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桃花镇之桃花江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起床了,认为自己是最早的,走出房门时,孟哥和孔妹早已把早点摆上了。孔妹道:“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特色,桃花饼,这是桃花豆浆,桃花稀饭。这些可以养心、养肺、更养肠胃。”听起来很新鲜的名词,吃起来口感也很好,香甜可口,十分舒服,回味悠长。

  “客人,我应该和孔妹陪你游玩,凑巧今天赶集,我是领导要管理一下镇上的工作,分不开身,请你见谅,那只有请孔妹陪你去吧!”

  “孟哥,今天赶集,的确你们做领导的有许多工作要做,若孔妹忙的话,也别去了,我自己去,也可以的。”

  “那怎么行,再忙,也应该有一个陪你去,一路上连讲话的人都没有,闭了一天嘴,那不成哑巴了,就这么定了,今天我也下一回圣旨,请孔妹大人陪你去。”

  “好,我听孟哥的,走水路还是走旱路?”

  “走水路吧!客人难得来一回,好好观赏两岸自然风光。”

  我们来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正在忙碌着,经过十字街中心,一瞬间就到了南街码头河边,停了许多船,赶集的百姓正在下货往岸上搬,个个兴高采烈,一片繁忙。拾级而下,登上一只游船,只听一声清甜的声音:“孔主任,你今天这么早到哪去啊?”

  “是孟花,今天我带这位客人去双乳峰游玩,今天是我来的最早吗?”

  “不,上上下下去了四五只了。”

  “开船吧!孟花,我们早去早回。”

  “好,开船了。”孟花一杆撑开,船如离弦的箭飞去数丈远。

  “来,孟花,先把钱收下。”

  “孔主任,你怎么开两百元,按规定只收一百五十元,今天是你孔家的人坐船,一百五十元都不能收,这是老祖宗几百年留下的规矩,定下的制度。”

  “今天是今天,不能老是扯到过去,这样下去永远扯不清楚,老祖宗的制度到现在已经不合理了,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坚决废除,我们镇长决定开一次大会,就是废除旧制度,创立新制度,合理的,合乎百姓权益的制度。我们孔家这么多人,大家坐船不开钱,这不是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吗?也败坏了孔家的声誉,今天的钱,必须收,否则,你孔姐可要生气了,看样子,你难为情,我告诉你,你孔姐今天就要废这个规矩,听话,把钱收下,孔姐才高兴。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焦书记正在酝酿开发桃花江到双乳峰的旅游景点,以后,有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你掌管桃花镇的档案,史料,希望你有空多看点,看熟,今后游人坐你船问道:姑娘,请你讲讲你们桃花镇的故事吧!你可以做到,像一个讲解员似的给游人讲故事,你又会唱歌。到那时候你的生意更加红火,大家都争坐你的船,我也会嫉妒你的”。孔姐,这是真的?我太高兴了。”“孟花,看你高兴的样子,心情好,我孔姐好久没有听到你的歌声了,今天我想听你唱歌,讲讲故事,让这位客人好好了解我们的桃花镇。”“好,我听孔姐的”。

  孟花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这是一片神奇的地,养育了多少勤劳的人民,桃花水拖翡翠,双乳峰聚黄金,这里是美酒的故乡,这里是山水的心魂,这里美酒不醉人,山水把人醉······”。来往穿梭的船只都慢了下来,船上的人们眼光都聚焦到我们的船上。有的船上欢声笑语的人们,刹时都鸦雀无声了,一群群河里的鱼儿随着船儿而游,有的欢快地从水里伸出头来,竟然有一条半斤重的鱼儿蹦出水,正好落在我的脚下,弹跳了几下,张开着嘴,望着我,我心疼地急忙地抱起鱼儿放进了河里,高兴地甩着尾巴游了去,不游多远,又马上游了回来,紧跟着我们的船前行。孟花一边划,一边对孔妹道:“孔主任,这桃花江和双乳峰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翻了桃花镇的史料。这都与你们孔祖先有渊源,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的,必须让我慢慢地讲,更需要你有耐心地听。听完后,感觉故事的结尾才精彩。讲这条河的故事,必先从桃花镇的发展史讲起,也就是说,先从你老祖先讲起。孔主任,你可能不知道我的爷爷是掌管全镇的主管,我看到镇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是白话文记载的,按推理,这个故事就是桃花镇的起源。”?

