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剪辑和配乐

  剪辑作为电影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圈内人称之为“幕后剪刀手”,他们不像大牌明星那般耀眼璀璨,但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将杂乱无章的电影素材串成一部优秀影片,如一条迷人的珠链般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是电影发展链条中,一股不可或缺且不容小觑的力量。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说过,剧本和剪辑掌握着一部影片的生命。

  剪辑原本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之后电影工业不断前进,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进化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去操作剪辑设备、亲自剪辑影片了,于是才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

  不过现在的**电影人,还有很多艺术片导演还是喜欢自己剪辑,因为导演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剪辑师未必能够充分理解导演的构思和设想。

  这种导演和剪辑一把抓的人,在好莱坞被称为“连字符”。因为兼任剪辑师的导演往往会成为爱恨的牺牲,他们会因为不喜欢而删掉某些有效的内容,却又抓住一些自己喜欢的镜头怎么也舍不得删去,而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又是电影惯例中必须删除的。

  好莱坞深知这一点,最终剪辑权往往掌握在制片人手里,由专业的剪辑师进行剪辑,因为商业片必须考虑市场,考虑观众的感受,专业的剪辑师会站在观众的角提供稳定和超然的观点。

  在好莱坞不但普通导演如此,很多大牌导演也没有最终剪辑权,像雷德利-斯科特的《天朝王国》就被剪成了一堆狗屎,最终观众看完导演剪辑版才知道这原本是一部杰作。

  其实好莱坞电影在正式公映前往往会有一个试映会,收集观众的意见。如果反应不好,评分低,那么影片就可能会回炉重新剪辑。昆汀的《无耻混蛋》在戛纳的时候反响并不好,回国后昆汀补拍了一些内容,并重新进行了剪辑,最终一片好评。

  苏烈从前做过剪辑师,剪辑水平非常高,不过剪辑的时候他并不独断专行,喜欢看完样片,跟大家讨论之后再进行剪辑。

  这次参与讨论的人除了陈云他们这些导演的,还有录音师孟珮葱。

  后世的孟珮葱是张一谋的御用剪辑,《枪》、《山楂树》、《十钗》都是她剪的。现在的她虽然还是录音师,不过在讨论的过程中确实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表现出了足够的天赋。

  对孟珮葱,苏烈是有意培养,自己的团队需要这样一位有天赋,有能力的女性剪辑师。昆汀曾经说过,以后我找剪辑师一定要找为女性,这样我的影片才会被温柔的对待。

  以后要是没空自己剪辑,片就可以交给孟珮葱来剪,苏烈可不想把自己的片交给一个五大粗,看起来跟黑铁塔似的粗鲁大汉来剪,他怕自己的片被胡乱咔嚓了。

  一番讨论下来,苏烈开始剪片。他的剪片风格如行如流水,剪出来的片大气与速感并存。

  苏烈剪片的速本来就很快,这一次《信号》的镜头非常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调,也没有什么花巧,他剪起片来更是嘁哩喀喳,就一个字——快。

  孟珮葱看得目瞪口呆,低声问旁边的陈云:“苏烈剪得也快了,他不怕剪错啊?”

  陈云轻笑道:“很厉害吧,我们第一次看到他剪的时候都被吓了一跳!你没看他跟我们讨论这么久嘛,现在他脑里已经有成片的效果了,他就是按图骥!“

  孟珮葱看了一眼身旁的苏烈,轻声感叹道:“快了,我看几个小时就可以全部剪完,厉害了!”

  按正常顺序,配乐人在电影开拍前就应该谈好,在电影拍摄的时候,甚至还需要的现场采风,对环境进行考察。

  不过《信号》筹备的时间紧,其他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配乐的事就放在后面了。

  在剪辑完成的第二天,苏烈带着样片来到林海的工作室拜访。林海是张卫国推荐的配乐人,张卫国非常喜欢林海在《大明宫词》中的配乐。

  现在的林海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名气,不过也在帮王菲,王力宏,那英,许茹云,老狼,叶蓓,高晓松,毛阿敏,谢小东等著名歌手编曲制作歌曲。

  当然,林海的成就主要是在纯音乐领域,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出来十多张专辑,包括跨界音乐,necf123456打赏!好像混上新书榜页了,赶紧求点推荐票!谢谢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