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局势变幻

  周金两国结盟,声势浩大,包括李墨在内都认为安西将要面临一场大战。只是出人意料,没想到这场预期中的大战略过了**部分,直接就步入了尾声,让已经被李墨动员起来的安西好不失望。

  不过失望归失望,李墨也不会选择在这时对周金两国中的任何一国出兵。不对大周出兵那是念在那份香火之情上,也不想给日后那些心怀不轨者找到借口。而不对大金出兵,则是眼下大金因为完颜宗望的被害局势紧张,李墨没必要带着安西去趟那趟浑水。本来就是剑拨弩张的两方,安西要是掺和进去,肯定会让大金放弃前嫌,携手对敌。李墨可没有为了大金的内部稳定而不惜做靶子的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李墨的心里,他巴不得大金的皇帝吴乞买跟大金第一权贵完颜宗弼打得流出狗脑子来,然后他再来捡便宜,才不会去关心金人的死活。

  战争,也就在这种相互提防的情况下停止。当然停止的只是安西与金国之间的战争,大周内部的战争是没有停止的。柴冲、柴构这对柴氏子孙如今算是撕破了脸,双方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在无法达成和解的前提下,那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战争,看谁能把谁干趴下。

  还是柴冲这个正统的号召力更强一些,柴构坚守了京城长达两个月,但由于之前为了让金人退兵付出了大批的钱粮,虎威军的粮草终于不济,宋江不得不护着柴构退出了京城,一路向着南方败退。

  痛打落水狗的道理,柴冲当然也懂。只是虎威军粮草不济,他麾下的平西军以及虎贲军残部同样也要面临这个问题。无力追击是现实问题,容不得柴冲去忽略这个重要问题。此时的柴冲除了昭告天下宣布柴构、宋江为逆贼外,实在是没有余力去收拾他们。

  而柴构在图穷匕见之前一直都在暗中活动,南方更是他的重要活动范围。眼下已经与柴冲撕破了脸,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顾虑隐瞒的了。以前就已经被柴构收买的地方官员纷纷亮明旗帜的站在了柴构这边,而柴构也因此迅速在南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以荆襄为根基,凭借从京城带出来的玉玺,柴冲的玉玺最终还是叫柴构挖地三尺的找到了。柴构登基称帝,以长江天险为防线,与北方的柴冲分庭抗礼,大周也由此被分成了南北二周。

  南周建立,柴构立刻命新鲜出炉的大将军宋江挥师东进,意图在北周之前抢占江南富庶之地。柴构很清楚大周的财政情况,只要夺下了江南,用不了几年,柴冲的北周就会越变越弱,而自己迟早可以北上干掉柴冲。

  柴冲比柴构更加清楚江南对自己的重要性,在得知宋江率军东进的消息以后,柴冲立刻命平西军向东,务必要赶在宋江之前将江南收归囊下。紧跟着又名辛从忠率领新组建的虎贲军南下,直取柴构的都城襄阳。

  柴构闻听虎贲军杀来,对此他事先也有了心理准备,这时倒也不是很慌张,只要守住了长江,叫北周的大军过不了长江,那纵是有千军万马也只是摆设,威胁不了他。不够为了以防万一,柴构还是下令征兵以应付突发状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倒霉的永远都是老百姓。不管是柴冲这个正统还是柴构的逆贼,老百姓的心里都没什么好感。只是逆来顺受一向都是老百姓的特性,只要还有一条生路,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反抗。

  ……

  看着大周分裂成南北陷入内斗,安西的李墨却并不觉得有多开心。毕竟都是汉人,无论谁赢,死的终归还是汉人。李墨一点都不怀疑在汉人因为内斗筋疲力尽的时候,旁边的邻居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狠咬一口。

  好在如今大周四周围能对大周构成威胁的国家除了金国也就没别的了。而金国眼下也在内斗,再加上有自己在一旁盯着,估计历史重演的可能是没有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李墨还是暗中命人严密监视金国的兵力动向。

