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水调歌头惊天子

  唰!

  天子一言,满朝文武齐刷刷地看向了赵海,就连左相杨国忠也不例外。

  当得知李默被人告了御状的时候,杨国忠心中第一反应就是周家三女的克夫命来了,这不刚成亲就摊上了这种大事,

  幸好之前退了亲,不然惹上事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家儿子。

  此时,完全是一副看热闹的态度。

  “成了!”

  跪在大殿之中的姜云逸和李朝威不禁期待起了赵海的答案。

  “启禀陛下....那西游释厄传并不是臣所作。”

  然而下一刻随着赵海的声音响起,姜云逸和李朝威瞬间愣在当场,久久没能回神。

  不是他所作?

  这怎么可能!

  自己收到的消息明明是赵海所作,为什么会这样....

  “哦?不是你所作?”

  李隆基淡淡开口再问。

  身为天子,这种事无论是哪种结果他都不会有太大意外。

  “启禀陛下,的确不是微臣所作。”

  “陛下....不可能....李默根本没有那样的才情,西游释厄传明明就是赵海所作,他现在矢口否认肯定是得了好处....”

  回神,姜云逸和李朝威急了,磕头如捣蒜般再也顾不得其他。

  他们告御状的底气就在于赵海,一旦底气没了不但有可能告不倒李默,二人还有可能背上诬告朝廷命官的罪名。

  “是这般吗?你之前可是李默书社之中的抄书先生?”

  李隆基一瞥赵海,并没有理会二人。

  “启禀陛下,微臣之前的确在默然书社做过事,和李默也确有矛盾,但微臣可以保证西游释厄传是李默所作。”

  赵海一如既往地坚定。

  上殿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

  这次就一个目的,要让姜云逸和李朝威知道自家主公根本不是他们两个小虾米能惹得起的。

  “好!朕已知晓,传李默、周远!”

  李隆基略作沉思,道。

  “传...李默...周远....”

  高力士的声音穿透力极强,不出所料应该也是一位武者且品级不低。

  约莫过了片刻,

  周远和李默进入金銮殿,行了君臣之礼这才起身。

  “启禀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令一众大臣颇为意外的是,未等天子开口,礼部侍郎周远竟是再次跪在了地上。

  “哦?你有何事要奏?”

  “启禀陛下,在这之前这李默与周雨柔已被逐出周府,眼下与周府并无干系,若那西游释厄传真的不是李默所作微臣愿领失察之罪,同时恳请陛下治李默欺君大罪!”

  周远低沉开口,并没有看旁边的李默。

  他也不知道方才赵海已经否认的事情。

  “哦?你已将李默与周雨柔逐出了周府?”

  李隆基神色微微一动,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周远。

  金銮殿上的其他大臣听罢后面不为所动但心里则是一副鄙夷之相。

  别看这周远说得好听,又是揽罪又是大义灭亲可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脱罪,姑爷和女儿说不要就不要,真没几个人能做得出来。

  “启禀陛下,却是如此。”

  “好!李默,朕且问你,那西游释厄传可是你一人所作?”

  李隆基看向李默。

  “启禀陛下,是微臣一人所作。”

  李默不卑不亢,直视李隆基。

  这是李默第一次见当今天子,其实要不是李隆基沉迷于杨玉环的美色而做了许多糊涂事的话他还算得上是一个颇有才能的贤君。

  “陛下,这不可能....李默这厮在说谎!以他的才情根本不可能做出西游释厄传。”

  姜云逸和李朝威再着急开口。

  一旁的周远亦是不屑地瞥了瞥嘴,

  他也认为这是李默在做最后的挣扎。

  “听到了没有,有人说你没有才情,这般....朕前几日在骊山之巅见那明月高悬颇有意境!你就以明月为诗眼作一首,如何?

  若是你现场能作出让众人心服口服的诗词,朕不但不会降罪与你还会重赏,可若你做不出,那就不要怪朕不讲情面。”

  方才就在李默打量着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也将李默上下打量了一番。

  其实,李隆基此刻倒是挺欣赏李默的,

  李默样貌出众,又是自己兄弟的孙子亦算是他的侄孙,李家一脉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才貌双全的后人了。若他真有才情,绝不能就此埋没。

  可惜跪在地上的姜云逸和李朝威并不知道天子此时的想法,

  若是知道,他们绝对不会选择告御状。

  原本李默默无闻不入天子法眼,这么一闹反而让李隆基关注起了这个李氏后人。

  “这倒是个好方法!”

  满殿文武亦是小声议论起来。

  一个人有没有才情靠原有的题目根本无法佐证,唯有这种临时出题方能验证。

  “临时出题?好!看你李默怎么应对。”

  姜云逸和李朝威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这下李默总应该现原型了吧,以他的能力现场作诗堪比登天,以前默然书社的那些诗词抄本他们又不是没读过,一首比一首烂。

  “以明月为题?”

  李默略作思忖,点头称是的同时脑海中立刻回忆起了地球上的那些和月亮有关的名篇大作。

  很快,一首大名鼎鼎的诗词就浮现在了眼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顿了顿,李默念出了第一句。

  咦?

  随着第一句诗念出,整个金銮殿为之一静,不少文官的脸上均是露出诧异之色,甚至就连周远也不例外。

  这句诗开篇就点了题不说还勾勒出了一副月下孤饮的场景,属实绝妙。

  如此功底,怕是那些状元郎都达不到。

  “不错,不错,后面呢?”

  龙椅之上,李隆基亦是眼前一亮。

  他也是个爱好诗词之人,自是能品出这两句的水平。

  放眼整个朝堂怕是没几人能做出,更难能可贵的是李默拿到题目之后也就思忖了片刻,试问还有谁能做到?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闻言,李默不再顿停,

  一首水调歌头被吟唱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