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处死童林

  王道一在少林寺翻经台登坛讲法,盛况空前。而且,一开口,四句话,就度脱了108人开悟证道。这在整个少林寺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不过,这倒没有王道一多大功劳。一来讲的都是人家少林寺开山祖师跋陀尊者的原话,只不过情境模仿的比较像而已。二来能够开悟证道的那108人都是机缘成熟之人,碰巧由此次盛会具足了因缘而已。

  讲法完毕,众人散去。王道一信步走回禅房,五乳峰上坐着的四位神一样的人物也都飘然离去。从此,江湖上便有了“道一大法师”这号人物,而且被传得神乎其神。此次王道一被赶鸭子上架的登坛讲法也被历史定义为:少林寺翻经台一语道断百佛出世大法会。简称百佛出世大法会。

  但是历史总是很公平、很残酷。既然有人得到好处可以称王称霸,那就必然有人要付出代价,成为垫脚石,成为牺牲者。这次大法会付出的代价就是王道一可以立地成佛的前程和小和尚童林的生命。

  “为什么要处死童林,他犯了什么法?”王道一对着刚从外面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僧稠禅师大吼道。

  “破妄语戒。”僧稠禅师淡淡地说道。

  “就这?说了不该说的话就该死?”王道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乃十恶之一。”僧稠禅师正色地说道。

  “简直就是扯淡!别说妄语只是准备骗人了,就算真的骗了人,那就该死?照你这么说,那这世界上的人都该死,没有一个能活成的了!”王道一无论如何不能理解,直接发了飙。

  “道一师兄,此次法会种下的恶因实在太大,趁其尚未结成恶果之时,让童林自行了断,以谢其罪。早日偿还清楚,才能早日解脱!否则,因缘变换,日积月累,日后是何情形,实在是难以想象。”僧稠这老和尚意味深长地解释道。

  “唉!等等!此次法会怎么就种下了什么恶因了啊?有你说的那么邪乎吗?”王道一语气缓和了些,但仍是略带讽刺的问。

  “道一师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未证佛道,而妄言佛法,罪过太大!”

  “胡扯!照你这么说,没有成佛的人就都别说话了?而且,我怎么妄言佛法了?让我上去讲两句,我就上去讲两句,我说我说的是佛法了吗?”王道一都快被气糊涂了,情急之下,又忘了要先去“我”字,再破“我执”,一连说了五个我。

  “佛法非是禁品,人人皆可说而论之。但是交流则可,传法则不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艰难弘法四十九年,寂灭之时仍对众人吩说,其未尝说过一句佛法。何也?只因四十九年所说之法,皆是应机、因人而说。不可一概而论。”‘僧稠那老和尚也有点激动了,振振有词地说道。

  王道一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啊!人家成佛了,所以能够一眼看出听法的是些什么人,所以才什么人听就说什么法。自己完全就是模仿秀,狗屁不懂,还去装逼。但他还是想据理力争,又接着说道:“那我说的都是跋陀尊者说的原话啊!而且,他们不是说,也有那闻言开悟证道的吗?”

  “非若如此,恐怕师兄此时早已不在此地了!”

  “那在哪?”

  “地狱!”

  尽管不是太相信,但王道一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之前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因果,就是现在也不是太懂,但是已经知道害怕了,这就是可造之材。这也正是僧稠老和尚苦口婆心半天,想达到的效果。

  “那——,那法是我讲的,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去死,而是让童林,童林……”王道一结结巴巴地说不下去了。

  “师兄此次讲法问题不大。一是所说非虚。二是并非己悟。三则心无恶意。问题就出在那听法者身上。听法者信佛则听您是在说法,不信佛则只觉你在扯淡,你在装逼。从而生起那毁佛谤佛之心,这个业可都是因你而起的呀!”这老和尚居然也用起了王道一经常说的“扯淡”和“装逼”,这让王道一很是不好意思。把人家高僧都带坏了。

  王道一略微有些明白了。原来,这次能来这么多人听法,全是因为小和尚童林的一番好心。童林昨天在院中听到自己和僧稠禅师的对话,知道了自己是见过跋陀尊者的最后一人。又见自己身穿尊者衲衣,以为自己继承了跋陀的衣钵,就妄加推测,并到处鼓动僧侣,说自己是跋陀尊者的最后传人,目的就是想聚拢更多的人来请求自己登坛讲法,开示佛法大义。结果,他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场面失控,来的人太多,惹的祸也不小。

  “那,那就没有其他的办法能够弥补?”王道一还是觉得,不能就因为怕那什么报应就先去死了吧!

  “道一师兄,因果轮回,不是儿戏。所谓自作自受,旁人也是无能为力啊!”这老和尚一口一个道一师兄,搞得王道一很不自在。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跋陀尊者并没有收自己为徒,而且跋陀尊者也是喊道一师兄。也许师兄只是一种尊称吧,王道一心中暗想。

  “那……那……”王道一还想说,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没等他“那”出来,那边童木、童森已经跑过来了。报告寺主僧稠禅师,童林已经在翻经台上以血洗罪了!

  “什——么?自己把自己……这是什么佛门?不是说杀生害命都罪大恶极吗?平时行路恐伤蝼蚁命,飞蛾扑火纱罩灯的和尚们,怎么能够杀自己?”王道一虽然知道童林确实犯了错,但真逼得人家因为几句话就自杀。这,这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道一师兄,修行之人,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身、口、意三业的侵蚀。童林之去,自有他的因缘。”这老和尚比他师父跋陀还师父,总是说的王道一无话可说。

  不过,王道一还是耿耿于怀小和尚童林的死,无法忘记。他甚至怀疑,现代少林寺甘露台(之前叫翻经台)上的那两棵死而不枯的参天大树会不会就是童林屈死的冤魂所化。

  这真是:翻经台上,童林命丧。因果账里,此消彼长。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