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有敌西来

  所谓的意外,就是指计划外所发生的情况。李墨的安西军在击败了金兀术的西路军后,暂时没有战事。与大周在对峙,相信以大周君臣的智慧,在解决河北柴英之前,他是不会再挑起与安西的战事的。而李墨为了帮助柴英抵御大周的进攻,也派出了袁虎、马铭领军两万进入河北参战。当然,袁虎、马铭不可能打安西的旗号,以免安西与大周打口水仗的落人口实。

  具体来说,除了防备来自金国的新的攻势,李墨手上还有四万人马。岳飞等将的人马经过与金兀术一战损失不小,需要时间补充休整,李墨也没打算在短期内让其再次领兵上阵。

  但事与愿违,战争还是来临的,而且不是李墨所想的金国再次派出人马征西,而是之前辽国战败之后,辽国重臣耶律大石率领着一部分部众西去,此时率军杀回了西方。

  对耶律大石,李墨还是想要以拉拢为主,只是很可惜,耶律大石却对李墨所表达出的善意视而不见。在站稳脚跟之后,耶律大石对李墨所表现出的敌意很明显。原本李墨还想要通过耶律余里衍来缓和二者的矛盾,但叫李墨失望的是,耶律大石拒绝了李墨的善意。虽然没有杀了李墨所派的使者,但使者被人用棍棒驱逐却也是事实。

  早在大周预谋与大金结盟那时算起,得到消息的李墨就开始做准备,防备耶律大石乘火打劫这层考虑李墨也做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墨虽不知道耶律大石为何那样敌视自己,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在布局的时候,李墨也考虑到了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为此史文恭与杜壆等人的人马一直留在西夏未动,扼守着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只是让李墨没想到的是,耶律大石会选择这个时候出兵。眼下应该是辽人齐心协力对抗女直人的时候才对,可偏偏耶律大石选择在这时捅李墨一刀,这在道义上就让耶律大石丢了分。

  西辽起兵的消息一传开,立刻就让耶律大石在辽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大跌。在当年辽国君昏臣暗的朝堂之上,耶律大石就是少数的明珠,受辽人爱戴的程度甚至都引起了天祚帝的嫉妒。

  可辽人万万没想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会在这时站在仇敌的那一边。不管耶律大石是否与金人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协议。但在辽人的眼里,耶律大石出兵的时机把握的实在太好了。耶律定这位辽国新帝在金国完颜宗望的大军攻击下苦苦支撑,耶律大石这时的出现,与落井下石没什么区别。

  人心这东西实在是太好操纵,往往只要稍加利用,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李墨并没有打算将耶律大石贬低成一个卖国贼,可李墨不动,自有耶律定来帮这个忙。作为辽国的皇帝,耶律定对耶律大石除了忌惮就是仇视。可以说耶律大石越倒霉,耶律定就越开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竟原因其实还是屁股底下那张椅子闹的。

  耶律定是辽国皇帝,而耶律大石在西逃之后也建立了西辽。这样一来,辽国就被分裂成了两个,耶律定的东辽以及耶律大石的西辽。原本是一人独享一张饼,可现在却生生被人分走一半,耶律定又怎么会不记恨耶律大石。

  而从这也就看出了李墨的聪明。虽然实质上他已经算是割据一方,但他却迟迟没有自立。大周、辽国的驸马做着,官当着,至少在公开场合,没人可以挑出李墨的毛病。比起迫不及待称帝的耶律大石,李墨要显得更加稳重,也更加值得信任。

  耶律定知道自己跟李墨是面和心不和,但同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有着共同的敌人,这也叫让耶律定容忍下了李墨的种种行为。但耶律大石却不同,那是来跟自己夺权的人,眼下终于有了打击对方声望的机会,耶律定自然不会放过。

  与大周的当今圣上情况类似,耶律定的身边也有几个做正事不成,做坏事准灵的奇葩。让他们领兵去跟金国死磕那是要他们的命,但说到败坏人名声这种事,他们是轻车熟路。在他们的努力下,耶律大石在辽人中的名声算是完了。有许多原本同情耶律大石的人现在已经变成了对耶律大石最敌视的人。

  ……

  西辽军,并不单单只有契丹人,其中更多的人是来自各个不同的部落。想耶律大石逃离的时候身边仅有二百亲随,虽沿途收拢部众,但等到了预定的落脚点时,身边也不过聚集了一两万人,而且这一两万人拖家带口,可征战之士不过数千。后来耶律大石率军征讨周边各弱小部落,收归己用,这才逐渐有了今日的声势。

  据李墨派往西域各国的探子回报,耶律大石此次率军七万,打出了东征复国的口号。恐怕耶律大石不待见李墨的原因也正是在此,耶律大石想要复国,可问题是辽国还没被灭,因为李墨的存在,以耶律定为首的辽国还在金国的打击下苟延残喘着。坏了人家那么大的事,又怎么能招人待见呢?

  这次耶律大石与其说是复国,倒不如说是为了将来抢班夺权扫清障碍。哪个障碍?自然就是李墨的安西军喽。只要李墨不让耶律定亡国,那耶律定想要亡国还真有点困难。已经被视为大敌的李墨想要与耶律大石握手言和也不是不可能,除非彻底击败耶律大石一次,叫他明白想要继承辽国的遗产是痴心妄想,那时他才有可能把精力全部放到西边。

  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的李墨没有再抱任何幻想。尤其是从耶律余里衍那里得知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以后,李墨终于下定决心,与耶律大石一战。

  留下岳飞率领已经补齐的本部人马监视儒州的金兀术,李墨率领五万人赶往西夏,准备与史文恭、杜壆等人汇合以后跟耶律大石一决雌雄,斩断耶律大石伸进自己碗里的爪子。

  当初李墨在大周上任皇帝的面前发下重誓,此生绝不反周。誓言这东西李墨虽然不太当回事,但能不违背李墨还是不想违背。不能动大周,那就只能打大周邻居的主意。北方的大金国、大辽国其实都是李墨那口锅里的肉,如今耶律大石想要跑来分肉,李墨怎么肯答应。

  哪来回哪去!少来老子这边找便宜!

