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 桃花院

  桃花书院书,天下最

  院长刘国顺,爱书生

  梦读书院里,魂犹存

  阎王手里抢院长

  我们爬上山坳,孟哥对我说下了这道山坳,就是桃花院了。我向下一看,桃花江从桃花院前缓缓流过,码头上有船停泊。村子算大,二百多户人家,面江而建,背靠一座山坡,山坡平缓而上,植被很多,郁郁葱葱,山腰以下全是桃花盛开,院子就在桃花林里。

  我们来到村口,看见人们欢快笑语,村里死人了,是悲伤的事情,为何一点没悲伤的样子。孟哥一问,才知道院长没死,又活过来了,死了还能活过来啊?是否有神仙救治?

  “对,孟镇长你讲对了,是焦书记这位神仙救活的。不信你们快到家里看看吧!”一位大叔说,孟哥急忙拉着我的手直奔院长家,穿过一条巷道,来到院长门口,一家人正在吃饭呢。孟哥激动地喊道:“院长我们来了,我们来看你,院长好着,我们太高兴了。”

  “孟镇长,欢迎,欢迎你来看我,快入席吃饭。”孟哥把我介绍给了院长一家。“欢迎远方的客人也来看我,欢迎你,到我家做客”!一家人十分友好,院长乐呵呵地招呼我们入席,叫家人添菜拿酒,院长声音十分宏亮,精神很好,满脸笑容,没有一点病态迹象。双目炯炯有神,充满着对人的慈祥,对生活的热爱。我和孟哥坐在院长的身边,院长给孟哥劝酒,给我夹菜道:“年轻人多吃点,这样才身体好,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生活,更有焦书记这么好的官,像你这样年轻人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院长的话语十分温和,对我充满着期盼,流露出亲切感。

  “院长,听乡亲们说,是焦书记把你从阎王那里要回来的,他有这么大的神通?”院长含笑道:“你问我家人吧,当时我好像在什么地方,隐隐约约,听到焦书记正在为我和谁申辩呢。”

  家人对我们说:“昨天下午,焦书记赶到我家里后,喊了几声已死去的院长,趴在院长身上悲伤地哭了起来,声泪俱下,如泣如诉,全屋人伤心至致,哭声一片。焦书记的头一直伏在院長身上,没听见声音了,我走近一看,焦书记竟然睡着了,可是口里念念有词,我们都知道焦书记为工作太累,睡着了也好,就让他多睡一会,我吩咐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院长接着说:“我好像被人关在一间地下室,门口有一个人守着我,長相丑陋,凶恶,有时,斜视我两眼,一天来,不给我饭吃,不给水喝,饥渴交加,几乎撑不下去了,当时,从外面闯进一人,对着隔壁那个人大声喊道:“还我院长,还我院长,他何罪之有?你抓他?你是否抓错了人?那人道:“原来是焦书记,你这么繁忙,还来管这事?又管百姓生,又管百姓死,焦书记,你真是父母官,

  我没有抓错人,这个院长近一百岁了,还在日夜不停的工作,你忍心吗?我是好心接他来休息的,你焦书记不是爱民如子吗?”

  焦书记道:“你们把院长关一天多了,不给吃喝,这是你的好心吗?”

  “这真是对不住,是我手下办事不力,我也刚从外面回来,才听说,马上叫人拿吃喝的来,请焦书记原谅。?”

  焦书记道:“对,你只是听说,我不怪你,你一定不知道这个院长的可怜身世吧?今天我就给你讲讲.这个院长,他是西汉刘邦皇帝一百二十代子孙,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名叫刘国顺,三岁时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六岁那年,给人放牛,不慎一只牛丢失,被打得死去活来,被人赶出家门,母亲也逼死了。”

