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建设计划

  杨泰决定先走水路之后,通过三维地图杨泰发现,这条河流一路还算平缓,只需要在一些河床较高位置挖掘一下,把一些水中的礁石炸掉,稍有些激流的地方只要稍微改造一下,那么一直到祭坛村的水路都是可以行驶一些载重一两千斤的渔船的,这样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看完地形之后,杨泰不在逗留,直接沿着河流向村子飞奔,一路上顺便观察了沿途水流情况,天黑时杨泰回到了水上村,并在村长家借宿,得知杨泰决定回去后就去组织人手,后天就会有商队前来贸易,村长热情的招待了他。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杨泰辞别上水村,沿着河流继续考察,上午十点杨泰回到祭坛村,回去之后杨泰立刻找到村长,告诉他自己沿着河流向上探查,在河流上游发现铁矿,村长听了非常高兴,甚至立刻就要组织村民前去开采,因为这些天大家深受铁矿石不足的困扰,炼钢炉时开时关,听到有铁矿石的消息村长怎能不激动。

  杨泰连忙拉住村长告诉他,那边就算开采,可要准备吃喝,可要准备居住,怎么运输回来,只是靠着人一点点背多少人才能供应炼钢炉持续生产,听了杨泰的话村长冷静下来,在屋里转着圈思考起来,想了一会一直没有头绪,一转头看到杨泰在哪里坐着不动,就知道了杨泰已经想到办法。

  “小杨,你变坏了,怎么有了办法不跟老叔说,害的老叔在这白转圈,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杨泰笑着说道:“不是侄子不想说,只是我的方法怕大家不同意,所以我正在考虑要不要跟老叔说。”

  “你经管说说,大家一起合计合计,只要是好办法就算有困难咱们想办法解决嘛,快说说。”

  杨泰说道:“我是想,既然运输这么麻烦,我们干脆在哪里建设一个炼钢炉,炼好钢就在那里打造农具武器,而且我在那里发现了新的盐矿,我们还可以在那生产盐,卖给那边周围的村子,我看了下这条河流,只要找些人把河流疏通一些,我们造些小船就能顺流而下,把收货的物资运回村子,大叔觉得如何。”

  听到杨泰的话村长又背着手转起圈来,考虑了一会下定决心到:“好,就按你说的办,收货的东西也不用运回来,我最近也在考虑眼看着我们祭坛村越来越红火,万一哪天那些税吏上门看到了,还不生出什么坏心思,我们就在哪里建设一个新的祭坛村。”

  听完老村长的话杨泰很惊讶,原本还以为很难被说动的事情没想到这么容易就通过了,其实杨泰不了解大家的心态,大家在森林边缘生活都是迫不得已,其实村子来来回回的迁移是很正常的事情,祭坛村一直还在,但是祭坛村里的人也曾经多次迁出大部分去建立新村。而这里的村民也有很多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所以大家对人口流动并没有杨泰想象之中那样排斥,杨泰获得村长的同意,就开始策划着迁村事宜,首先找回四个狩猎小队每个方向的小队一个,配合着流守小队抽调的一个小队,五十人加上新到的人里抽调的五十人,再加上伐木队抽调的木工,带上足够的铁器,武器还有盐组成前进小队,先前往上水村,最后到达铁矿所在地,和周围村庄展开贸易,并且在周围先建造房屋,并在警戒建造码头。召集好人之后,杨泰就开始和大家讲解注意事项,杨泰安排一个机器人混在新来的劳力里,称自己到过哪里并对哪里周围比较熟悉,然后杨泰自然要求大家听从他的建议,进行建设。这样杨泰就可以在初期人不到那边就可以遥控指挥那边的建设。

  接着杨泰来到木工房,开始组织一部分木匠开始造船,小型木船还是很好造的,杨泰一次组织了二十多个人分工合作,不到两个小时一条小渔船就造好了,接着就是补缝抹胶上漆,至于胶和漆等东西大家都是猎户经常需要用到,所以还是有储备的,就算不够也可以立刻安排人去生产。然后大家接着造新船,因为有大量烤干的树木,所以不担心材料,杨泰让村民先造一百艘在看需不需要继续造,至于为什么一下子造这么多是因为杨泰想到船只不仅可以用来运送货物矿石,还可以用来贸易,只需要组织人手把河流中厉害的魔兽清理一下就好,水里无非是鳄鱼,水懒,之类的吧,到时生产一批床弩射死他们。

  恩,杨泰想了想,又回身安排先遣队要沿途打听一下村庄,问问沿途的水里可有什么厉害的魔兽,别第一批船就出事情到时就太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了。

  接着杨泰就跑去铁匠房开始安排铁匠制造各种需要的工具和机器零件,还要生产大锅用来煮盐,还有铁矿上用的各种工具还有要制造炼钢炉需要的各种配件,那边的炉子杨泰就不打算建造这么小这么简单的了,最起码一炉也能出个五吨钢的炉子吧,一天出钢十多吨,到时可以建造个二三十个到时就能年产钢二三十万吨了,当然这只是想想,具体的生产计划还是需要,到时看看具体情况,一些不方便运输的大型配件,杨泰决定让未来生产到时在那边找机会直接拿出来就是了,有了钢铁很多事情才能开始做,现在,杨泰的第一目标就是制盐,然后用盐换劳动力,到时就开始建造高炉,有了钢铁其他都将不是问题。

  制炭工人和其他工具杨泰决定走水路运送过去,虽然现在水路没有疏通但是走小鱼船还是没有问题的,渔船再小他也总比人背的东西多,而且走水路也不用翻山越岭更省路程,虽然逆流给大家增加了难度,但是仔细算算还是比陆路方便,只是杨泰突然想到,这里视乎并没人会撑船,这倒是一个问题,杨泰想了想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有先教会技术要领,让他们在路上慢慢摸索,到时总有悟性好的提前领悟,到时再交给其他人,这就跟开车一个道理手熟就好,这一百公里水路走下来保证一个个都变成老司机。不对是老船公。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