  目标明确了,剩下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干什么?打呗!不打败耶律大石,估计他也不肯老老实实回去。正好眼下大金国忙着收拾耶律定,金兀术又被自己刚刚击败,为了自己手上的三万女直战俘,估计他也不敢在这时候找自己麻烦。就是不识好歹李墨也不怕,在决定出兵与耶律大石一战的同时,他已经下令发布******,征召预备役入营训练,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负责监视金国的岳飞手上就能增加到十万人马。

  李墨是很看重战争潜力这回事的,三十万常备军是平时就要准备好的,而预备役则是李墨所控制范围内所有适龄男子都必须参加的。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日后会出现兵力不足这种情况。

  北人好武成分,官府若是任其发展,对地方治安将是很大的考验,但由官府牵头以后,那些浑身精力无处发泄的惹祸精算是找到事做了。这不仅让地方的治安得到改善,而且也让李墨达到了藏兵于民的目的。

  预备役的战力自然是无法跟常备军相提并论,但守守城这类事情,他们还是能够胜任的。有他们负责守城,那原先负责守城的常备军自然也就能抽调出一部分投入战场。

  九万安西军与耶律大石的七万东征军在西夏的瓜州城下遭遇,从耶律大石的进军路线就可以看出这家伙此次居心不良。要是真想要复国,他完全可以直接杀进大金国控制的上京道进入复国计划,可他偏偏要绕道跑来攻打并没有多少契丹人的西夏,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不是为了复国,就是为了解决李墨这个日后他抢夺辽国正统的绊脚石。

  耶律定在耶律大石眼中无足轻重,皇室的血脉并未给耶律大石带来多少好处,反倒蒙受了更多的磨难,所以对天祚帝那一支的族人,耶律大石并没有多少好感。至于拥护耶律定为帝这种事,耶律大石更是想都没想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都是皇室血脉,凭什么就非得你那一支能出皇帝。

  在西辽,耶律大石是皇帝,是九五之尊,但回来复国却让耶律大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别说耶律大石不答应,就是他手下的那些大将也不会答应。

  双方的意见分歧太大,根本就没有办法谈得拢。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事情就是一个打,谁把谁打趴下了听谁的。

  早在耶律大石率军攻入西夏之前,吕将就命史文恭、杜壆等人对瓜州以西进行了坚壁清野,耶律大石率军东征,路途遥远,虽然在龟兹、高昌等地获得了一些补给,但七万大军的日常消耗,还是让耶律大石感到有些吃不消。

  好不容易进入了西夏,到了敌人的地盘,耶律大石原本还指望能够获得一些物资的补充,只是没想到那些天杀的西夏人竟然跟自己玩起了坚壁清野,不说粮食收集不上来,就是有限的水源都被人污染,这些日子大军的士气低迷,让耶律大石看了好不心急。

  李墨的安西军出现,耶律大石不惊反喜。虽然事先他也命人收集了有关安西军的战绩,可受辽强汉弱影响颇深的耶律大石却固执的认为那些战绩是夸大其词。也正是因为这份轻敌,在第一次与安西军交锋的时候,耶律大石吃了一个大亏。

  那长的有些过分的骑枪,那排列成墙的陌刀兵,还有那射程惊人,多如飞蝗的箭阵,直接让耶律大石投入战场的一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耶律大石直到这时才明白自己之前错的有多么离谱。

  这次出兵,耶律大石与金国在私底下并没有任何勾当,但人言可畏啊,在有心人的宣传下,耶律大石纵是长了一百张嘴去解释自己没有和金人勾结,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相比起耶律大石这位过气的英雄,如今的辽人更加容易接受李墨这个娶了辽国公主的汉人。

  吃了亏的耶律大石痛定思痛,立刻调整战略,一方面退兵至沙洲,一方面派人游说西域各国,希望他们可以出兵相助。通过这次交锋,耶律大石已经清醒认识到仅凭自己如今手上的六万人马,恐怕不是安西军的对手,唯有拉拢更多的盟友,才有战胜安西军的可能。

  只不过耶律大石在建立西辽的时候行事太过张扬,得罪的人太多,尤其是有关信仰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耶律大石的西辽与塞尔柱突厥国的敌对。

  信仰问题是很难处理的,尤其是那些拥有激进思想的宗教信仰,那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消灭异教徒!最直白的宣战口号。

  耶律大石也知道想要找拥有不同信仰的塞尔柱突厥国帮忙不现实,所以他的目标是那些位于他的西辽与西夏之间的那些小国,比如龟兹、高昌等等。

  财帛动人心!为了让龟兹、高昌等国出兵,耶律大石许下了重利,承诺只要击败安西军了安西军,他可以将西夏分给各国,他是不占一城一池。而在厚利面前,龟兹、高昌等小国纷纷动心了,巨大的回报让他们忽略了出兵所带来的风险,三万东拼西凑出来的各国联军抵达了沙洲。

  而在获得了各国联军的指挥权后,耶律大石又将目标放到了与西夏接壤的吐蕃以及回纥身上,希望能够说服他们的加盟。各国联军是什么货色耶律大石心里明白,那就是负责摇旗呐喊的,上阵杀敌最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而吐蕃与回纥是什么货色,耶律大石也是心知肚明。只有这两个帮手的加盟,耶律大石才有信心能够战胜安西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