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上海滩 第一百六十三章 浙兵到

  民国十四年旧历四月初五,傍晚时分。【】</p>

  小雨淅淅沥沥下,夜色之中张公渡上火把照的通明,五百名身穿灰色夏布的士兵持着刺刀步枪肃然站立,在火光中,李伯阳领着两个卫兵冒雨站在渡口上,不时的眺望着北方青戈江。</p>

  半个小时之后,先是远远地传来连续的汽笛声,紧接着一道或隐或现的光柱从青戈江下游打照过来。</p>

  “县长,来了。”</p>

  身后的卫兵提醒了一句。</p>

  李伯阳轻微的点头,有些压抑不住心头的激动,终于来了。</p>

  很快,从江心射过一道刺眼的光柱,两艘艘吨位不小的蒸汽船缓缓驶来。</p>

  “是团长,团长”蒸汽船之上,有人欢声大叫。</p>

  李伯阳闻声一看,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喊了声:“刘稳,想死老子了。”</p>

  “哈哈,团长,我也想你。”刘稳扶住船舷,大笑着,笑眼对旁边陈立夫说道:“立夫,这就是我们团长。”</p>

  李伯阳从刘稳旁边看去,见到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年轻男子,高声问道:“是立夫兄吗?”</p>

  蒸汽船之上,陈立夫随着刘稳的喊话,瞧见了闻名始得见的李伯阳,他对于李伯阳感观说不上来,可瞧见渡口两旁纹丝不动的士兵,心中暗暗点头,又听李伯阳呼喊自己,朗声笑道:“正是,伯阳兄冒雨来接,立夫心中委实不安呀。”</p>

  “哈哈。”李伯阳笑道:“你我革命同志,就不要客气了。”</p>

  就在两人寒暄时,蒸汽船缓缓靠停,从船上伸出踏板,早已经准备妥当的新兵借着火光,陆陆续续下了船,在渡口前的空地上列队。</p>

  陈立夫与刘稳下了船,李伯阳迎了上去。</p>

  “立夫兄,在校长身边时,他总是提及你与果夫兄姓名,如今得见,开心得很呀。”</p>

  李伯阳快走几步上去,很是热情的伸出双手,对陈立夫笑道。</p>

  陈立夫伸出双手紧握李伯阳,笑道:“伯阳兄,你的大名我也常听人说起,黄埔骁将,名不虚传呐。”</p>

  “哈哈。”</p>

  两人客套几句,松了手,李伯阳看向后面的刘稳,定定的上下打量一圈,才重重的给了他一记老拳,笑骂道:“胖了,回来了我要好好操练你。”</p>

  “是。”</p>

  刘稳洋溢着笑容,身板挺得笔直。</p>

  “伯阳兄,这是此来运抵的人员军械名单,你查收一下。”</p>

  几人往回走着,陈立夫从口袋里取出一张纸,递给了李伯阳。</p>

  李伯阳接过一瞧,清单上写着:江浙新兵五千;毛瑟98式步枪带刺刀一千杆,子弹三十万发;麦德森轻机枪二十挺,子弹二十万发;马克沁重机枪三挺,子弹十万发;m2式木柄手榴弹两万枚,沪造克虏伯山炮两门,炮弹一百发。”</p>

  李伯阳大喜,这批军火来得好,轻重装备齐全,弹药充沛,正好用来组建南陵的教导团。不过他心中也有疑虑,问道:“立夫兄,这批军火怕是价格不低吧。”</p>

  陈立夫点头道:“花了二十七万。”</p>

  李伯阳皱眉道:“这笔钱是校长拨给的?”</p>

  “正是。”陈立夫瞧见李伯阳脸上的疑惑,微笑着解释道:“蒋叔父寄来上海十五万元。”</p>

  李伯阳一想,疑道:“剩下的十二万呢?”</p>

  “剩下的钱,是家兄与我以旧宅公寓抵押向虞洽卿伯父借来的。”陈立夫轻描淡写道。</p>

  李伯阳有些吃惊,不解道:“立夫兄,这是为何?”</p>

  十二多万大洋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自己与陈家兄弟并不相识,人家为何会举家卖宅,襄助自己,李伯阳暗道。</p>

  陈立夫早把李伯阳的神色看在眼底,笑了笑道:“伯阳兄,是不是很吃惊,我兄弟为何会如此行事?”</p>

  李伯阳点头。</p>

  陈立夫朗笑一声,目光炯炯道:“伯阳兄,现在天下动荡,国府北伐在即,这正是我等大好男儿建立功勋的时候。我与家兄不才,不能上战场拼杀,故而想与你携手,打出一片天来。”</p>

  说完,陈立夫直盯着李伯阳的眼神,想看看他心里究竟怎么想。</p>

  李伯阳一怔,没有想到陈家兄弟竟然会有这个想法,深深地看了陈立夫一眼,仰面一笑,用力的握住他的手臂,诚恳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有贵兄弟两人相助,我如多了左右臂一样。”</p>

  陈立夫面上露出由衷的大笑,用力的握紧李伯阳的手臂,含笑道:“其实来时我还在犹豫,毕竟没有与伯阳兄打过交道,这样冒昧举动有抢功之嫌,现在听伯阳兄所言,我知道是我多心了。”</p>

