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satan1111整理</p>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p>

  给教师的建议</p>

  目录</p>

  </p>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1</p>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2</p>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4</p>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5</p>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6</p>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p>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8</p>

  8、关于获取知识9</p>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10</p>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12</p>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13</p>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14</p>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15</p>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15</p>

  15、怎样检查练习本16</p>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17</p>

  17、教给学生观察18</p>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19</p>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19</p>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20</p>

  21、兴趣的秘密何在22</p>

  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23</p>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25</p>

  24、淡谈学生的智力生活26</p>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27</p>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28</p>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29</p>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30</p>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31</p>

  30、谈谈直观性问题32</p>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34</p>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35</p>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36</p>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38</p>

  35、怎样培养记忆力38</p>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39</p>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40</p>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41</p>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41</p>

  40、动手和智慧42</p>

  41、智育的真谛43</p>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44</p>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45</p>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46</p>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47</p>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48</p>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49</p>

  48、要思考,不要死记50</p>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52</p>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53</p>

  51、要使知识“活起来”54</p>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57</p>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59</p>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62</p>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66</p>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69</p>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71</p>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72</p>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75</p>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77</p>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78</p>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80</p>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82</p>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85</p>

  65、让学生进行**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90</p>

  66、劳动和智力发展92</p>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95</p>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102</p>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103</p>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104</p>

  71、教学方法问题105</p>

  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112</p>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115</p>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117</p>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120</p>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121</p>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124</p>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126</p>

  79、教育和自我教育129</p>

  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133</p>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137</p>

  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145</p>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148</p>

  84、我们的“家长学校”151</p>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153</p>

  86、致未来的教师154</p>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156</p>

  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160</p>

  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162</p>

  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168</p>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171</p>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174</p>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177</p>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182</p>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187</p>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189</p>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192</p>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197</p>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199</p>

  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203</p>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p>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p>

  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p>

  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的多的成就。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p>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p>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p>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p>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p>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p>

  让我们看看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吧。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他们所教的班好像分成了好几个组。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就举手要求回答。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题目外,教师还要挑选一些超过大纲要求的习题:应当给这些学生的智慧以力所能及的、但并不轻松的、要求紧张地动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习题,使他不能**地解答出来,但是教师给予的帮助只能是以稍加指点和提示为限。</p>

  第二组里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教师们常说,这部分学生是靠付出劳动和用功学习而取胜的,他们能顺利地学习,是因为他们勤奋用功和坚持不懈。</p>

  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p>

  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p>

  第五组是个别</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