  一个寒冬腊月,桃花书院前院长从书院回家,看到自己大门口角落里,两只大黄狗依偎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小孩衣服破烂不堪,瘦骨如柴,脚手冻得赤红。头发如绳条,瘦小的脸蛋如花猫一般,全身发抖。院长止不住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声叹息,急忙把小孩抱回家,把孩子一番梳理后,一问来由,院长一家人对小孩十分同情,又和自己同姓,都是刘家子孙,更加怜悯,视他为己出,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小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聪明,活泼,乖巧,听话,懂事。院长天天带他到书院去,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他学会了游泳,而且水性极好,可以在水下半小时。他也十分勤快,书院的活儿都抢着干,书院读书人很多,他给读书人摆好凳子、椅子、桌子;摆的整整齐齐的,院长十分高兴。那个想借书没有时间来拿,只要院长答应,他马上给人送去;借书的人没时间还书,他又主动去拿回来,书院下班时,他又把一天看过的书,有的折角皱边的,他又把书抚平整。他嘴很甜,每当看书人陆续离去,他只要有时间都会送人出门,爷爷、伯伯、叔叔、哥哥、姐姐你们慢走,欢迎下次再来。深得看书人十分喜爱,夸奖。

  他一天天地长大,院长在书院里也省了许多力,少费许多心。哪些书放到哪个位置,那一排上下左右,院长只要指点一下,他都准确无误地摆好。有时院长出门去了,回来一看书的收借记录,他都记录清清楚楚,图书收拾得有条有序。

  十五岁那年,院长给他二百两银子去一个地方收藏书,他走到一个正在修大桥的江边,有二三十人正喊天喊地大哭,一问得知修桥差点钱,一望桥只差一米之遥就可以连接上了。?“为何不问官府要呢?”他问道。

  “官府说修桥的钱全部用完了,说是我们的工头贪了。工头人也跑了,官府要我们必须按期限完成,说皇上某天要来观赏,官府不肯再拨钱,把全部责任压推到我们身上,若完不成,我们全部会被处死。”有人回答说。

  “修好桥还要多少钱?”

  “我们算了下,差不多要二百两银子。”一个年长的老者答道。他犹豫了一下,二百两银子能救这么多人的性命,我身上有银子,可银子又不是我的,眼前这些青壮汉子为了银子哭的死去活来,他们的哭为了自己的生命,更为了自己的家人,三十多条人命,就是三十多户人家都要遭殃,他也不想这么多了,马上把身上的钱全部捐给了修桥的人了,修桥的人对小孩千恩万谢。

  他只有空手返回,当小孩走到一个小溪边,突然山洪爆发,小溪岸上一窝蚂蚁被冲下水,成千上万只蚂蚁拼命游往溪岸。他心想蚂蚁也是生命,成千上万条生命,小孩寻来许多树枝伸向溪水里,水中的蚂蚁大部分爬上了树枝回到了岸上。他两手空空地回到书院,向院长阐明情况,准备接受惩罚,谁知院长还夸奖他有仁爱之心,更加看好他,欣赏他。时常教育他多做善事,施仁慈之心,利己利民,好人有好报,既使人不领情,天看到。

  十八岁那年,院长送他去当兵,参加了许多战斗,立下了许多功。抗战时,他带领一个连撤退到桃花院,凭借有利地形和三千多鬼子打了一天一夜,最后他一个人掩护几十个战友和乡亲们转移到双乳峰。他一心要保护书院,书院的书太多根本来不及转移,若被鬼子发现书院就完了,他突然看到书院洞口上,有一块上千斤的大石块,平时没有人注意到。他急中生智,不知从哪儿来的神力,硬生生地把那岩石挡在洞口,恰好洞口被拦得天衣无缝。敌人进院了,他机智地向鬼子开了几枪引向他处,弹尽时,敌人看到他只是一个人,拼命追赶要抓活的。前后无退路他跳下桃花江,又参加了双乳峰的战斗。后来又归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无数次战斗,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可他一点没有受伤,因为他是好人,天保佑。

  他的战友都说:“子弹都怕他”。”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回到桃花院,他这样继承了院长的职务,他娶妻生子,妻子是个贤妻良母,家庭和睦相处,十分恩爱,夫妻相敬如宾。

