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

  她眼角的两行泪水,世民明白了一切,他向着太医大骂:“即刻给皇后诊治,若皇后有事,朕饶不了你们”可皇后却拉着他的手说:“太医已经尽力了,皇上不要怪罪他们”。他为她擦去眼泪,抱着她,让她躺在自己的怀里,自己却假装坚强着说:“无忧你不是好好的吗你怎么怎么”“是臣妾不让太医告诉皇上的,臣妾不愿皇上为臣妾难过”,“可朕、朕”,“皇上答应臣妾三个要求可以吗”听着她那微弱的声音,世民的心好疼好疼,他不愿意答应任何事情哽咽道:“有事等你好了再说,朕如今什么都不想听”“皇上真的不能答应臣妾最后的要求吗”她的声音很小很小,微弱地几乎不能听到。看着皇后,他已说不出话,只怕答应过后她便从此长埋黄土。“一,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乃忠臣,能为皇上排忧解难,皇上要亲之重之,而且皇上以后一定勤政爱民、勤勉国事、成一代明君,一个流芳百世的皇帝”“可以,朕答应你”。“二,臣妾希望皇上不要过于重用外戚,尤其是臣妾娘家人、臣妾只怕外戚干权的事会发生在我大唐,臣妾不愿皇上的江山受到侵扰”“这,朕”世民不愿意答应她这件事,便开口拒绝:“不,朕”可皇后根本不让他说,轻轻地举起手,用指尖擦去他脸上的眼泪继续说:“三,臣妾死后,请皇上不要为臣妾伤心、不要为臣妾乱了朝纲,臣妾不要陪葬品,更不要人殉葬,臣妾一生简素,死后亦是如此,臣妾只需一副棺木那便够了”“不,朕不答应,朕不答应,不,无忧,朕、朕”世民已哭不出声,他不愿意答应无忧最后的两个条件,而无忧一再请求:“求皇上成全”她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小,世民不愿意答应她,更不忍心拒绝她,迟迟没有回应。</p>

  众皇子公主都知道了母后就快不行了,全都赶了过来,一同跪在了立政殿里,乳母也把晋阳和衡山带了过来,看着孩子们,她更是不舍了,却不想被孩子看着,只好转过头,承乾和泰儿明白母后的不舍,明白弟弟妹妹是母后最大的牵挂,便把他们带走,跪在一旁。看着怀中的妻子,世民紧握着她的手,亦变得哽咽:“无忧、朕舍不得你,朕舍不得”“世民,无忧放不下孩子,你一定好好好照顾他们,答应无忧”,“可朕又如何放得下你,再陪朕一段时日可以吗”如今对世民而言,那像是奢求,但却不是皇后想给就可以有的,话已经说得太多了,她真的累了,连眼睛都快要闭上了。“无忧、不要,不要睡”世民摇晃着她,害怕她从此闭眼。“再抱抱我好吗”虽然听不见皇后的声音,但他明白她的意思,紧抱着她,而她便在他的耳边说完最后的这一句话:“世民,无忧能嫁你为妻,伴你左右,此、生、无、憾”她睡了,真的睡了,看着她的手从自己的手中滑落,他的心就像被重锤砸碎了,更承受不了这种痛“无忧、无忧”世民用力摇晃着她,叫唤着她,但她真的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再也不会醒来。“无忧”他仰天大喊,痛哭着,他放不下。“母后”承乾、泰儿、长乐都拉着弟弟妹妹,他们知道父皇如今是有多么的痛苦,他不愿意听到任何人的声音。而立政殿里外的人也全体跪下了。看着眼前的皇上、皇后,一滴真心的眼泪从德妃的眼中落下,她的心真的痛了,同床共枕十几年,她爱着自己的的丈夫,可如今皇后的离去却让他哭得撕心裂肺,似乎整个天下都已坍塌,不复存在,她不忍,她不忍自己的丈夫为此痛哭失声,为此痛苦。</p>

  长孙皇后,生于仁寿元年,十三岁于归,武德元年封秦王正妃年十七,二十六岁册为大唐皇后,前后为太宗皇帝生育三男四女,逝于贞观十年六月,时年三十六岁,谥号大唐文德圣贤皇后,葬于昭陵。</p>