  许多年前,大年三十,天寒地冻,北风飘雪。家家炮竹声声,户户酒肉飘香。一乞丐跛脚而行,在一家门口跌倒,掙扎几下,终不能起。一仆人见之,急告主人,主人出,摸乞丐,身冷如冰,稍有气息,令仆人抬之,进屋安置。乞丐昏睡三天三夜,醒时饥渴交加,仆人以美食待之,乞丐感动流泪,要见主人,脚疼不便,主人亲自问好,乞丐叩头拜之,主人好言安之。

  问其由,乞丐含泪道:“家被洪水毁,有双亲住山洞安身,双亲差吾求于姑,姑不容我。好心姑爷暗送吾银两,返途中遭强劫,脚被伤,吾沿路讨来,今若不是恩人相救,吾命休矣。”?主人叹息,且慰之,安心在此修养。半月后,乞丐康复求速回家,主人给其银两,令仆人送之。乞丐跪拜,辞主人。

  二十年后,主人地被淹,家被烧,一无所有,沦为乞丐,携妻带子四处乞讨。一日,大年三十,北风飞雪,冰封千里,家家炮声震天,户户佳肴扑鼻。乞丐讨至一大户门口,一狗直扑乞丐,乞丐棒打之。仆人和乞丐争吵,员外闻声而出,睁看乞丐半响,然跪拜乞丐前:“恩人,快进屋里,”扶乞丐入室,乞丐云里雾里不能忆,员外终告之:“你记得二十年前被汝救活的那跋脚乞丐否,吾乃是也。有幸沾了汝的福气,双亲安康,不多久,上京中举也,汝是吾的再生父母,吾家便是汝家,安之就是”。?

  半年来,员外陪乞丐游玩散心。一段时日,员外久出来归,听仆人曰:“员外卖土地及山林,借银两出外做买卖。”乞丐心中很是不快,自悔给人添乱,数次求走,皆被留住。

  又半年,仆人告乞丐:汝明天可回家,而员外终不现,唯四仆人驾车送之,给其银两。乞丐黯然伤神,真是久病无孝子,长住无良友。不二日,乞丐至村头,遥看自家地上,有楼房高耸,气派非凡。吾地被占也,乞丐心纳闷,差点昏倒,再近之,原门外的荒坪上开成了一亩多大的荷塘,塘中荷花盛开,塘岸垂柳飘飘,门口一对大狮子威武雄壮。乞丐近了大门,突然门大开。恭候老爷回家的横幅展现在乞丐面前,一时炮声震耳,锣鼓喧天,员外领着众仆人扶乞丐入内,乞丐惊叹不已,房屋美观超前,添园林假山许多,进厅堂,厅堂上方是:

  横批:慈善人家

  上联:善做本,救苦,救难,救苍生

  下联:恩为先,为你,为他,为天下

  员外扶乞丐入座厅堂,再拜。接着把房产,田地,山林,河流;东南西北划分的地段等手续及仆人名单,银两数目,一并呈现给乞丐。乞丐接之,感慨万千,老泪纵横,深情对员外道:吾能有今天,太感激汝,太感激汝!

  员外道:心即佛,佛即心,心慈佛在身。因结果,果结因,因果结甚果。?

  从那时起,乞丐又成了当地的主人。从此慈悲为怀,行善天下,后来主人又老年得四子,主人对子宽严有加。把自己的人身苦难,经历及家训教育孩子,要乐善好施,必有好报。几年功夫,又添了许多子孙。子孙又严遵家训,为人行善,勤劳亲耕,在主人苦心经营管理下,勤劳善良的儿孙又善于经营,主人家财源广进,兴旺发达,以自己的家为中心,向东南,西北方向扩展,修了许多房子,形成了东西南北街的雏形。

  当时村子遭水淹,火烧,流落在外的百姓,只要回来,都给他们住好,吃好,让他们安居乐业,他们十分感激主人。后来有躲战乱的,逃荒的来到这里,主人都把他们收留,给他们房住,给他们地耕,鼓励他们开垦荒地,奖励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相亙关照,相互帮助,相敬相爱,团结一心,使整个镇子的百姓和睦相处,他们对主人十分敬重。

  有一年******,涌来了许多讨饭人,主人和儿孙们首先开仓放粮,一直坚持一个月,可是讨饭人越来越多,主人有点招架不住了,就和儿孙们商量留住明年的种粮,来一个倾家所有。又向百姓借粮,秋收后,借一还二,主人的这一善举使人们十分感动,大家都纷纷向灾民施救。后来灾民大部分还乡,没有饿死一人。少些人留住镇上,有的耕种,有的做起了买卖。耕种的给其地,买卖的给其店铺,愿这些难民今后都过上好日子。

