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的阶段,就对自己力量失去了信心。【】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来共同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使他们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矫健地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入。</p>

  我开始带领孩子们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我让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美,同时我也努力把“词的音乐”引进儿童的心田。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的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母的兴趣。当儿童还没有感到词的芳香,没有看见词的绚丽多彩的色调的时候,是不应当开始识字教学的;如果教师一定要这样做,那他就注定要使儿童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儿童最终将能克服这些困难,但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p>

  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p>

  我常常跟孩子们带着画册和铅笔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下面是我们最初的某一次“旅行”的情形。我的目的是要向孩子们展示лyг草地这个词的美和精细的色彩。我们停留在湖岸边的一棵柳树下。远处是阳光照耀下的一片绿色的草地。我对孩子们说:“大家来看,我们眼前的景色多美啊”青草地上,蝴蝶飞舞,蜜蜂嗡嗡地叫。朝远处望,是小得像玩具一样的牛群。草地使人觉得像一条浅绿色的河,而树木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呢,像是在河里洗澡。看,早秋又撒下了多少美丽的花朵让我们再倾听一会儿草地的声音:“你们听到蝇虫的嗡嗡声,听到蝈蝈的歌声吗”</p>

  我在自己的画册里把草地画下来;画上牛群和像白绒球儿一样散在这儿那儿的白鹅,再画上隐约可见的炊烟,和地平线上的白色云彩。孩子们迷恋着这个寂静的早晨的美景,也画起来。我给图画下面题上字:“лyг”。在大多数孩子看来,字母也就是图画。每一幅图画都有点儿像什么东西。像什么呢像一根草茎。把草茎弯折一下,就是一幅画л。再折一根草茎摆上去,就构成一幅新的图画y。孩子们就在自己画的图下画写上лyг这个词。然后,我们来读这个词。对自然界的音乐的敏感,帮助孩子们感觉出词的音响。于是,记住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孩子们给每一幅图画里都填充进去活的音响,字母就容易记住了。词的图画被作为一种完整的东西来感知,词能够读出来,而这种读,并不是长期进行音的分析和综合练习的结果,而是自觉地再现与儿童刚刚画过的视觉形象相符合的声音的、音乐的形象的结果。在这种视觉感知和声音感知相结合的情况下,因为既给词的视觉形象里,又给它的音乐般的声响里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连单个的字母和这个短小的词就都同时记住了。亲爱的读者,这并不是说我发现了一种什么新的识字教学法,这只是在实际里体现了科学已经证明过的东西:不强迫记住的东西,反而比较容易记住;被感知的形象的情感色彩在识记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p>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p>

  完满的智育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掌握该门科学的基本原理的牢固而自觉的知识教学就是从这些基本原理开始的,不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就不可能掌握更高深的知识。</p>

  在小学里,孩子们掌握最低限度量的正字法词汇即永远牢记这些词的正确写法,掌握算术的定义、规则和公式。在少年期,这项工作遵循同样的明确方向性而继续进行。如果不把一门科学的基本原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那就根本谈不上进行自学。</p>

  在五至七年级备课的时候,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确定:哪些东西是应当让学生永远保持在记忆里的。我们防止学生去记忆那些“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了”的东西。我们在乌克兰语、俄语和法语方面,制定了三个学年里应当掌握的最低限度词汇表。我们认为,少年学生的思维应当做好从事创造性智力活动的准备,这里说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就是要求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活动。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的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的时候,他脑子里的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p>

  例如,当一个少年在写作文的时候,他才回想每一个词的写法,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他才回想简便乘法的公式,这样他就根本不可能进行思考了。有一些东西是学生不应当事到临头才去回想的,而应当能够在智力活动中半自动化地随手运用它。像一个有经验的钳工能随手拿起他的工具而用不着端详一样因为他对自己的工具的每一个小点都很熟悉,一个对智力活动训练有素的学生也能无需紧张地集中思考,就从自己的意识仓库里把基本原理信手拈来。</p>

  这一点对于少年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抽象思维的迅猛发展,使得少年对于那些应当牢牢记住的基本原理抱着一种独特的轻视态度。“既然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记住某某公式有什么用呢”但是,没有具体事实和事物的知识,就不可能有抽象思维。谁的记忆里没有保持着可以“信手拈来”的基本原理,他到了少年时期就会出现思维不清楚的现象即他的思维是紊乱的,这一点将对他全部的智力生活打上烙印。</p>