  情报,一向都是李墨关心的重中之重。早在还没有入朝为官之前,李墨就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情报队伍,只不过那时培养的侧重点是商业方面的。但随着做官以后,尤其是在独立领军以后,李墨建立的情报系统也开始将侧重点向军事方面倾斜。发展至今,隶属李墨麾下的情报系统已经成为了一张巨大的蛛网,东至倭岛,西至西域,只要是李墨想要知道的事情,他都有办法知道详情。

  正是这些得力的情报工作者,当李墨想要知道金国内斗如今已经发展到何种形势的时候,准确的情报很快就送到了李墨的案头。

  蛮子就是蛮子!野性难驯,当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动刀子。嘴巴说不赢你,那就让你永远闭嘴。完颜宗弼就是如此,继承了兄长完颜宗望遗产的他如今那是兵强马壮,身边又有宗朝、宗强、宗敏等军中少壮派的支持,让完颜宗弼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跟吴乞买叫板。

  而吴乞买吃亏就吃亏在受汉人的礼教影响有点重,虽然知道完颜宗弼不好对付,但却过多的把希望放在完颜宗弼可以遵守君臣的名分。结果这样一来,吃亏也就在所难免。完颜宗弼一刀就砍在了吴乞买的要害上。吴乞买在军方的最大支持者就是完颜宗翰,而完颜宗弼这一刀的目标就是完颜宗翰。

  先斩后奏啊!趁着完颜宗翰回京述职,顺便想众人表示自己立场的机会,完颜宗弼突然发难,率兵突袭了完颜宗翰的府邸。当晚,一场血战过后,完颜宗翰及其一家老小无一幸免,尽数死在了完颜宗弼的刀下。

  而等到干掉了完颜宗翰以后,完颜宗弼这才上奏朝廷,说是完颜宗翰通敌卖国,这次回京就是为了造反。

  人嘴两张皮,黑白都说得。掌握了绝对话语权的完颜宗弼想给已死的完颜宗翰安什么罪名,还不就是完颜宗弼一句话的事情。即便吴乞买等人不信,可人都已经死了,更何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失去了完颜宗翰的支持,以吴乞买为首的大金君臣实在不是完颜宗弼的对手。

  当语言说服不了人的时候,暴力往往就是令人听话的最佳手段。说不过你,打烂你的嘴,让你说不了话也同样可以达到目的。

  完颜宗弼控制了京城的局势,成为了朝中与吴乞买分庭抗礼的代表。对完颜宗弼,吴乞买自然是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此时先机已失,没了兵权,他动不了完颜宗弼了,也唯有利用文官来制衡武夫。可武夫一言不合就会拔刀,这其中的度,吴乞买必须掌握好,既不能把武夫给惹恼了,又不能损失过大。

  麻杆打狼两头怕,就是如今吴乞买心态的真实写照。

  顺利干掉了完颜宗翰,对完颜宗弼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他没想过要干掉吴乞买取而代之,虽然自家兄弟怂恿过,可完颜宗弼清楚,这一步他不能走。做一权臣就是他的目标,反正吴乞买的继任者会出自自家这一脉,只要吴乞买挂了,皇权还是会回到自己家。

  老话说得好,仓禀实而知礼仪。饿肚子的时候,什么都顾不上,只要能填饱肚皮,什么丧尽天良的事都会干。可等到发达了,那就开始知道要脸了,只要不是会损害到切身的利益,成功人士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家的脸面问题,而不是蝇头小利。

  完颜宗弼如今在金国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把持了朝政,对坐不坐那个位置,其实区别并不大,完颜宗弼完全没必要为了那个位置背负一个弑君的名头。而且吴乞买在金国的名声不错,把他踹下去自己来,肯定会引来他人的不满,甚至会引来安西的窥视。完颜宗弼想要做权臣的原因,那是因为他瞧不惯吴乞买重文抑武的政策,认为这样会严重影响到他们这些马上取功名的人的利益,并不是说他就有意取而代之。