  他任院长后,书院读书人越来越多,有的请他,讲他打仗的故事,他很乐意给大家讲他的事情。叙述能力很好,每一场战斗的地址,时间,双方的人数对比。双方指挥官是谁,战斗结果如何都表达得十分清楚,讲百团大战,讲淮海战役,讲解放南京,有的连书也不看了,都围拢来听他讲故事,大家聚精会神地听,听得津津有味。全院的乡亲们知道了他很会讲故事,只要有空也都来听故事,他也不厌其烦地给乡亲们讲,使乡亲们十分拥戴他。

  他十分喜欢读书人,读书人越多越高兴。他说:“读书知礼,促使社会和谐,促使社会发展进步。我们要人人有文化,有文化的社会,有文化的国家,文化的天下,文化的地球,创造和谐的世界,和谐的地球。”故事可说是讲完了,这就是我们院长刘国顺的故事。

  接着是焦书记和那个人的对话。焦书记道:“这样的院长好吗?”那人道:“天下好人。”“为何抓他?”“归我管,

  “阳寿已尽?”

  “有何凭证?”

  凭证吗?也像你们人间判案讲证据,你院长一生就是犯太岁,又有剑锋伏尸等诸凶星缠身,本来该二十几岁尽阳寿。因有捐银修桥之功,及其他善事,给他增寿七十岁,总共能活一百岁。你知道吗?他在战争中,他穿梭枪林弹雨中,子弹连皮都没伤他一点,真的是子弹怕他吗?战争年底给他留下的病症,心脏血管及多种疾病缠身,有时疼得满地打滚,一米八的个子蜷缩在地下像一个孩子似得,令人多可怜,多心疼。我看了都心疼不已,可怜他。不能让他在人间这样受罪,我命手下把他接下来,到这里好好“休息。”

  “你开始讲院长的行善可以增加阳寿,我认可你,他的行善之事就这么点?肯定有漏记的。”

  “没记错,如果没记的,你指出来,我再定夺。”

  “他人生最大的一件功劳,善事,你们都恰恰没记上,这一件善事,是保护天下人们精神食粮,抗战时,他一个人和鬼子周旋在桃花书院,命在凶险中,凭一人之力保护了桃花书院,你知道吗?桃花书院是我县甚至是我省最大的书院,书院里共有上下五千年以来各种最古老的书,最全面的,最丰富的书籍。天下没有的资料,书院里皆有,天下没有的可以说这里都有。你想他如果只为自己活命而弃书院不顾,一旦被鬼子毁了或抢了。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书不但是我们这里子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天下人们的。第二件,他任院长以来,他从读书人中发现一个少年,天天晚上十点钟来书院看书,下班了,书院人全走完了,他可是进入了如痴如醉的程度。院长不忍心叫他,只有让他看下去,院长知他身处众多读书人中,他旁若无人,心在书中,不声不响看了一本又一本,抄抄写写的一直到天亮。院长得知少年家里穷,父母没有读过书,但很支持他看书学文化,白天干活只好晚上来看。院长十分同情少年,和家人商量把少年寄居在书院里,一住就是四年。有一天少年告诉院长,家里变故,要回去料理父母,下跪给院长,道别感谢养育之恩。听说少年父母去世后,他隐居在一个地方正在酝酿写一部“书”。关于了断人间恩怨的奇书,将会震惊天下。请问,这两件事该记吗?”

  “该记!该记!”

  “这两件事加起来给院长二百岁不止吗,增加多少岁,你我说了不算,我还要依据他的这两件功劳的影响力来推算,也许三百岁有余呢?焦书记,对不起,这是我工作上的失误。”

  “对了,我还要提醒你们这些做官的,今后工作要认真点,不管好人或坏人,是官是民,不论为社会行善积德的,或是殃民作恶的,都要把是非功过认认真真地,清清楚楚地,准确无误地记下来。让一个人来去,都得到心服口服,谁也不怨,谁也不恨。”

  “多谢焦书记指点,我们今后工作一定认真,难为焦书记在百忙之中,为百姓劳苦奔波,你就把院长带回去吧。”

  “谢谢你明理、明智。你是一个很明事理的官。”也是难得的官”。

  “有你万民敬仰的焦书记夸奖,我受宠若惊了,今后学你焦书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好,我把院长带回去,他的家人还正在盼望他。”

