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生活下的美食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美食的范围其实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今天这个炸鸡腿,或许是酥皮上的佐料撒多了,有点咸。王栋无奈之下只能晃了晃鸡腿,想要把上面的料尽量撒下一些来。

  王东的童年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农村里面各种小动物其实非常多的。把在草地里逮了的蟋蟀装在瓶子里面,在瓶子上面扎上几个孔洞放进点土,这就成了一个生态瓶。当时农村有一段时间流行收购蝎子,这些蝎子可能是用来入药或者泡酒价格还不低,十几块钱一斤。那时候,许多农村的孩子到了晚上吃完饭就打着紫光灯在墙角缝隙处拿筷子夹蝎子,也是放在瓶子里。回到家再把蝎子转移到小桶里,养上那么三两天,到了赶集的时候再把蝎子卖给收购的人。

  那个时候,王栋在农村的草里逮过蚂蚱。王栋通常用一张废纸把蚂蚱包起来,大致上一张16开的纸包一只蚂蚱,然后拿打火机把废纸点燃,废纸燃烧的过程中就闻到蚂蚱烤熟的香气,等到这张废纸燃烧殆尽之后蚂蚱也就烤熟了。烤熟的蚂蚱香香的,不用撒什么小料,自带一股香味。

  王栋的爸爸也曾经用蝎子泡过酒。民间传说蝎子酒可以祛风湿,只是后来蝎子被抓的越来越少了,原材料供应不上王栋的爸爸就去摘树上的桑葚泡在高度的白酒里,这桑葚其实也包含一些水分,当把桑葚泡在酒里的时候桑葚渗出来的水就把整个酒的度数降低了,时间一长就成了一个桑葚酒。

  这种做法只是用桑葚来代替蝎子的命运。王东的爸爸没有选择用做葡萄酒的方式去酿桑葚酒,主要是因为不会酿酒。同时桑葚相对来说也比较贵重,每年产的量其实并不是特别多,如果把所有的桑葚都用来酿酒,成功了还好说,万一失败了损失有点大。桑葚酒其实并不好喝但是王栋的爸爸却认为这很健康滋补。

  每到夏天的晚上,知了猴就从土里爬出来了,爬到差不多一人高的时候知了猴就开始蜕皮,由原先的昆虫形态增添了翅膀,这大概算是字面意思上的羽化飞升到树上。知了猴选择在晚上从土里往树上爬,这个时候没有天敌还能趁着夜色相对来说很安全,等到第二天早上人们就只能看见趴在树上的蝉蜕,蝉蜕只是个空壳背部裂了个缝。

  这些年,人们发现知了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知了猴也开始遭了大灾了。晚上村子边的小树林里手电筒的光远远的就能让人看到,王栋的爸爸不止一次感慨:人比知了猴还多哩!在华北最普遍的食用方法就是油炸,加油、放知了猴、加盐一气呵成,连花椒都不用放,果然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知了猴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美食,在小饭店里一盘“油炸金蝉”能卖四五十元,在一些星级饭店要卖到数百元一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