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聘三百斤格格

  王宝儿听周荣要亲去端王府下聘礼,不由大奇,问道:“陛下要亲自去下聘礼,迎娶画上的那位端王家的格格?”

  周荣向外面望了望,他这鸟都不来的西华宫除了他和王宝儿之外再无他人,没有别的宫女和太监,皇帝混到他这份上也没谁了,不过今天他倒是格外满意,因为肃静,计划事情时候不用担心被人听了去。这才对王宝儿说道:“朕有个想法,你知道宫里朕只有你一个朋友,朕就和你参详参详。”

  王宝儿躬身道:“奴才笨拙,怕误了万岁的大事。”

  周荣说道:“宝儿我给你讲个故事……”周荣心想和他说汉朝?不行这是异世,他们没经历过汉朝。只得避开朝代,说道:“那天我听一个御厨子给我讲个故事,说呀,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娶了一个权臣的女儿,然后他就更加信任那位权臣,委以重任。最后呢那位权臣野心膨胀,把那个皇帝给毒死了。”……周荣实在不大会讲故事,讲出来也不吸引人。

  但是王宝儿还是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啊!”了一声,道:“万岁……难道端王他……”

  周荣赞许的冲王宝儿点了点头。

  王宝儿先是恐惧,然后愤怒,最后露出坚毅,一听胸脯,说:“万岁,以后酒菜奴才先为陛下尝过,之后陛下在用。”

  周荣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啊?你替我尝过?……”

  王宝儿颔首道:“嗯,端王要下毒,先毒死我,陛下就可以躲过毒手啦!”

  周荣一听“啊!”了一声,啼笑皆非,说:“那……朕岂不是连唯一的朋友也没有了么。”

  王宝儿听罢,欣慰的哭泣,跪拜道:“奴才无能,让陛下受苦。”

  周荣一把扯起王宝儿,说:“胡说,是朕无能让你受苦才对。”

  一句话,把王宝儿更加说的感激涕零不能自己。不过那句话确实是周荣发自真心的。

  王宝儿只是哭说不出话来。

  周荣用袖子给他擦了擦眼泪,说道:“朕倒是有个法子,到时候如果成功了,我们两朋友就再也不用受气了。”

  王宝儿奇道:“难道万岁想出法子了?”

  周荣点头道:“嗯,我是想,我们先逃出京师去。”

  一言说出,王宝儿又哭了起来,并说祖宗江山不能丢云云。意见明确的很,即使有一天被端王杀了也不离开京师半步。

  周荣摇摇头,说道:“宝儿,你以为我是怕了吗?”

  王宝儿赶紧说道:“奴才不敢!”

  周荣点了点头,道:“看来是条妙计,连你都以为我是因为惧怕,才逃走的。”

  王宝儿大奇问道:“妙计?”

  周荣便把自己的想法同王宝儿说了一遍,可王宝儿仍然顾虑重重。周荣见状,心中已经猜透王宝儿的想法大概,王宝儿还是先前的那种王位不可离的思想。

  不管周荣如何规劝,王宝儿仍是一副直言上谏的模样。就这样,他们俩互相劝了半天。周荣最后实在不成,只得兵行险招,用激将法,道:“宝儿,今天我对你可谓是推心置腹,我要是你就想一想是到时候挨刀被人害了好,还是先行撤退最后夺回王权的好。”

  王宝儿一怔,周荣不失时机的道:“我意已决,你看着办吧。”

  王宝儿从来没见到周荣这样,只得一跺脚,道:“罢了!奴才誓死追随万岁左右。”

  周荣道:“好,我们这就找太后请旨去!”

  说罢整理了衣冠,带着王宝儿向郑太后所在的东宫走去。

  来到东宫,几个太监在门口站岗,王宝儿上前说道:“陛下驾到!”几个太监虽然不情愿,还是拖泥带水的俯首给周荣请安。

  周荣一挥手说道:“免了吧!”

  王宝儿道:“万岁特来东宫与太后老佛爷有要事相商,烦劳通报一声。”

  一个小太监答应一声,飞快的跑了进去。

  等了好一会,大太监总管马忠孝这才带了随从小太监从里面迎了出来,一边走一边假惺惺的说道:“哎呦,不知万岁驾到,老奴出来迟了,恕罪恕罪!”

  周荣道:“免了吧,头前带路!”

  大太监总管道:“哎呦真不巧,太后老佛爷正在佛堂诵经,请万岁到西厢房等候。”

  周荣点头说:“好,你去侍奉太后吧,我自去便可。”

  马忠孝唱了个诺,晃晃悠悠的去了。

  周荣和王宝儿来到西厢房,等候太后做完功课。一个小宫女上来端上茶水,退了下去。周荣见小宫女身材婀娜,心想这个世界的女人,也不完全是郑太后和三百斤格格那个样。想罢又多了几分希望。

  过了良久,太后娘娘才姗姗来迟,到了西厢,坐在主位,道:“皇帝今天这么得暇来此。”

  周荣站起俯身拱手,道:“儿臣给太后娘娘请安。”

  郑太后倪了周荣一眼,说道:“呦,平素都不懂这些礼节,皇帝今日如何懂得了?”