  、与世长辞2</p>

  皇后已逝,皇上的心情变得沉重,即使照常上朝,却没有再见别的妃嫔,只是独自宿在了甘露殿,不时也会回到立政殿,可那里已经没有了皇后的声音、没有了皇后的身影,更会骚动着他想念的心,引起他的思念之情,还不如不回来。大家都知道皇上的心情不好,谁也不多说些什么,只希望他能快点平复过来。</p>

  虽说皇后还未下葬,但众皇子也已经回来多时了,封地也多时未管辖,也该回去了,妃嫔们也先后送别自己的儿子。在宫门口,贤妃与李贞话别后,看着儿子的马车慢慢走远了,她的心情也不好受,一是为了儿子,二是为了皇上。看着贤妃走在长街上,显得闷闷不乐,淑妃走了上去“贤妃妹妹”见是淑妃,她稍稍行礼:“见过淑妃姐姐”。“妹妹怎么不高兴了,是因为贞儿吗”她摇了摇头说:“臣妾虽然不放心贞儿,但如今更是担心皇上”,看着她看向甘露殿的方向,淑妃也感慨起来说:“妹妹,我们一同去找皇上吧”“可是皇上会听我们的吗再说淑妃姐姐如今有孕还是多休息吧”“无论如何,总不能让皇上憋坏了,走吧”。</p>

  在另外的宫门,德妃也在也李佑话别:“佑儿,你该回封地了,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看着娘如此感伤,李佑对她说:“娘,孩儿会尽快回来的,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然后又凑到她耳边小声说:“娘,你放心,等孩儿的兵练好了,必定攻下长安,让你当上太后,从此吐气扬眉”佑儿竟说出如此话语,让德妃心中感到了害怕,即刻阻止他:“不,佑儿,娘不要你这么做,那是你父皇,你不该如此,再说天下能者如此多,你怎能斗过他们,娘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此次回京,母亲的态度大不如前了,李佑问:“娘,你怎没有了当年的大志,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再说了母后已经死了,谁能与你我争锋”“不,佑儿,娘不希望你与他们争,在你我之上,不止有你父皇、还有太子,贵妃等人,把过去娘和你说过的都忘了吧”如今自己的母亲变得如此软弱,让李佑感到了不解,只说:“娘,我不会忘记的,孩儿已经发誓誓死登上皇位,孩儿走了,娘你保重”他不管自己母亲的反对,毅然决定了要这么做,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宫门。可德妃看着儿子远去,却为他的未来感到担心,却不知如何才能挽回。</p>

  走到甘露殿门口,安福便走上去向她们请安“参见淑妃娘娘、贤妃娘娘”“皇上在里面吗”“回娘娘,皇上多日来都在批阅奏章,直到半夜都没有休息,不如娘娘去劝劝皇上吧”她们俩看着门口,也知道为何皇上会日日批阅到半夜,也担心他。她们静静地走了进去,也不要人通报,看着皇上坐在上面,桌面上也叠满了奏章,闭着眼睛的他用手撑着额头并揉按着眉心,像是累极了。慢慢地听见有人走路的声音,他微微地睁开眼,只看见那人正向自己走来,却没有留意她的脸,并说:“无忧、批阅多时朕累了,你帮朕看吧”她们知道那是皇上误会了自己是皇后,便坐在他身边轻声说:“皇上,你累了,休息一下吧”听到她们的声音,世民抬起头,原来那不是无忧、皇后已经去世,怎么会在这。多日里沉迷朝事就是想要忘记这个事实,偏偏却忘不掉,变得哀伤“是你们是朕弄错了”听着皇上的声音,贤妃握着他的手劝道:“皇上,您累了,休息吧,如果熬坏了身子,皇后娘娘也不会心安的”“是啊皇上,皇后娘娘生前一直让你保重身子,您忘了吗”看着她们,世民也明白她们是担心自己,可是谁又能说放下就能放下呢只说:“朕知道你们的心意,回去吧,朕还有奏折要批”。</p>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转眼便是十一月,昭陵也初步建成,皇后也该入葬了。今日太子领着大批的侍卫护送皇后的灵柩前往昭陵,看着延绵的队伍护送着皇后,亦带有异常丰厚的随葬物,在城楼上的世民看着承乾一步步向昭陵走去,他知道皇后真的已经死了,此生已不能再见、看着送葬的队伍,他的眼泪从脸上滑落,随风飘去,心似乎也跟着一块走了。</p>

