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棒下救宝玉(下)

  我清楚记得贾政是在他的书房狠揍宝玉的,我用找宝玉这个借口,可以直闯那里。【】</p>

  到贾府的路其实很近,我不停地从轿里向四外张望,确实连宝玉的影子也看不见。</p>

  一会儿工夫,就到了荣国府。我下了轿,吩咐轿夫在这里等着,就见看门的家人已迎上来,满脸堆笑地说:“晨大人,今日得空了?问大人安。”</p>

  我应道:“今日与府里宝二爷约好见面,一直没见到他,实在不放心,特意过来看看,你们也不必费心通报,我直接进去了。”</p>

  这个家人一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说:“大人自便,那就请恕小的不住里送了。大人走好。”他对我找宝玉不到大观园却到这边来,连问都没问。</p>

  我们给宝玉找回失盗的玉,和府里关系又上了新台阶,亲密都已到了世交的程度,现在真可以说,走贾府如走平地,任何时候来都会受欢迎。</p>

  我直奔政老的书房,离着好远,就感到气氛不对,外边几个家人敛气屏声,低头肃立,见了我这个外人来,也没人跑过来迎接、招呼。</p>

  我也不管他们,径直往里走,离书房还有几步,一个较熟识些的年长家人,立刻像见了亲人般地扑过来,低声说:“晨大人这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太好了,老爷刚才震怒,将二爷关到这里,吩咐我们不准告诉任何人,他要好好教训二爷一通,奴才们谁也不敢劝解,也不准违令去告诉老太太、太太。晨大人是客人,老爷不会驳大人的面子,赶快给劝一下吧,否则只怕二爷这顿打要伤筋动骨。”</p>

  我心中暗喜,这么巧,居然这事真让我赶上了?便对这老家人说:“好。事不宜迟,你到门口通报一声,我马上就跟着进去,劝住你家老爷。”</p>

  家人又是躬身又是点头的,马上走到书房门口,高声吆喝道:“友邦‘河蟹’使臣晨大人来访,请!”说着,就为我推开房门,看来他也是很急啊。</p>

  他的声音刚落,我就顺势走进屋去。第一眼就看见宝玉被按在一条长板凳上,两个小厮手持板子,一个已落到了公子哥的屁股上,一个正高举在头顶。看来我还是来得稍晚了一点,宝玉已挨了板子了。</p>

  一边地上,贾政正怒目圆睁,来回踱步,看见我,才停了下来。</p>

  老实说,这是个很尴尬的场面,人家正在私下里教训孩子,你却赶在这个当口来了。但我今天就是冲着要帮宝玉才赶来的,所以也根本没觉得尴尬,再加上看到趴在凳子上的宝玉,流露出得救的欣慰神色,我甚至有种恰逢其时很良好的感觉。</p>

  我轻轻向他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又转向贾政说:</p>

  “贾大人,恕晨某不请自来之罪。不过,也是事出有因。贵府宝玉公子昨日送来请帖,邀晨某到红楼酒家小叙,晨某欣然同意。不料时辰已过,公子却一直未到,故此晨某放心不下,特赶来府里探问下。原来,是在这里耽搁了。”</p>

  贾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让晨大人费心了。来人,给大人看座,敬茶!”又向那两个还呆呆举着板子的小厮说:“你们出去吧。”</p>

  两个人如得了大赦令,飞也似地跑出去了。</p>

  贾政又向还趴在凳子上的宝玉大喝一声:“逆子,该死的畜生,还不赶快起来,向晨大人谢罪!”</p>

  宝玉一骨碌从凳子上爬下来,向我行了个礼:“晨夫子,请恕宝玉爽约之罪!给大人请安!”</p>

  我也还了个礼说:“不必客气。”又转向贾政,说:“贾大人教训自家孩儿,晨某也不便置喙,不过我观二公子,一表人才,英姿文采,皆为我邦子民赞美羡慕。若是有小小不经意之过,稍一点拨,公子自当领会,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也。大人过度着急上火,若是气坏了身子,反为不美。请看在晨某的薄面上,贾大人放他一马吧。”</p>

  贾政叹息道:“晨大人只看这犬子表面,实际情况有所不知。此子心从不放在仕途经济上倒也罢了,近年来愈发不长进,竟在外结交戏子,表赠私物,而且此优是那忠顺王府看好之人,真是不知厉害,那王府与我——还是不提了。且又调戏母婢,致其被逐。此等行径,岂能容得!”</p>

  我暗想,总算我把金钏救下来,免了宝玉“众罪”中极严重的一条,贾政发怒的程度还是减轻了不少。他既已在火头上停了下来,再打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我再稍劝劝,进一步降降他的火气,应该这事就可化解了,便说:“大人所说极是。不过,宝哥儿毕竟年岁尚轻,这个时候的孩子家,哪个不是贪玩任性,也不了解家中状况,若再年长几岁,大人适时指导,自然也就成熟收敛。过度鞭策,只怕有揠苗助长之弊,责之过甚,亦可能让其信心尽失,生出破罐破摔之念。大人如今陷于怒火之中,且请细长思之。”</p>

  贾政长叹一声:“大人说得自是有理,但政某也实在没那么些耐性,等他再年长几岁自律了。俗云,从小看到老,只怕他再年长,也是改不了这秉性!再说,忠顺王府的人,可是不管你年长年轻的。这里面的事,也是一言难尽啊。”</p>