  不过吴乞买却并不知道完颜宗弼的真实意图,对完颜宗弼,吴乞买已经没什么话好说了。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可以忍受权臣的出现,完颜宗弼既然站了出来,那吴乞买与完颜宗弼之间到最后只会留下,不存在任何和平共处的可能。

  完颜宗翰一死,原先听命完颜宗翰的人马不是被完颜宗弼命人接收就是被剿灭,大金的兵权已经没有多少能被吴乞买染指的可能。吴乞买能借重的,也就只有那些被完颜宗弼视为老不死的元老。

  这些元老基本上都是随同完颜阿骨打一同起兵的各部落族长,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以后,这些人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也因此成为了一个个的暴发户。因为是暴发户,自然也就无法拥有那些世家大族多年培养出来的涵养,吃相自然也就难看了许多。

  人都会变老,但人老以后倚老卖老,那就招人烦了。这些元老就是如此,屁大的本事却个个占着茅坑不拉屎,还喜欢蹦出来指手画脚。扁担倒了不认识个一字,还想要参与治国这类大事,说是出谋划策,实际上就是添乱。不光吴乞买烦这帮人,完颜宗弼同样也烦这帮人,所不同的则是吴乞买需要借重这帮人手中所掌握的力量,而完颜宗弼却不需要迁就这帮烦人的老头。

  金国未爆发李墨所期待的那种打出狗脑子的内斗,相比起大周的南北分裂,金国显得过于平静了一些。而完颜宗弼趁机除掉完颜宗翰的手段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若是完颜宗翰不会京城,那金国血流成河的可能还大一些,可偏偏他回京了,被完颜宗弼抓住了机会,群龙无首之下,完颜宗翰所掌握的人马自然也就很容易的被完颜宗弼吞并。

  接受了完颜宗翰的人马,这也就意味着完颜宗弼基本掌握了金国的所有兵权,但入朝为官非完颜宗弼所愿,为了能够掌握兵权,完颜宗弼拒绝了手下亲信的建议,没有入朝位列三班,而是推荐了自己的兄弟完颜宗干作为自己在朝中的代表,自己则是继续把持兵权,主持对安西、大周的作战。

  大周陷入南北对峙,在完颜宗弼的眼里自然是金兵南下的好时机,可完颜宗弼却并不敢轻举妄动,原因就出在完颜宗弼对安西的顾忌。安西坏他大金好事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在摸不清安西的态度之前,完颜宗弼不想擅动,以免到头来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前还能推到兄长完颜宗望无能的身上,现在自个当家做主,那自然也就需要谨慎,再谨慎。

  为了弄清楚安西的态度,金国派出了完颜宗强以及完颜希尹为特使,出访安西。其中完颜宗强代表完颜宗弼,而完颜希尹则是代表吴乞买。两个人都身负不可告人的使命,完颜宗强是奉命想要与安西和谈,看看有没有两家合力瓜分大周的可能,而完颜希尹则是想要看看有没有可能与安西联手对付完颜宗弼的可能。

  因为身后所站的人不同,完颜宗强与完颜希尹这一路上几乎就没有任何交谈,除了一同赶路外,就是各行其事。

  得知金国派使者来访,安西自然不可能将对方拒之门外。在一队精兵的护送下,金国使者来到了安西的大同府,被送进了驿馆安置。

  对金国使者的到来,李墨等一帮安西重臣自然是心里有数。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李墨相信这金国忽然派使者前来肯定不是为了所谓的两家和平,他们此来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老话说得好,无欲则刚。安西没有需要求着金国的地方,自然也就不需要上赶子去讨好对方,先把他们扔在驿馆观察几天,等自己这边的事情忙完了,再作理会不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