  “这怎么能叫抢功”</p>

  李伯阳正色道:“我欢迎还来不及,怎么会生嫌疑。”</p>

  “哈哈。”</p>

  两人相视一眼,会心大笑。</p>

  一个小时后,汽轮折返。在张公渡上是黑压压的一大群新兵,以及装载了数十辆马车的武器弹药。</p>

  “回城。”</p>

  卫兵给三人牵来战马,李伯阳翻身上马,命令道:“全军都有,跑步前进。”</p>

  排成队列的新兵踏着陌生土地上的泥水,在一二一的口哨声中,向着南陵城进发。</p>

  第二日,等南陵县开城门,百姓惊奇发觉,北门外刚刚新建的大营里,一夜之间多出了数千人,都啧啧称奇。</p>

  而这个消息传回徐府后,徐会昌把宋世峰刘万财请至府中,三人关上门窗在屋子中呆了足足半天,出来后,徐会昌以病重咳血为由闭门谢客,并请人赴县署力辞掉副县长与民团团长两职,不过这个请求被李伯阳驳回。</p>

  新兵到位,李伯阳将政务交由董思白与徐景玉后,对南陵所有军警,展开整训。</p>

  这个整训计划李伯阳已经在脑海里酝酿了一个月,要想奠定一支强军,无疑要从入伍军训做起。</p>

  练兵之法,第一窍门是严格纪律,使全军听从号令,动作整齐化一,同战国时孙子练齐国宫女卫兵手法如出一撤。</p>

  因此,李伯第二日清早,就在陈立夫刘稳的陪同下,开始第一次会见部队。</p>

  此时时间是6点,新兵一路车船劳顿,都在营帐中呼呼大睡,整个大营静悄悄。</p>

  陈立夫满脸倦容,昨夜两人攀谈一夜,天快亮时才回去睡了一个小时,实在是困的厉害,他看了看表,从新兵昨夜回营安歇到现在,只睡了四个小时,有些担忧道:“伯阳,昨日新兵累了一天,是否让他们多休息一会,待养足精神,再操练岂不是更好。”</p>

  李伯阳回过头,笑了笑:“立夫,打仗的时候,敌人可是不会等你养足精神的。”</p>

  陈立夫一怔,苦笑着摇了摇头。</p>

  “集合。”</p>

  李伯阳以军人的姿态站立在校阅台上,下达命令。</p>

  “司号员,吹集合号”</p>

  上命下传,刘稳大声向军营中司号班传达命令。</p>

  司号员分赴大营各处,鼓足腮帮子吹起集合号。</p>

  “滴滴滴”</p>

  急促响亮的号音划破军营,原本静悄悄的大营一下子喧腾起来,新兵们急忙的穿着衣裤,从营帐跑了出来。这批新兵还算有素质,没有磨蹭多久,都聚集在操场上,而后有保安团士兵上前整军列队,很快,五千人横列对齐,列阵在操场上。</p>

  “全体肃静,听县长大人训示。”</p>

  刘稳如钉子办挺立在新兵之前,深吸了一口气,铿锵有力道。</p>

  五千人静默无声,目光齐聚李伯阳身上。</p>

  李伯阳只觉浑身一燥,汗毛都倒竖起来,人的目光是有分量的,五千人炯炯目光看来,使他仿佛赤身**置身于光天化日一般,心中生出了转身躲避的念头。</p>

  站在李伯阳身后侧的陈立夫也感觉到了这种目光,他有些紧张,目光下意识的躲闪。</p>

  李伯阳没有慌,细微的挺了挺身子,聚精会神,以更为凌厉逼人的目光回视过去,环视操场上数千新兵,一股挥斥兵马的豪情涌上胸腔,高喊道:“弟兄们,从现在开始,咱们就是一个锅里搅马勺,一个战壕里出生入死了。你们要记住我的这张脸,我叫李伯阳,是你们最高军事长官。”</p>

  顿了顿,李伯阳以严厉的口气,厉声喊道:“既然成了我的兵,你们就要无条件的服从我,全体官兵,令行禁止,必须以我之好而好,以我之恶而恶,以我之志为志,所有言行必须立于我的鼓掌之中。凡我命令下达,无路前面敌人是谁,无路前面刀山火海,有进无退,有敌无我,都听明白没有。”</p>

  这番话一出,操场之上新兵肃然一震,齐声喊道:“听明白了。”</p>

  “听我命令”</p>

  李伯阳竖起手掌。</p>

  “立正”</p>

  刘稳高喊。</p>

  新兵挺直腰板,竖起耳朵。</p>

  “全体官兵人等,编排为三团每团三营三连三排三班,列队领取军装物品。”</p>

  李伯阳扫视着新兵道:“领取完毕后,用餐,修整,十点时,正式开始训练,现在听我命令,开始编排。”</p>

  命令一下,在军官的组织下,新兵开始了第一次人员划分,为了防止宗亲同乡等关系拉帮结派,基本上新兵都是打乱了重新编排。</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