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有人来投

  打着为朝廷做事的旗号办事就是比白手起家要容易。这次从天子那里得到扩编两万的允许,李墨二次扩军,重点依然是水军,马步军各增至一千五百人,剩余的编制尽数归了水军。不仅如此,在水军之中李墨更是建立了水军陆战队,为日后的登陆作战做准备。

  梁山军磨刀霍霍,就等着战船的到位,其实已经有十余艘战船交付给了水军,但因为数量不多,要是分给五个水军统领,每人也就小猫三两只,所以这十余艘战船就被当做了训练舰,只是水军平时训练使用,用以让水军上下熟悉战船。

  在李墨的构想里,一个水军统领负责一支舰队,而这一支舰队至少需要一艘旗舰,十艘护卫舰,再加上其他各种用途的舰船,少说也要三十艘大小不一的舰船才行。有朝廷作为靠山,造船所需的木料、工匠都不需要担心,李墨所需要的只是时间。从叶秋父子那里得到肯定的答复,最迟三个月,船厂就可以交付李墨所需要的所有战船。材料充足,工匠充足,造船自然也就不需要一艘一艘造,同时开工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还要三个月……”李墨喃喃自语的放下了叶秋写来的回信,一旁的徐慧娘闻言好奇的问道:“什么三个月?”

  自打徐慧娘擅自点炮仗差点闹出人命以后,李墨就一直不太待见徐慧娘。只是因为徐慧娘身负圣上的旨意,这才没让人把她送回京,可让李墨再给徐慧娘好脸色,那就有点困难了。当然李墨会如此对待徐慧娘也是故意的,交出火药的新配方是为了取得朝廷的信任,但如何使用新火药这件事李墨却不会轻易让徐慧娘知道。故意疏远徐慧娘,也是为了保守这点秘密,好让自己可以多留一点底牌。

  严格来说,对于朝廷李墨并不是很信任,就如朝廷也不是很信任李墨一样,双方都像是刺猬,在相互提防的同时相互靠近,只为了谋求双方共同的利益。

  移民耽罗岛,对朝廷分流日益增多的无地百姓是一个新思路,只是因为没有人尝试过,这才让提出者李墨主持大局。一旦李墨成功,那朝廷自然会派别人去做这件事。有了一个范本,自然就好萧规曹随。

  而李墨之所以会提出移民耽罗岛这个提议,一是自保,一代天子一代臣,老皇帝年迈,眼看着就没有几年活头了。而老皇帝的性格,一看就知道不是个肯退居幕后做太上皇的主,下任皇帝想要正式上位,只有等到老皇帝自个蹬腿以后。可李墨却不看好大周的这次皇位交替,老皇帝太独了,死死抓着手里的权力不放,一旦他蹬腿,四个皇子肯定会为了皇位大打出手,到时天下大乱,大周就不是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掌握兵权,就让自己多了一份自保的本钱,即便在内陆混不下去,也可以退居海外,利用手中的兵权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样总好过最后被人摆布要好。

  二是想要谋求到与伏婉相配的身份地位。门当户对这个条件并不能完全说就是封建思想。人,不是阿猫阿狗,不是说凑一对就可以在一起过日子。人,是感情要求最多的动物,夫妻之间存在共同语言才能让这个家庭更长久的维持下去。而相似的生活环境,相似的教育背景,培养出来的人也往往很容易找到双方共同的语言。鱼找鱼,虾找虾,乌龟配王八,伏婉在大周的地位等同于一国公主,李墨想要娶她,不单单是只要伏婉自己答应就成,李墨还必须要有迎娶伏婉的对等身份。李墨可不想日后在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这是伏将军的夫君。’而伏婉也正是因为清楚李墨心底里的这点大男子主义,所以对李墨要做的这件事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一面等待一面做着自己要负责的事情。

  眼下的朝廷与李墨正是相互利用的时候,等到真到了朝廷想要撕破脸的时候,李墨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当然如果朝廷一直跟李墨客客气气的,李墨也不会傻到非要走那一步。

  听到朝廷的传声筒徐慧娘询问,李墨看了一眼徐慧娘,反问道:“徐姑娘,三个月以后有兴趣去耽罗岛上看看吗?”

