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招揽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亲这种事对于成年的男女来说很正常,而成亲的原因则有许多种,有两情相悦的,也有为了某种政治目的的。原因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就是两口子过日子。

  与耶律余里衍的结合,早在李墨预料之中。身份不同,耶律余里衍是辽国公主,而李墨想要在辽国丰州乃至西京道有所作为,获得当地人的认同感,那就必须要娶耶律余里衍。而耶律余里衍想要为契丹人求得一片休养生息的土地,也只有依靠强势的李墨,两者之间的结合既可以说是利益的妥协,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辽国大势已去,家大业大也架不住败家子天祚帝的挥霍无度,等到辽国重臣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自保都困难,又何谈重振雄风。新上任的辽帝耶律定虽然在南京道死扛金兵,可若是没有西京道的从旁协助,说不定此时耶律定的******早已被金兵给灭了,也正是因为西京道拖了金兵的后腿,才叫耶律定有了喘息之机。

  如今得知皇妹耶律余里衍要嫁给李墨,耶律定挺高兴,虽说如今的西京道对自己的朝廷是听调不听宣,但好赖还算是一个帮手,只要有他的帮忙,那耶律定对对抗金兵还有些信心,这时候自然不会跳出来唱反调。不仅没有唱反调,耶律定更是以娘家人自居,派来特使贺喜的同时顺便想要跟西京道商谈商谈两家联手抗金的事宜。

  跟耶律余里衍的婚事,李墨有心理准备,二人的结合符合多方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不过迎娶柴宁这事李墨之前并未想过。不可否认,柴宁这个姑娘还是不错的,虽然性格刁蛮了些,任性了些,但本性却还是好的。贵为皇帝独女,李墨倒是没听过柴宁嚣张跋扈的传闻。

  老丈人徐和为李墨向朝廷要来这桩婚事的用意,李墨事后也能猜出个一二。一是为了安抚士子之心,无论是辽国西京道还是西夏,在没被李墨公开宣布属于自己之前,那都是非大周领土。而李墨成了这两个地方的主人以后,为了让那些士子对这两地能生出归属感,一个大义是必不可少。而驸马的身份,足够让那些士子有理由说服自己安心做事。

  二来则是胖子之前为了龙骧军的兵权做的事情实在是有点过分,作为先帝的至交好友,徐和当然不希望先帝所留的唯一女儿将来所托非人。而徐和自己已经不打算回大周了,至少在胖子下台之前,他估计不会再回去。想要照顾柴宁,那就只能想办法把柴宁一并带离大周,可拐带公主这个名声即便公主本人乐意,可终归是好说不好听,也容易授人口实。更何况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可没有重婚罪这么一说。

  至于第三点用意,那就是李墨瞎猜的,有了一个驸马的身份,将来想要插手大周的内务也就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李墨并不看好胖子如今的作为,凡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理,像胖子现在这样如同“******”般的收权之举,将来势必会引起反弹。龙骧四将的遭遇此时李墨已经知晓,但他并未多说什么,也没有派人去联络林冲等人。倒不是说李墨怨恨这四人当初选择留下的决定,只是李墨知道如今这四人的身边肯定藏有朝廷的眼线,若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叫这四人的处境更危险,那等真出事的时候李墨肯定会后悔莫及。山水总有相逢时,若是有缘,这四人迟早还是会回到自己身边。

  徐和的考虑挺全面,唯一没考虑到的就是两个当事人对此事的态度。李墨得知此事以后,哭笑不得。他是真没想过监守自盗,当初决定帮柴宁只是因为对胖子的做法感到不满。可现在即便李墨这么说,会相信的又有几人?就连大老婆伏婉都不信,更何况旁人了。

