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赌约

  一回生、二回熟,李墨也不是头回进宫,自然不会表现的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随着柴宁见到了圣上,与往常一样,徐和陪坐在旁。一见到李墨,徐和立马窜了过来,抓住李墨的衣领就问道:“慧娘没跟你一起回来?”

  “呃……徐姑娘现在人在耽罗岛,徐大人放心,没人会欺负她的。”

  “我是担心有人欺负她吗?她为什么不回来?”徐和皱眉问道。

  “这个,学生也不清楚,从开始借粮计划以后她就去耽罗岛跟她表妹苏姑娘在一起了。原本学生还想着顺路把她接回来的,只是她自己不愿意回来,学生也不可能把她绑回来不是。”

  “你为什么不把她绑回来?”徐和逼问道。

  “呃……要不,学生回头就下令把她押送回京?”李墨试探的问道。

  “混帐!我女儿又不是罪犯,你动她一根毫毛试试?”徐和怒喝道。

  左右活不了!就在李墨感到头疼的时候,圣上发话把他救了。毕竟招李墨进京是为了问清楚如何吞并朝鲜一事,而不是帮着老徐找李墨讨要女儿的。

  圣上发了话,徐和也只能暂时放下女儿的事情,听李墨说起了正事。看着李墨对圣上侃侃而谈,徐和不由生出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遥想当年,自己也是如今李墨这般年纪,与当今圣上相交于布衣……

  “嗯咳……嗯咳……”圣上的几声轻咳打断了徐和对过去的回忆。正商量正事呢,你老是回忆过去个什么劲?

  徐和尴尬的冲圣上笑笑,示意李墨接着说。吞并朝鲜这件事能落到最大好处的就是朝廷,无论是名还是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吞并朝鲜并不难,只需十万精兵就能彻底打垮朝鲜,可事后的治理却不是靠精兵猛将就能办到的。想要治理好朝鲜,那就必须要用到大量的文官,而这一条除了朝廷能满足需求,谁也提供不了。江南的文人是有不少,可李墨却不愿把自己带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土供给这些初出茅庐的生瓜蛋子来试手。

  背靠大树好乘凉!李墨就没动过要做草头王的念头,充分合理的利用手头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李墨该干的事。因为目的明确,李墨这一路走得很正,让想抓他小辫子的想抓也抓不到。

  吞并朝鲜目前只能说还是李墨的一个构想,不过准备越是充分,将来实现的可能就越大。当今圣上继位以来一心想要收回燕云之地,以实现历代先帝的夙愿,可惜天不从人愿,直到今日尚未实现。眼看着自己已经大半截已经入土,但在位期间却无有几件能够拿得出手的功绩在日后去给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显摆。

  用死不瞑目来形容圣上的心情都不为过,人一上了岁数,就容易想多,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李墨此时所提的计划,无异于雪中送炭,瞌睡时送上枕头,正合当今圣上的心意。收复燕云估计是看不到了,但要是在闭眼之前拿下朝鲜,那也算是开疆扩土,即便到了九泉之下见到了列祖列宗,也能算是也有个交代,不算白白坐了皇位几十年。

  也正是因为这个心理作祟,当今圣上才能对李墨的所作所为睁一眼闭一眼,要搁十几年前,早把李墨抓起来不是流放就是砍头了。至于眼下嘛,当今圣上也知道自己所剩时日无多,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那你想要招募多少人?”

  “除去海军,至少还要招募一万五。等到半年以后,跟凤鸣、龙骧、常胜一同登岛以后兵发思路,收复朝鲜半岛。”李墨实话实说道。

  “……那你的海军又打算招募多少人?”