  “你说三个月是指这个?为什么我现在不能去?”徐慧娘不解的问道。

  “现在不能去当然是有原因的,我们如今自保能力不足,水军战力尚未形成,而这海上又多有海盗出没,这时候让你出海,万一有什么差池,我回京以后没法跟你爹交代。”

  “你的意识是说,三个月后你就打算去找海上那些海盗的麻烦?”

  “不是三个月,三个月后水军所需的战船才能到位,再加上训练……看来徐姑娘你要上岛不是要等三个月,至少要等上五个月才行。”李墨想了想,忽然改口对徐慧娘说道。

  徐慧娘闻言顿时不乐意了,三个月她都不太愿意等,更何况还要等上五个月。当即开口问道:“为什么要等五个月,你刚刚不是才说三个月吗?”

  “我算错了,这水军可不是光有船就行的。圣上给了水军扩军的许可,可想要让水军形成战力,那就必须需要时间。其实两个月的训练根本就不可能把新兵变成悍卒,想要让那些新兵变成悍卒,最快的办法就是实战。”

  “……你想要用那些海盗做练兵的磨刀石?”徐慧娘皱眉问道。

  “没办法,没有见过血的新兵永远只能算是新兵。”

  “可那样做伤亡会很大。”

  “再大的伤亡也只能如此练兵,朝廷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顶多半年,移民耽罗岛的事情就会开始,而在这段时间里,我必须要确保耽罗岛这段航路的安全。”

  见李墨态度坚决,徐慧娘聪明的没有再问,只是转移话题的问道:“你那么注重水军,就不担心马步军的将士会心生不满?”

  “没办法,当初我跟圣上讨来建军许可的理由就是想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马步军日后肯定也要扩建,但现在也只能让他们先忍忍了,毕竟朝廷的差事先完成比较重要。”

  李墨没对徐慧娘说实话,侧重水军只是因为李墨目前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到水军建设上。大周马步军的总数超过百万,唯有水军不受重视,平日里也就是负责一下内陆或者沿海的水上防务。

  如今水军未成,李墨若是大肆扩充马步二军,很容易让朝廷觉得李墨心怀不轨。而李墨对马步二军扩充保持克制,这也就让朝廷有了可以将李墨一战而定的错觉,相应的也就会对李墨的行为有了一定的包容,只要不触碰到朝廷的那根敏感神经,李墨就可以百无禁忌。

  扩军两万,马步军的数量也仅仅维持在五千上下,这对拥兵百万的朝廷来说压根就构不成威胁,还是那句话,水军再强也开不到陆上来。有了这份安全感,朝廷才没有将李墨视为一颗正在逐渐成长的毒瘤。

  徐慧娘在为梁山的马步军鸣不平,但实际上杜胜等人却是心里暗喜。别看他们现在人数少,但所用的装备却是大周百万雄师中最精良的。精钢打造的武器甲胄,再加上李墨答应日后要做到人手一把神臂弓的承诺,仅是这个承诺,就足以消除马步两军的不满情绪。神臂弓是军中利器,因为是利器,自然够资格使用的人就相应的减少,唯有神射手才有资格使用。而李墨如今拥有了制作神臂弓的图样,想要量产自然也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战场争命,自身的勇气是关键,而一把好武器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有多少武艺出众的人因为武器的缘故断送了性命。有了神臂弓,只要自身箭术说得过去,那保住性命的几率也就大大的提升。

  在远处杀死对手跟与对手短兵相接,普通士卒大多会选择前者,而神臂弓就是实现前者的关键。李大人说了,只要通过日后的考核,就可以得到一把神臂弓,想想也是,要是连点拿得出手的箭术都没有,又有什么脸拿着神臂弓出去跟人显摆。一时间马步军中的士卒苦练箭术,哪还有工夫去不满自家编制太少这点事。