  李墨很尴尬!尤其是面对另一当事人柴宁的时候,二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好在有伏婉在,这才缓和了二人之间那种尴尬的气氛。现如今也只能认下此事,不认怎么办呢?朝廷的圣旨已经公告天下,李墨这时候再说出什么不同的意见,肯定又会惹出一场风波。而且仔细想想,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自己娶得媳妇好像也不止一个了,除了马上要娶的耶律余里衍跟柴宁,那个对自己倒采花的柳絮,好像还在等着自己。

  娶就娶吧,反正也不吃亏。

  *********************************

  朝鲜北界安州

  作为如今朝鲜半岛坐镇指挥抵抗金兵的唯一大将,岳飞身上的压力很大。原本身边还有卢俊义与高宠可以替他分担一些,但随着大周三王之乱爆发,卢俊义与高宠相继离开,这保境安民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岳飞一人的身上。

  好在如今金国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辽国余孽的身上,再加上金国后院起火,被西京道的人马给搅得鸡犬不宁,对朝鲜这块穷乡僻壤,自然也就不大看得上了。

  岳飞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自然是来自金国,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未来的迷茫。别看他人在朝鲜,但对大周所发生的事情却也不陌生。原因就是有许多事情的内幕他可以从还留在朝鲜指挥藩落军的史文恭那里知道。

  岳飞是个很纯粹的人,对朝廷可说是忠心耿耿。但由于性情耿直,不懂说话的艺术,往往一件好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却很容易得罪人。

  历史上岳飞的结局是风波亭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可仔细一推敲,岳飞的死似乎也不能说全是昏君奸臣的错。首先就是岳飞提出北伐的口号问题,他的本意是好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帝。这个口号的作用是鼓舞士气,但前半句没问题,后半句就值得叫人推敲。

  直捣黄龙,当时金国的都城是在黄龙府,而迎回二帝,指的就是被金兵掠去的徽钦二帝。这话本没错,但从岳飞的嘴里说出来,那问题就来了。

  早在岳飞率军北伐之前,岳飞曾经向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建议立储,可当时的赵构膝下并没有子嗣,而且赵构当时也年轻,三十来岁的年轻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候,要孩子对赵构来讲并不着急。

  可岳飞不会说话的问题就在这时暴露出来了,赵构没孩子不要紧,建议从宗室子弟里挑选出一人。立储这事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可岳飞不仅说了,而且说得还很深入,闹到最后搞得君臣是不欢而散。

  而之后岳飞就率军北伐,高宗赵构虽然对岳飞妄言立储之事感到不满,但北伐之初,对岳飞还是很器重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让岳飞领军挂帅。可等到岳飞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的口号以后。高宗心里就不能不犯嘀咕了。

  他是宋徽宗第九子,按道理来说皇位轮不到他。只是因为当时金兵把赵氏的皇室成员尽数掠去了番邦,赵构后来逃回来了,这才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宋。

  岳飞要直搞黄龙,赵构没意见。可你要迎回二帝?你想干嘛?就因为我不同意立储的事你就准备找个听话的来取代我吗?

  功高某过救驾,罪极不过谋朝。为了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高宗是不可能允许当时手握重兵的岳飞干出另立新帝这种事的,哪怕是有这种可能都不允许。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了朝廷。

  当时岳飞如果聪明,想明白原本一向倚重自己的皇帝为何突然态度大变,那上一道请罪的折子,和高宗皇帝把话说清楚,那保住性命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毕竟岳飞对高宗来说是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可问题就是岳飞觉得自己没错,他觉得委屈,那到最后可不就叫人给弄死了嘛。

  如今的岳飞自然不太可能会和历史上那个岳飞的结局一样了,至少历史上的那个岳飞没来过朝鲜半岛。对于岳飞这个人,李墨还是想要招揽过去的,毕竟能力摆在那里,独当一面完全没问题。