  “可以招募也可以不招募。不过到时为了兵贵神速,还需要朝廷派海军支援,岛上的事情没什么海军能出力的地方,但运兵跟运粮却必须要海军出力。”

  李墨不提朝廷组建的海军还好,这一提立马就叫当今圣上感到有些不自在了。知易行难啊,看着李墨好像没费什么力气就拉扯起了一支海军,可轮到朝廷自己组建,那就是问题不断。当初朝廷组建第二支海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制衡李墨手下的那支海军,现在遇上了问题,自然也不好找李墨问计。

  “听说,你准备让人抢船?”徐和忽然冒出一句问李墨道。

  李墨闻言尴尬的笑了笑,解释道:“这不也是为了半年后的登岛作战做准备嘛。毕竟到时候再征集一来耗费时间,二来也容易走漏消息,要是叫正斗得眼红的朝鲜内部得知我大周意图出兵,保不齐他们就不内斗,转而一致对外了。”

  抢船的事情李墨压根就没指望能瞒住朝廷里的人,有耽罗岛上那帮朝廷忠臣在,更何况还需要这帮忠臣帮着一起跟那些原船主周旋,这就不是什么秘密。

  作为下属,需要学会揣摩上司的心理。不反对就代表着默许,在听完李墨解释吞并朝鲜的想法以后,徐和就开口问起了李墨别的事情,一开始是说抢船,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李墨带兵攻打曾头市的起因。

  在古代,宝马就相当于现代的名牌轿车,越是品质优良,就意味着价值越高。无论是照夜玉狮、踏雪乌骓还是赤炭火龙,都属于马中极品,能得一匹就是幸运,而李墨一气得了三匹,自然叫人羡慕。

  “那三匹马我都送人了。”李墨为免这个话题说到最后眼前这两位惹不起的开口找自己要马,干脆主动一点说出三匹马如今的归属。

  “什么?送人了!你都送谁了?”徐和恨不得抽李墨这个败家子一巴掌,败家也没见过这么败的,三匹难得一见的宝马说送人就送人了。

  “呃……照夜玉狮送给了林冲,踏雪乌骓送给了卢俊义,赤炭火龙送给了关胜。”

  “……这林冲、关胜朕倒是知晓,可这卢俊义又是何人?”圣上开口问道。

  “卢俊义是大名府的一名财主,武艺出众,号称河北枪棒无双。这次攻打曾头市,他在得知曾头市那伙女直人往日欺凌我大周百姓的事情以后,自发的赶来助阵,曾头市的第一猛将史文恭在败走时就是遇上了他,才被生擒活捉的。”李墨闻言解释道。

  “他的武艺若是与林冲、关胜相比如何?”徐和开口问道。

  “只在伯仲之间,谁胜谁负都有可能。”

  “那你送他踏雪乌骓倒是也说得通。他现在人在何处?已经回了大名府吗?”

  “那倒没有,这次微臣奉旨进京,正好他也要进京访友,所以我们一路同行过来,现下他应该是住在他师父的家里。”

  “他师父是谁?”

  “听卢俊义说好像是一位姓周的老将。”

  “周侗?”

  “啊对,就是周侗。”

  “……没想到竟然是老周的高徒。”当今圣上有些意外的说道。

  大周的周侗可比大宋的周侗要命好一些,不过眼下的周侗也是风烛残年了。大宋的周侗是骑马受风,到家之后发病就此故去。而眼下的周侗虽然没有骑马受风,但他中风了,卧病在床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多亏了有一义子在旁悉心照料。

  传闻周侗的徒弟有好几个,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栾廷玉、孙立好像都是,还有一个不记名的徒弟武松。可李墨就目前情况来看,自己所在这个时代的周侗好像就只有一个卢俊义一个徒弟,林冲的武艺是家传,史文恭虽然没说自己的师父是谁,但看他跟卢俊义之间好像也就是从曾头市才认识。至于栾廷玉、孙立的师父是谁,李墨还不知道,或许这哥俩的徒弟是周侗,至于传闻中的不记名徒弟武松,李墨现在连武松这个人都没见过,自然也就无从知晓。