  “皇上、贵妃娘娘说有急事求见”既然是急事,世民说:“让她进来”。“臣妾参见皇上”“什么事”她急忙说:“皇上、淑妃妹妹的羊水破了,太医也已经去了,皇上要去吗”他摇了摇头只说:“朕就不去了,既然皇后把后宫的事情都交给你了,你就替朕安排吧”既然皇上如此态度,贵妃只好点头说:“是。皇上、还有一事,六司女史来找了臣妾、是关于皇后娘娘的事,所以臣妾觉得应该禀告皇上”。皇后已逝五月,忽然说有皇后的事,这让世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皇后”“是、所以臣妾把她带来了,就等皇上召见”他即刻说:“传”。那女史捧着东西走入殿内,让皇上感到奇怪,问:“你拿着什么东西”“回皇上,这是皇后娘娘生前所著,只是由于时间紧迫,娘娘未来得及撰写完毕,奴婢把娘娘所撰写的内容都整理好了,共十卷,请皇上过目”小桂子把东西呈了上去,掀开上面盖着的黄布,那书册上写着女则要录。他拿起书,翻阅着,没想到皇后竟给自己、给后人留下了这本书,惊讶着问:“这是皇后写的”“回皇上、是,都是娘娘亲自撰写的”看着这本女则要录他的心里都是思念,都是难过。</p>

  夜里,他拿着那书,回到了立政殿,可惜如今的立政殿变得十分安静,殿内的摆设还如五个月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同的就是这殿内的女主人已不在了。看着这座宫殿,看着殿内摆设的一切,他忍不住去想她,整个脑海里都是皇后的样子。抑制不住思念之情的他只好又走到了高塔上,在高塔上遥望了昭陵的方向,思念着他的爱妻。在漆黑的夜空中,他虽看不到昭陵,心中还是有着许多的话想要与她说:无忧,你这一走已经有差不多半年了,如今你一人住在昭陵里,孤单吗寂寞吗会想朕吗可是朕想你了,每次一回到立政殿总感觉到处都是你的影子,偏偏你却不能出来与朕见上一面。直到今日,朕才知道你竟还撰写了女则要录这一册书。无忧你这一生为朕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朕却来不及好好待你,你是这天下女子的典范,在我大唐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替代你,朕不会再册后,你永远都在朕的心里。朕明白你的想法,你希望后宫安宁,让朕无忧,朕会让后宫众人,甚至是天下女子都看到这本书,你在九泉也该心安了。</p>

  贵妃和魏征知道皇上在宫塔上,都往那里去并遇见了“微臣参见贵妃娘娘”“丞相免礼”深夜里丞相竟还在宫里,贵妃问:“丞相这么晚了怎么还未回府”“臣有事想禀奏皇上”虽说魏征也是为皇上好,贵妃还是说:“丞相,如今皇上正为皇后娘娘的是感到伤痛,丞相有事还是迟些再上奏吧”看着她身后的人端着披风,魏征问:“贵妃娘娘你这是要去哪”“皇上思念皇后娘娘,又到高塔上去了,天气冷了,本宫担心皇上的身子”。“那微臣和您一块去吧”魏征总有话就说,不理会皇上的心情,贵妃提醒着:“但本宫希望丞相你能体谅皇上,毕竟皇上心情不好”“微臣明白、谢娘娘提示”。登至高塔,他们看着皇上正眺望着远方,也不知该说什么,贵妃走上前去,把披风给他系上并说:“皇上、夜深露重,小心身子”他没有回头看看到底有谁来了,只是说:“朕知道,你先回去”。站在后面的魏征看着他,虽然从皇后去世后皇上没有荒废过朝政,日日早朝、夜夜批阅至深夜,但是他的心中牵挂的都是皇后,对别的事根本就不上心,他还是要上谏“微臣参见皇上”。听见魏征的声音,他回过头问:“爱卿怎么来了”“皇上,请皇上保重龙体,皇后娘娘曾说过希望皇上不要为了娘娘而伤心、但是皇上您做到了吗”若是过去,他必定又要与魏征争论一番,可如今他只是平静说道:“魏征,朕日日勤于国事,难道你还想说朕荒废朝政吗”他即刻低头说:“臣不敢,臣明白皇上如今很是难过,但是臣相信皇后娘娘不会希望皇上为此而日日登塔眺望,心中容不下别的事情,皇上,娘娘最大的愿望便是皇上能勤于朝政,为一世明君、受万世敬仰,而不是日日悲痛,忘却一切事宜,更请皇上为我大唐着想啊”世民自然明白这一切,只是他在短时间内还放不下,但魏征也没有错,只好说“爱卿所言,朕明白,你就放心吧,先退下”魏征也知道皇上不会荒政。只是要忘记一切,要给他时间,也不多留,直接退下了。</p>

