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女神与妖孽(一)

  与薛家每况愈下成反比的是,现在黛玉的情况却是如日之升。</p>

  我们为黛玉在和谐国出诗集的精心策划,经过长时间的细水慢流,终于见到了成效。</p>

  通过给单间客人送这个虚拟的诗集,再加之作为礼物回赠本地官员,包括宫中的女官等,渐渐地,黛玉的才名在大都终于散播开来,许多人都知道贾府里有个才女,居然有外邦为她出了诗集,邦里的公主还为之作序,隆重介绍。</p>

  不用说,我随身也一直带着黛玉的这本诗集,不时当着别人的面拿出,帮着来为黛玉炒作。</p>

  这事儿现在也终于传到了官场上层,别人可能还不是太感兴趣,但一直很关心世交贾府的北静王爷,听到这事后可就不是一般的重视了,当即请我过去谈这个事儿。</p>

  老实说,连我也没估计到这个情况,因为这位王爷倒是甚迷我们的电视,在我和董寺卿达成了《夜宴无极英雄》制作完成后引入协议后,便已两次追问什么时候能看到。</p>

  这位青年王爷,看来对政治上的事并不那么敏感,对借兵、政变这些中间出现的事,也不甚在意。</p>

  到了北静王府,过场走完,正式进入话题,我便马上把随身带的黛玉诗集拿出,说:“王爷所说之事,确实属实。这位小姐的诗集,在我邦发行已达到万册有余,真是人人赞赏。便是晨某,因邦里安定公主和林小姐已经结为义姐妹,可谓近水楼台,早已见识到小姐的才气和仙作,这一本便是带在身边的,闲时拿出来读读。不过,晨某时间有限,近些时更是琐事缠身,整个诗集竟未完全读完过。”</p>

  其实这诗集,我已经送出过几本了。这一本也已带在身边有些时日了。不过进出系统,物品和衣服一样,也会自动更新,所以它也显得崭新。</p>

  我把诗集递给王爷,他马上就被我们现代化的印刷技术给吸引住了,要不是他已见识过更高端的电视,肯定要万分震惊了。</p>

  他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欣赏,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这也难怪,在粗糙的刻版印刷年代见到如此精美的书,当然如见宝物了。</p>

  不过,他一张口却问了我个没想到的问题:“晨使臣既然总是随身带着此书,为何却如此崭新啊?”</p>

  我暗想,经过那一场风波,现在我在里边的信任度还是有所下降了。虽然他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在过去,他大概都不会往这方面想的。</p>

  我自然不能给他讲这种系统自动更新的事,那对他简直是天方夜谭,还是随便编个谎吧,这难不倒我,便随口应道:“不瞒王爷,晨某随身带着此书,已不敢轻易示人,因为人见人爱,常被索要,只能忍痛割爱。便是昨天,就送出一本。王爷拿着的这本,其实是今天新补的,不过看来,和我也只有这一天的缘分了,我想王爷也是不会将它再还回来了吧?”</p>

  他哈哈大笑起来,说:“晨使臣,你前面已说过,你既是近水楼台,在邦内刻本发行,自然不难搞到。这本索性送给小王,难道还舍不得么?”</p>

  我笑笑说:“其实我是想回去后,即刻派人给府上送上数本新的,这个我已翻过,送给王爷总是不那么礼貌。”</p>

  他却不在意地说:“晨大人翻过,那就更弥足珍贵。这样好了,这本我要了,再送的我也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本王是藏书多多益善,更何况此等精美之宝,便是送给圣上,也足够有面子了。”</p>

  我心想,这倒是个好事,那对于黛玉的地位,自然是又增强了一大节,便说:“王爷喜欢,此事也甚易办到。就依王爷所说的,会早早送到。”</p>

  这时,他又翻看起诗集中的诗来,也禁不住赞叹道:“此诗也是精品,足以匹配如此精美的版本了,堪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只是,小王只认识世交府中的宝玉公子,这位写诗的小姐,小王还无缘见到。”</p>

  我趁机说:“这位黛玉小姐,便是宝玉公子的表妹,即姑妈家的小姐。顺便说一下,她的父亲,便是姑苏前任的盐政林如海林大人,只是数年前已不幸去世。因其父母早亡双双不在,自小便送到这边府里,与宝玉公子,可谓青梅竹马,自小一处长大。我家安定公主,也是自小没了父亲,才与林小姐同病相怜,一见如故,更爱其诗才,才一力做主,为其在我邦出诗。”</p>

