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和谈(四)

  “平安家书和相片?此前忠靖史侯你们不也是通过董寺卿传送过平安家书和相片么?”皇上立时就这样反问,明显怀疑我的话。【】</p>

  这次倒不能怪他多疑,这种类推是有理的,他刚和董寺卿谈过话。</p>

  “这个么,史侯是在送出家书以后被害的,在这点上,我们确实保护不力,此责不可推卸,但当时只以为他是失踪。我们也想过些时候,查清史侯下落后再通告贵方。那卜思潇发动兵变,也正是因为我邦追查之故,担心其行径败露。但三位随员,则确实还在我邦。既然陛下对此有所怀疑,本使回去后,马上传书请他们坐飞车回来,不难证明本使所言不虚。”</p>

  “好吧,那就说定,把他们送回来。反正史侯一死,他们在那里也做不了什么了。”他用疑虑重重的眼光看着我,做出决定。</p>

  我心想,刚才他突然放弃讨论那个武器的话题,是明显感到处于下风,不利于讨价还价,才忽然转到这个我们明显理亏的地方,果然很聪明,让他又占了上风。</p>

  不过,我对此也并不在意,能达成目的才是关键。其实,我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当然不会有几百兵士坐飞车杀过来这种事。</p>

  一是我们当然不可能这么干,再是就算过来,杀光了里面的兵,征服了他们,游客过来在此地人们仇恨的目光中游玩,那还有什么乐趣,还有何安全可言?</p>

  还是要低调,达成和解才是上策。</p>

  “这个不成问题,本使回去马上就办,以表明我们的诚意。那么,请问陛下,实现双方和解,还有些什么条件,请陛下一并提出,我们都会认真考虑的。希望能尽早实现往日的繁荣交往,让热切希望来祖邦游玩的我邦子民能早日再来。”</p>

  “这个么,具体的内容,还是由鸿胪寺董寺卿来全权与你商谈吧。来人,送和谐国晨使臣前往鸿胪寺!”</p>

  皇帝老儿送客了。</p>

  我站起来,心里这时才感到一阵轻松,终于等到了这一刻。</p>

  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候终于熬过去了?</p>

  和鸿胪寺董寺卿已打过多次交道,特别是我安排他来观摩影片拍摄,告别时俨然是老朋友了。</p>

  不过“国家利益”在上,这次见面,双方都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没有一句叙旧的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p>

  他带着三个随员,类似于“外交助理”吧,而我则是光杆司令,一上来就显得弱势。商谈时,基本是我和寺卿动嘴,有两个人动手,将这些话变成实体文字落到纸上,整理成条目。还有一个人则立在旁边,不时出去。</p>

  我想了想,猜到了他的角色,是把和谈情况随时报告给皇上。</p>

  看来皇上召见寺卿时就定下了谈判基调,条件看来都已初步拟就。</p>

  幸运的是,他们提出的条件主要是物质方面,具体说就是赔偿的银子,涉及所有死者的补偿、丧葬费用、家属抚恤、赡养费等,战斗给皇宫等地造成的破坏修缮费用,等等,共提出了五千万两白银的总赔偿数。</p>

  我估计这里当然有很大水分,不过,这也很自然,讨价还价,当然要高讨价,因为没人还价往高了还。</p>

  至于我们这边,实际根本没什么很具体的条件,基本就是满足对方要求——只要能做得到。</p>

  我只提出了一条比较具体的条件:归还原本我们买下的吉祥客栈。这条不难理解,它是我们在系统中的立脚点。</p>

  再一条,是临时想到的,那就是把午门上高悬的人头,当然也包括小卜替身,放下来予以安葬。这也是需要的,否则游客回来,看到如此恐怖的景色,哪还有心思游玩了?</p>

  双方摆明了各自的条件,谈了个开头,天就已经黑下来了。董寺卿已备下了晚餐,算是一顿工作餐吧。现在我比较轻松,也就有食欲了,和那顿上路饭的感觉当然不同。</p>

  餐中气氛已明显改善了。我有意打听了下大都的情况,董寺卿摇摇头说:“不瞒晨大人,现在这里真是一派萧条景象啊。做生意的差不多快歇业了,你们邦的人不来,本地的人又不敢或无心上街,难免冷清啊。”</p>

  我也说:“我们那边的人也是老追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到祖邦之地了,我们只不过思故土心切,去看看风景,这又犯了何忌?我们也是无话可说。子民之意不可违,所以晨某才冒了风险前来,务求达成好的结果。”</p>

  他点点头说:“下官也听了晨大人被游街候斩之事。听说大人一直谈笑风生,颇有视死如归之气度,某不胜钦敬。当然,下官倒并不太担心,因为我已约略知道,圣上并不会真的杀掉大人。”</p>