  这时,家人也将茶等奉上,我见贾政气还远未消解,这时再多说,反倒可能把他的火给激起来,不如扯点别的,总不至于等会儿还要给宝玉打个“回锅”板子吧。</p>

  于是,我便问起诸如上回送的电视不知大人是否看了,听说当今皇上颇为欣赏这物事,等等,果然,把他的注意力分散了。</p>

  这时,猛听门外的家人高喊一声:“老祖宗驾到!”</p>

  话音未落,贾母在王夫人、凤姐等簇拥下已走进门来。老太太用拐杖在地上猛敲两下,一边喊道:“宝玉在哪儿?宝玉在哪儿?”</p>

  贾政慌忙站了起来,躬身问候,我也起身行礼,站在旁边一直低头侍立的宝玉忙冲过去,扑到贾母怀中,说:“宝玉在。给老太太请安了!”</p>

  贾母忙把宝玉推开几步,上下打量,王夫人则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说:“儿呀,你几时才能让我省点心?听到这事,差点吓死娘了!”</p>

  宝玉忙对东看西看的贾母说:“老祖宗放心好了,我没事的。不过挨了两三板子,晨夫子便赶来了,老爷就放开我了,刚才晨夫子还在劝老爷呢。”</p>

  贾母便转向我说:“老身也不知怎样感谢晨大人才好。上回帮他找回了玉,救了他一命,这回若不是大人正巧来到这儿,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见到我这宝贝孙子了!”</p>

  一边的贾政受不了了,慌忙向贾母说:“母亲言重了,孩儿如何受得了?刚才不过是想教训他一下,让他将来能成个家国有用之人,怎会把他打死呢?”</p>

  贾母又用拐杖敲着那两个小厮扔在地上的大板子,怒冲冲地说:“还敢说你是没想打死他?你吩咐任何人也不得报信,关起门来用这种板子打,宝玉这身子骨,能受得了多少下?若非晨大人赶到,劝住了你,这时才有人给我报信。任你打下去,宝玉不被打死才怪呢!”</p>

  我心想,这是老太太在夸张,我要是不赶到,宝玉这顿打自然免不了,但金钏没死,贾政气愤程度应是稍小些的,宝玉的棒伤只会比原书轻不会重,更要不了他的命。</p>

  但现在老太太硬把要打死宝玉的罪名扣到贾政头上,现在他还真说不清了。</p>

  现在这形势,宝玉再被打的可能性已经为零了,我一个外人再待下去不合适,赶紧撤吧。</p>

  我向贾母和贾政施了一礼,说:“晨某是过来看宝哥儿为何没赴约,在这也打扰了一阵了,客栈里也还有事,就此告辞。”</p>

  这种形势下,他们也自知不便留客,贾政也还了一礼,说:“深感大人指教,且容日后再谢。”</p>

  贾母却对宝玉说:“宝玉,你现在走动不妨事吧,快去送送晨大人,不是大人及时来到,你这小命现在只怕不保了。”</p>

  看来,这老太太对贾政的怒火还一点没消,我估计,我这个外人一走,他们家里不知得怎么闹腾一阵呢。</p>

  在一片感谢之声中,我由宝玉陪着走出了书房,等到了无人处,他一改刚才脸上紧绷的严肃神色,笑着对我说:“晨夫子,我现在真有点相信你是能掐会算的人了。搁一般人,约的人晚到,只会在那里傻等,夫子居然直接找过来了,让我躲过了一场大劫啊!当时我被按在那凳子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连路上碰到的一个老婆子,都是耳朵背的,想让她传话她直打岔!夫子真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啊!宝玉在这里正式向夫子拜谢了。”</p>

  我笑笑说:“这就不必了。我们公主和黛玉小姐是干姐妹,你是黛玉的表哥,我是公主的属下,帮助你也是份内之事。敢问下公子,你这次请我叙谈,可是为了金钏之事?”</p>

  他更加惊奇,说:“大人真是神算啊。我确实是想跟大人谈谈金钏之事。她受我连累,被家母大人赶了出去,我一直挂念不安。那日忽见街上各处饮食场所,都有了那个酒画儿,劝酒的女孩儿,跟金钏容貌一般无二。我想这所赞之酒,是夫子邦里的酒,这事有可能是夫子所为,故此想问问。当然,也是感谢上次夫子和国师还玉之恩,一直惦念请夫子一席。”</p>

  嗯,倒是不出我的预料。宝玉在女孩儿上的细心,可真是他人无法可比。</p>

  “其实,我也想找你说说呢。不瞒你说,我跟金钏撒了些谎,你日后若见了她,得帮我圆上。”</p>

  于是,我把救金钏又帮她解决活路的事讲了下,“当时我怕她还没断了轻生的念头,也知道她对公子的情感,所以把事情都说成是公子托我去办的。你再见到金钏,就应承了那些事好了。”</p>

  他这回是整装正容,恭敬地对我行了个礼,说:“夫子为了府上一个丫头,竟如此不惜周折,不避劳顿,救人于水火之中,事后又不居功求谢,反将此大仁大德之事推到宝玉身上,实是让小子感愧不已,肃然起敬。且不说,此回若是金钏轻生谢世,家父将更要怪罪于我,便是我对金钏的抱愧之情,也将永无宁日,时时折磨我心。夫子,大恩不言谢,且容日后回报。”</p>

  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干预,使虚拟红楼梦世界的情节发展,向着有利于我们商业经营的方向。由于救了金钏,减轻了宝玉的罪责,使他免于一次几乎伤及性命的毒打,我在宝玉及背后绝对支持他的贾母那里加了分,影响力又进一步增加。</p>

  真是“在商言商”,我来到原来的“中心”、现在的“穿越游”已经一年多了,由一个完全的局外人,变为公司的一名干部(虽然依然是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要活动,可能就是在其全盘商业化经营模式的熏陶下吧,我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也已越来越融入到这个经营中了。</p>

  在一年多前,我绝对不会想象自己会为了公司的经营更有利,去改变原书中的故事,现在,我不但很自觉做了,而且还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成就!</p>

  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p>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