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 蔡第邕

  ?风平浪静。

  ??不知为何,孔融为何今日并没有走入官吏无数的司徒府衙,只是呆坐在檐下台阶,身后站着侄子孔藏和不明就里的大管家孔器,孔融自顾自轻声嘀嘀咕咕。

  ??这两人听不真切,当然也猜不出这位司徒府的小官吏正在长吁短叹。

  ??骠马出鲁国,先是颍川拜访荀家,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态度如何恭谦,荀家三子愣是对自己没半分兴趣,特别是大才荀彧,言语中不改距离感,更别说是家主荀绲了,唯一能称道的就是临别前晚的那三个问题,欣慰的是荀绲三子荀衍的送别,也算是个善缘吧。

  ??后来入了洛阳上级杨赐对自己没什么好感,连带着儿子,身为京兆尹的杨彪也一样,长史袁厉有种萍水相逢的感觉,更别提想去引起弘农袁家的注意了。

  ??接下来,前几天的虎贲将军王越,孔融也没多存结交的心情,只是洛阳赞誉颇多,可也因为司徒杨赐的缘故,缘分浅得似有似无,幸亏徒弟史阿还对孔融的态度心存几分感激。

  ??总之这个春月,让孔融有种无力的感觉,起初还对自己的孔家身份持了几分自信,接连的挫折,实在让孔融心中五味杂陈。

  ??叹息又叹息。

  ??二人等了半天,也没能等到孔融还魂,颇为不耐烦,侄子孔藏如今执弟子礼不敢出声,还是不太讲礼的孔器出生说到,“少爷,您今天怎么不去司徒府了,您这是旷工,到了到底没了俸禄,这孔府都得跟着您饿肚子呢,这孔器是个下人饿几顿可无妨,可小少爷怎么能饿得?”孔器想到的,就是跟钱沾边,一旁的孔藏不禁翻了个白眼。

  ??孔融一震,是啊,没了钱连人都养不活,临近乱世,没钱没地位,谈何生存。

  ??在两人惊异的目光中,孔融支身往司徒府而去。

  ??位于洛阳都城耗门内的司徒府最近算是迎来了近年来最热闹的一段时间,先是司徒之位频繁更换,也不知这杨家司徒还能呆在门多久,接着是品秩与九卿同列的虎贲将军王越来访,最终不欢而散,还有就是今天,六百石的议郎大人蔡邕亲自到访。

  ??议郎这官是不大的,尚且不比洛阳剑神王越,但为什么会被位高权重,一门两父子秩千石的杨赐父子迎接呢?

  ??就连孔融见了,也不得不恭敬的称呼一声“先生”。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蔡邕就是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不仅文学、书法出众,还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关键是这相貌也是一等一的倾少女心,只是如今年纪大了,对上少妇,胜算应该还是蛮大的。

  ??蔡邕在士林非常闻名,孔融也多次听人赞誉。

  ??前些年受帝命在东关校书,杨彪也因此与蔡邕熟识。

  ??孔融没见过蔡邕,当然不认识,不过单看杨家父子的架势,就知道此人不一般。

  ???远远的,杨赐就瞥见了孔融,倒也没把孔融迟来一事放在心上,与蔡邕寒暄一番,就像许久不见的朋友一般,拉着手就进去了,与对待王越的态度,判若两人。

  ??孔融亦步亦趋,才踏近中门,看门的陈豹十分有眼力价的迎上来,“孔大人,方才那人便是议郎蔡邕大人。”

  ??孔融愣了一下,蔡邕,前世只听闻过他的女儿蔡文姬,是个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生颠沛,嫁三夫,第一任孔融没什么印象,但以蔡家的背景,应该是个不亚于蔡家的名门世家子弟,第二任也只知道是匈奴人,究竟姓啥名谁,孔融还真不清楚,第三任就更不用提了,至于蔡邕本人,今世算是真的如雷贯耳。

  ??看在陈豹真有些本事的份上,孔融还是带礼的微笑感谢,陈豹会心一笑,站回原处。

  ??等孔融入了府门的时候,蔡邕等人在前厅中已经坐定,杨赐看到孔融,招了招手,想是同为世族,难免要介绍一番,孔融恭敬的朝司徒杨赐走去,蔡邕见状,停下话语,一张俊逸的面庞映入孔融的眼中。

  ??不曾想蔡邕看着这么年轻,文人雅士多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果然不差。

  ??杨赐笑着对孔融介绍到,“文举,这是朝中的议郎蔡邕蔡大人,受帝命来京东观校书,前段日子听闻你孔文举的大名,特地来我司徒府找你的。”

  ??因为已经由陈豹透过底了,孔融也没多少惊异,十分恭敬的说,“融才学不显,,就这几两的才学水准还不够自己掂量的,那敢言什么大名,司徒大人莫要取笑文举。”嘴角露出笑意,算是谢过杨赐,又转头对坐在面前的蔡邕说到,“融久闻蔡议郎的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实在是融之福。”

  ??蔡邕本就是爱笑之人,听孔融半拍半不拍的马屁说到,“我与你三兄是旧交,他当年年轻时,游学州郡,我们曾在我老家陈留有过同窗之谊。”

  ??同窗之谊,不曾想这个便宜老哥还和蔡邕有过共同求学的友谊,那孔家和蔡家也算是故交,孔融便对蔡邕又多出了几分晚辈对长辈的好感。

  ??蔡邕年少就好学,跟从老师胡广,胡广也是前几年才去世,当时作为孔家家主的孔晨也有舟车前去南郡吊唁。

  ??胡广位及三公,在党人领袖陈蕃遇害后,担任太傅,位在三公之上,只是东汉太傅不常设,所以胡广能做上太傅,也能说明他自身的能力,陈蕃何人?三君之一,受士林推崇,胡广既然能代替他做太傅,本身就是证明他实力的有力证据,谥号文恭,其追赠及葬礼规格,为东汉中兴以来堪称人臣之最。

  ??能跟从这样的老师,别说蔡邕如何背景雄厚了,孔融觉得跟这个等级的人牵扯都是一件可以拿出来可以作为炫耀的事。

  ??孔融万分惊讶,只知道三兄孔昱还比较厉害,没想到竟然人脉竟然能涉及胡广,倒抽一口冷气之余,还不忘对蔡邕执弟子礼。

  ??蔡邕也十分随和,摇头笑到,“文举,既然我与你兄长是同窗,你也算我半个弟弟,不用如此紧张。”

  ??文人客套只是嘴上说说,孔融不敢真的把蔡邕当兄长来对待,更何况,在那个便宜老哥面前,自己也不敢有丝毫跨越礼的行为,兄亲弟恭,只在书上才会有。

  ??孔融闻言,稍稍直起身子,没敢多余动作,杨赐也跟着微微一笑。过犹不及,孔融才微微坐定,正襟危坐的样子让京兆尹杨彪大人哭笑不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