  那人挥手道:“把刘国顺交给焦书记带回去。”只见焦书记来到关我的门口,迫不及待的拉着我的手。

  院长家人说:“当时我们在守在焦书记旁边,只见焦书记握着院长的手站了起来,惊喜的是院长也睁开了眼睛随着坐了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喊了一声我要喝水,我要吃饭。全家人惊得喜从天降,一看院长坐了起来,叫着要喝水吃饭,高兴得很。全场的人都惊呆了,焦书记紧紧地抱着院长道。

  “我的好院长,你终于回来了!

  你院长好好休息,再活二百年没有问题,有时间,我再来看你。”就这样焦书记马不停蹄地赶回县委去了”。

  刘邦后人建书院

  我听得如痴如醉,真是奇人奇事,感叹不巳。饭后,院长对我说:“年轻人,你到我们书院去看看吧?我和孟镇长聊聊。”吩咐他的三女儿刘洪英带我去。

  刘洪英一路给我介绍道:“今天书院有我两个姐姐值班,我爸对我们很关爱。我爸和妈是一对恩爱夫妻,从我懂事以来,从来没见过他们吵嘴,两个人相敬如宾,院里的人夸我爸妈是天下最好的夫妻,你看书院就在江边,踏着这个石板路走完就到了。”还不用几分钟,就到书院门口,山洞全被桃花掩映,若不走近仔细看,根本不注意到这里存在一个山洞,洞口上面写着“桃花书院”,两边对联是:

  桃花山洞,洞洞藏满书;洞洞里面藏尽奇书古籍

  桃花书院,人人来看书;人人心中装着知识海洋

  刘洪英对我说:“这些对联不是人工笔墨而成,是桃花天然造就,我走近一看,心中感慨真是神奇啊!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味。我走进洞中,刘洪英把我做了介绍,两个姐姐十分友好,“欢迎客人来书院”。书院里读者很多,但鸦雀无声。刘洪英道:“我带你到处看看吧!”

  “不用,你和姐姐先聊吧!我随便看看就行,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你。”我巡视了一圈,洞呈四方形,洞底平整而干燥,洞顶奇石错乱,四壁也凹凸不齐,惊异的是洞顶岩缝和四壁的岩缝里还长着桃树,花开的正艳。洞里散发着阵阵香味。更惊奇的是四壁每隔十多米有一个石房,约五平米大小,最尽头的岩房有洗手间,有饮水间。这时刘洪英走来给我说:“这里饮水间的水很干净,人体需要的元素有好多种,是焦书记带来专家验过的,这里的水随季节而变,冬暖夏冰,放心喝,没问题的。”

  我环视了藏书的布局,十分得体,四通八达,四周摆着读者用的书桌,四壁上还挂着读者可随时用的纸笔,再看书架上都有标识,按朝代分类各种书籍,标明的一目了然,书架上一尘不染。“怎么样,我再带你上二楼看看吧?”我们拾阶而上,二楼和一楼大小一样,景观一样,布局一样。不一样的是书籍更多,读者更多些。进了一个石门,穿过一个巷道,是一厨房,隔壁是一就餐室。刘洪英介绍道:“这专门供读者就餐的。”走到厨房一看,刚好有几个做好的菜,鸡鸭鱼肉,热气腾腾的,色香味俱全。诱得我垂涎,几个服务员正忙绿着。

  “这里用餐多少钱?”

  “一元一份。”

  “这里读书还收钱吗?”

  “以前收,自从焦书记上任以来就免收了。”焦书记说:鼓励人们多看书,让人知礼,扫除愚昧,读书不但是个人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兴旺繁荣就是读书,学文化。”焦书记还特地规定:“若是远方的读者,可以在此吃住免费。”你来看,又拾级而上,三楼有许多间小房,床铺干净整齐。你来看,隔壁曾是焦书记住的房间,那天晚上看书到通宵,当他走出书院门口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机会有时间宁愿在书海里休眠。”

  “焦书记如此喜欢读书?”