  我们给予很大的注意,使学生既通过不随意的方式,也通过随意的方式来识记基本原理。在学校的“思考之室”里,陈列着一些直观教具和专门的仪器,用来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进行记忆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自我检查”的记事本。记事本里抄着那些必须永远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如代数、物理、化学的公式等。我在一些关于心理修养的谈话里,教给少年学生们定出时间,每间隔一段就要把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检查一遍。</p>

  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要感到困难了。</p>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如果不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句子的完整的、逻辑上**的部分的意思,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那么这就不仅会反映在目前的学业成绩跟不上去,而且会影响到脑的解剖生理过程。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p>

  所有这些都不是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这里面隐藏着智力局限性、智力生活贫乏的严重危险。这些能力不仅要在小学里教给学生。到了少年时期,这种教学仍然要求全体教师都具备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使五、六年级学生继续搞好表情朗读。表情朗读之所以必要,乃是为了训练。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一个长句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以及在思考的同时再向后面的部分过渡的这些复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这一能力的心理学复杂性,就在于外部的刺激物如何激发脑的内部力量。</p>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人的脑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大脑两半球的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它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在管阅读的那些区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层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里发生的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p>

  让我们深思一下这样的现象:有些少年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p>

  我们还注意使学生的书写变成一种半自动化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设计一套本学科的书写练习体系,让少年学生经常练习这门学科常用的词和词组的写法。我们还教给少年学生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学会一边听一边写。谁在课堂上做不到这一点,就让他去完成一些补充的训练性的练习。</p>

  在语言文学课上,我们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正确地表达思想的能力。这时候,到思想和词的源泉那里去旅行,已经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了。</p>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p>

  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我认为童年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而教师是悉心地造就学生的机体和精神世界的人。关心儿童大脑的发育和强壮,使大脑这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经常保持清晰和易感,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正像肌肉要通过体力锻炼和克服困难才能得到发育和强健一样,大脑也需要劳动和紧张才得以成长和发展。</p>

  儿童的大脑是在理解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多方面的联系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的过程中得到发育和增强的。我觉得自己的任务就是帮助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中的这些联系,以便形成、增强和发展他们的爱好钻研的、敏锐的、善于观察的智慧。</p>

  解答训练儿童聪颖机敏的应用题,是激发大脑的内在能量和刺激智力使之活跃起来的练习。这些应用题是从周围世界的事物、对象和现象本身中产生出来的。我使儿童注意到这种或那种现象,努力使儿童看出目前对他来说还是隐藏着的、尚未理解的联系,促使他产生一种要找出这些联系的实质和弄懂真理的意向。人的积极活动和劳动始终是解答应用题的钥匙。儿童在鼓足智力,努力确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时,他就是在完成一定的工作。在周围世界里有着成千上万的应用题。人民想出了这些应用题,它们在民间创作中以一种有趣的“谜语小故事”的形式出现。</p>

  下面就是我们起初让孩子们在休息时间解答的这种应用题之一。</p>

  “有人要把一只狼、一头山羊和一棵白菜从河的这边运到对岸去。不能同时把三样东西都运过去,也不可以把狼和山羊或者山羊和白菜一起留在河岸上。只能够把狼跟白菜一起运,或者每次只带一个乘客。来往运送的次数不限。应当怎样把狼、山羊和白菜都运过去,才能使这些东西都安全到达呢”</p>

  民间教育学里有成百上千的类似的“谜语应用题”。孩子们对解答这类习题有强烈的兴趣。于是,我的孩子们开始思考了:怎样运送这些“乘客”,才能使狼不吃掉羊,羊不吃掉白菜呢我们坐在湖岸边。孩子们在沙土地上画一条河,又找了一些小石子。可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解出这道题,但是他们都在紧张地思考,这就是发展智力的极好手段。</p>

  解答这类“谜语应用题”很像下象棋时从事的脑力劳动:要记住自己一方和对手一方要走的好几步棋。我是在一年级开学后不久让7岁的孩子来解这道题的。大约过了10分钟,有3个孩子舒拉、谢辽沙、尤拉把题解出来了。这几个孩子的思维速度很快,直奔目标前进,并且凭借了他们的敏捷而坚固的记忆力。过了15分钟,其余的孩子们几乎都解答出来了。可是有4个孩子华里亚、尼娜、彼特里克和斯拉瓦,却毫无所得。我看出,在这几个孩子的意识里,思维的线索常常中断。他们是能够理解题意的,也能够鲜明地想像出习题里所说的那些事物和现象,但是当他们刚刚开始做出解题的初步设想时,刚才在他们的意识里还是那么鲜明的表象就变得模糊了,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忘记了刚才还记得的东西。</p>

