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临时起意

  主将被擒,从者自然作鸟兽散,只是李墨麾下多是骑兵,那些失去战心落荒而走的人没有几个逃出生天,大部分都成了俘虏。

  为了便于管理,更为了少伤江南几分元气,李墨采取的是只诛首恶,从者免死的方法。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是天性,想要俘虏老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俘虏里的那些头目给揪出来杀掉,没了那些领头羊,剩下的自然就只能乖乖听话。

  当众斩杀了俘兵中的头目,剩下的那些喽啰噤若寒蝉,唯恐官军的钢刀落到自己头上。如果说之前随着摩尼教造反是头脑发热,那现在血淋淋的现实又让这些人猛然清醒,造反这种事实在不是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该掺和的事情,成功了是那些身居高位者得利,失败了赔上的却是自己的一家老小。

  江南,还没有到民不聊生,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虽然苦了点,但只要肯卖力气,混个温饱却还是不成问题。终于想通这一点的俘兵不在少数,只是现在才想明白却为时已晚,他们如今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大周的百姓,而是反贼,而朝廷对反贼那是从来不会手下留情的。

  “你们也不必太过惊慌,对朝廷来说,你们也是受摩尼教蒙蔽,才会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对你们的惩罚肯定会有,但要你们的性命到还不至于。只要你们之后安分守己,等到江南事定,本候会替你们向朝廷求情网开一面。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们毕竟是干了造反的事情,这点你们最好有点心理准备。”察觉到俘兵人心浮动的李墨开口安抚俘兵道。

  五万人马,一战而败,除了最早见势不妙逃走的数千人外,剩下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事后统计过后,此战被李墨所俘的人超过两万,而被杀得也有将近两万。

  打扫战场的事情自然不需要李墨去操心,留下鲁达跟邓元觉这两个和尚率领本部负责打扫战场,李墨则将石宝、王寅等将给招到了一起,商议出兵去增援龙骧军一事。在没解决吕师囊的五万人之前,李墨想的是围点打援,可在战事结束以后,李墨忽然又有了别的想法,湖州城又不会长腿跑了,刚刚歼灭吕师囊部,相信短时间内摩尼教还反应不过来,与其按照摩尼教所想去攻打湖州,倒不如挥军去广德找宁王军的晦气。

  相比起摩尼教,宁王军的人马不足十万,除去宁王柴勇派往南方与摩尼教争抢地盘的两万人,此时在广德的宁王军不超过五万,若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广德城下,利用自己手头的破城“神器”,想要击败宁王军并不是不可能办到。

  宁王与摩尼教不是一路人,这点李墨很是清楚。二者目前之所以会合作,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这支朝廷官军的存在之故,若是自己不在,这两家恐怕早已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

  一对各怀私心,迫于形势而携手的合作者,想要离间二者并不是很困难。李墨身为一军主将,他的话就等同于圣旨,凤鸣军中无人反对。留下何元庆、岳翻帮着鲁达、邓元觉打扫战场押送俘虏,李墨亲率两万马军,迅速赶往柴宁所部,试图与龙骧军汇合以后一同杀向广德。

  江南多水路,虽然这限制了骑兵的机动性,但跟人的两条腿比起来,还是骑兵的优势更加明显。至少在赶路方面,骑兵就被步兵跑得快。

  ……

  此时的摩尼教尚不知晓吕师囊部已被官军所败一事,教主方鼎依然把加固杭州的城防放在首位。其次就是派人南下与宁王柴勇争抢地盘,宁王出兵南下一事瞒不住摩尼教的耳目,对于宁王的险恶用心,方鼎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大敌当前,实在不宜与宁王翻脸,相信宁王柴勇也知道当前必须选择合作,才有可能解决双方共同的敌人。

