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广德之战

  一夜工夫,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虽白天又陆陆续续收拢了一些残兵,可方鼎又如何敢继续在湖州附近徘徊,只能带着收拢的七千败兵仓皇逃回杭州。据小道消息称,方鼎曾躲在帐中嚎啕大哭,不过其真实性有待考察,目前尚不知真假。

  二十万……除去早些时候被李墨干掉的近二万人,准确的说是十八万人马,在一夜之间被李墨击溃。不过真正死于昨晚的却并不是太多,除了一开始的抵抗外,大多数时候贼兵都是被官军当做羊一样的在四处乱赶。

  缺乏领头羊的贼兵做不到各自为战,更不可能出现像李墨手下凤鸣军那样主将一旦阵亡副将就会顶上的情况。摩尼教看似声势逼人,可实际上内部问题却是多如牛毛。这次会被官军所败,不过是其中几个问题爆发所致。

  新兵是一个问题,将兵之间缺乏默契又是一个原因,而没有培养中下级将官则是摩尼教这次战败的最大原因。官军攻入营盘后,那些在军中担任中下级将官的人率先跑了,这也就导致了摩尼教上级将官与兵卒之间没有了沟通的桥梁,即便刘一命、范桶等人发出了命令,可当时兵丁基本上处在没头苍蝇的状态,压根就没人来召集他们,他们也只能先把自己的小命保住再说。

  官军的投降免死让那些正不知所措的贼兵找到了保命的最佳手段,而随着大批的兵丁放弃抵抗,刘一命等人即便想要死战也找不到人手,只能带着身边收拢的人手先逃出营地再说。

  范桶为什么找到方鼎的时候身边就只有百十来人,不是他不想收拢太多人,而是他手下的将官全都先跑了,范桶只能亲自出面,他一个人又能收拢到多少人。

  十八万大军,除去方鼎带走的以及当晚战死的,李墨一共俘虏了十余万人,而这些人里担任头目的人极少,那些人是见势不妙率先溜走的,这倒也省了李墨的事。这十余万人除了其中少数信奉摩尼教,大多数其实都是普通百姓,被摩尼教强征入伍,现在又成了官军的俘虏。

  “我无意杀俘,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汉人,我不喜欢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李墨看着从十余万俘虏中临时挑选出来的二十四个负责人说道。不过就在二十四个人心里暗送一口气的时候,李墨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我虽然不想杀你们,但我对你们的处置也做不了主。真正决定你们生死的,是朝廷。”

  众人的心顿时被李墨的话给提到了嗓子眼,而李墨此时又说道:“不过你们也不必太担心,我会出面向朝廷作保,宽恕你们从贼的罪过。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等到江南平定以后,你们这些人估计是不能继续留在江南生活了,我告诉你们这些,也是为了让你们有些心理准备。”

  “……不知大人可知朝廷会将我等发配去哪?”二十四个人中有人壮着胆子问道。

  “我估计不是西北就是西南,又或者是新纳入我大周版图的朝鲜半岛。那些地方的汉人数量并不占多数,之前朝廷虽然有心加强哪些地方的汉人数量,只是没人愿意去,朝廷也不能强行逼迫。而你们这些人的意愿,朝廷就不需要考虑了。”

  苦是苦了点,但只要能把命保住,那就已经要谢天谢地。正是因为这个看法,二十四人没有对李墨让他们帮着安抚人心的要求提出异议。当初他们投靠摩尼教也多不是出于心甘情愿,现在木已成舟,除非他们想要给摩尼教陪葬,要不然只能接受朝廷的安排,谁让他们如今的身份是反贼呢。

  自李墨对江南开始用兵算起,他已经俘虏了十五万贼兵,而这些人的安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朝廷接受了李墨的建议,十五万降兵全数遣送至朝鲜增加当地汉人人口,至于降兵的家眷,待到江南平定以后,也是要送过去的。而之所以决定把这些降兵送去朝鲜而不是其他地方,那是因为河北跟巴蜀也有藩王作乱,路上不好走。

