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第441章 东山再起

  “广平郡王赵构,殿试策论深得朕意,擢升监察御史兼枢密院使!”宋徽宗笑逐颜开地宣布旨意,这是他早已想好的决定,因为接下来便是与金国商议共同对辽的盟约,非赵构不行。

  枢密院与书省乃是大宋‘两府’之一,掌管军政大权。再说了,赵构也曾经担任过枢密院使。既可以说是擢升,也可以说是官复原职,唯一不同的是一人身兼两职。

  无论是监察院御史,还是枢密院使,都是赵构在任期间担任过得。此外,他都能管理的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此乃宋徽宗谋划已久的事情,故而说出来很是顺口,也不是当朝决定的。

  顿时,赵构一愣,好半晌他才缓过神来接旨谢恩!

  此前,赵构被宋徽宗罢免官职,成为有名无实的散官。现在再次重权在握,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赵构还真的有些难以接受,他也不知道赵佶是如何作想。

  但是,赵构知道太子赵桓等人却是非常的不满。因为赵构掌管枢密院,也是说手握军政大权,最重要的是军权。这样一来,赵构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虚衔是真的,天下兵马皆归他的管辖。

  至于监察院御史自然不必说了,日后真的被赵构抓到,那么任何人都不敢有反驳之力,除非是诬陷,否则都只能乖乖的听从。因为赵构手握大权,当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

  作为太子的赵桓乃是未来的皇,不仅什么都没有,还被赵构屡次在宋徽宗面前挤兑不说,最重要的是两者相之下高低立见分晓。对于他日后继承大统更是大大的危险,这让赵桓很是慌张。

  “父皇这是将大权全部给九弟吗?如此一来,那我作为太子又得到什么了?父皇实在是太偏爱九弟了,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高俅等人听闻宋徽宗的赏赐,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因为他们本来手脚有些不干净,要是被赵构逮住,只能乖乖的束手擒,不然的话以赵构的脾性不死也得脱层皮。

  “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唉!……命注定的,算做什么都无可奈何了,这一次只怕是凶多吉少了!唉!……”

  并且,赵构失去皇宠信的那段时间里,朝有些大臣更是暗地里收取贿赂,这些表面不知道,实际有人是否知情谁也不清楚。顿时,朝野再一次因为赵构而震荡了,这一次震荡更是以往来得更加强烈点。

  楚王赵有恭、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等人对于赵构被赐封枢密院使,又身兼监察御史,却是喜出望外。

  因为赵构再次东山再起,咸鱼翻身了。

  “启奏皇,微臣有本要奏!”众人纷纷消化宋徽宗旨意的含义,却偶然传来一阵激动且慌乱的声音。

  宋徽宗淡淡的说道:“准奏!”

  “臣以为,此事不妥!”那人当着众臣的面,直接否定了宋徽宗的旨意,提出来了自己异议:“郡王殿下离开朝堂已有大半年之久,怕是难以担当枢密院使;枢密院乃是大宋军政大权,掌管十二房,以郡王的资历怕是难以承担,历来皆是宰相担任,然郡王未曾任相,如何能担此大任!”

  “监察院御史此职,殿下任职期间,无论大小官员一律擒拿,是否有罪证尚未可知,臣等不知如何,便听闻朝有人落被逮捕入狱。即便殿下担任期间让监察院地位日益加重,难以抵消百姓心的惶恐,以及群臣的担忧。”

  “故而微臣触犯龙颜,冒死谏言,实乃肺腑之言,望皇三思而后行!”

  那人痛哭流涕的跪在大殿,至于后面那句话,乃是他刻意加去的。因为他当着群臣的面让皇下不来台,正所谓皇乃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岂能轻易收回。

  那人不顾宋徽宗阴着脸,面色铁青,依然侃侃而谈,早已触怒了龙颜。若非他最后一句话,只怕宋徽宗当朝直接将他拉出去砍了。即便如此,宋徽宗依然怒不可遏:“这么说,你是为朕着想,为大宋江山社稷着想,乃是大大的忠臣了?”

