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检阅海师

  铁甲舰能不能入水,对于这个问题,朱允炆本想好好与他们说道说道,但是想着现在并无铁甲舰,没有参照物,说得再多都显得很苍白。

  “等我大明造出铁甲舰时,尔等就清楚了!”

  朱允炆随口说了一句,然后便看向越来越近的汪洋大海。

  ......

  晌午时分。

  百余艘大明战船,冲出出海口,全部汇聚到了大海之上。

  天气不错,海面很平静。

  舰队向前航行了半日,身后的大陆已经越来越远,不过这个时候的船只动力有限,算起来依然还在近海。

  晚上坐在甲板上看夜空。

  “好美!”

  徐妙锦看着天空繁星点点,本能的夸赞起来。

  “嗯!”朱允炆看向徐妙锦,微微点头:“最美伊人!”

  “皇上!”徐妙锦听出了朱允炆的话,他夸赞的不是夜空,而是她徐妙锦,至从游历江浙后,她们一直在一起,或许是日久生情吧。

  对于朱允炆,徐妙锦觉得,他以前就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郎君,初为天子,很多事情想得不是很全面。

  如今逐渐成长起来的他,变得成熟稳重许多。

  特别是靖难之役,还有接下来的一系列作为。

  他......是一位好皇帝。

  这是徐妙锦在心里,对朱允炆的评价。

  此时听皇帝夸赞自己美,作为女人,徐妙锦自然是开心的,只是面上显得有些娇羞,她站起身来:“皇上,夜已深沉,皇上早些休息。”说着向朱允炆微微福身,道:“臣先行告退!”

  闻言,朱允炆也从地上站起,笑着道:“好,妙锦晚安!”

  “晚安”

  这是朱允炆第一次这样跟她说这样的话。

  “谢陛下!”

  徐妙锦道了一声谢,旋即向一旁的船舱快速离去。

  “万岁爷!”伺候在一旁的刘元安,嘻嘻笑道:“万岁爷何不纳徐姑娘为妃,这样她也就能日夜伺候万岁爷您。”

  “狗东西!”朱允炆翻了个白眼,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朕的事情,要你多管闲事?”

  闻言,刘元安吓得一惊,急忙道:“奴婢该死!”

  “奴婢该死!”

  “奴婢该死!”

  看着不断说自己该死的刘元安,朱允炆哼了一声,然后才说道:“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该管的少管。”

  “是!”刘元安急忙应道:“奴婢遵旨!”

  本来心情不错,但是教训完刘元安后,朱允炆也就没有兴趣继续看星星,很快也回到船舱休息。

  ......

  翌日清晨。

  呜,呜,呜。

  几声清脆的号角声响起,将睡梦中的朱允炆唤醒,待他走出船舱时,太阳刚刚抬出海平面。

  清晨的阳光很温和。

  “启奏陛下!”

  水师都督陈瑄,领着几名水师将领,躬身道:“今日水师将在这片海域,进行火炮施射!”

  说着,他指向身后的一片海域。

  “好!”朱允炆很满意,然后道:“那就开始吧!”

  “微臣遵旨!”

  陈瑄躬身应道,旋即登上旗舰,接着就看旗舰上的彩旗不断变换,也就在彩旗变换的同时,海面上的数十只战船,一会儿纵向排列,一会儿又摆成一个人字。

  这是在操练阵型。

  看上去非常不错。

  朱允炆自然是满意的,大明现在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他做梦都在琢磨这件事情。

  砰,砰,砰。

  突然,演练的舰船炮声轰鸣,远远看着海面上炸起一阵阵浪花,海面此时多了不少的木头箱子,这应该就是海军提前准备的炮靶,也是为了测试火炮的精准度。

  经过半个时辰的激射,八成的攻击全部命中,只有两成未能击中木头箱子,不过也是在附近爆炸。

  炮击结束,陈瑄又一次回到了龙船之上。

  “皇上!”

  “今日的主要演练科目,就是海上炮击...”说着,陈瑄看向朱允炆,问道:“皇上,可还有其他指示。”

  “”

  朱允炆愣了一下,心说这就结束了?

  朕领着一众文武来到海上,就是看你们在这里放放炮?

  但是,他前世也只是普通百姓,对于海军的训练,以及各种战术战法,完全就是两眼一幕黑,这个时候陈瑄问他指示,他其实也不知道该指示什么。

  正琢磨间,他突然灵光一现,看向陈瑄道:“陈爱卿,此地距离陈钱山有多少距离?”

  “陈钱山?”陈瑄也是一愣,他好像没有听过这个地名。

  “皇上!”纠察司指挥使方孝孺出列,躬身道:“此地距离陈钱山,约莫一日的航程。”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然后展示给了众人。

  首先是陈瑄凑到跟前,仔细看了看,然后道:“此岛应该是一座荒岛,它距离大陆有些远,普通百姓应该不会住在这上面。”

  陈瑄有些好奇,皇帝为何突然关心这么一个荒岛。

  当然,他那里知道,朱允炆早在游历江浙时,曾让人去调查倭寇的老巢,而且在此番出海之前,他已经收到了准确消息。

  “陈爱卿!”

  朱允炆看向陈瑄,严肃问道:“舰队还有多少弹药?”

  “出海演练!”陈瑄躬身道:“微臣为预防倭寇突袭,所以特别多准备了一些弹药,目前各船皆有五十发炮弹。”

  “这么多?”

  朱允炆闻言一惊,百十艘战船,每艘五十发,我的个亲娘额,按照一百艘战船,也就是现在这些战船上的炮弹,足足有五千余发。

  陈瑄?

  你他娘的这哪是为了预防倭寇突袭,这都可以爆发一场海战了好不好。

  “海军官兵多少人?”朱允炆追问。

  “回皇上!”陈瑄道:“大船一百五十人,小船八十人,此次共计出动大船六十艘,小船八十艘,总计官兵一万五千四百人。”

  一万多人?

  朕还带了几千御林军,算起来这百十艘战船上,约莫有近两万人,想到这里,朱允炆旋即问方孝孺道:“方爱卿,陈钱山的倭寇有多少人?”

  方孝孺是纠察司指挥使,派去调查倭寇老巢的人,除了浙江布政史的人,其实还有纠察司的人。

  方孝孺出列道:“回皇上,陈钱山原为荒岛,五年前被倭寇占据,目前岛上的倭寇,兵将约莫八千人,普通百姓约莫万余人。”

  “这么多?”

  “还有百姓?”

  朱允炆闻言一愣,似乎有些好奇的样子。

  “不错!”方孝孺道:“据微臣调查了解,这些倭寇原为扶桑氏族,因南北战争,一些世家大族战败,然后扶老携幼,率领部众迁移到江浙一带附近岛屿。”

  “洪武年间,朝廷也曾历次征剿驱赶......”说着,他顿了顿,然后看向海面说道:“这些年,这些倭寇逐渐集中,他们以陈钱山岛为据点,百姓在岛上种植庄稼,那些武士们,则时不时到内陆劫掠。”

  “...”

  方孝孺一五一十的将倭寇的动向,全部说了出来,听得在场的文武众臣,那是一愣一愣的。

  他们不明白方孝孺怎么会知道的这么多?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