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进军河东

  距正午时分还有小半个时辰,袁绍沐浴更衣,准备登台。午时已到,袁绍在诸位大人的恭请声中走出大帐,整衣佩剑,步行台上。上台之后看着底下众人模糊的脸孔,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大有一种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感觉。

  袁绍焚香祭拜天地,率诸侯共发盟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我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台下众人尽皆下拜,大声和念。稍后诸侯歃血为盟,共饮血酒。已罢,下坛。众人随袁绍升帐而坐,两行照例依爵位年龄分列坐定。东郡太守乔瑁出列说道:“今日既立盟主,就得各听调遣,同为国家,并力西向,诸侯之间切勿以强弱计较。”

  袁绍摆了摆手,厉声说道:“袁绍虽不才,既承各位大人推为盟主,当以车骑将军为令。必执法如山,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铁律。望各位大人遵守规法,勿得违犯。”

  袁绍自知渤海太守的职位太轻,便给自己封了个车骑将军,还给没有官职的曹操封了个奋武将军。从此,天下诸侯又多了个爱好,那就是给自己封官,再也没有人把皇权放在眼里。

  至此,到达酸枣的州郡达到了十二路,他们分别是:第一路,兖州刺史刘岱。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第四路,济北相鲍信。第五路,东平太守王匡。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第七路,东郡太守乔瑁。第八路,山阳太守袁遗。第九路,广陵太守张超。第十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一路,右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二路,辽西太守刘备。

  由于曹操没有合法职务,而且他的士兵都是在陈留太守张邈的支持下招募的,在酸枣会盟中的分量还不够,虽然袁绍封了他个奋武将军,不过他的人马都挂靠在陈留太守张邈的名下,所以会盟的诸侯并没有把他当作一路人马。

  另外,屯兵南阳的后将军袁术并没有到酸枣来会盟。但是他已经公开声称加入关东联军,也算得上是酸枣会盟的一员。而长沙太守孙坚已经成了袁术的部下,就只能挂靠在袁术的名下了。

  还有一路支持关东联军的人马就是骠骑将军杨林,不过他也没有到酸枣来会盟,他知道关东联军不会有什么作为,因此屯兵河内,声称要渡过黄河,从北面进攻洛阳。

  自从出了少帝逃跑事件,董卓立即加派重兵,把个皇宫围得水桶一般,同时把皇宫里的宫女几乎都赶走了,甚至连汉灵帝刘宏的那些妃子也全部驱逐出宫,皇宫里除了献帝刘协,只能少量的侍从,大多数就是西凉兵了。

  更让大臣们跌破眼镜的,董卓竟然把每天的朝会改在了相府,也就是自己的家里。不过,留在洛阳的大臣们这一次居然没有任何异议,全部屁颠屁颠地跑到董卓的家里来议事。

  这天上午,大臣们正在董卓的相府上议事,李儒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朝董卓拜了一拜,郑重地说道:“相国大人,刚刚接到一喜一忧两个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嗯……还有好消息?那就先说说高兴的吧。”这些天来,董卓已经被一连串的不幸消息折磨的够呛,难得有个好消息,也让自己高兴高兴再说。“快说说,有什么好消息,让大家也跟着听听。”

  “相国大人,车骑将军皇甫嵩、京兆尹盖勋都交出了兵权,李傕、郭汜两位中郎将已经顺利地接管了皇甫嵩、盖勋手下的军队。”李儒微微笑着,却也抑止不信心中的激动:“皇甫嵩、盖勋两位大人遵从圣旨,已经快到洛阳了。”

  “啪!”董卓的大手重重地拍在桌上,把在场的大臣们吓得半死。可是随即董卓就“哈哈哈……”地大笑起来,那发自心底的狂笑差点反相国府上的瓦片掀了下来。

  “好!好!好!”董卓好不容易止信了笑声,接着连叫三声,大手猛地在空中一挥:“有了西凉十万大军,从此天下无忧矣。让那些关东诸侯们洗干净脖子等着吧,我要把他们的脑袋一个个砍下来。”

  这些日子以来,董卓最担心的就是皇甫嵩。皇甫嵩的手下不仅有能征善战的四万朝廷官军,而且还占领着他的根基所在。皇甫嵩的朝廷官军加上盖勋的长安官兵,已经超过十万,纵然是皇甫嵩沉默应对,也能给董卓带来无数压力,不能集中精力应对关东诸侯。

