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龙潭镇

  乌城县是个古城,古代就叫做乌城。

  据记载,在明代中后期这里就有超过五千户常住居民了,人口约三万。在那个时代人口能达到三万的小城也很不一般了。

  县城附近至今还遗留有几百年前的旧城墙,也算乌城县的历史文物古迹一类。

  乌城背依大型山脉,中揽数条河流,以矿产资源丰富而立城,除了铁、锡等金属矿产之外,建筑用石料也是一大特产。在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的时代,乌城的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龙潭镇位于乌城县的最西边,紧邻山脉,是乌城矿产重要开发区,同时也是乌城县境内河流最密集的区域。

  我刚刚来报到的时候,因为是冬季,北方的河流大多封冻断流,露天矿场也受限于天气而停工,因此我对龙潭镇的感知接触并不深。

  镇政府的何副镇长在空闲时间就开车带着我去认路。他是我的分管领导,也就是说我有什么事需要请假或者汇报什么都得找他。

  把大大小小十几个矿场看过一遍后,何副镇长又带我去看龙潭镇的黑龙潭。

  黑龙潭其实不是潭,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小湖泊或者水库。它的面积足有两三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据说最深处有十几米。不过这还不一定是准确测量后的最终深度,黑龙潭的某些暗井处可能更深。

  黑龙潭的水质很好,因为是活水。

  一条名叫石头河的小河流从黑龙潭一边擦身而过,黑龙潭就像是挂在石头河“树枝”上的一枚大果实。

  而在黑龙潭之下还有一条天然形成的白色完整石脉,横卧在石头河与黑龙潭之间,起到了水库堤坝拦洪蓄水的作用。日积月累下,石脉附近淤积的泥沙石块堆积到石脉周围,渐渐形成一道河滩。人们就把这条弯弯长长而且完整如一体的白色石脉形成的河滩称为白龙滩。

  何副镇长说,这黑龙潭就是龙潭镇名字的起源。

  传说古代有人看到黑龙潭里有黑龙游荡,呼风唤雨,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飞入云层不见。而黑龙离去后,又有人看到有白龙横卧黑龙潭边,待天气晴好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之前白龙横卧的地方竟然多出了一条白色完整的石脉。经过多少年时光的冲刷洗礼,这里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白龙滩模样。

  这些是黑龙潭附近老人最津津乐道的传说。

  黑龙潭的传说太过飘渺,但这里的景致倒是不错,挺适合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

  我在单位分配的工作范围是农林水利一块,上面除了总体负责的何副镇长,还有一个有四十多岁的中心主任,另有三个年纪不小的同僚。

  农业、林业、水利这一块还是很需要务实的,自然少不了来回下去跑。而且龙潭镇依山靠水,汛期防洪、旱季防火,工作还是比较辛苦的。所以虽然单位这几年分配来的年轻人也有几个,但都不愿意在这部门长待下去。

  部门中心主任李主任对我也没有抱太大希望,他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苦也吃不了苦,要不了多久可能我就得申请调换部门了。

  殊不知,相比于整天蹲在办公室整那些乱七八糟又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材料,我更愿意跋山涉水的去外面跑。

  虽然我平时也很宅,但真正有了贴近大自然的机会,怎么也不会无动于衷。

  因为是冬季,山林防火任务很重,所以大多上班时间李主任都会安排人员分散下去巡视。

  跟我一起的是建设哥,虽说比我大了得有二十多岁,叫叔都没问题,但同单位大多都是平辈称呼,也就随大流叫他哥了。

  建设哥也是单位的老人了,工作熟悉经验充足,所以李主任把我和他分在一起,让他带带我。

  单位公车是不足的,建设哥就只有骑一辆半旧不新的巡逻摩托车,带着我顶着寒风沿着山边的小路游荡观察。

  尽管走的不快,我们两个也都披着值班用的军绿大衣,但没一会儿两人都腿脚发麻,浑身冷嗖嗖的。

  基层工作确实苦啊!郑思他们在省城直属单位工作的,估计这会儿都坐在供着暖气的办公室,喝着热茶、优哉游哉的看文件呢!