  主人的行善施救,不但感动天下,也感动上苍。当主人九十岁时,身体还是很健壮,亲力亲为地管理镇上的大小之情,解决好百姓的一切困难。仅有一件事,成了主人的一块心病,使他无奈,无助,就是双乳峰下面的****潭,有水怪出没,时常伤害渔村的渔民,主人十分疼心,曾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敬过神,拜过佛,都收效甚微,这件事一直折磨着他,有点内疚,对不住百姓。

  有一天,主人到渔村看望被水怪伤害的渔民回来,乘船回到码头时,一仆人忙喊道:“码头边有两个死人,主人,你看,怎么办?”主人急下船走进一看,是两位姑娘。一位年长一点,容貌十分丑陋,一位十分年轻,主人一把脉,两姑娘均有气息,命仆人抬回家。请来名医救治,医生告知主人:“姑娘只是受了风寒,,两位姑娘气息平和,并无大碍,加以调理,很快康复”。主人谢医生,给医生银两,并重赏。

  医生道:“我怎么能收你的银两呢?你不知救了多少苍生,你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你的救济,能有我的今天吗?我住的房,开的药铺不都是你给我的吗?就是我穷其终生也难报答你。”

  “好,你不收,那么,我就把你今天的事迹,记到镇上的功劳薄上,至年终再发奖赏”于是,又命仆人去药房抓点补药,给姑娘们补补身子。二天后,主人看望姑娘道:“当时,看到你们昏倒在码头上,我很着急,今天,我看到姑娘无恙,我十分高兴,仼何人有难,到了我这个地方,就是我必须做的事情,我是这里的主人,为天下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为这里的百姓做个榜样,行善施德,是我们每个镇上的人们必须做的事”。姑娘看到主人一脸善容,一番言辞十分温和,礼周,是一位和蔼和亲,慈善的老人,得到姑娘从心底里叹服。主人告辞时对姑娘道:“姑娘如行动方便,有兴趣的话,可以在院子内任意走动,看一看,等身体完全康复,我派人陪姑娘到外面风景好的地方游玩观赏。”?

  姑娘对主人的关爱和真诚十分感动,天下有这样的好人是很少的。第二天,两姑娘观看了主人的院内园林,门前的荷塘景色。姑娘总觉得少点什么,姑娘计上心来。看到院内的仆人忙碌着,有养花的,有种菜的,有养家禽的,有打扫卫生的。他们看见姑娘的游玩,都满脸笑容地十分有礼貌地向姑娘问好,姑娘有意地问了仆人,主人待人好吗?最后得到都是一样的口气,主人对他们如同子孙,主人吃什么,他们吃什么。还说,主人家有一大间房摆满了书,还专门请了一位先生教他们读书写字,鼓励他们多学文化知识。主人家院子很大,廊回曲折,曲径通幽,几番进出,来到正屋。就是主人一家人住的房子,来到厅堂,看到厅堂的对联。

  姑娘很有兴致地念了出来,这对联是对主人为人的准则衡量,行为不但是对镇上的百姓的关爱,也是对天下的所有生灵拯救的承诺。主人做到了,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天,姑娘起了个大早,梳洗后来到大厅拜见主人,主人颇感惊奇高兴道:“两位姑娘气色好多了。”确实,年长的容貌艳丽,年轻的秀色可餐,和当初判如两人。主人阅人无数,才两三天时间变化这么快,两位姑娘的言谈举止,非同凡人。

  姑娘对主人道:“感谢你老人家救命之恩,小女子永远不忘,今日落难,无力感恩,若有发迹之日,再来图报。还有一事请求你老人家,我想到外面看看,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姑娘有雅兴,只要姑娘喜欢去哪里,你就尽兴的去游玩吧!”

  姑娘道:“我想从南码头坐船而下,畅游桃花江,进入****潭,再登双乳峰,顺便看看渔村。”主人一听,沉思半刻道:“游江可以,可千万不能入****潭,哪里相当凶险。这么多年来,我遗憾的是没有能力把****潭治理好,是我最头疼的事,请姑娘见谅。”?

  姑娘道:“主人不必担心,看风行船就是。”

  “姑娘,你们到这里来就是我的子民,出什么意外,我做为这里的主人是有责任的,请姑娘千万不要冒险。”

  “主人放心,我听你的就是。”?

  主人派了最好的船工和水性最好的女仆人,一再叮嘱仆人,要保护好两位姑娘的安全。姑娘听了主人一番热情关照的话语,更是叹服。这里有这样的主人,是百姓之大幸,百姓之大福,彻底相信天下是有这样爱民的菩萨心肠的主人。

  这时,我禁不住地打断了孟花的叙说,问道:“这两位姑娘是何许人也?”

  “孔姐,客人,这个时候你们注意听,故事的高潮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