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初识子玥

  夏子玥是个靓丽的女孩,修长的身材,白皙的肤色,标准美女的脸型足以让她成为众男士追求的对象。

  其实她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有着跟赤名丽香一样的性格,跟她接触过的人似乎都无法忘记她那像阳光般灿烂的笑。

  性格决定穿着。她喜欢休闲装,当然还少不了最爱的牛仔裤。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她不喜欢彰显形体一点的衣服,而是怕招来太多的麻烦。

  她有着众多的追求者,这一点不用过多的描述大家也应该能想象的到。

  大学生是开放的,对于情感也很少有人扭扭捏捏的。

  据专家提供的数据,当今世界男和女的比例已经达到1.2:1,在这个“狼多肉少”的时代,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男士如此疯狂了。

  举一个例子就行了,子玥的一个追求者,她的一个同班同学,曾经创造过在子玥宿舍楼下大冬天里手捧鲜花呆了一个晚上的记录。换作一般人也许真的会感动了,可子玥做不到。她对他没感觉,不仅如此,她对追求她的那些人都没感觉。

  也就是那个厚脸皮的男同学让她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不能穿着太扎眼了,不然会让本来已经很烦的生活变得更麻烦。

  在宁州大学上大二的夏子玥有几个“死党”。其实能与她成为“死党”也挺容易,按她的话说,只要“不与她谈恋爱,对人真诚,像她一样开朗,与她有共同的爱好,能陪她到喜欢的地方逛一整天,开心的时候能同她一起高呼祖国万岁,悲伤的时候能与她喝到天昏地暗……”。她说只要能满足以上区区几条,不限男女都可以。

  与“死党”在一起的子玥是个有说有笑、大大咧咧的“假小子”,一点看不出淑女的样子。难怪她的“死党”不无感慨地说,她已经达到了模糊性别的人生最高境界了。

  她的“死党”其实就两个,一男一女,男的叫戴逍,女的叫戴遥。是的,他们是龙凤胎。

  子玥与他们的相识是在学校的一次舞会上,子玥的美丽大方与戴逍、戴遥的酷似帅气一同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相同的爱好和开朗的性格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子玥觉得人不能总是太压抑,有时是要发泄出来的,所以跟“死党”在一起时她才这么放松。可谁又没有点儿不愿让别人获知的私人情感呢?

  在子玥心里,那是别人无法触及的私人领地,在一个人的时候她会选择在那里静静地体味。

  只有去一个地方的时候,她会文静的像个淑女。并不是要装成什么样子,而是在那种环境里不由得她不文静起来。在那里,她会感受到别人的心境,当然还有自己的。

  每次去的时候,她都会选择一套文雅而大方的服装,因为她觉得穿着随便是对那里的亵渎。

  那是她们学院的艺术展览馆,在这里收藏着她的师哥师姐们的优秀作品。

  她是崇拜他们的,她欣赏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并试图去明白每幅作品的内涵和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从中得到心灵的共鸣与满足。也只有在这时,文静而专注的表情使她看上去更像是个天使。

  子玥盼望着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被收藏在这块充满神奇的地方,但她知道这并不容易。

  这儿多数还是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师哥师姐的作品,“近代”的还真是不多。就算子玥觉得很有才华的陈倩,也仅仅只有一幅叫《离别》的作品被收藏。

  陈倩是她们学院大一的辅导员,比子玥高了四届,毕业后就留校了。

  在子玥眼里陈倩是个标准的淑女,文文静静的,笑起来有一种古典美。

  说不清她们是什么时候走得这么近的,也许是性格的差异才让她们互相吸引。

  子玥从不觉得年龄是距离,所以与陈倩在一起也不拘言笑;陈倩也喜欢这个开朗的女孩,与她在一起总是会使自己充满活力。

  渐渐的她们变得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她们在一起的时候,会沉醉于猫王的情歌,在怀旧的氛围里寻找忧愁的情绪;她们迷恋着王家卫电影里符号般的表情,认定真正的爱情注定会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她们疯狂的热爱着张爱玲深陷于卡夫卡,让敏感的文字紧紧包围心灵,在几近窒息的感觉中怀疑自己……

  她们也会谈到感情,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却有着惊人相似的恋爱观。

  她们都希望自己的伴侣是那种重感情,有阅历,即会体贴人,又要充满睿智,能一生一世爱她们的人。当然,如果再长的英俊一点就更好了。

  有时子玥自己都觉得好笑,这样的好男人如果有也早让别人抢走了,哪儿还轮得到她?

  子玥依然喜欢去艺展馆。她觉得每次去都能感悟到新的东西。

  陈倩有时会陪她一起去,每当这时她们就会谈起那幅《离别》。

  这是陈倩毕业时拍的一张毕业分手的离别场面。那是她们班,虽然没有她。

  照片上的人物表情让人联想到杰克逊的舞蹈,三十个人有三十种表情。也正因为这一点,陈倩获得了那年毕业作品里的最佳摄影奖。

  陈倩是个很怀旧的人,每次看到这幅《离别》,她总是迫不及待地给子玥讲照片上每一个人的故事。

  其实,子玥更在乎的,或者说这个展览馆最吸引她的,是在《离别》旁的那几幅作品。它们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后来她才知道那是陈倩的同班同学,为此她还特意的在《离别》上找到了他。由于拍摄的距离远,子玥看不清他的长相,在上面他正与其他人以拥抱告别。

  作品下方有作者的名字——慕昀赫。

  听陈倩说,那是她们班的帅哥,也是当时学院的才子。这一点子玥是认同的,能在这种地方被收藏三幅以上作品的可不是一般人。

  相比作品的数量,更让她震撼的是作品的内涵。

  她看到昀赫的第一幅作品叫做《佛眼中的泪》。当时真的没看懂,甚至不明白这样的东西怎么会入馆的。一尊泥佛怎么会滴下泪来呢?真有点哗众取宠之嫌。

  可陈倩总感叹慕昀赫的作品含义深刻,这让子玥不得不仔细回味那幅画,为此她还特意查了大量的佛家典籍。

  时间长了,她开始悟到点什么。

  僧人也是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的,所谓出家就是尘缘已灭,不问人间情感,不管世人悲欢,这是僧道;当僧人达到大彻大悟的大师境界,便成了佛。假如佛都可以为了什么动了感情,那……

  子玥觉得作者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和广博的生活阅历,是完不成这样的作品的。

  她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和艺术视角,感味于作品中永无止境的内涵,使她每次都会在此驻足。

  她开始崇尚慕昀赫和他的作品,就像一个小孩在仰望他的父亲和父亲手中的劳动工具……

  她只想见他一面,看现实中的他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也许这只是一相情愿的美丽的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