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损招

  刘仲武没死,适才刘光世告诉刘錡其父已被诛恐怕还是想要乱刘錡心神。不过刘仲武受伤颇重,现在没死,若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是会挂掉。庞万春没有耽搁,当机立断便带着刘仲武父子退回了太原城。

  提前得到消息的李墨亲自出城相迎,以李墨如今的实力,若是刘仲武能把所部尽数带来,那李墨还会在意一些,可一两千人,在李墨眼里也就不重要了。关键是刘仲武父子来投,只要他二人来了,李墨就满足了。至于那些普通的兵将,不来更好,也省去了叫刘仲武父子在安西军中立山头的可能。

  “大人,刘錡把事情办砸了。”太守府里,刘錡单膝跪地向李墨请罪道。

  李墨赶忙伸手相搀,出言安慰道:“信叔不必自责,其实对我来讲,有你父子来投,就是我李墨最大的收获。如今你父身受重伤,我知你心思不定,不必在此陪我,且去陪伴你父亲吧。你且放心,此仇我必为你报。”

  “多谢大人。”刘錡感激的说道。

  待刘錡退下去守护父亲刘仲武后,房学度轻声对李墨说道:“主公,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嗯,我知道。不过忠臣必出孝门,这刘錡是个孝子,值得我冒险一试。”李墨微微点头说道。

  “只是眼下这刘錡与其父走投无路,日后若是另有出路,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房学度依然有些担忧。

  李墨见状笑了笑,“学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以诚相待,他日那刘錡若是背主,我自然也不会妇人之仁。”

  房学度见李墨心里明白,也就不再提醒李墨,转而问起了李墨下一步的打算。自安西军起兵南征至今,除了一开始采取主动外,等拿下了太原城之后,房学度就觉得自家这位主公似乎有些不思进取,赖在太原城迟迟不肯南进,先前击败大周军后也没有乘胜追击,房学度实在是有点摸不准李墨的想法,这才出口相问。

  “学度,那依你之见,我们此时该如何行事?”李墨想了想,觉得有些事还是要跟房学度这个军师说道说道,便开口相问。

  “主公,以目前我军的战力,不是微臣夸口,即便是一口气打到京城也不成问题。”房学度闻言答道。

  “那然后呢?攻破京城?我登基坐殿?”李墨又问道。

  “难道主公没有想过?”房学度反问道。

  “以目前的形势来讲,这一天迟早会来,但绝对不是眼下。没有错,以我军的战力,收拾大周的兵马并不存在多大的问题。大周军虽强,但我安西军更强。只是学度,这打江山容易,坐江山却难。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这治理天下,说白了就是要让天下归心,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对大周来说,我们是侵略者,即便同为汉人,但还是两个国度。而治理天下,离不开世家大族以及士子的支持。没有错,如今咱们安西兵强马壮,自身也培养了一批士子,可问题是绝大多数士子还是心向大周,在他们的眼中,我们安西还是乱臣贼子。”

  “就如你方才所言,一口气打到京城,夺了大周的皇位,的确问题不大,可想要让士子归心,认可我们安西为汉人正统,那就不是光凭刀枪就能解决得了。”

  “怎么不能解决?就不信那些士子的脖子能比刀枪硬。”

  “可你有没有想过,即便那些士子迫于生死勉强对安西低头,但私底下他们若是心怀不满暗中捣乱,那我们安西又何谈什么发展。”

  “那总在太原按兵不动就能争取到那些士子之心了?”房学度不服气得问道。

  “当然不能,所以打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去争取那些士子之心,我的目标,是那些百姓的拥戴。士子虽然掌握了这天下的话语权,但真正可以决定天下归属的却是那些不被士子放在眼里的普通百姓,唯有得到那些人的支持,我安西才能坐稳天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没有了那些百姓的参与,一些就靠耍弄嘴皮的士子是成不了事的。”

  “……那主公打算如何争取百姓的拥戴,光靠给他们好处?”房学度好奇的问道。

  李墨摇了摇头,“光给好处是不够的,百姓都比较懒,在没有遇到损害他们切身利益的情况时,他们一般都会选择随遇而安。我们安西要争取民心,自然不能去做失民心的事情,而指望大周自己失去民心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所以在这件事上就必须借助外力。学度,你觉得此时最有可能成为我安西助力的能是谁?”

  “……金国?”房学度想了想后不确定的答道。

  “没错,就是金国。”

  “……主公,非是微臣不信主公,只是那金国里也不是没有明眼人,他们会听从主公的安排?”房学度觉得李墨有点异想天开,忍不住提醒道。

  “呵呵,学度,在揣摩人心上,你还是嫩了点。你之所以觉得金国不会对大周下手,那是因为你不了解金人的习性,觉得周金结为盟友,金国的目标只有咱们安西一个。可问题是即便金国上层不愿与大周开战,可却挡不住底下人的意愿。金国开国以来,与辽作战连连得利,直到遇上了咱们安西才开始吃瘪,而对大周的作战,那回要不是咱们安西半路截胡,金国的获利会极为丰厚。咱们安西成了金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假,但同时咱们也是金人眼中的硬骨头。就好比你喂狗,一块骨头是可能会崩掉狗牙的硬骨,一块是软硬适中的肉骨,你觉得狗会选择哪块骨头来啃?别把金国的人想的太高尚,与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辽人不同,现在的金人还是利益至上,在利益面前,咱们汉人讲究的礼义廉耻都要靠边站。等到金人无法从咱们安西捞到好处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开始打大周的主意,一纸盟约,对金人来讲一点约束力都没有。”

  “……若是真如主公所说,那金国倒是的确可以利用。只是主公怎么就那么确定金国一定会上当,万一他不上钩呢?”房学度想了想后又问道。

  “不上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又怎么会不上钩。”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呢?”