  在一处山湾,我们俩不得不停下休息一会儿。

  建设哥掏出香烟来让我,我说我不会抽烟。他就自己点起烟来狠吸了几口,然后舒服的吐出长长的一口热气。

  “这天真冷!晴着还不如下大雪呢!”建设哥来回跺跺脚。

  下大雪是消除山火隐患的最好方式了。

  “就是。前几天下的雪怎么融化那么快!就剩山后背阴处还有点积雪了。”这么冷的天,不明白雪化的怎么还是那么快,越化雪就越冷。

  “李默你刚来,不知道咱们这里的怪。咱们这里可是有说法的——石头河里石头怪,长的都比鹅蛋白!这是第一个怪。”

  我一愣,还真不知道。

  建设哥得意的笑笑,解释说:“石头河从黑龙潭往上都很正常,河里的石头有青有黑还有黄的,颜色各异、大小不等。到了白龙滩附近,白石头开始多了,白龙滩往下,几乎河道里剩下的都是拳头大小的白色鹅卵石。石头河上下游的地质其实是一样的,但过了白龙滩,石头就好像漂白了。你说怪不怪?”

  肯定不是漂白,石头在水流冲刷或者风的侵蚀下,只会一层层剥落,本身颜色是不会发生奇怪变化的。而地质又没有特殊不同的话,这么近距离内也不大可能会出现明显不同的岩石层。

  我点点头:“这个确实怪,还有什么怪?”建设哥已经成功勾起我的好奇心。

  “山上树木不用栽,年年自动长出来。”

  建设哥也说到了兴头上,一根又一根的点起烟来。

  “这个怎么说?是有人做好事不留名吗?”我问到。

  “那就说不准了,反正得有几十年了,山上死掉的树木附近、山火烧毁的地方,到了来年春天就会有新的小树苗发出来。也不是老根发新芽,也没有人工种植的痕迹。有人说可能是树种子发出来的,但有些树苗明显比较大了,就不是种子一个春天能长成的。这说法显然也不对。你说这个怪不?”

  “怪。”我忙不迭的点头。真想不到这里有这么多怪事。

  “山路夜客不要载,明早准在坟里埋!”

  这个就有点吓人啊!

  “怎么说?”我眼睛一亮,有意思了。

  “这事是几年前才有的,据说有个人晚上骑摩托从山边走,山上下来个人要搭便车,摩托司机看来人穿着打扮像是旅游的驴友,就好心的答应载他到镇上住店。不过摩托开着开着,司机就不记得发生什么了。只知道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他被半埋在山腰一个废弃的矿坑里,而摩托车好好的还在远处的山路上扎着……”

  我一听,心里就有些猜测这是遇鬼了。

  看来,得托谁帮我看看华古会分部有没有关于龙潭镇这边的任务了。能有任务做,能多少挣到一些功勋值,怎么也比凭空等待好运、奇遇到来靠谱。

  建设哥接着说:“这事也邪性,要说撞鬼吧,人一点事都没有,就是被埋了半个身子,吓得这人抖了几天。要说碰见坏人,他身上的财物毛都不少,摩托车也都还在。有人就怀疑他这是骗人的,或者是碰到喜欢整人玩的城里人了。于是后来有人也照模学样的去了一趟,结果……”

  建设哥停顿下来,吐个烟圈,等我着急的追问。

  我不是特别急躁的人,而且我都已经有所猜测了,自然不会再火烧火燎的干着急。我就不说话,静静等建设哥开口。

  看我的表现和他预期的不同,建设哥讪讪一笑,接着说起来。

  “结果第二天有人就发现在一个废矿坑里还在睡觉的这人了。还是半埋起来的,也没什么丢失的,也没受伤什么的,就是也不记得载上一个路边搭车人后的事了。这之后,这事在附近就大肆传开,怕邪性的、胆小的都不太敢晚上从山边过了。”

  我若有所思的点头。

  看我表现的似乎对这不是很奇怪,建设哥不服的拗劲上来了,脱口而出第四怪:“这个还不够怪?还有更怪的,山里的矿场最厉害,挖个石子发大财……”

  石子能发财?石子矿嘛!现在房地产开发的正厉害,石子需求量很大,发财也正常吧?这有什么怪的?

  我正准备追问一声,就见建设哥自觉失口一般掩了掩嘴,敷衍解释道:“这最后一个就不算什么怪了。”

  随即他又补充说道:“这些这怪那怪的其实大都是胡编的,有迷信愚昧思想,出去可别乱传就是了。”

  我点点头,却不明白只是编造的故事的话为什么不能说。

  建设哥不再多说什么,启动摩托车,招呼我回去:“走吧,这么冷的天别在这里瞎扯了,再转一会儿就该回单位了。”

  我应了一声坐上摩托车后座,两人迎着寒风再次出发。

  只是建设哥说的最后一怪让我如鲠在喉,有种被吊胃口的难耐感,即使迎着寒风也挥散不去,久久不能释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