  “焦书记一生都在艰苦中渡过,小时候读了一点书,稍大一点被鬼子抓去下煤矿挖煤,在九死一生中逃了出来。后来参加革命,忠于党,党分配哪里,他就在那里兢兢业业地工作,走群众走线,他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崇尚文化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他一下乡只要顺路都要来到书院看书,他看书很入迷,有时也忘记吃饭。看着这么多书发出感叹,这都是天下人们的精神食粮,力量的源泉。这里藏着威力无穷的原子弹,经常嘱咐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这座宝库,让天下的人们都来享用,发掘”。

  “这座宝库有多少书籍?”

  “据统计,有百多万本。”

  “这个地方哪来这么的书?真是奇了。”

  “对,这里就有一个关于书的奇事。”

  东汉末年,战乱多发,刘邦的孙子被叛军四处追杀。有一天他带领几个侍卫逃到这里,困倦在被乱草石堆掩藏的洞口。就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里竟然有一个山洞,正想离开时,突然探子来报,叛军有一千多人正向此杀来,他和侍卫十分慌乱,无处可逃,只有拼死一战,他正想挥刀冲杀出去,他的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身子向后一趟,两手一抓,一根树枝被抓住,用力过猛被扯断了,向后一看,发现后面有一洞。他大喜过望,令侍卫爬了进去,又恢复原状。刚躲好,只听外面杀声震天,随之有人来到洞外,幸好没被发现。谢天谢地得此洞保护,他躲过了一劫。他在这洞里躲了三天,他发现这洞十分特别,当时正处梅雨季节,外面房子都潮湿发霉,洞里竟然十分干燥,凉风习习,直叹是个好地方。将来有时机一定为我所用,他回去,再也不参入战争,深居简出,从此看书度日,他看到书上记载着祖宗刘邦是一字不识的街上混混,经常欺负读书人,看到读书人就来气,是一个胸无点墨的皇帝。他发誓不光自己要读书,而且要世代子孙发奋读书,多读书,读尽天下书。来弥补祖先看不起读书人的过错,教育子孙更要善待读书人。从此后,他爱书如命,他看过的书不皱角,不皱边,像新书一样,后来又迷上了收藏书。

  有一天到图书馆看书,管图书的人也是自家人,都是祖先的子孙,许久以来两人关系甚好,都有爱书,藏书的嗜好。两个又聊起战争带来许多灾难,千万不能像秦始皇一样残暴。在谈到秦始皇焚书坑儒问题时,他们两颗心不禁一跳,如果有一天把图书焚了那多可惜。两个越谈心中越害怕。两个急的围着图书团团转,不知怎么办好。最后两个商量把最重要的书籍作一个记录,找个地方藏起来。东汉王朝即将灭亡时,有一天桃花江上游飘来几十只船,靠在今天的桃花书院的码头上,大包小包的往洞里搬,整整地搬了三天,三夜。

  从此刘邦的两个子孙也留了下来,经过上千年的管理收藏,今天的藏书规模可以说天下第一,每一位院长上任都有前任院长的嘱咐:“爱书藏书,管好藏书,收尽天下奇书,唯我院所有。”

  说起收藏书,焦书记大力支持,也费尽心思。有一天,好几个乡亲们送来书,问后得知说是焦书记要他们送来的,说我们看过的书放在家里做摆设,不如放到书院,和书院交换看,让读者都可以看到自己没有读过的书。书的主人何时想拿回去,也可以随意,四邻八乡的乡亲们陆续送了好几个月,都说是焦书记的意思,焦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样的去做,我们高兴,我们放心。

  我和刘洪英下到底楼,院长和孟哥走了进来,孟哥说是向我告别的,我才反应过来,看到了书,却忘记自我,我也该赶路了。院长道:“客人,都快下午了,不是赶路的时候,留一晚吧!明日再起程”孟哥也附和道。我答应了,说实话,掉进书海里是难以自拔,我找了几本书,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坐下来,看书随心情而定,我翻了几本屈原的书。“世人皆醉,唯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的“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为《史记》而活,他的《史记》和《报任安书》无论在中国或世界文学史上都是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的生死如何,下落是个谜。