  “万一?他要是不上钩,咱们就想办法让他上钩呗。不过学度,你觉得我这个祸水东引的想法怎么样?”

  “呃……说实话,这个想法是不错,就是损了点。”

  李墨:“……”

  “呵呵……损了点啊……所以这个法子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你想出来的。”

  “我?”

  “没错,就是你。”

  “……主公,这个,明明是你想出来的……”

  “哎~作为主公,那必须是光明磊落,英明神武,所以这种缺德的主意只能是你们这些为求利益不择手段的下属才能想得出来。”李墨一摆手,笑眯眯的对房学度说道。

  房学度心里不由苦笑,知道自己方才评价说这想法有点损的话引来了李墨的报复,不过身为臣子,维护主公的形象也是自己的份内事,反正这件事李墨也不可能对外宣扬,说是自己想的那就是自己想的吧。

  见房学度认头,李墨也就不再说这事,有些事能做不能说,像刚才说的那件事就是不能说只能做的,而且还必须做得隐秘。

  房学度事后仔细想想,发现主公李墨的想法还真是不错。眼下拿下大周不成问题,别看大周兵马众多,但只要安西愿意,拼着损失还是能将大周天子给拉下马。但问题是这正统的大义名分不在安西这边。干掉大周容易,可想要让大周百姓接受安西这个新的统治者却不容易,在没有遇到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很少有百姓愿意换个领导者。而攀附在大周身上获利的士子、权贵也不会愿意安西跑来抢走他们的饭碗,然后再给他们重新发一个饭碗。

  真要是现在就解决大周,那安西需要面对的就是遍地烽火,四处平叛的局面。远不如李墨借用金人之手先把大周内部给祸祸一遍,让大周上下对朝廷感到失望,然后再让安西军充当救世主的身份露面,那样一来,日后遭遇的抵触就会减弱许多。

  朝廷与百姓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关系,被保护者按期缴纳“保护费”,保护者则为被保护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一旦保护者无法为被保护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那被被保护者舍弃也就成了理所当然。到那时,可以提供这种保护的安西也就成了大周百姓新的选择。同样都是汉人当政,百姓的心理抵触自然要比被外族统治要低得多。

  了解了李墨心里真实想法的房学度也忙了起来,李墨不可能无缘无故跟房学度说这些,作为李墨身边的军师,自然也清楚此时安西军内对李墨迟迟不肯南下感到困惑的人是大有人在。

  先是找了刘敏,把李墨的意思告知了刘敏,随后二人便分头行事,找到军中大将,把李墨的想法透露了出去。只要军中的大将可以沉住气,军心就不会出现大的浮动,而安西军在太原拖得时间越久,金人二次南下的可能就会越大。

  按照周金两国的盟约,两国同时对安西发难,到时谁占了哪里就归谁。原本经过认为大周会选择对安西控制下的原西夏国下手,却不想安西先发制人,兵出河东路,以至于大周军原定的计划不得不取消。

  金国理解大周屯兵河东路的难处,可大周军这段时间的无作为却叫金国感到强烈的不满。虽然两国此时其实是大哥莫笑二哥,但金国的损失明显要比大周重得多,安西军的岳飞、高宠、杨再兴等人那是一个善茬都没有。金国虽然不敢说遭遇大败,但输多胜少之下,那损失同样也是不小。

  金国之所以要跟大周结盟,那是指望大周可以拖住安西军的主力,造成安西首尾不能相顾,从而为金国达到战前的目标提供便利。但如今,安东军那边迟迟没有进展,安西军这边也是收获几乎为零。自开战以来,那银钱物资就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但所收获的却可以忽略不计。

  比不得大周的财大气粗,而比不得安西的系统严密,金国的后勤就相当于一个笑话,就敌于粮才是金军的传统,可问题是眼下金军迟迟拿不下安西的城池,那物资的补给自然也就成了妄想。

  金人强悍,但却耗不起持久战。当初与辽人交锋,每攻陷一座城池就能缴获大批的物资,但如今换了安西做对手,金人以前无往不利的作战方式就不得不进行更改。只是后勤保障这种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干好的事情,尚处在摸索阶段的金军自然比不上已经拥有系统有效的后勤保障的安西军。

  战争的每一个细节,都极有可能会影响整场战役的胜负。后勤不利,成了金军要命的弱点。金军虽然此时士气不低,但作为主帅的完颜宗望以及完颜宗弼却已经开始为军中的物资不足开始感到头疼。

  想要补充物资,要么割自己的肉,要么割别人的肉,眼下安西军防守严密,想要从安西军的身上割肉有些不太容易,那就只能找好下手一些的大周军帮帮忙了。反正周金两国眼下是盟友,金国遇上了困难,大周这个盟友又怎么能袖手旁观。

  先礼后兵,完颜宗望也不想在这时跟大周翻脸,便派出使者前往大周,希望可以从大周那里“借”到一些物资补给。只是没想到大周一口就回绝了金国所提的要求,并且开出了价码,金国想要物资也行,但必须要付出代价,而那个代价,偏偏又是金国不愿给的。

  在大周君臣眼里,金国眼下有求于自己,那自己自然可以趁机提一些要求,比如南京道的归属问题。可问题是金国却不是甘心接受被人讹诈的主,好说好道的不听,那老子就自己来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