  我其实刚才已推算到皇上可能真的没有杀掉我的意思,但从对方下属口中得到证实,还是有些意外,连忙追问道:“董大人何以知道此事?是陛下透露过此意么?”</p>

  “那倒没有。不过下官稍早时奉令到宫中,曾见过数名圣上派出的人往返传达大人游街之情景。我想圣上若决心斩使为史侯报仇,那就不必再探听坊间百姓的动向了。”</p>

  他说得颇有道理。看来,此地众多百姓“晨大人是好人啊”的呼声,还有金钏挺身送水这样的事,对我被赦免还是起了一定作用。</p>

  其实,我此前也并非有意地为这边的百姓做什么事,但还是被他们记住了。唉,还是那句话,中国的老百姓太善良了——连虚拟的都这么好。</p>

  吃完了饭,双方挑灯再战,开始拟定更细致的条款。</p>

  我在赔款数额上还了一下价,将五千万白银还价为两千五百万,但同时提议,会提供价值两千五百万的物资,主要是粮、油、米、面等食品。</p>

  本来痛快答应他们五千万,并再给同值的物资,对我们也不算难事,但我还是策略地砍了下价,因为你轻易答应下来,他们就认为这事不难办到,反而不会觉得你那么诚意。</p>

  其实砍价后,还是等同于他们提出的价码。而且我知道,由于近年来受过灾荒,我的方案,显然更实惠、有利,白银毕竟不能直接当饭吃。</p>

  果然,寺卿立即就与我探讨起这些物资的具体细节来,如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怎样运输,如何评估价值等。</p>

  我还看到,我提出的这个新动议后,那个跑腿的马上就离开了,不长时间回来后,偷偷向董寺卿做了个暗号。</p>

  这以后,寺卿进一步讲了具体的价码:同意提供部分物资代替银子,但鉴于物资在转运、存贮等方面会有成本、损耗等,要求将数额提高,即三千万银子和三千万物资。</p>

  最后,就按这个数达成了协议。这些银子将在半年内付清,而物资将用一年时间陆续运到付给。</p>

  至于我提出的归还吉祥客栈的条件,他们也同意了。另一个条件,则说过几日头颅腐烂,自然就会拿掉了。</p>

  就这样,晚餐后又经过两个小时多的商谈,双方各取所需,最后达成了一个和解条约。最中心的东西,就是那两个三千万,这是干货,小的方面还有一些,诸如他们将严密监视和谐国来往客人,对危险分子可随时抓捕再通报我方,等等。</p>

  这个条约,我想里面的朝廷史官,记载历史时有可能会把这个条约称为《中和大都条约》,心中充满自豪。</p>

  这个条约开创了一个在真实世界里绝不可能会发生的事:一个明显在科技方面落后的国家,在蒙受了慘痛的战斗损失后,竟在谈判桌上得到了丰厚的赔偿。</p>

  最后的文本经过“助理”们的紧张工作,抄录了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准备向各自的上方报告,如果得到批准,可能会再小小整理、变动一下,形成最后的正式文本,更高层的人物最后签字,成为正式条约,就具有了实际的法律效力。</p>

  这时已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完成了一个来时觉得极其艰难的使命,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对董寺卿提议说:“我们的使命完成了,按照外交惯例,应该来一杯酒庆贺,怎么样?”</p>

  他一怔,说:“没听说过这样的惯例。不过,既然晨大人有兴致,这又何妨,下官自然也高兴陪一杯。”</p>

  酒拿来了,当然,他们这里没有标准的庆祝酒香槟,居然拿来了一瓶“小酒”。</p>

  哈,这酒竟打入了宫廷!难怪那些军士甚至长官都对此酒的“广告女郎”金钏那么客气呢。</p>

  将来,小酒集团在外边现实世界再做广告,满可以打出“宫廷新御酒”的旗号了。现在虚拟世界的官员们,也许真的在“小酒天天醉”呢。</p>

  董寺卿也是一口喝干了杯中酒,不过他的酒量显然不行。接着又喝了一杯,他眼神已有些散了,嘴里含糊不清地问:“晨使臣,你怎么好像挺高兴的。你们明明那么强的实力,却赔付我邦这么多的银子,你本该挺愁才对呀!老实说,如果是我拿这个条约回去,只怕立马就得被圣上斩了:‘要你何用,丧权辱国!’”</p>

  稍停,他嘴里又唠叨起来:“其实我们这边一直很害怕你们兵马杀过来的,所有军士们都连续做好征战准备,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圣上也已做了迁都的准备,宫中都已开始收拾东西了呢。”</p>

  他喝多了点,竟无意中泄了底。这可真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我们担心人进去就被宰了,他们则担心我们本土军队杀来,看来卜思潇作弊造成的震慑效果不可低估啊。</p>

  知己知彼总归是我们的优势,他们则是完全不摸状况。</p>

  我还是冠冕堂皇地回答道:“我邦奉行和平邦交原则,虽然我们有强大的国力军力,但坚持以德服人,以仁会友,不搞武力征服,更不会对祖邦之地下手。这一点,贵邦尽可以放心,我们的诚意是不容置疑的。”</p>

  他连连点头,“好一个以德服人,以仁会友!同为炎黄之后,你我两邦携手,华夏一族崛起指日可待!”</p>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