  不过清楚归清楚,对于宁王的小动作,方鼎还是很不满的。之前宁王想要枪占福建路,为的就是将摩尼教的势力范围限制在两浙路,到那时摩尼教想要发展除了跟宁王翻脸,唯一的选择就是北上与朝廷争夺地盘,好在没让他得逞。可明显这家伙并不死心,据可靠消息,宁王柴勇在得知无法对福建路下手以后,亲命身边大将司行方陪同军师包道乙率兵两万南下,对外说是去攻打荆湖,可方鼎却知道这两万人的目的地是广南,宁王还是想要堵死摩尼教的南下西进之路,从而逼迫摩尼教北上。

  对于宁王的意图,方鼎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他亲自坐阵杭州,而他的妹妹方晴,则率兵十万南下,负责与宁王争夺广南,从而确保摩尼教日后在与宁王不翻脸的前提下保住西进的通道。

  要说起来,摩尼教拉起队伍的速度还真是不慢,不过队伍人数多了,却不代表就实力强大。此时的摩尼教什么都缺,缺人缺钱缺装备。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直到此时方鼎才发现造反这事不是光凭一股心气就能成功的。

  缺人,手底下那帮人基本上都是大老粗,识文断字的没几个,让他们去杀人行,可让他们去拿笔杆子就有些难为他们了。丞相刘一命倒是读书人,可他终归只是一个人,起事之后有太多的公务要他处理,此时压根就帮不上方鼎的忙。

  而江南虽然文风鼎盛,可摩尼教现在在那些读书人的眼里只是一群反贼,聪明人又怎么可能会甘心从贼。吕师囊之所以会得到重用,不是因为他拉起一支队伍投靠了摩尼教,而是因为这家伙识文断字,看得懂公文。否则东厅枢密使这样的职务又怎么可能会落到吕师囊这个半路出家的头上。

  方鼎想要借着重用吕师囊来赢得读书人的帮助,不过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那些读书人还处于观望当中,朝廷平叛大军尚在,方鼎想要得到读书人的投效,恐怕得等到击败了朝廷大军之后才有可能。对于这一点,方鼎也是很清楚。

  之所以同样吕师囊率部增援湖州,那是因为方鼎想要借此机会消耗朝廷大军的精气神,从而为不久之后就会到来的杭州之战争取有利条件。可万没想到吕师囊如此不济,一战而败不说,自己还成了官军的阶下囚,当然目前方鼎还不知晓此事,即便等他知晓了此事,那也是几天以后的事情。而在这几天里,李墨能够做的事情很多。

  ……

  兵贵神速,但为了保持战力,李墨并没有下令强行军。而这个决定不仅没有让李墨错过龙骧军与宁王军的大战,反倒恰到好处。若是强行军赶到,保不齐还会破坏了龙骧军的伏击。

  当李墨带着两万马军赶到战场之时,战事正陷入胶着当中,宁王军的战力的确不是摩尼教那帮临时拼凑出来的可比。虽然被龙骧军伏击,但中伏的宁王军却并未陷入混乱,反倒与龙骧军斗得是旗鼓相当。

  不过随着李墨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胜利的天平也就向着官军这边开始倾斜。无论是从兵员素质还是将领优劣来比较,此时都是官军占优,而宁王军原先所占有的人数优势,在李墨的凤鸣军杀入战场以后,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逆转。

  宁王军大败,三万人马仅有一二千人逃脱,剩下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柴宁对李墨率军赶来支援很是高兴。她的计划本不错,可偏偏宁王军中有数员大将在宁王军中伏出现混乱时稳住了军心。虽然柴宁有自信到最后还是龙骧军的胜利,但那损失肯定也会不小。李墨的及时赶到,让龙骧军避免了可以避免的损失。

  “李大哥,你怎么会来这?”因为感激,柴宁称呼李墨显得很亲近。李墨也不在意柴宁对自己称呼的变化,闻言答道:“解决了摩尼教的吕师囊后我忽然改了主意,觉得与其咱们合兵去攻打湖州,倒不如出兵去打广德,先解决两路叛军中的一支,然后在集中力量对付另一路。”

  “……去先打二哥吗?”