  、后续</p>

  时光匆匆、稍纵即逝,眨眼间已是贞观十七年,大唐也日益鼎盛,繁华非常。一日里皇上刚下了朝,还未回到甘露殿,便有宫人急匆匆地跑来,并跪在了地上禀告:“皇上、不好了皇上”看着那宫人,他认出那是照顾晋阳的宫女,紧张问道:“什么事公主怎么了”“皇上、公主她公主不行了,太医们束手无策,说是回天乏术了”宫女还未说完,他已经往立政殿的方向跑去。一进门,太医们、宫女太监已经跪了一地,晋阳就这么躺在床上,就像那年皇后去世那个样子,他急忙跑到床前,抱起晋阳,治儿也连忙给他让出位置说:“父皇,晋阳她、她、太医已经尽力了”治儿不知该怎么告诉父皇晋阳已经夭折。但世民已经明白治儿的意思,这是多么让人伤痛的话语,世民不愿意相信这一切并斥责:“胡说,晋阳怎么会有事,晋阳、晋阳,父皇回来了,你醒醒,晋阳”可是看着晋阳的样子,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晋阳、晋阳”他摇晃着女儿,可孩子却没有任何反应他大斥:“公主昨日还是好好的,如今怎会这样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太医们连连叩头请罪:“皇上恕罪、皇上,公主自出娘胎便是虚弱,是臣无能”看着下面跪着的太医,世民恨不得把他们治罪“来人”然而,治儿却说:“父皇,晋阳说希望父皇不要怪任何人”看着怀中的女儿,他伤心不已,亲自抚养了晋阳十年,而晋阳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与无忧十分相似,犹如她的影子。然而如今她却如她母后一般,离自己而去,他紧抱着女儿,伤心着、难过着“为何你们都要离朕而去,为什么为什么”他的眼泪一滴滴地滴落,收止不住,大家都不敢出声。</p>

  因为女儿的事,想起了了皇后,多年的悲痛一并发作,竟让他放下了朝中的事,罢朝一月。然而他的儿子知道父皇因晋阳之事伤心难过,竟预谋造反,齐王李佑煽动着太子叛变,可是当朝皇上为王为帝那么多年,怎会没有防范有人想要造反。叛变一起,羽林军便把他们抓住,打入了天牢,只等皇上处置。</p>

