好,不是我自夸,这剪个平头,我可不比店里的小哥差。”

  潘老板给易辰围上理发围兜,让他坐到旋转椅上,脚踩了一下椅子的升降,调整了一下高度。

  对于每一位顾客,他都是认真仔细,每一道工序,他都熟稔于心。

  易辰透过面前的半身镜,看着潘老板的操作。

  潘老板先是拿起一个装水的小喷壶,均匀的喷湿他的头发,然后都顺势往后梳整齐。

  左手梳子,右手推子,抄起他耳后的碎发,一梳一推,细致均匀。

  梳子、推子在潘老板的手中如行云流水,细小的黑发碎渣散铺一地。

  电动推子慢慢的刮过脖颈后的碎发,易辰感到一阵酥酥麻麻,真是舒服。

  剪到刘海时,潘老板自己比划了下长短,看了下效果,咔嚓一下,一剪到底。

  易辰感受到剪刀的刀锋,不自觉的闭起了眼睛,听到潘老板一声:“好了”,拿起吹风机给他把头发吹干。

  剪好的发型终于显出了端倪,易辰反复看着半身镜中的自己。

  很精神看着很清爽……算了,男人过了二十岁,头发就不能再剪的像个小孩子了。

  易辰捋了捋刘海,长短倒是符合他的要求。

  临走的时候,潘老板送了他两罐雨花茶。

  “小先生,这两罐雨花茶你带回去喝吧,能过来也是有心,到月底我就搬走了。”

  易辰推辞不掉:“好,我带回去,让茶室的爷爷们也尝尝,他们都挺惦念这家茶馆的。”

  再三和潘老板谢过,易辰骑着来时的共享单车,往回赶去,路上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他加紧速度蹬着踏板。

  回到乌衣巷,他三步并作两步的跨上台阶,还没开门,看到门口放着两个大塑料袋。

  他好像下午没订食材啊,这是谁送来的。

  打开塑料袋,里面放着张纸条,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好像还是用钢笔写的。

  “我下午等了半天,没看你回来,袋子里是做梅花糕的材料,我明天下午再过来吃,送你两包粽子糖,免得他们几个说我差遣你做事老刘”

  原来是老刘头来过了,上次他从吴阿婆那里买来的模具炉子,都给堆在易辰店里的储藏室里,说是自己家里放不下。

  易辰都快忘了这茬子事了,原来老刘头还惦记着,打开门,他把东西拎进店里,放在桌上。

  两个塑料袋里还真装了不少东西,雪花白面粉,玫瑰红豆沙,优级白砂糖,糖猪板油丁,橘皮红绿丝,南瓜子仁。

  看来老刘头为了吃这一口梅花糕,还是下了不少功夫。

  行,安排!

  他把梅花糕的材料放入冰箱,明天下午试着做做看。

  天色尚早,他去储藏室把梅花糕的模具给找了出来,回到厨房冲洗干净。

  然后拿出一颗粽子糖,边尝边在手机里搜索梅花糕的做法。

  这粽子糖含在嘴里,“嘬嘬”几下,满口都是松子清香和麦芽糖的焦香。

  易辰拿过一包粽子糖看了起来,颗颗都是四角的粽子形状,麦芽糖包裹着松仁,古法手制,晶莹剔透,宛如琥珀。

  易辰现在有个习惯,但凡遇上好吃的,自己也要试着参透一下东西的做法。

  现在他的脑袋里就开始飞速的转悠起来,放下查了一半的手机,盯着粽子糖出了神。

  原料有麦芽糖,白砂糖,松仁。

  糖里的松仁应该用烤箱烤过,才能有这样的香味,但是程度要把握好,欠则生,过则焦。

  熬糖应该是分了两步,白砂糖加水烧融化。

  麦芽糖就复杂一些,必须小火慢熬,要观察糖液的变化,温度不够,就会软会粘牙,焦了就会发苦。

  这一步骤恐怕是最考验耐心和观察力的,对于糖液的硬度变化不能有失,不然一锅糖就白熬了。

  嘴里的一颗粽子糖吃完了,易辰又拿起一颗。

  小小的粽子糖棱角分明,犹如松香琥珀,油黄闪亮。

  吃在嘴里甜而不腻,化而不粘,甘美清香,别有风味。

  想起上次吃的梨膏糖,易辰也有点好奇,这些好吃的小零食,老刘头都是从哪里弄来的。

  感觉这位老大爷真是精力充沛,不是在吃,就是在找吃的路上,乐此不疲。

  思绪转回到手机上,易辰找了下梅花糕的制作方法。

  网上的介绍都是大同小异。

  易辰仔细的看着,梅花糕的制作过程倒是不难,但技术要求却很高,调浆、成形、火候都要恰到好处。

  刷子给模具上的梅花形孔刷油,然后把稀面浆注进模孔里,再放入豆沙馅。

  最后将面浆加入模孔,注满面浆,再撒上红绿丝,盖上铁盖烘烤。

  一步步看下来,这个还真不像是做菜,更像是个精细的手工艺活。

  易辰假装手里拿着模具,比划着浇面浆的手势,反复几次心里就有了数。

  看再多也是纸上谈兵,明天下午直接动手最实际。

  确认一楼厨房的煤气水阀都已关妥,易辰突然觉得后脖颈有点痒痒的。

  他伸手一摸,有些碎头发,加上骑了半天的车又出了一身汗,让他觉得不舒服了起来。

  哼着小调,易辰锁上一楼的大门,上到二楼卧室,准备好好洗个热水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