  听到柴宁这一问,李墨感觉有些不好回答。不管怎么说,柴勇是柴宁的二哥,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终归是兄妹。一母同胞的胖子如今正在算计柴宁,这令柴宁很是失望。

  “阿宁,虽然我们接下来要去打广德,但摩尼教的反应却也不能不考虑。我想请你领兵一万替我去监视湖州动向,别在我们打广德的时候,湖州出兵在身后给我们一刀。”李墨温声对柴宁说道。

  “……嗯,李大哥的考虑很对,那我就带徐将军跟林将军去湖州城外行疑兵之计。”柴宁想了想,点头答道。

  “这个……也好。徐、林两位将军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跟着你倒也可以让你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商量已毕,柴宁带着林冲、徐宁率领本部人马离开去接替鲁达等人的任务,而李墨则一面让人打扫战场一面等候鲁达、何元庆所部赶来汇合。

  打扫战场这种事自然不需要李墨去亲自指挥,暂时清闲下来的李墨便让人将擒获的敌将给带了过来,打算探听一下广德的虚实。

  不过不审不知道,一审之后李墨不由感到后悔,不该放过逃走的主将。这次宁王柴勇派出援军三万,领军主将正是杀了杜胜的董平与庞万春二人。这二人在将柴勇自常州救出以后,也算是成了柴勇的亲信。功高莫过救驾,董平虽然在江宁府让柴勇空欢喜一场,但杀了李墨麾下大将杜胜,却又让董平得到了柴勇的看重。

  至于庞万春则是早在几年前就投到了柴勇的麾下,人称小养由基,那一手箭术例无虚发,只不过这人除了箭术拿手外别的方面一无是处,柴勇之前也不好重用。可现在有了与董平合作杀死杜胜这桩大功垫底,柴勇又怎么会不提拔提拔身边的老人。

  柴宁的龙骧军之所以会让战事陷入胶着,最大的原因就是董平跟庞万春二人在危机关头稳住了阵脚,董平在前领兵与龙骧军硬抗,庞万春则在后发挥神射本事,不断击杀龙骧军中的中下级将官,引起官军混乱。

  “张近仁、高可立,你二人可愿降我?”看着这次被俘的张、高二人,李墨出声问道。

  张近仁、高可立闻言相互对望一眼,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二人并非宁王柴勇嫡系,原本只是一座山头的山大王。柴勇起事以后,招集之前被他安排在各个山头的部下时他二人被交好的同道给一并带到了宁王的帐下。

  在宁王的帐下,这二人属于完全的新人,即没有靠山也没有人脉,若不是当时投宁王的时候手底下有一千多人,宁王甚至都不会正眼瞧这二人。不过既然不是嫡系,自然那就谈不上重用二字。

  当初跟着一起投靠宁王的那些同道基本上都是升官发财,做了一军的主将,唯独他二人现在还是屈居偏将,要说二人心里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虽然眼下手底下人马多了,达到五千之众,可除了之前带着的一千人,剩下的人张高二人总觉得跟自己不是一条心。

  现在乍一听到李墨开口招揽,因为不知道李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自己做过一次“亏本买卖”的二人此时显得有些犹豫,唯恐会又一次找错买家。

  “你二人既然还没考虑清楚,那就慢慢考虑到,等想通了再答复我也不迟。”李墨见张高二人犹豫,也没有逼迫二人,说了一声后便让人将张高二人带了下去。

  “大人……”等到李墨处理完张高二人的事情,关胜在这时走了过来。

  “关将军,有事吗?”

  “……大人,不知我那两个结义兄弟现在何处?”关胜犹豫了片刻,轻声问李墨道。

  “……唐斌与郝思文如今也已经是领兵大将,比起关将军你也是不遑多让的。”李墨微笑着答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