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拿到佣金了

  说起来也有意思,这个谈不了小三儿客户的女同事能力并不差,长得也漂亮、年轻、脑子快、也会察言观色,还擅长谈老板客户。

  今天一起谈小三儿客户的时候,张良暗中稍微观察了一下,发现女同事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确实有问题。

  就是那个原因,她心里就看不起小三儿客户,虽然表面上微笑,但是人家能感觉到一点。

  不像张良,表现的就像个男闺蜜,客户聊的可开心了。

  总的来说,今天这事张良很高兴,因为这是凭实力走出一条路。

  下午的时候,陈莺又打电话了,让张良下班去家里吃饭,还说符薇也去。

  张良心里说:“你单独约我我更高兴。”

  这个电话在物料之中,因为符薇也是周六周天忙,所以周一休假或者早早下班嗨皮。

  下班后,张良顺路买了点苹果、香蕉、葡萄,还买了一只烤鸡。

  到地方以后。

  一见他提着东西,陈莺轻轻的训斥道:“来我这儿还买东西?花那冤枉钱!”

  符薇笑嘻嘻的说:“弟弟长大了,知道礼节了。”

  张良一脸无辜的说:“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搞不懂他真有事还是闹着玩,陈莺道:“你说吧。”

  张良道:“我还是讲个故事吧。有个同事买了卷纸,顺便去闺蜜家。闺蜜说:来就来嘛,还送卷纸。”

  陈莺和符薇脸色都变了,符薇还想笑,陈莺是真的生气了。

  张良还在说着:“后来闺蜜和男朋友一起到同事家,同事一把抱住对闺蜜的男朋友,说道:来就来嘛,还送个男朋友。”

  呃?

  “啊!哈哈哈……”两个女人一起没形象的大笑。

  符薇直接踢了张良一脚,说道:“这个段子够搞笑!”

  陈莺是愁眉苦脸好几天了,昨天还跟男朋友吵架了,没想到刚来就被张良逗的大笑。

  她很想像小时候那样收拾张良几下,觉得这样才完美。

  张良如果知道她的想法,一定会说:“你可以改一下,我收拾你一顿,说不定你更爽。”

  陈莺犹豫了半天,还是过来对着张良的胸口锤了一拳。

  张良没躲,还喊疼。

  陈莺又满意的笑了。

  张良打开了水果和烤鸡,说道:“你朋友给你说了吧?我拿到佣金了,过万了。”

  这会儿没提打赌的事,吃完再提。

  一边吃饭,又聊了聊官司的事。张良顺便再说点陈莺男朋友的坏话。

  九点半才散摊。

  张良要送符薇。

  陈莺体贴又霸道的说:“早点回去休息,我来送。”

  ……

  周二早上,还是晚会后,两个新人进行了考核。

  有趣的是,这次有人抢先主动表示愿意扮演客户。不排除是高民私下贿赂了他们。

  考核的过程中,明显能体现出来,高民比冯琴老道,销售技巧也高一点。

  可是最后的结果:两个人都没有像张良那样进入轮排,而是由他俩负责值班接客户,月底决定去留,主要看出单情况。

  也就是说,月底之前,其他已上岗的置业顾问不用值班了。

  这又体现了销售公司的特点,业绩为王。但是也没说完全看业绩,还给领导保留了操作空间,免得你卖的好了就不鸟领导。

  更体现了打工者的弱势,领导决定规则,说变就变。

  其他同事会同情他们吗?

  也许有一点,但是更多的是幸灾乐祸,同时高兴自己不用加班了。

  张良也不客气,随口发表了一下个人观点:“定岗十个人,会不会末位淘汰一个,然后两个新人都上岗?”

  大家一听,觉得很有可能。

  直接结果是,目前的老末于志和新人高民有了竞争。之前可是于志一直在指导高民的。

  师徒转瞬成了对手,还有可能出现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

  时光荏苒。

  又到了周天晚上的总结会了。

  张良这次是周销冠,卖了十套整,有往出分单,还有别人给他分单,佣金刚过两万。

  这里有运气的成分,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成交,自己接上了好几个小三儿客户。

  也有实力,他和冯琴合作,给冯琴的分单是三分之一的佣金。

  给的不少了,主要是为了提高冯琴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效率,不然有时候同时两组客户来了,张良接不过来,会造成业绩流失。

  另一个就是张良帮同事接小三儿客户成交,她们给张良分的是一半佣金。

  除此之外,他其实还有个小秘诀,同事们还没发现。

  所以张良很忙。也多亏了忙,因为忙就会累,下了班就想睡觉。

  不然,白总约他吃饭,他哪有理由拒绝呢?

  周一,早上白总去公司总部开会,中午回来了,还把张良叫道办公室谈了一会儿“工作”。

  白总说:“按说新人第一个月都是没有休假的。不过你业绩好,实在辛苦了,可以酌情给你一天公休假。”

  张良怎么敢休,赶快装傻充愣找借口:“还行吧,早点睡第二天就有精神,睡太晚确实缓不过来。这几天我都有客户,先做进来再休吧。”

  其实白总不是人家非要搞潜规则的,人家只是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选几个自己看着养眼的员工。真正该怪的是张良,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应聘时没底线的暗示。

  也因为售楼部属于私企性质,不是那种性质的公司,白总也需要为业绩负责。所以,她没逼他。

  周二,白总果然休假了。

  不过,张良似乎遭报应了,接了一组挺气人的客户。

  倒不是客户人品的问题,而是特点的问题。

  这是一对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双职工夫妻,因为不会打扮,所以实际年龄比看上去年轻一点。他俩在15687厂工作,别看名字叫厂,实际上跟研究所差不多,科技含量很高。

  所以工资很高,公积金的基数和比例也很高,一个人一个月的公积金高达一千五百多,两个人就三千了。

  这年代,这钱数,还个房贷还不是毛毛雨?

  还是拿那个对比,此时个税的起征点才八百元,张良的很多同学的父母月收入也就八百多。

  可是,高雅大公馆不做公积金贷款。实际上,这时候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不做公积金贷款。

  因为慢。

  商贷普遍在三个多月放款,而公积金,八九个月放款算快的,一两年放款都是正常。

  为什么这么慢?

  不知道!所以不敢分析。

  只知道后来快多了,最起码能普遍提速到半年就放款。

  拿高雅大公馆来说,预计再两三个月就清盘了,咋可能愿意做公积金?

  这是无可厚非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