  王爷也赞叹地说:“安定公主殿下真是宽厚仁爱,对外邦一个弱女子,竟释放如此多的善意。小王上次有幸初见殿下贤伉俪,真乃天作之合,不胜钦羡。小王也甚想见这有咏絮之才的黛玉小姐,又怕有诸多不便,既如此,何不请公主、驸马携黛玉小姐,同到小王府中一聚,本王几重渴念可同时满足,不知晨使臣能否将此意向殿下传达?”</p>

  我一听,这可是是个绝好的机会,北静王爷明显是贾府的一个靠山,按刘心武先生的研究,还是倾向于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一头的,要想稳固好公司的业务项目,当然必须搞好与他的关系,至少绝不能得罪他。</p>

  他现在明显是在释放出善意,当然要积极响应,更何况,他的提议也甚合我的心意,至少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再把钱智商从总公司那头抠出来一次,还能给他和苍井溢碰面、相处的机会。</p>

  两个人都和原来的对象分手,我觉得他们走到一起的事有了转机。</p>

  我马上表示赞同说:“王爷所提之事甚妙,便是公主殿下夫妻见过王爷后,也是称赞不已,说毕竟还是祖邦灵秀之地,才能出如此俊秀、温文之人物,风度翩翩有如文曲星官下凡。只可惜那时所处环境严峻,各自代理邦中签署分量沉重的外交文件,不适合做别的交流。今次王爷盛情邀请,足可满足殿下、驸马爷敬仰渴望之情,实在是再好不过之事。晨某还有个附加的主意:因受史老太君和存周大人夫妇之请,晨某已受命指点公子宝玉,类似于监护人。我想,王爷何不一并将这宝玉公子一同请来呢?一是王爷府上才俊之士众多,可让他开阔眼界,二是他见其表妹诗才外扬,获得各方瞩目,也定会受到激励,一心向学,树起为家族争光之志。三是这位黛玉小姐,有表哥陪伴,也会更少拘束,行动更为方便。”</p>

  王爷马上笑着说:“晨使臣,此意甚合我心。其实,小王也有些日子未见到宝玉公子了,他痛遭失姊之痛,让人十分惦念,期望多给其安慰。如此甚好。晨使臣,本王的时间随便,但不知公主殿下何日方便?”</p>

  我算了下,回答说:“依本使看,大后天正是个好日子,王爷看如何?”</p>

  他马上说:“那就定下此日。依小王看,虽然贵邦有飞车等新奇物件,听说最近又有什么汽车开过来,但既然小王作东,我看还是由本王请董寺卿派宫车来接殿下和宝玉、黛玉二位,在大街上公开走过,让街市民众也瞻仰下公主、驸马和黛玉小姐的风采。”</p>

  我之所以提出让宝玉和黛玉一起去北静王府,当然是“别有用心”的,并非是我口头说的那几条理由,主要还是在继续执行我们那个计划,要在人们心目中造成宝、黛就是天作之合的印象,并且得到了上层人物的默许和鼓励。</p>

  这和我暗中进行的打击薛家的活动有相辅相成的妙用。</p>

  我能想象得到,如果这回北静王府成行后,黛玉会进一步巩固优势,把宝钗甩出几条街去。</p>

  出系统后,我马上就打了报告,说里面有重大“外事活动”,北静王爷要会见公主和驸马,必须请钱智商于后天上午到公司来报到,参加会见。</p>

  当然,我把这次会见的意义又大大强调了一番,说得好像如果不能成行,双方关系将面临极为严重的困难局面。</p>

  我将报告打印了三份,两份报给柴菲,是考虑到他除了自留一份,还需要将一份报给总公司。另一份,我给了苍井溢,让她有个准备,安排好时间,考虑到时候说些什么话。</p>

  我将材料送给柴菲时没多说废话,只简单地说:“希望还能像上次一样,得到领导的支持。”放下材料,我就走了。</p>

  这棘手的事让柴菲独自面对,想法和总公司交涉吧。</p>

  给苍井溢送材料时,我也没多说,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看她的反应。</p>

  她读完后,我察觉到有一丝红晕悄悄溜上她的脸颊,但她的神情,毫无疑问是兴奋的,充满期待的,但说出话来,倒还保持了平静:“晨老师,你说这是北静王提出来的建议?”</p>

  “当然是的,不过,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所以马上跟他敲定了。”我有意无意地强调了“很好的机会”,因为我想,这对她也是个很好的机会。</p>

  也不知她是不是听出了我这个意思,反正她兴奋地叫起来,说:“太好了!晨老师,你知道么,两件事赶在一起了,有这个正事,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用去陪那个讨厌的女人了,而是做自己愿意做的事!”</p>

  “什么两件事赶在一起了?让你去陪谁?”我一时没反应过来。</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