  除了留下三万降兵负责城池的修缮外,其余降兵都被押送至后世的上海那个地方,从那里乘船出海前往朝鲜。而负责运送降兵的战船在来时也没空着,由高宠、卢俊义率领的一万人马同时也抵达李墨的麾下。

  ……

  逃回杭州的方鼎狼狈至极,负责留守的方天定在刚见面的时候几乎都不敢认,这还是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父亲吗?古有伍子胥一夜白头,而今方鼎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头上的白发明显增多,而且更糟糕的是,方鼎的情绪十分低落,也间接的影响了许多人。

  方天定没敢直接把杭州大权交给方鼎,就目前方鼎的状态,实在是不适宜做事,在将方鼎接入城中安顿好之后,方天定立刻亲自去请高人。这世上能劝方鼎的人不多,而方天定要找的人正是可以劝说方鼎重新振作之人。

  方鼎这一辈子,最敬重的人是他师父,因为没有他师父,方鼎当年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而最佩服的人则是他的授业恩师,也就是他师父的师弟。虽然当时是拜师父为师,可当时他师父正忙着策划造反,又哪里有时间教导方鼎,真正教授方鼎武艺的其实是汪老佛。而如今方鼎在这世上也就只有汪老佛这一个值得他尊敬长辈,方垕虽然是方鼎的三叔,可在方鼎的心里,却并没把方垕太当回事。

  “十三,何故如此消沉?”

  方鼎听到熟悉的声音,猛然抬头,看到汪老佛一脸慈祥的看着自己,顿时就像是受尽委屈的孩子看到了家大人一般,眼眶一红,出声叫道:“师父。”

  “呵呵……莫作小儿女之态。”汪老佛呵呵一笑,上前拍了拍方鼎的肩膀,温言说道:“十三,事情我已知晓,这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必太过放在心上。”

  “可是,师父,二十万人马呀……”

  “十三,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却不知自己失败在哪。二十万人马的确不少,可你这段时间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失败呢?”

  “这……徒儿没有想过。”

  “那就好好想想,杭州有天定这个孩子在,一时半会还丢不了。”

  “……徒儿明白了。”

  汪老佛走后,方鼎在第二天就当众宣布要返回明州,杭州的所有事情皆有方天定决断。方鼎是教主,而方天定是方鼎长子,方鼎的这个决定自然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唯有方天定有些不舍,只是教主命令已下,他也不能更改,只能接受了这个任命。

  *******************************

  广德

  残阳似血,一身血污的金节看着宁王军潮水般退去,终于疲惫的坐在了地上。到了这个时候,也顾不得讲究什么颜面了。

  他是降将,虽然之前也曾是朝廷武官,可毕竟有过从贼的经历,这个污点如果不想办法洗刷,他这一辈子都别想安稳。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金节很拼命,比起在苏州城时要卖力的多。而李墨也并没有因为金节曾经从贼而轻视他,让他做了王禀的副将。

  “大舅哥,你没事吧?”就在金节坐在地上休息的时候,一个大汉走过来关心的问道。

  “伯远,你怎么来了?”金节当然认识来人,是自己的妹夫牛皋。当初自己无奈从贼的时候牛皋并未从军,不过在朝廷允许江南结社自保以后,牛皋便带着召集的数百乡勇来投奔金节。可当时金节的身份已经是一员降将,也没法照顾牛皋。好在李墨知道了此事以后将牛皋调到了金节的身边听用,这才让金节不至于跟妹夫分开。

  这次镇守广德,军中武力最强者,除了武松、王禀外,就数牛皋最高。也正是多亏了牛皋的存在,才叫金节守住了他负责的西门。

  “王大人派人来说让城上一部分人马下城休息,大舅哥,你先下去歇一会吧,这里有我盯着。”

  金节也不矫情,闻言点点头,“那这里就交给你了。”说着话金节就站了起来,只不过此时体力还有些不支,站起来后一个踉跄,差点又原地坐下。一旁的牛皋见状连忙伸手相搀,金节也不客气,苦笑着对牛皋低声说道:“也不知这日子何时是个头?”