  承乾已是太子,竟还造反,这怎么会不让世民伤痛,他回到立政殿,看皇后的画像,心中很是沉重,又走到窗边看向昭陵的方向想着:“无忧,你好吗朕让长乐陪葬昭陵,如今你们母女必定见着了,长乐的身子不好,太医束手无策,她走时朕已是万般悲痛,白头人送黑头人,朕怎能好过。可如今连晋阳都舍朕而去,朕亲自抚养了她十年,朕如何舍得。她们是朕最疼爱的女儿,朕待她们如珠如宝,她们却先后离朕而去,你让朕如何面对,朕承认没有做到你的要求,已罢朝一月,可你要理解朕。然而承乾他却乘机造反,其罪当诛,即便如此,朕不愿意让他死,他是朕与你的儿子,朕如何舍得,可国法难容,只怕朕保不住他,只希望大臣们会为承乾求情,若非,朕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若你天上有灵,就保佑我们的儿子,朕不愿让他死,无忧你听见朕的话了吗”在朝堂上,他询问着众大臣的意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太子叛变,众爱卿觉得该如何处置”大家心中都明白其实皇上不想让太子死,若不然不会赐死齐王,而又来询问该如何处置太子,互望各同僚后说:“回皇上、太子虽是叛变,也是受了齐王唆摆,才会做了此等错事,臣认为应该网开一面”“臣亦觉得应该网开一面”“臣等恳求皇上网开一面”大臣们纷纷跪下为太子求情,世民的心也安定了些,至少承乾不用死了。</p>

  知道李佑要被赐死,德妃即刻跑到了甘露殿,想要为儿子求情,但侍卫们根本不放她进去,她只好在甘露殿门前,长跪不起。晋王李治来到了甘露殿,发现德妃跪在殿门,便走上前去劝她:“德妃娘娘,您起来吧,父皇不会见你的”“治儿,你替本宫去求求皇上吧,让本宫见一见皇上,好不好”然而李治显得有些为难,说:“可是德妃娘娘,父皇不会听我的”“算是本宫求你了好不好”德妃竟给治儿磕头,让治儿措手不及,连忙扶起她说:“儿臣怎能受德妃娘娘你如此大礼”“那你就去帮本宫好不好”治儿看着她,可怜着她,点了点头。</p>

  “儿臣参见父皇”“起来吧”走进殿中,他直接说:“父皇,德妃娘娘在外长跪不起,父皇不打算见她吗”“朕不见”。世民的语气很是坚决,但治儿却说:“可是父皇,儿臣觉得父皇还是传她进来吧”“为什么”“儿臣觉得她一定是为了五哥来的,父皇就给她一个答案,让她死了这条心也好”世民看着他,没想到治儿希望自己见她,便又问:“你觉得父皇把你五哥赐死应该吗”治儿低头想了想说:“儿臣不知,先生说君王做事与常人不同,不能有过多的情感,否则就会坏了朝纲,儿臣不是君王,所以不知该如何回答”。治儿的回答倒是坦白,言语中更是没有要夺位的意思,让世民感到欣慰:“好,你回去吧,并让德妃进来”“是”。</p>

  一进ru大殿,德妃便跪倒在地,一直哀求:“皇上、佑儿只是一时糊涂,您就网开一面吧,皇上,臣妾求你了皇上”而他却坐在上面,脸上没有任何神情,只是很冷地问了句:“为何要饶他一命”“皇上,侯君集已经被满门抄斩,已有人伏罪,为何还要杀佑儿,佑儿他也是你的儿子,你既然能放了太子,为什么不能对佑儿网开一面”扯到了太子,让世民变得愤怒,指着她大骂:“你竟还敢和朕提太子,若不是这个畜生,太子怎会造反”她连连磕头说:“这也不能全怪在佑儿身上啊佑儿是有罪,可是太子若是无心,怎么一起叛变,皇上,你就饶了佑儿吧臣妾只有他一个儿子,皇上”。看着德妃,他站了起来并向她走去说:“朕早已承诺了承乾不会另立太子,皇位还是他的,朕百年之后他就是新皇,可是李佑这个逆子,他利用承乾的腿疾,让他感到自卑,以此怂恿他叛变,让天下人看我大唐的笑话,你还想让朕放过他,朕告诉你,朕的话不会收回,朕不杀你已是对你的网开一面,趁朕还没有改变主意,给朕退下”他厉声苛责,可德妃仍不死心,扯着他的衣角哀求着:“皇上,不要啊皇上,臣妾求您了皇上,佑儿他会改过的,求您了”看她纠缠不休,世民便把人喊来把她拖走“来人”见皇上执意如此,德妃也豁出去了,大喊着:“皇上,当年长孙安业同是造反叛变,只因皇后娘娘求情你却只是把他流放,他只是皇后娘娘同父异母</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