  可是董卓听从李儒的建议,剑走偏锋,兵行险招,仅仅以一道天子诏书,征辟皇甫嵩为洛阳城门校尉,就想收了皇甫嵩的兵权。连董卓自己也不相信,李儒的计谋会成功。可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按照李儒的计谋试一试。

  谁也没有料到,兵强马壮的皇甫嵩竟然毫不犹豫的交出了兵权,主动放弃了征战西凉的四万多精锐兵卒,孤身回到洛阳。本来有心反对董卓的盖勋也不得不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了皇甫嵩,他手下的士兵根本不是董卓的对手。

  作为董卓心腹之患的皇甫嵩,竟然如此容易折服,不禁令忧心重重地的董卓心花怒放,再度恢复了信心,他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双臂高举,仰天大叫:“天不亡我董卓也!”

  而坐在堂下的朝廷大臣们则如丧考妣,他们含羞忍辱,曲意迎奉董卓,盼得就是骠骑将军杨林、车骑将军皇甫嵩、以及关东诸侯能够联合起兵,一举消灭董卓,恢复大汉江山。

  他们怎么也不能理解,手握重兵、能征善战的皇甫嵩怎么会向董卓屈服。哪怕他就是保持沉默,对于董卓来说也是巨大的威协。可他偏偏乖乖地交出了兵权,并把自己送入了虎口。

  “相国大人,还有一个坏消息。”李儒看董卓高兴的忘乎所以,连忙上前说道:“关东各地州郡十几路人马集聚酸枣、河内、南阳三地,公推袁绍为盟主,欲率兵合围,攻打洛阳。”

  “皇甫嵩孤身进入洛阳,西凉尽在我掌控之中,不复再有腹背受敌之虞。”董卓一扫前时颓废,兴高采烈说道:“关东诸兵不足虑也,唯河内杨林乃心腹之患。当此时,我欲调西凉大军北上,进军河东,以拒杨林,再调洛阳兵马以雷霆之势,击破关东诸兵,折其士气,摧其心意,诸位以为如何?”

  谁知董卓话音刚落,尚书郑泰起身答道:“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于兵多。相国大人坐拥西凉三辅,二十万强兵健将,又有朝廷大义,已立于不败之地,何必再做无用之功。”

  “嗯……”董卓正在兴头上,听到郑泰的话,脸色立即拉了下来,很不高兴地说道:“照你这么讲,军队就没有用吗?难道我们就只有坐在这里,等到那些关东士兵打到洛阳来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认为崤山以东不值得出动大军讨伐。你在西凉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熟习军事。而袁绍是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迪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决不是你的对手。何况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如果倚仗兵多势强来对阵,这些人将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

  然而,董卓的不高兴并没有吓倒郑泰,反而更加鼓励了郑泰。作为一个文士,郑泰有的只有他的智慧。他鼓起三寸不烂之舌,以忽悠死人不偿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忽悠董卓。

  “而且崤山以东地区太平的时间已很长,百姓不熟悉作战,函谷关以西地区新近受过羌人的攻击,连妇女都能弯弓作战。天下人畏惧的,就是能征善战的西凉军,作起战来,犹如驱赶老虎猛兽去捕捉猪羊,鼓起强风去扫除枯叶,谁能抵抗!无事征兵会惊动天下,使得怕服兵役的人聚集作乱。放弃德政,而动用军队,是损害你自己的威望。”

  一时之间,董卓也有些迷糊了。他甚至在想,以自己的德政,真的地能够感动关东诸军吗?然而,他自己也清楚,自从他当政以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德政,而且自己也不喜欢什么德政。

  然而李儒却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他嘲笑似地看了看郑泰,冷冷地说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对顺民用德,对叛逆还讲什么德?如今关东州郡起兵谋逆,就是朝廷叛逆,必需坚决剿灭。”

  “言之有理!”董卓终于醒悟过来,猛地挥了挥手,大声命令道:“袁氏一门募兵谋反,当诛九族,立即诛杀袁氏一门。并调集大军,驻守洛阳八关,准备剿灭关东叛乱!”

  ……

  几乎是在同时,杨林在河内也接到了关东诸侯大军云集在酸枣会盟、皇甫嵩交出兵权孤身进入洛阳的情报。早就有心理准备的杨林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天下大乱终于开始了,任何人也阻挡不信历史的脚步。”

  “迂腐!真是迂腐!皇甫嵩这是害人害已,大汉天下将毁在他的手里!”钟繇把情报狠狠地摔在桌子上,气呼呼地说道:“手握重兵不思报国,却为了自己的虚名而交出兵权,这哪里是什么忠臣良将,简直是千古罪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