  “大舅哥,快了。王大人说了,宁王军攻得越急,就越是说明侯爷那边进行的越是顺利,只要咱们坚持下去,相信很快援兵就会抵达。”牛皋闻言答道。

  金节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说什么呢?再说别的恐怕就成动摇军心的言论了,与其那样倒不如闭嘴。反正他是没打算再投敌,既然已经有了死战到底的觉悟,倒不如少说两句多留一点体力。

  或许正如牛皋所言,城外的宁王军真是急眼了,广德的迟迟不下,让宁王柴勇越发的着急。这点从他之前下令昼夜不停的连攻三日就可以看出。不过即便连攻的三日,广德守军还是挺了过来。虽然损失颇大,一万五千名乡勇到了现在只剩下九千之数,可广德还是掌握在官军的手中。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尽占便宜不吃亏那么回事。广德守军损失惨重,可宁王军这边更是不轻松。作为攻城方,宁王军的损失更大,到最后宁王柴勇也不得不放弃了夜间攻城,只在白天加紧时间攻城。可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给了广德守军喘息的机会。

  此时的广德守军也没有什么杂念了,就是坚守到底。不管城外宁王给出什么诱人的条件,他们都不相信。这世上没人是傻子,打了这么多天,死了这么多人,这时候你说只要投降就既往不咎,鬼才信呢!唯有坚持到底,坚持到援军出现,广德守军才有活路。

  对于广德守军的顽固,宁王柴勇真是头疼,可对这些茅坑里的石头,他又不能置之不理。除了咬牙继续攻城外,就没有别的办法。到了此时,柴勇心里其实已经对与摩尼教合兵与李墨决战不抱什么期望了。即便真的等他拿下了广德,他也需要时间让大军休整一段时日,要不然又如何有精力去对付李墨的虎狼之师。

  也正是因为如此,柴勇对坏了他大事的广德守军那是恨之入骨。也多亏广德守军没有听信他所说的既往不咎的言词,要不然那些人肯定别想活命。

  想要与摩尼教合兵一处的想法此时已经难以实现,柴勇在命人攻打广德的同时也开始考虑退路。决战的战机已失,即便真的拿下了广德,拖住李墨的摩尼教估计也没有余力与自己合作。

  不过拿下广德是必须的,如果能够赶在李墨的援军赶到之前拿下广德,那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宣州休整,好应付李墨大军随后的征讨。只是想法不错,想要实现却有些困难。也不知摩尼教还能坚持多久,而广德守军有心存死志顽抗到底,柴勇此时很急躁。

  “王爷,高将军跟张将军求见。”帐外有人通禀道。

  “传。”

  不多时,高可立与张近仁进帐对柴勇行礼道:“末将见过王爷。”

  “不必多礼,你二人来见本王有何事?”柴勇挥挥手示意二人不必多礼,问道。

  “王爷,末将此来是想请王爷允许末将率本部人马对广德发动夜战。”高可立出声请战道。

  “唔?为何此时请战?”柴勇皱眉问道。

  “王爷,前些时日的攻打必然让城中守军高度紧张,而近段时日的攻打又让城中守军有了踹息之机,守军必不会想到我军会在此时再次发动夜战。此时出战,广德城中必然松懈,当可一战而定。”张近仁出声对柴勇解释道。

  柴勇皱眉想了想,发现张近仁所说的确有道理,更何况不管有没有用,总要试过才知道,了不起在白忙一场,反正也不是失败一次两次了,便答应了高张二人的请战。结果事情的发展却让柴勇大喜过望,看着自家人马轻易攻上城头与守军混战在一处,柴勇不由后悔这次带的人马少了,连忙下令还留在营地内休息的众将迅速领兵前来助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