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花落知是故人来

  夏弦有询问的意思,老夫子岔开话题:“秀士或许不知,南都文会有一项特殊奖励,写出府才文可进南院旁听一日,写出州才文可进南院看书一日。+頂點小說,x.今夜,大约是没有谁跟修士争了。”

  一首战赋,价值无可估量,必然是能去看书一日的。

  两位夫子温和笑,看看四面秀才,默默哀叹。往常这一阶段是最热闹时候,大家一起写文喝酒,好不开心。今夜因为夏弦一个‘李白’,大家都不说话,死气沉沉的。于是韩毅宣布进入下一阶段:“诸位注意。”

  见秀才齐刷刷但是将目光投向韩毅,脸上全是期待神色,夏弦也好奇起来,难道下一阶段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老夫子一副‘我早知会如此’的表情,脸上也带着憧憬,仿佛回忆起什么美好的事情。

  “咳咳!”韩毅咳嗽两声,双手做喇叭状:“楼上的姑娘注意啦,若是不赶紧出手,只怕将来找不到如意郎君。”

  “哈哈……”

  “韩夫子说的对……呵呵……”

  哄笑成片,大家伙口哨声,流氓笑,这时候哪里能看出是一群读书人了?分明就是一群大街上调息良家妇女的小流氓。

  夏弦还没摸准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是哪个房间内忽然响起一声笛子音。

  听起来咽咽呜呜的,很低沉,虽然夏弦做出传世曲子,对这个世界的音乐还是不太了解,不知道吹奏的什么。秀才们越发显的狂热,有人叫道:“好姑娘,吹奏的好曲子,这首《月牙》吹的极好,但终究不免残缺。”

  秀才说的是这首曲子叫《月牙》,姑娘虽然吹奏的很美,但是,月牙终究是月牙,不是满月,自然是残缺的。

  自古来,月亮就寄托着多少才子佳人的思念,这首曲子大家都很熟悉,那说话的秀才取了洞箫,呜呜的吹奏起来。

  夏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韩毅解释道:“咱们南都不止有男秀才,一样有女秀士。文会怎可少了她们?”

  难道是相亲大会么?夏弦懵了。

  韩毅笑道:“楼里的姑娘不露面,在和大家猜谜语呢。夏秀士年正当,何不去参加?也好抱得美人归。”

  这时候楼外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夏弦猜测应该是西会的人来了,他看门口,几百人涌来,大部分都摇折扇,穿长袍,大抵是在显示自己风流俊俏。只是,秋天夜微寒冷,他们扇风,自己不觉得冷飕飕?

  夏弦伸着头,要往门口去找人,韩毅问道:“夏秀士找的是一位姑娘吧?”

  他怎么知晓是女的?难道不能是男的么?

  心里疑惑,老夫子已经道:“左寒烟,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个美丽的姑娘,夏秀士别白费力气了,想找左姑娘,必须得到楼里去找。”

  他指指四面小楼,继续道:“女眷都在楼内,虽说这些年有了女秀士,但毕竟军事不便尾随,她们一般不随军出征,也不抛头露面。现在在楼里弹奏,那是女子不服男,要和大家论一论才学呢。你想进去楼内,必须的将这帮女秀才折服,过了三关才行。”

  正说着话,楼内有声音诵道:“谁道女子不如男?古来多有一身殇。若无西施倾城国,何来越甲吞吴王?”

  这已经是主题了吗?开篇就是男人女人谁厉害的问题,根本就不能辩论好不好?

  还没等一群狼也似的秀才冷静下来,吹奏洞箫的秀才乐音拔高,如同雄鹰展翅,直扑上苍一万里,让人也跟着做了一回空中飞人。

  “那是《白将军》,讲的是白起杀人,尽显男儿豪气。”很多人一脸向往,似乎回到那个血雨飞烟的年代,白起将军大军所至,无一合之敌。

  夏弦不否认白起是个男儿,但杀孽太重,坑杀降卒无数,要他歌颂白起,他是做不到的。不由想起一首诗,不知不觉诵出:“太息臣无罪,胡为伏剑鋩。悲哉四十万,宁不诉苍苍。”

  身边两位夫子都没了心情,这小子怎么那么能搅和呢?大家兴致冲冲的,他三言两语就让所有人没了兴致,恨不得从歌颂白起变成批斗白起。

  韩毅虽然将夏弦诵的诗记下,却自持身份,不愿平白无故得一首书。老夫子也一样,他语重心长劝导:“夏秀士,以后有什么诗词还是不要随意吟诵出来的好。世上读书人虽然是好的多一些,却不乏小人。”