  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身世何以这么凄凉,谁之过?谁之错?他的名字和《史记》在天下是永放光芒,永垂不朽。又翻了元代学者许名奎的《劝忍百箴》,,又翻了明代洪应明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菜根潭》里面有这样的警句。天地一团和气,人心常驻喜事,处世让一步,待人宽一分。我掩卷沉思:“退一步是进一步的起点,是利人利己的根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守住你我的心田,就守住了你我纯洁无暇的灵魂。在你我的美好的未来,在你我的人生路上能留下坚实的脚印,在你我人生的长河里也能绽起朵朵浪花。在世人的眼前,你我都会展观一片春光明媚的亮丽的风景,得到世人的信服,赞叹,敬仰。”

  人生的路上,有阳光,有风雨,有一马平川,有坎坷艰辛,欲达目标靠自己毅力和坚守。欲得悠闲,须先约束,先静心,先淡泊明志,为目标为志向,先韬光养晦,苦守寒窗,从容寡欢,修养身心,再图奋起。命由己出,福由心生,先守穷庐苦斗,煎熬意志,锤炼耐力,改变命运从自身开始,有了身心的艰苦修炼,有了良好的机遇,是雄鹰可冲向蓝天,是航船可驶向理想的港湾。

  “客人,你这么喜欢看书啊!该回家吃饭了。”原来是院长夫人,她站在我对面正注视着我,一脸笑容显得对人可爱可亲,我把书放回原处。

  “你们读书人一天不读书有点失落感吧!只有书能滋润你们读书人的身心,还能裹腹充饭,可以节省粮食。”院长夫人一番风趣话,说得我们笑了起来。院长夫人告诉我,今晚是院长亲自下厨,为了款待客人你。

  “夫人,你和院长几十年来相敬如宾,不红脸,不拌嘴,相互敬重,言温语柔,可以说这是一副天下最好的养生良药。”

  “客人,是啊!他是个好人,好丈夫,我们风风雨雨几十年,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丈夫,要是这回真走了,对我来说如天塌下来一样。家里没有我,都可以,怎么能少了他呢?他没有活过来,我的魂已经不在了,随他而去了,现在好了,他回来了,我也回来了。多亏了焦书记救了我们两条命,今后我更要好好侍奉他,让他再活二百年。”

  吃饭时,院长和夫人给我劝菜。院长道:“明天客人要走了,你难得吃到我炒的菜,今晚我下厨,我炒这些菜可合客人你的胃口?”

  “院长,很好吃,而且很合我的胃口。”院长和夫人吃得很慢,大部分时间都在端详看我,我假装不察觉。我更不敢对视他们,我只有装着慢慢地吃饭,院长和夫人互递眼神,静了好一会,院长夫人终于开口了;“客人,听孟镇长说你是迷路了,一路找到这里来的是嘛?”

  “是。”“从哪里来”?“从外面来的,”

  “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多岁了。”

  院长道:“差不多,我知道你是读书人,读了多少年了?在哪里读?”

  “大概读了六七年,在家里,在梦里。”

  院长夫人道:“奇了,在梦里也可以读书?”

  院长道:“怎么不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梦有梦游,人有相似。”院长给夫人递了一个眼神,没有再问下去,真是久违的一顿饭,我吃得很香很饱。

  这天夜里,我在焦书记那间房休息,院长问我为何选择这间房。我说:“沾沾焦书记的爱民的气味吧,如果我有官运,也做焦书记这样为民的官。”

  “你做官是否,你有这份心就已经够了。”

  “是啊,清净无为,很适合我的人性。心善,人善,逍遥人间,也是我向往和追求。”你院长管理着这么大的书院,也够身心劳累,你在经营图书中,你早巳修养好了自己的心,经营好了自己的和美人性。,因为有了你这良好的人性,美好的环境,才会更好的促人奋发上进,你是天下最好的院長,你慈善的心肠温暖了天下人,天上地下被你感化!”院长端详着我,满脸笑容道:“不早了,你好好休息吧!我回去了。”我坐在床沿上,我百感交集,我年华虚度,蹉跎了岁月,人近中年,就这么一事无成,对父母无限愧疚。面对院长我也是脸上发烧。何时有阳光雪吾耻?何时有春雨润心田?何时有欢乐驱忧虑?