  这些“谜语应用题”是训练智力的极好的手段。要解答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必须像下象棋那样记住刚才走过的和打算要走的2步到4步棋。如果不把前面的东西保持在记忆里,那就无法走“下一着棋”。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看来可以这样解释,就是有的孩子还不具备一种在转瞬之间把思维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之上的能力,这一点在主观意识上来说,就是一种把应用题的所有组成部分都保持在记忆里,或者像下象棋一样同时用思维把握住“好几步”的技能。至于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大脑两半球细胞的这种能力,那是另当别论的问题。这种能力远不是由于思维物质脑的天生特点所完全决定的,但是也不可无视这个原因。观察证实:如果思路在一瞬间就中断了,如果儿童在同一瞬间不能用思维既把握住现在所呈现的东西,又把握住刹那以前呈现过的东西,那就说明他不会思考,他要确定几个事物或几种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困难的。</p>

  我研究过儿童的思维,特别是像华里亚、彼特里克这些智力迟钝的儿童的思维。我的研究倒不是为了什么理论的目的,而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脑力劳动,教会他们学习。观察表明,首先应当教会儿童用思维的“视线”同时把握住好几样事物、现象或事件,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应当使儿童通过深入地认识一件事物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性,逐渐地转移到似乎从远处、离开一段距离来看一系列的事物。通过对智力迟钝儿童的思维的研究,使我更加确信:譬如儿童不会思考和理解应用题,这乃是他们不会抽象、无法从具体的东西里解脱出来的结果。必须教会儿童用抽象概念来思维。要设法让华里亚不在她的想像里去描绘狼的具体形象,要设法让她的思想不要停留在山羊怎样伸出头去吃白菜的形象上。所有这些形象,对儿童来说都应当成为抽象概念。但是,通往抽象的道路,只有经过深刻地理解具体事物才能到达。必须教会儿童用抽象概念来思维。必须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单纯地使用记忆,就会呆读死记,那样就使头脑变得更加迟钝了。</p>

  在我们自编的习题集里,有许多是关于儿童很熟悉的劳动的应用题。在解答这些应用题时,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去观察:年长的人们怎样整地和收拾种子,怎样种树和施肥,怎样收割和保藏产品,怎样造房和修路。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表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巩固这些联系。思维和记忆是在不可分割的统一中得到发展的。为了解答绝大多数应用题,孩子们都借助过画图,或者动手去做那些习题里提到的物品的简单模型。在童年时代,解答取材于周围世界的应用题,能够激发思维,学会思考。如果儿童没有学会思考,如果思维过程没有使儿童的大脑机能加强起来,那就既谈不上在数学方面,也谈不上在其他学科方面取得良好的知识。</p>

  列托尔斯泰说过:“请你们避免使用一切算术定义和规则,而要迫使儿童进行尽可能多的操作,你们要纠正的不是那些不按规则所做的东西,而是那些做出来毫无意义的东西。”这个建议绝不是像某些对托尔斯泰的“自由教育”思想怀有戒心的读者们初看起来的那样,好像它是否认理论概括定义和规则的。相反,它的用意在于使儿童去深入思考定义和规则的实质,使儿童不要把规则看成是某种外来的、不可理解的真理,而看成是从事物本质中自然地引出的规律性。在教师对真理抱着这样的观点时,儿童才能好像在自己去“发现”定义。这种发现的乐趣是一个强有力的情绪刺激,它对于发展思维起着重大的作用。还有必要指出的一点是,托尔斯泰的建议是仅指年龄幼少的儿童而言的。</p>

  我们从周围世界的习题集里选一些应用题让儿童去解答,但是并不认为这是提高算术成绩的唯一手段。它在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方面毕竟起着辅助的作用,并且要服从于课堂上的教学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这一手段只有在跟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许多方式和方法的总体的结合中使用,才能显示其效果。我认为,用形象的话来说,它不过是到达小学的主要目的给儿童以严格规定其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实际技能而要通过的一座小桥而已。在数学教学中,明确而肯定的要求和目的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对每一个学年,我都明确地规定出,究竟要使学生深刻记忆和牢固保持的是哪些东西。学生日后的数学教养的牢固性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关于自然数列的构成原则的知识。我努力做到,使一年级学生能够随时脱口而出地回答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任何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编了一整套练习,这些练习都是对数的构成的分析。我还认为,如果学生不牢固地掌握乘法表,那么无论在小学也好,还是在日后的学习中也好,都无法想像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必要范围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p>

  记忆力不好的儿童,要进行思维和善于领悟是困难的。我早就在苦苦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增强和发展儿童的记忆力,用概念、真理和概括来充实儿童的记忆,以便使概念、真理和概括能够随时作为思维的工具来使用。</p>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p>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