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74,染指

  “有两个好朋友在烤火,边烤火边说着人是人非。这时有个火星落在了一个人的棉鞋上。另外一个人看见了,偏他又是一个慢性子就说现在好事做不做的。棉鞋上落了火星的人说,伙计,听我的,现在好事做不得。哦。两人又烤了会儿火。那个火星已经将棉鞋烧着了。看见的人又问,你说现在好事到底做不做的。

  “你这人也真是的,我已经给你说了,现在好事做不得。

  “可是我还是想做。

  “你要是不听我的,将来上当了可怨不得我没有给你提醒。

  “你的棉鞋着火了。

  “你这人,为什么不早说。

  “你叫我现在好事做不得呀!”

  “你这故事有意思。”狗剩说。

  “是的,这让我想起我的义父,现在该做了多少好事呀,可是知县徐深吉却要把义父抓起来。”张名畴说到这里还有些气愤。

  “我想这恐怕也怨不得知县,其中一定有误会。”狗剩说。

  “有什么误会?就是一个昏官。”

  “那个司马铁树不是朝廷派来的,恰巧他和吸血帮有极深的渊源,也许就是这司马铁树使的坏!如果他要知县抓人,知县敢不听从吗?”狗剩分析说。

  “你说的这点倒是有道理。蛇肉已经烤熟了。”张名畴赶紧把蛇肉从火上取下来。

  两人一人拿了一截蛇肉,就像一人拿了后来才有的火腿肠,只不过是那种很粗的火腿肠。

  “要是有点作料就好了。”狗剩吃着蛇肉说。

  “这烤了吃的蛇肉虽然连盐都没有放,但还不是那种寡淡无味的,还吃的下去。”

  “实际上肉食一类的,只要不是煮了吃,都有这个特点,似乎自带盐了的。”狗剩很有经验的说。

  当年狗剩还没有被张其危收留时,四处流浪,饥一顿,饱一顿的。有时候几天没有食物,捡到一个死猫,死狗,就生堆火,把死猫死狗烤了吃。各位看官,世上最好吃的就是饥和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叫花子的时候,有一次,饿的头晕眼花,看见一个老叫花子在煮一锅粥。朱元璋讨要了一碗,吃下肚后感觉这就是天下美味。

  “请问这是什么汤?”

  “珍珠翡翠白玉汤。”老叫花子忽悠朱元璋说。

  因为这汤里有烂白菜,馊豆腐,一点大米。

  后来朱元璋坐了天下,天天美味佳肴,就吃不出感觉,突然想起珍珠翡翠白玉汤来。就昭告天下,召会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厨子。

  那个老叫花子听说了就揭了皇榜,来为朱元璋做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皇帝见这老叫花子就是给他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老头,很是高兴。

  可是当这个老叫花子把珍珠翡翠白玉汤端上来时,那股难闻的气味差点把朱元璋熏倒。

  朱元璋知道是当时的处境才有了那种感受,就问大臣们:“这珍珠翡翠白玉汤怎么样呀?”

  大臣们为了哄朱皇帝开心都说是好汤。

  “一人再赏一大碗!”朱元璋好好的把马屁精大臣们涮了一把。

  狗剩吃饱了,见手上还有点油腻,就把食指放到嘴里吮吸了下。张名畴见了忍俊不禁。

  “有什么好笑的?”狗剩嗔怪说、

  “你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所以忍不住笑了。”

  “想起了一个人?哪个?有什么好笑的?”狗剩问。

  “这个人是古代的人,是春秋时人。”

  “古代?春秋是春天和秋天的?怎么有人还是春天又是秋天的人,莫名其妙。”狗剩没有读多少书。

  “说你是文盲你也会不高兴。春秋是一个时期的名称。刚才我说的那个人就是春秋时郑国人,是郑国的一个大臣,名叫子公。这人有个缺陷,就是有只手长了六个指头。”张名畴说。

  “长六个指头的人,我见过。”

  “你不要打岔,要不我就不告诉你刚才我为什么笑了。”

  “好,好,好!我的少爷,我不打岔了。”狗剩现在也觉得无聊,听听故事也好。

  “这子公有六个指头,就经常被那些大臣同事笑话。有一次大家正在笑话他时,他就说,你们不要笑我这六个指头,它还有特异功能呢。有什么特异功能?那些大臣问。它能预示一些事情,比如它要是抖动的话,就会有异味入口。正说着,他的第六个指头颤抖了下。大臣们就说,那我们今天就要见证一下你说的灵还是不灵了。

  “正说着,有太监报告南方有一个国家给郑国公送来了一个礼物,就是南方的一种大乌龟,有两三百斤。这下大臣们都相视一笑。因为大家知道这郑国公还是一个不错的国君,有好吃的会和大臣们分享。

  “偏那郑国公又是一个好开玩笑的人,见大臣们在哪偷偷乐,就问大家笑什么?

  “有人就告诉了原委。郑国公就想开子公一个玩笑,安排御厨把大乌龟煮了和大臣们分享。可是吃的时候,大臣都有一碗,唯独子公没有。

  “子公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又是郑国的重臣,哪里受过这样的屈辱,就走到郑国公的面前,把第六根手指放进郑国公的那碗汤里,沾上了点乌龟汤后就在嘴里吮吸了一下。算是对预测有了交代。但子公从此就恨上了郑国公,后来就发动兵变,把郑国公杀了。”

  “你是说,就为了一碗汤,大臣就杀了国王?”

  “是的,这上了史书的。这子公用第六根指头沾汤,就被人们取了一个很不好的名字叫染指。”张名畴说。

  “你真有学问!”

  “我哪有什么学问,这还是当年我看那两个神仙下棋时他们聊天我听来的。”张名畴谦虚地说。

  “这子公可真是一个小人。”

  “是呀,所以人际交往时有句话叫做宁愿得罪君子,千万不要和小人结仇。”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小人。”张名畴似乎很老道地说。

  “以后我有汤时,有人看着我的汤想喝,我就应该给点他喝?是这样吗?”

  “既是这样,也不是这样。”

  “你说什么呀?”

  “我怎么就听不懂了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