  徐慧娘并不知道这点,她所看到的只有李墨手底下那些兵无怨无悔的训练,不由好奇李墨的治下之道。有心问问,可有舍不下那张脸。不想向李墨低头,只能自己一个人揣测推想。

  这样正中李墨下怀,等队伍到了梁山以后,李墨就打算把徐慧娘扔下,还有许多需要自己负责的事情等着自己,自己可没功夫去做徐慧娘的保姆。

  “这是怎么回事?”看到水泊边几个招兵处人山人海,徐慧娘忍不住问李墨道。家住京城,徐慧娘何曾见过有这么多人踊跃参军的场景。

  “得到圣上许可以后我就让人把消息传回了梁山,你现在看到这幅场面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可怎么会来这么多人呢?”徐慧娘不解的问道。京城招兵的场景她也见过,与其说是招兵,倒不如说是抓壮丁更加确切,哪有眼前看到的这种人头攒动的场景。

  “我想二十贯的安家费应该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李墨慢悠悠的对徐慧娘道出了实情。徐慧娘这才恍然,朝廷招兵从来就没有安家费这么一说,顶多伤残之后给点安置费。而李墨之所以没有隐瞒徐慧娘这事,也是因为这种事随便找人一问就能知道,没必要隐瞒。

  知道眼前这些踊跃投军的人是奔着二十贯的安家费而来以后,徐慧娘当即没了兴趣,老实的跟在李墨的后面,在岸边等候船只来接人。

  一艘大船缓缓靠岸……

  “大人,你可算回来了。”从船上下来的吕将一见李墨立刻说道。

  “出了什么事?”李墨几乎习惯成自然的问道。没办法,这吕将每回跟李墨见面说这话,那就代表着又出事了。

  见李墨略显紧张的表情,吕将忍不住笑道:“大人放心,这次是好事。”

  “好事?什么好事?”

  “呵呵……大人,有人主动来投了。”

  “能让你这么高兴,想必那人是个有本事的。”

  “才能肯定是有的,只是现在声名不显而已。不瞒大人,其实来人是属下的旧识,属下自投大人以来就感觉大人身边文人太少,这才去信相邀,原本也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却不想他们竟然真来了。”

  “他们?来的还不是一个?”李墨有些意外的问道。

  “那是自然,来了两个,一个名娄敏中,一个名祖士远,这二人皆有宰相之才。”吕将兴冲冲的对李墨介绍道。

  听吕将说来了两个大才,李墨自然高兴,可一想到徐慧娘这个碍事的就站在身后,心里不由暗叫一声不好,急忙打断吕将的话道:“好啊,都有宰相之才,不过你方才说他们都是声名不显,那就说明他们还未入仕途,贸然推荐给朝廷估计也受不得重用。我打算把他们二人推荐给日后要在耽罗岛做官的宗县令那里先磨练磨练,你看如何?”

  吕将此时也注意到了李墨身后的徐慧娘,心里不由后悔自己方才嘴急,连忙顺着李墨的话点头附和道:“如此最好,属下也担心让他们贸然踏足官场对他们有害无利,让他们先学学官场的规矩。”

  “凭什么?凭什么不要俺们?”正在李墨与吕将一唱一和的时候,距离他们这些人最近的一个招兵处传来一声不满的喝问。

  李墨循声望去,就见招兵处前有一大汉正与招兵处的负责人争执,其他三人看上去是他的同伴,正打算带他离开。

  既然看到了,自然不能不过问一下,李墨让已经归队的何元庆上前询问原因,方才拒绝招纳那四人的官长与那被拒之门外的四个人都被带到了李墨的面前。

  “怎么回事?”李墨问负责招兵的官长道。

  “大人,属下并未做错,按照大人所订的规矩,家中只有一子者不招,这四人家中皆有妇孺,而壮劳力只有他们一人,故此不在此次招纳之内。”官长连忙对李墨解释道。

  “这位老爷,俺们的水性很好的。”看李墨像是一个管事的,方才与官长起争执的那人开口对李墨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