  夏弦摸摸脑袋,黯然四面观察,他没有看见书院的人,一个也没有。莫非是孙剑骗我的么?想问问孙剑,发现对方不见踪影。

  西会的人也来了,这里满满是人,不下数百,挤的满满当当,连落脚也难。夏弦找了一阵,眼睛也看花了,忽然人群中发出惊叹。

  他伸头去看,老夫子开路,带着他和韩毅直奔人群中。

  一片纸张飘摇着从空中落下,被某位秀才跃起抓住,此人应该是修射,身体健硕,捏着纸念出内容:

  “涔涔水镜青花裳,浅妆淡眉笼翠袖。

  飘衣落乐乍舞罢,睡起梨花犹带酒。

  憔悴因郎似曾见,前日西窗相识后。

  费得浓墨几笔画,知花落是故人来。”

  这般暴露真的好吗?这是文会诶!你是在寻夫吗?还是看上哪家小郎君了?借着机会说出来。

  试会达到了第一个小高#潮。人人恨不得那个诗里的郎君是自己,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个“故人”。

  不见姑娘都说话了吗?大批秀才歪诗连连。

  “郎君昨日见花落,落入飞檐树头春。不见早春叶青芽,芽儿柔弱我相护。”

  于是哄笑:“为那青叶发芽我相护,劝酒劝酒,劝君一杯酒,我自好相思……哈哈……。”

  杯盏交换,叮叮咚咚,几口酒下肚,秀才们诗兴大发,大觉天下只有我作的诗最好,我如此风流倜傥,帅气潇洒,若那小郎君,故人不是我,那怎么可能,必定是弄错了。

  “风流倜傥少年郎,昨日西窗剪烛花。但有云白风轻来,嫦娥月下穿霓裳。”……。

  真是热闹,夏弦这辈子第一次见到如此文会。他本想“文会大约就是一本正经的坐着,大家你写一篇文章,我作一首诗词,有德高望重的老夫子品头论足,决出个胜负。”。从没想过,南国的试会竟然是这样,很有,有趣。

  “咚……”琴弦抖,乐声亮。

  女秀才们生气了,在责备秀才**。

  “取琴来。”一个很潇洒狂放的秀才叫道。

  “他是孙何时,孙家的二少爷。”

  南都只有一个孙家,四大家族之一的孙。夏弦没想到,这位孙何时居然身份如此高贵。

  孙何时接过仆人送来的古琴。

  古琴有些年头,他左手按住琴弦,悬空不落,音不发,再一拨,有金石韵。绝对是一张好琴,万金难求。

  就是他把我灌醉,夏弦眯着眼,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恶意希望他弹崩。

  孙何时四面环顾,他擅长琴音,名扬南都。这时候要弹奏,连楼里的姑娘也声息俱无。

  就像雄狮环顾自家领地,他环视一圈,最后目光定在夏弦身上。夏弦有不好的感觉,孙家大少爷是孙剑,咱们有仇呢!

  “闻夏秀士谱精忠报国一曲,可流芳百世,能否上前共奏?”

  人们兴奋了,精忠报国的作者近在眼前,还要和孙二少一起弹奏,或许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夏狂士人品不怎的,但是才华么,真没有人敢质疑。《月下独酌》在前,《剑赋》在后,谁敢说他才学不够,那是要被打脸的。

  人们拭目以待,等着夏弦上前,自发的让出一条通道。

  夏弦头皮发麻,他就是个半吊子,五音初学,乐理刚知,古琴?那玩意从没有碰过。于是推脱道:“不敢,小生不通音乐,怎敢和孙兄同奏?”

  “铛……”

  这声琴音带着怒斥。

  读书人一腔勇气,一往无前,你怎能推脱?

  二少爷又弹了几个音符,分明听出是子期伯牙的故事。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感叹世上无人再懂他的琴声,于是将琴砸了。

  用在这里,意思就是,这么多人在,难道你害怕没有知音吗?又或者还有一层意思,莫非你要砸琴藏拙吗?

  连姑娘们也看不下去了,白纸飘飘,有数十篇文章落下。夏弦恰好捡一张纸,上面写的是:“却知秀士有乐才,何不琴声奏长天?”

  奏什么长天?我就不懂弹琴,你是要说。对,牛弹琴吗?

  上不是,下不是,跑不掉,躲不了。夏弦骑虎难下,脸都白了。

  “小生近来身体多有不适,无法弹奏。”

  “夏秀士,莫非是看不起咱们南都人么?奏一曲而已,何必推脱?”孙二少满眼期待。

  他是真的期待,二少生平最爱音乐,见到高手无不请教,如今见到几百年第一首传世名曲的作者,岂有不期待的道理。

  他上前,拉住夏弦往案台走去:“你我共奏凤求凰,若是抱得美人归,我让与夏兄便是。”

  而那楼内,有女子抱琴低笑:“花落知是故人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