  我时常感叹:自己碌碌无为,不如再回到童年从头来,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放学回家帮助父母能做的事情,上山看牛砍柴。下河洗衣洗莱,少年时立下目标,珍惜时光,挑灯苦读。青年时,为志向奋力拼搏,上下求索。知难而进苦作舟,开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这才是一个人的应有的作为,多彩的生活。世人设计未来,可笑的是我设计过去和重来。人们对将来充满了憧憬,我对将来没有厚望,只有对我的过去反思着。

  我读了多年书,父母辛劳让儿心疼,我辍学了,帮父母干活回来,就看书,忙中偷闲看。晚上煤油灯下看,累倒在床上看。家里有书,家里就有希望,累了,就往家里跑,回了家,就回到了港湾,看到了希望,心里充满着欢乐,一天的疲劳在希望中消去,感到生活有乐趣,有希望,在书中感到有充实感,,在书里看到希望。看完家里的书,我从此借书看,

  借遍四邻八乡,再后来只有看字典。坐在暗淡的煤油灯下,望看看过了不知多少遍,少页缺角的泛黄的残书,沉思起来,为什么这个年代,书这么贫乏?听说县城有图书馆,对于处于偏僻山村的我,是件奢望的事。没有书看,真是百般无聊,若这样下去,浪费了年华,蹉跎了人生。我站了起来,在破旧风雨可进的小屋里来回走动着,我焕发了奇想,在几分钟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到县城去看书。传说有梦游,就是某个人在睡梦中无意中起来,朦胧中到某一个地方做了某件事,接着又回来睡觉。第二天对当天晚上自己做的事没有丝毫印象,是神游?是梦游?这个情况是有的。既然有神游,梦游;就有神灵,有梦灵。我怎样做到有神灵保佑我呢?我烧了三炷香,寄托跪拜,愿神灵附我身,给我一个好梦,带我到书山里去修炼身心。这天夜里我很快进入了梦乡,一路漂浮,有走,有飞。我到了县城的图书馆,不是下班太早,就是管理者态度不好,不是呵斥,就是被驱赶。我失望而归,我好像乘坐一只船,船上有许多人,听船上有人说,他们是去书院里看书,看书借书都是免费,我十分高兴,随着他们在一码头下了船,上了岸,走进了书院,管理者是一老者,见我们进来,十分热情道:“欢迎各位来我院看书”老者又说:“可惜你们来得太晚,快十点了,规定每天晚上十二点下班,希望你们下次早来点。”

  进了书院一看,好大的书院,好多好多的书,老者见我激动的样子,介绍道:“我是这里的院长,看到你对书高兴,我也非常欣慰,希望你天天晚上来看书,可以随时来看书,我喜欢你这样的读书的少年。”

  “谢谢院长,我一定来。”

  “儿啊!你在和谁说话?”妈妈的声音把我唤醒。一看大天亮了,我告诉了妈妈我做的梦。妈妈高兴地夸道:“好梦,好梦。儿啊,祝愿你晚上都有这样的好梦。”

  最奇怪的是,每天晚饭后有欲睡感,一上床准入睡。四年来,我天天晚上做着同一个梦,在书院里看书一直到天亮。白天回忆起来还十分清晰,记在日记里,更记在心里,四年来每天晚上做着同一个梦在书院看书,院长十分看重我,关爱我,给我饭吃,给我房住。

  回忆四年来的情景,没错,就是这条江,就是这码头,就是这个书院,就是这个院长,就是这个房间。今天身临其境(梦里的那个书院和这个书院就是同一书院)梦里的书院竟然是真的,是存在的。我的梦会变成真人真事?院长会有感应吗?不会把我认作是那个被他关心的读者吧!我现在是个落魄者,愿上天保佑,不要院长过早认出我,到时候,我会来感恩他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