  李墨眼下所身处的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些水浒中的人物,而后世一些耳熟人详的人物,却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写水浒传的老施实在不是个靠谱的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水浒传里的武大郎跟潘金莲。

  据李墨所知,历史上却是有一个武大郎,但却并不是出生在宋朝,而是生活在明朝。而且这个武大郎也不是一个三寸丁,古树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奇葩。真实的武大郎姓武名植,由于自幼丧父,便在附近庄子里的一户潘姓人家做学徒。

  武植从小就好学,受到了潘家的赏识,长大成人以后长得也是一派玉树临风,身高绝对不是一米二,按现在的标准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米八。小伙长得精神,又勤奋好学,潘家的家主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武植,而武植后来参加科举,官拜七品,作为了阳谷县的县令,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可为什么这样一个好官到了老施的笔下就成了一个倒霉鬼呢?这里面有个传说,说是武植年幼家贫时曾经得到过一个同窗好友的资助,后来这位同窗好友家道中落偏偏又遇上了一场大火,当时这位同窗好友就想要去武植那里谋个职位,可不想武植每日好酒好菜招待,却就是不提安排他做什么事的事情。

  结果这位同窗好友就怒了,不辞而别之后在回家的路上就四处造谣败坏武植的名声,说武植是个卖炊饼的三寸丁,说武植的妻子潘氏是个水性杨花,红杏出墙的贱女人。而等这位同窗好友回到家以后才知道武植并没有不管他,而是悄没生息的帮他解决了一切困难。房子被翻新了,生活用品也备得足足的,还留下了许多的银两。

  同窗好友这才后悔自己之前的负气之举,可这时再后悔也晚了……

  老百姓嘛,平时业余生活就没多少,一听到这么劲爆的故事,那还不四处找人分享。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传来传去就传进了老施的耳朵里,这老施也不去求证,当即就把道听途说的这则故事加进了水浒传里,算是坐实了这桩冤假错案。至于水浒里的武松,要是真有其人,那也要比武大郎要大上二百七十多岁。因为武大郎是明朝人,而武松则是宋朝人。

  “啪~”李墨的后脑勺叫人拍了一巴掌,李墨莫名其妙的望向凶手徐和,就见徐和一脸不满的喝道:“面圣的时候都能走神,你小子的胆子还真大。”

  “嘿嘿……圣上勿怪,微臣只是想些事情想的有些出神。”李墨讪笑着对圣上解释道。

  “你方才在想什么?”圣上好奇的问道。

  “微臣在想那位周老将军这辈子一共收了几个徒弟?”

  “唔?怎么?难不成你也想拜师?”

  “那倒不是,只是忽然想到了而已。”

  “……那个卢俊义你别打主意了,看在老周的面子上,朕也要给他一份前程。”圣上不放心的警告李墨道。

  李墨闻言暗中撇嘴,但圣上开了金口,他也不好跟圣上抢人,只是好奇圣上打算如何安排卢俊义。要知道卢俊义说到底现在还是白身,要是贸然授以高位,那可有点拔苗助长。即便日后不能收归卢俊义到帐下,李墨也不想看到这位正义感超强的猛男倒霉,便多嘴问了一句,却不想圣上不肯说。

  李墨不可能掐着圣上的脖子逼着他说,虽然他心里很想这么干,但估计他刚一动手,就能叫皇宫里的供奉给掐死。既然圣上不肯说,李墨也就不再问,转而又问起了他这次回京最关心的问题,到底圣上同不同意自己私募兵丁?

  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圣上也清楚这一点,但就这么允许李墨私募兵丁,朝堂上肯定要翻天,当皇帝也不能真的随心所欲,必须要想办法堵住朝堂众臣的嘴。本来众臣就对圣上过分偏袒李墨有所不满,只不过李墨行事并未触犯到他们的利益,再加上所得好处的大头也是朝廷占着,这才没有向圣上发难,可允许私募兵丁……

  “……你也去趟西线吧,到时能斩获多少首级,我就许你多少兵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