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朔方节度伐叛军

  (一)

  听到消息后的李隆基如梦初醒,这才看出安禄山的险恶用心,可是为时已晚。当天晚上在华清宫也没睡好,深夜在床上翻来覆去,枕边杨玉环关心道:“三郎,怎么了?有什么心事吗?”

  李隆基焦急道:“我们明天就回长安,这华清宫是呆不了了!”杨玉环不解问道:“为什么呀,你不是说要在这过冬的?”

  李隆基苦笑道:“还过什么冬呢?朕听说你的干儿子都已经在范阳叛乱了!”杨玉环大吃一惊,裹着被子坐了起来:“啊?怎么可能,安禄山不是忠心耿耿吗?怎么会叛乱呢?皇上是不是搞错了!”

  李隆基生气道:“朕也不确定,但是不管如何,必须回!”李隆基的声音之大吓坏了杨玉环,久久不曾吭声。李隆基看见生气的杨玉环,安慰笑道:“爱妃,你别生气,朕不是冲你发火,而是被人面兽心的安禄山给气的,好了,不要生气了,来,给朕笑一个!”

  杨玉环勉强笑了出来,李隆基亦笑了:“这就对了嘛,枉费朕一向看重安禄山,让他手握重兵,身兼三镇军政大权,这下好了,翅膀硬了,敢与朕叫板了,不过朕晾他也闹不出什么动静!”

  翌日,天空灰蒙蒙的,周围一片荒凉。

  李隆基与杨玉环坐着龙撵行走在临潼回长安的路上,远远望去,浩浩汤汤,不见天际。路上尘土飞扬,士兵们个个低头不语,李隆基一路上也很少说话,只是盼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蓬莱宫的李隆基随即找来了高力士:“你速去让杨国忠来见朕!”杨国忠正在府中欣赏乐舞,不料高力士来此,见到杨国忠依旧潇洒自乐,急道:“哎呦,好我的宰相大人呀,你怎么还在这乐呢,皇上都已经着急了,赶快随小的进宫面圣。”

  杨国忠呵退了舞女:“高公公,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高力士无奈道:“小的也不知道呀,还是换衣赶快走吧。”

  来到宣正殿的杨国忠行礼道:“臣参见皇上。”李隆基速道:“不用多礼了,朕听说范阳安禄山反叛了?”杨国忠居然很是淡定:“哦,皇上说的是此事呀,臣也听说了,不过都是一些传言,至今各州县不曾上报叛乱的消息。”

  李隆基道:“也是呀,看来朕是过于担心了,但是无风不起浪,这几日朕总是睡不好,不管消息是否属实,你立刻派人去打探一番。”杨国忠领命归去。

  范阳安禄山勾结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十五万兵马,打着锄奸杨国忠的旗号,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一路南下。先锋大将高尚在营帐里坐不住了,来回踱步,思虑甚远。

  这个时候一士卒进来禀报:“启禀将军,军师来了!”高尚听此言甚为喜悦:“赶快有请!”只见来人身着紫郡长袍、高过六尺、深眼细眉、漫卷书生气息,一席傲人峻骨,给人一种神秘且又不敢接近之感,走之其旁则觉冷,离之稍远心不甘,一种好多年未曾有过的感觉,如果非要在前世找出一个相似的人来,那么此人隐隐约约中倒有些周公瑾的身姿神韵了!不待高尚开口,此人便早已抢道:“属下知道将军所忧,倘若明日安帅问起,你便如此……”

  坐在营帐中央的安禄山看着手下的部将:“依你们看,大旗我们已经高举,接下来如何才能过关斩将,直捣长安?”

  手下谋士高尚道:“依在下看,我们虽然拥军二十万,但是仅为唐军的五分之二,况且远在范阳,距离京城甚远,当应以范阳为根据,逐步蚕食周边唐军,以壮大我军力量。”

  众将皆点头,唯有严庄不敢苟同。史思明指着严庄问道:“严大人好像不太同意?”安禄山从上面走了下来:“各位将军,有什么想法随便说,我们就是来讨论行军路线。”

  严庄离开座位,来到了地图跟前,指示道:“严某认为刚才高大人之言,简直是鼠目寸光!”气得高尚身边的部将怒道:“哼!你与我主共扶安将军,政见不一实乃常事,何须辱骂吾主?”

  高尚笑了:“休得无礼,赶快退下。”严庄怒道:“你是何人,竟敢当堂指责于我,看来你是不服了,那好,今天我就让你听听什么叫高见。”众人皆侧目静听。

  严庄拿着蜡烛走到地图跟前道:“这儿是我们的老巢,这儿是唐军的都城长安,这是东京洛阳,我们都知道现在唐军的军力部署是重外轻内,当然这是吸收前朝的边患之策,但是恰恰是因为这样,我们不能直接对抗边疆的重军,而从范阳到长安虽然距离遥远,但是一路上却无重兵把守,各州县仅有兵力只够自保,何谈御敌,所以只要我们要趁此时机,一路南下,势如黄河之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

  安禄山听后,拍桌称赞:“好!说得好!我们就是要掐中他的要害,一招制敌!”史思明笑道:“严大人不愧为军中得力谋士,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一下就为我们的行军路线指明了方向!”