  可想要招揽岳飞也不是想想就能办到的。岳飞不是卢俊义,更不是高宠,他所坚持的信念更加坚定,对朝廷的忠心也更加深厚。从宗泽那里可以知道官方对封李墨为安西大都护一事的态度,而从史文恭那里,岳飞又能知道李墨这个安西大都护究竟是怎么来的。可即便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并没有叫岳飞有任何弃柴投李的想法。

  这是个即便撞了南墙也不大可能会回头的男人!不过现下他遇上了麻烦,李墨被封为了安西大都护,而秦八郎则被封为了安东大都护。李墨在安西,跟岳飞站不上边。可问题是秦八郎的安东大都护府就是朝鲜半岛,这样一来,岳飞的处境就尴尬了。

  岳飞能够成为独领一军的大将,那是托了李墨当初的推荐。与秦八郎的关系不大,而现在秦八郎成了安东大都护,这朝鲜半岛的兵权也就尽归秦八郎之手。愿意追随秦八郎来此的常胜军中肯定尽是秦八郎的亲信,等秦八郎的常胜军抵达了朝鲜半岛,岳飞即便还能留在军中,但受重用的程度势必受到影响。毕竟秦八郎手底下有的是亲信大将,岳飞这样的新手是争不过那些老资格的。

  可让岳飞率兵重归大周军方序列也不太可能。龙骧四将的遭遇已经给岳飞提了个醒,只不过是与李墨合作过一段时间的龙骧四将都是被闲置的命,那自己回去又能得到什么满意的安排。

  岳飞是不太懂说话的技巧,可这不代表他是个笨蛋啊。在弄清楚前因后果以后,他忽然发现自己若是还想要独立领军,那最好的去处就是李墨那里,至少在那里自己依然可以收到重用,可以为保护大周的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龙骧四将前车之鉴,已经让岳飞对如今的大周朝廷不报什么希望了,而想要保境安民的愿望似乎也只有通过投靠李墨才能得以实现。不是岳飞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而是对新到任的安东大都护秦八郎没什么信心。

  在岳飞眼里,李墨出走情有可原,不走那就只能任朝廷摆布。若是李墨真有不臣之心,那岳飞会选择站在朝廷这边,可问题是李墨没有反叛朝廷的举动,而是朝廷先下手为强,当今圣上是为了排除异己才对李墨下的手。这就让岳飞心里的那杆天平不由自主的往李墨这边倒了。

  但秦八郎所做的事就让岳飞感到不解了,相比起李墨,秦八郎在朝中的地位更加根深蒂固,两朝元老,只因为担心会遭到朝廷的迫害就先下手为强,这与朝廷因为莫须有的担心而抢先对李墨动手又有什么区别。

  李墨在岳飞眼里是受了委屈的忠臣,哪怕李墨如今是名为周臣,实则是自立为王,而秦八郎在岳飞眼里就是实实在在的贰臣。在李墨手下做事岳飞还能接受,毕竟李墨所控制的西京道没少找金兵麻烦,可对秦八郎,岳飞却没有那个信心。

  只是岳飞如今虽然有心去投奔李墨,但眼下却缺少一个推荐人,这也是他为什么会感到烦劳的原因。上杆子去毛遂自荐,岳飞的性格干不出来这事。

  “父亲,史将军来了。”门外传来一声禀报。

  “快请。”岳飞闻言连忙吩咐道。

  自从卢俊义、高宠离开以后,就属史文恭与岳飞来往的最多,二人联手对付来找茬的金兵也不是一次两次。尤其是在用兵方面,岳飞好用正,史文恭好用奇,二人联手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补。

  “文恭今日前来可有要事?”岳飞等史文恭坐下后就问道。二人平时私交不错,岳飞也就没和史文恭客套。史文恭也了解岳飞的性情,闻言笑道:“两件事,一件是替我主送封信与鹏举,另一件则是来跟鹏举辞行。”

  “……你也要走了吗?”岳飞手拿史文恭递过来的信,望着史文恭问道。

  “鹏举先看信,等看完了咱们再说。”史文恭笑着答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