  周荣讪讪一笑,道:“儿臣大婚将近,也长大了,所以还是要守礼节的。”

  郑太后哼了一声,说道:“长大了么?我看你是永远长不大!”说完眼中似有精光射出。

  周荣知道,郑太后这是怕还政于他。想那郑太后现在俨然就是无冕之王,还政之后只能后宫养老,她如何愿意!所以随着自己的长大也越发对自己敌视。于是周荣说道:“母后说的是,儿臣在母后面前永远是小孩子。”以此来打消太后的敌视。

  郑太后道:“听马忠孝讲皇帝今天来有事?”

  周荣道:“是啊,儿臣以为端王辅政劳苦功高,此番迎娶端王家的格格,朕当亲自过府去下聘礼。”

  郑太后吃惊的看着周荣,反问道:“哦?”

  周荣道:“端王劳苦功高,理当享受此礼遇。”

  郑太后略微思索,说道:“那好,明天你就一起去吧!”

  周荣得了旨意,心中暗自高兴,脸上并不带出来,带了王宝儿辞了太后回西华宫去了。

  聘礼已经准备好了,不需准备,回到西华宫,周荣只是推敲次日利用去端王府下聘礼出宫的机会逃走的各个细节。

  周荣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若是自己逃了,如何才能说服太后和众辅政大臣不另立新君。思来想去,几个集团中野心最大的就是端王,所以端王也就最危险。不过话说回来端王若是自立,对宗党众人一定是血腥的清洗,那样以穆王的权势势必会极力阻挠,是对端王的极大牵制。若是立他人,涉及两党还政的问题,两党能够接受的一定是只能立一个傀儡皇帝。若是这样,郑太后的位置就重要了。若是端王自立对郑太后没有半点好处,想那个老女人已经人老珠黄,下嫁端王肯定没可能。若是不立新君,保持现状,以我称病不出,郑太后摄政顺理成章,对她也最有利。是否另立新君,郑太后的想法似乎更是举足轻重。

  周荣想到这里,便想如何想个法子向郑太后陈述这种最对她有利又能保住我日后回朝的身份问题。现在来看只得说服大学士闾丘伟晔,让他陈述个中厉害关系。

  想到此,便打定主意,准备逃亡。

  至于逃跑的路线,到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不成先尽量钻平民窟,等到了学士府说服大学士,就好办了,起码大学士派个家人领路还是可以的。

  周荣又理了理头绪,若是日后回京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极为重要,否则后党和宗党翻脸不认,那就不好办了。证明身份最好的东西一是诏书二是印章,现在立自己为帝旳诏书在枢密院存档,怕是拿不出来,那就只能用印章。

  费了好半天劲周荣才在书房的一个匣子里找出了自己的玉质印章,只见这枚印章以白玉雕琢,上雕螭龙,玉质莹润螭龙威严传神。有了这个东西就不怕证明身份,到时候再有大臣佐证,自然万无一失。周荣又翻出一枚三联玉璧,那枚玉璧是由三枚玉诀组成,合成一块完整的玉璧,上雕九龙献瑞。这个东西正好用作信物,每人拿一部分,到时候通信的时候以此为信物,即使自己不亲自到场也可以看信物行事。他马上动手,用锥子挑开中央连接的金丝,将三枚玉诀收好。

  一切准备就绪,准备第二天出发。

  周荣几乎一夜没睡,这个计划也着实的冒险,倘若不慎,自己将湮灭于江湖。即使从回朝堂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若是坐以待毙就没有任何的把握。用一句自己世界的话来讲就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

  清晨,紫禁城城门內一队人马整齐树立,人马的后面是九架华丽的马车,车上全部装着聘礼。

  周荣在王宝儿的陪同下从西华宫,来到紫禁城的城门。兵校的统领见到周荣驾到,赶忙带头跪倒磕头道:“臣给万岁请安。”

  周荣一摆手,说道:“众爱卿免礼。”然后道:“走吧,我们出发!”

  兵校统领支吾一声,道:“陛下,此次同行的还有大太监总管马忠孝,他还没来…….”

  周荣道:“那好,等他一会。”

  等了好一会,马忠孝领了一帮小太监才从东宫慢慢的走了过来,一眼撇到周荣在场,马上装作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装作气喘吁吁的说:“老奴年纪大了,竟然让陛下等老奴,罪过罪过,请陛下恕罪。”

  周荣倪了他一眼,道:“无妨,马总管如此大的年岁还为朕的婚事奔波,朕应该感激才对。”说罢,回头道:“出发吧。”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