  “微臣不敢!”那人谦虚地回了一句,又接着说道:“微臣忠君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也知道皇盛怒,他们没有任何话语,不过他们却是非常高兴。因为此人的话正是他们心所想,只要有人出面即可,这样一来可以试试宋徽宗的态度,又可以打压赵构,避免他东山再起。

  只可惜他们的算盘打错了,他们看着皇铁青着脸,面面相觑,不知是被折了面子,还是因为那人否定赵构而龙颜大怒,这让他们本想再加一把火却又望而却步,只得直愣愣的看着,静观其变。

  “宋大人此言差矣!”楚王赵有恭听不下去了,直接站出来高声驳斥:“若是以宋大人之言,那么本王也可以辞官回府了。只因本王也是离开朝堂之有十年之久,怕是早已难以担当任何要职了。”

  “若是真如宋大人所言,那么皇之前传旨让臣办祭天大典,岂不是说皇有眼无珠吗?”赵有恭没有给宋大人任何反驳的语言,咄咄逼人道:“启奏皇,臣以为此人所言乃是无生有之事,伤广平郡王,用心实在险恶。”

  宋大人急了,连忙说道:“皇,微臣……”

  “宋大人!”在宋大人准备求饶时,赵构突然接话,道:“你说自己忠心耿耿,忠君爱国。不知宋大人府有个小金库作何解释?另外,你拥有百亩良田,又有钱庄,这又是哪里来的?”

  “你……含血喷人!”宋大人急的脸都红了,再次跪地道:“启奏皇,微臣冤枉啊!郡王这是含血喷人,恶语伤微臣,望皇明察!”

  宋徽宗对此置之不理,面色铁清的问道:“构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赵构斩钉截铁地回道。

  “既然证据确凿,那便拿出证据,好让这位忠君爱国的宋大人看个清楚!”赵有恭落井下石,再补了一刀。

  宋徽宗也是如此态度,没有任何的阻拦,说白点是摆明了站在赵构这边。并且赵构还能拿出证据来,如此一来,这位可怜的宋大人惨了。赵构已经做好了万分准备,之前那次行动只是剪除了二品官员以下,有些三品都未到,这一次他不准备手下留情,要将朝廷之的蛀虫全部剪除干净,不留任何的隐患前去与金国谈判。

  赵有恭听闻赵构有充足的证据,也是吓了一跳,他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连自己都不知情。仔细想了一下,可以说这都是赵构在之前做好的准备,看似游山玩水,实际暗地里进行。

  只要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便再起风云!

  现在宋徽宗给予赵构这个机会,岂能错过。于是,赵构命人去了一趟自己府,找到了王管家,告知这里一切,他自然会知晓。与此同时,那位宋大人之前还义正言辞,转眼间虚脱了,整个人都坐立不安,惶恐不安。

  赵构刚刚所言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充足的证据,这人正好撞到枪口,那便直接收了。赵构知道自己今日朝,必定会引来其他人的非议,那么他必定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因此,在朝之前他便叮嘱王管家在府等候,要是宫有人前来,便直接取给他。原本这一招是对付其他人的,刚好宋大人不请自来,那便由他开刀,也是为了让朝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有个心理准备。

  不到一个时辰便从郡王府取来了宋大人的详细情况,每一条每一款都是证据确凿,不容他狡辩。即使他狡辩无力了,因为这些是事实。如果赵构真的是无生有,那还说得过去,问题是事实,不容狡辩,只得束手擒。

  当证据摆在宋徽宗面前,他也愣住了,原本以为要过些时日,没想到短短半个时辰左右便拿到了证据,速度之快超出自己的想象。以此看来,赵构是早有准备,这样足够了。

  “宋大人,这是你口口声声说的忠君爱国,你的忠君爱国是这样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宋徽宗看着宋大人的罪证,怒气冲冲的吼道:“来人,将他来出去直接砍了!”

  “皇饶命啊!饶命啊!……”宋大人不停地求饶,只可惜他犯了忌讳,也没有人愿意为他求饶,只能硬生生的被拖着拉出去被处斩了。

  宋徽宗厉声喝道:“朕今日倒要瞧瞧,还有谁反对!”

  众人缄默不语,谁也不敢多言,以免再次触碰龙颜,最后惹来杀身之祸。与此同时,众人才见识到赵构早已做足准备。现在契机来了,那他东山再起近在咫尺,而有些人却胆战心惊。

  “莫非他在游玩时,做了很多准备?这下糟了!”那些心里有鬼之人,暗暗地想道:“若是这样的话,那我岂不是被列入名单之?”

  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一次赵构的手段,那一次赵构并没斩尽杀绝。如今到了关键时刻,不能手软,也不再有所顾忌,直接放开手脚,而宋大人仅仅是开始。同时,宋徽宗也用行动支持赵构。

  于是,群臣再也没有谁出来反对,他们畏惧的是赵构又会有什么手段,而赵构也顺利成章的再次登堂入室,入朝为官。从罢官到擢升,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更胜从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想必也不是最后一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