  孙孝哲感慨道:“这样一来,我们攻入长安的时间大大缩短,只要长安、洛阳到手,那么天下诸郡闻风而降,要不了多久整个天下都是我们的了!”

  众人哈哈大笑,得意忘形。高尚喊道:“严大人果然技高一筹,那就请安将军下令吧。”安禄山吩咐道:“众将听令,命史思明为前军副统帅,率军六万南下,直捣长安,高秀岩率领本部人马前往云中郡,抵挡郭子仪部,安庆绪与田承嗣直下邺城,待与史思明部汇合之后,全力攻打洛阳,进逼长安,本将军率主力压阵,你们都听清楚了吗?”众人异口同声回道。

  之后一个接着一个退出账外,只有高尚身边的一个下属留了下来,安禄山疑惑:“你怎么还不走呀?”

  此人回道:“将军刚才布置的非常完善,但是……”

  “但是什么?你说。”安禄山指着他的鼻子,此人冷静回答:“但是忘了一个危险的人物。”安禄山吃惊道:“是谁?”“颜真卿!”

  安禄山笑了:“此人有何虑,不就是一个被李隆基罢黜的人嘛。”

  此人走近道:“看来将军是大意了,将军把唐军实力最为强盛的朔方军郭子仪部安排了高秀岩,这本没错,但是却忽略了眼皮底下的人,颜真卿虽不得皇上重用,但是据我观察,此人忠心不二,更是有勇有谋,他如今在将军的辖区内,任平原郡守,手中虽然兵士不多,但是对将军的部署却是最先得知的,李隆基现在虽然听到了一些消息,但是仍未完全相信,可是如若颜真卿携密信入京,则李隆基便瞬间苏醒,如若颜真卿在我军出征之机背后偷袭,岂不扰我大计!望将军明察!”

  安禄山听此一席话后竟然深为折服:“你是何人?竟然有此见解?”此人挺胸扬首道:“我乃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幕僚田舍之子田寄!”安禄山大加赞赏:“哎呀,真是英雄出少年呀,没想到你竟然如此聪明,今后就不用跟着高尚了,做本将军的幕僚吧。”

  田寄高兴道:“多谢将军赏识,小人今后一定竭心尽力辅佐将军。”安禄山道:“来人,命颜真卿率平原、博平两郡兵七千驻守黄河沿岸,没有我的命令不可轻举妄动!”

  颜真卿接到安禄山的命令后,佯装服从。另一方面连夜召集李平来见,李平是司兵参军,看到焦急如火的颜真卿,问道:“不知大人连夜召集小人有何要事?”

  颜真卿长吁道:“哎,大事不妙了,安禄山已经明反了,今日接到他的命令才得知之前的传言是真的,我想皇上现在还被他蒙在鼓里呢,天下的百姓也都被他骗了,我要揭穿他,他虽然打着剪除宰相杨国忠的幌子,实则谋夺皇位,此人心机叵测呀!”

  急得李平说道:“大人赶快吩咐吧!”颜真卿拉着他的手殷切道:“你连夜把这封信送到京城,亲手交给皇上,皇上看了自然就明白了,记住了,绕道洛阳,再入长安。”李平揣着信箭步离去。颜真卿一个人在房间里嘀咕:“也不知道郭将军是否知道此事?”

  不到十天的时间,史思明部已经连克数城,到处浓烟滚滚,邻近州县纷纷献降。史思明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如今已率军攻打到博陵郡。李隆基接连听到两河诸郡相继陷落,大发雷霆:“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正在此时,下人传报:“启禀皇上,平原郡司兵参军李平来见!”

  李隆基一听,大为振奋:“赶快让他进来!”直接让李平骑马直奔宫殿门口来报,看到了颜真卿的亲笔书信后,李隆基感慨万千:“朕不知颜真卿形状如何?所为得如此!速速传召群臣上朝!”

  李隆基很早就站在含元殿上,等候着群臣到来。没过多久,众人到齐,李隆基开口说道:“各位大臣,如此紧急召你们前来,是因为边疆出了大事,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及史思明叛乱了!”

  众人一听,大为震惊,下面顿时议论纷纷。有的人不相信,有的人叹气,还有的人愤怒,李隆基问道:“如今宰相看来还是不足为虑吗?”杨国忠哑口无言,众人皆指责他。只有荣王李琬站了出来说道:“依儿臣看,现在安禄山反叛证据确凿,父皇应派军镇压,不能让其肆意为之。”

  封常清亦道:“末将同意,如今叛贼势大,我们不可不防,要知道我军大量驻守在边疆地区,而范阳正处中原地带,如若安史贼兵一路南下,那我们抵挡之兵不足,所以宜早处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